第八章线虫病(二)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5875977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80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线虫病(二)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八章线虫病(二)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八章线虫病(二)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八章线虫病(二)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八章线虫病(二)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章蠕虫病 作者:蔡大川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第三节 线 虫 病蛲虫病三1.蛲虫病(enterobiasis)是由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us vermicularis,蛲虫)寄生于人体肠道而引起的传染病。2.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估计有2亿多患者,患者和感染人群主要是儿童。3.主要症状为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传染病学(第9版)概述传染病学(第9版)病原学蛲虫的生活史简单,无外界土壤发育阶段。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回盲部,头部附着在肠黏膜或刺入黏膜深层,吸取营养,并可吞食肠内容物。雄虫交配后死亡,雌虫在盲肠发育成熟后向下移动,在宿主入睡后爬出肛门产卵,每次产卵约1104个,产卵后多数雌虫死亡,少数

2、可再回到肛门内,甚至可进入尿道、阴道等。虫卵随污染的手、食物等进入人体肠道并发育为成虫。这种自身感染是蛲虫病的特征,也是需多次治疗才能治愈的原因。虫卵亦可在肛门周围孵化,幼虫经肛门逆行进入肠内并发育为成虫,这种感染方式称为逆行感染。传染病学(第9版)蛲虫生活简史生活史传染病学(第9版)蛲虫病为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温带、寒带地区感染率高于热带,尤以居住拥挤、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多见。儿童是主要的感染人群,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幼儿园儿童的感染率为40%左右,有的高达60%。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第9版)(一)传染源 人是蛲虫唯一的终宿主,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排出体外的虫卵即具有

3、传染性。(二)传播途径 蛲虫主要经消化道传播。1直接感染:虫卵多经手从肛门至口入而感染,为自身感染的一种。2间接感染:虫卵经生活用品及受污染的食品而感染。3通过呼吸道感染:虫卵可漂浮于空气尘埃中,从口鼻吸入而咽下感染。4逆行感染:虫卵在肛门周围孵化,幼虫从肛门逆行入肠内而感染。(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本病普遍易感,但以儿童感染率高。有家庭聚集性。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第9版)1.蛲虫头部可刺入肠黏膜,偶尔可深入黏膜下层,引起炎症及微小溃疡。由于蛲虫寄生期短暂,故肠黏膜病变轻微。2.蛲虫偶尔可穿破肠壁,侵入腹腔或阑尾,诱发急性或亚急性炎症反应。极少数女性患者可发生异位寄生,如侵入阴道、子宫、输卵管等。

4、3.雌虫在肛门周围爬行、产卵导致局部瘙痒,长期慢性刺激及搔抓产生局部皮肤损伤、出血和继发感染。发病机制与病理传染病学(第9版)1.蛲虫病的主要症状为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夜间更甚。2.由于搔抓致局部炎症、破溃和疼痛。儿童患者常有睡眠不安、夜惊、磨牙等表现,有时有食欲不振、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3.侵入尿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与遗尿。侵入生殖道可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和下腹疼痛不适。偶尔蛲虫可经子宫与输卵管侵入盆腔,形成肉芽肿,易误诊为肿瘤。临床表现传染病学(第9版)1.成虫检查 根据雌虫的生活习性,于患者入睡后13h,可在其肛门、会阴、内衣等处找到成虫,反复检查多可确诊。2.虫卵检查 最常用棉

5、签拭子法及透明胶纸粘贴法。一般于清晨便前检查,连续检查35次,检出率可接近100%。由于雌虫多不在肠道内产卵,因此粪虫卵检出率小于50%。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传染病学(第9版)1.凡有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瘙痒者均应考虑蛲虫病。2.家庭内曾有蛲虫感染病例的疑似异位损害患者,也应想到蛲虫病的可能,查到成虫或虫卵可确诊。诊断和鉴别诊断传染病学(第9版)(一)内服药 可选用以下药物之一进行治疗1.阿苯达唑(albendazole)100mg或200mg顿服,2周后重复一次。2.甲苯咪唑(mebendazole)100mg/d,连服3天。3.噻嘧啶、双羟萘酸噻嘧啶(抗虫灵):小儿30mg/kg,成人每次1.21

