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高考作文新颖标题,瞬间提升作文气质 “好题一半文!”究竟什么样的标题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今天,小编给你一个 好选择:古诗词!所谓精彩古诗文标题,是指这些古诗文可以用作标题,而所谓可以用 作标题,未必全句照抄,而是指截取部分或者取其句意。 1.青山一道同云雨青山一道同云雨。 王昌龄的原诗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写作文时, 可以把“青山一道同云雨”用于“担当”“共同肩负”等主题。比如,面对 天灾,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要吟诵这种精神,就可以用“青山一 道同云雨”为标题。 2.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任平生。 可以把这句诗词,用于“豁达”“超脱”“不计较”等主题的标
2、题。我 平常看作文,经常看到学生用这句诗做标题,短小别致,内涵丰富,非常适 用。 3.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说明唯有源头不干涸,才能涌出源源不断的 清水,可以用来说明积累的重要性。写作文时,可以把这句诗用作“积累” “积淀”等主题的标题。这句诗真的很好用,遇到相关主题,屡试不爽。 4.怎一个愁字了得怎一个愁字了得? 做标题时适用范围比较广,可以直接用于“忧愁”“忧虑”等主题。此 外,还可以把“愁”字换成其他字,比如,怎一个“情”字了得?这个标题 说明仅仅靠感性还不够,还要学会理性思考。因此,可以用于“拥抱理性” “理性思维”等主题。 5.莫待无花空折枝莫待无花空折
3、枝。 原诗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 花空折枝。”写作文时,可以把“莫待无花空折枝”用做标题,适用主题有: 珍惜、抓住机会、不留遗憾等。 6.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出自项羽的垓下歌,原文是:“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最后一句诗“虞兮虞兮奈若何”,意 思是“虞姬啊虞姬我拿你怎么办啊?”。写作文时,可以略作改编,变成标 题。比如,2004 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主题是“忙”,有学生就改编为“忙兮忙 兮奈若何”,十分夺目,堪称炫酷! 7.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出于古代禅师,写“读书”“修养
4、”“见识”等主题时,可以用这句话 做标题。这句话简洁有内涵,夺