6、.5g,睡前顿服。2周重复一次。(二)外用药物 如蛲虫膏、2%白降汞软膏涂于肛门周围,有杀虫和止痒双重作用。治 疗旋毛虫病四1.旋毛虫病(trichinosis)是旋毛线虫所致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旋毛虫幼虫的肉类而感染。2.临床主要特征为胃肠道症状、发热、肌肉剧烈疼痛、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幼虫移行至心、肺、脑时,可引起心肌炎、肺炎或脑炎等。传染病学(第9版)概述传染病学(第9版)病原学 旋毛虫虫体细小,雌雄同体。常寄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在宿主体内发育过程分为成虫、脱囊期幼虫、移行期幼虫和成囊期幼虫4个阶段。人或动物吞食含活幼虫包囊的肉类后,包囊被胃液消化,旋毛虫幼

7、虫自囊中逸出,侵入小肠黏膜绒毛上皮吞食血浆及细胞液,经57天,4次蜕皮发育为成虫。雌雄交配后雄虫即死亡。雌虫于交配后第57天胎生幼虫。雌虫产幼虫15002000条,约4周后从粪便排出。少数幼虫从肠腔排出体外,多数经血循环达全身,此谓移行期幼虫。幼虫只能在横纹肌发育成长。幼虫穿破微血管进入肌纤维逐渐长大,约4周后在其周围形成梭状包囊,称为囊虫期幼虫。包囊内含2条或以上幼虫,618个月后钙化,幼虫死亡,平均寿命510年。活成囊期幼虫被宿主吞食后重复其生活史。传染病学(第9版)旋毛虫生活简史生活史传染病学(第9版)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西欧与北美发病率较高。我国云南、西藏、广东、湖南、福建、河北、

8、四川、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南、湖北、广西及香港特区均有发生或流行。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第9版)(一)传染源 宿主包括家畜与100余种野生动物。家畜中以猪为主。我国东北与中原地区野外散放养猪,猪食含幼虫包囊的肉屑而感染。狗感染率较高,鼠、猫、熊、野猪、狐、狼等是保虫宿主。(二)传播途径 多因生食被感染动物的肉类及其制品而感染,其中生食猪肉感染者超过90%。有部分地区居民将生猪肉丝伴作料调味后食用易受感染。带旋毛虫幼虫或包囊的粪便污染食物或水,被食入后也可导致感染。(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染,主要与生食肉类的饮食习惯有关。感染后有一定免疫力,再感染可无或仅有轻度症状。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第9版)1

9、.旋毛虫的致病作用及病情轻重与感染数量、发育阶段、人体免疫反应状态有关。仅吞食1020个包囊者可不发病,若吞食数千个者则可发生严重感染,甚至可危及生命。发病机制与病理传染病学(第9版)2.主要病变是移行期幼虫侵入血流至内脏器官,其机械及代谢产物刺激所致。感染早期患者血液中IL-3、IL-4等增多,提示还可能与细胞因子有关。在各脏器中由于旋毛虫引起血管损伤,继而诱发急性炎症与间质水肿。在空肠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灶性出血,但病变常较轻。旋毛虫病心肌炎表现为细胞浸润与灶性坏死,继以肌束纤维化,但尚未见其形成包囊,心肌炎并发心衰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重度感染者幼虫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脑炎,皮质下

10、可见肉芽肿性结节。脑脊液偶可查见幼虫。幼虫损伤肺毛细血管可引起灶性出血、水肿甚至支气管肺炎。发病机制与病理传染病学(第9版)3.感染23周后幼虫定居于骨骼肌引起旋毛虫病肌炎,常侵犯膈肌、舌肌、咀嚼肌、肋间肌、颈肌、肱二头肌与腓肠肌等。主要病变依次为:肌肉纤维变性,肌横纹消失,嗜酸性颗粒和肌浆溶解;幼虫死亡后引起肉芽肿反应;在视网膜、胰腺、肝、肾、胎盘、胆囊、乳腺、骨髓及淋巴结等组织内偶可发现旋毛虫幼虫,并造成一定损害并出现相应症状。发病机制与病理传染病学(第9版)(一)早期 为成虫在小肠的阶段,多为肠炎症状,起病第1周可有腹泻水样便、腹痛、恶心等表现。本期症状轻而短暂。临床表现传染病学(第9版

11、)(二)急性期 为幼虫移行阶段,于起病第2周起,幼虫移行导致中毒过敏症状。1.畏寒、发热,体温达3840,弛张热或不规则热,持续24周,重者可达6周。发热时80%的患者多有眼睑与面部水肿,严重者下肢水肿。约20病例有荨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可有结膜下或指甲下线状出血。2.突出的是全身肌肉剧烈疼痛、肿胀,硬节感,压痛触痛明显,以腓肠肌为甚。多为强迫屈曲状态,不敢活动而呈瘫痪样。严重者咀嚼、吞咽、呼吸和动眼时感疼痛,可出现声哑,眼部症状可有视力模糊、复视甚至失明。3.可并发心肌炎、脑膜脑炎及支气管肺炎。临床表现传染病学(第9版)(三)恢复期 为成囊期,病程1个月左右,随着肌肉包囊形成,急性期症状逐渐

12、消退,但肌肉疼痛、乏力可持续数月。少数患者仍可并发心衰与神经系统后遗症。临床表现传染病学(第9版)(一)一般检查 幼虫移行期白细胞达(1020)109/L,嗜酸性粒细胞占2040或更高。重症者可因免疫功能低下或伴细菌感染而嗜酸性粒细胞无明显增高。(二)血生化检查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P)及醛缩酶活性均明显升高。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传染病学(第9版)(三)病原体检查 1.病程10天后腓肠肌或三角肌等压片,镜下可见梭形包囊和活动幼虫。2.1胃蛋白酶和1%盐酸消化肌肉组织,离心后检查比压片法阳性率高。肌活检准确,但阳性率仅50%,尤其病程早期及轻度感染者常为阴性。3.查见钙化的包囊或幼虫,提示陈旧性感

13、染。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传染病学(第9版)(四)免疫学检查1特异性抗原检测 单抗与多抗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患者血清循环抗原,可作为早期诊断、有无活虫及疗效考核的指标。2特异性抗体检测 病程早期IgM抗体阳性,后期或恢复IgG抗体阳性。IgG抗体可存在较长时间,不能区分现症患者和既往感染。(五)核酸检测 PCR扩增血中旋毛虫DNA,可望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监测。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传染病学(第9版)1.根据病前12周生食或半生食感染动物肉类及典型临床表现即可疑诊本病,病原学检查阳性即可明确诊断。2.早期应与食物中毒、菌痢、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鉴别;肌肉疼痛剧烈者需与皮肌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鉴别。诊断和鉴

14、别诊断传染病学(第9版)(一)病原治疗 阿苯达唑(albendazole)为首选药物。成人剂量为400500mg,每天23次;儿童按20mg/(kgd),每天2次,疗程57天。(二)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改善症状并防止类赫氏反应。(三)对症治疗 重症者在病原治疗的同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症状,并可防止类赫氏反应。预防、处理心衰等。治 疗传染病学(第9版)1管理传染源 对于钩虫病、蛔虫病和蛲虫病,应积极治疗新发病例;同时宜根据当地感染率高低,采取普遍治疗或选择性人群重点治疗。对于旋毛虫病,应提倡生猪圈养,饲料加热防猪感染;隔离治疗病猪。做好防鼠

15、、灭鼠工作,避免其污染猪圈。2切断传播途径 对于钩虫病、蛔虫病和蛲虫病,应加强粪便管理,推广粪便无害化处理。改变施肥和耕作方法,尽量避免赤足与污染土壤密切接触。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吃未洗净的蔬菜、瓜果。对于旋毛虫病,有关机构应加强对屠宰场的检验检疫工作,未经检验的肉类不得出售,避免私宰猪肉。3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预防线虫感染的疫苗均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无市售产品可用。故重点在于广泛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包括线虫病在内的肠道传染病的认识,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为猎奇而生食猪肉或其他动物肉类及其制品。预防1.线虫病在全球的流行及控制情况。2.常见线虫的生活史及其意义。3.常见线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4.常见线虫病的临床表现。5.常见线虫病的实验室诊断。6.常见线虫病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八章线虫病(二)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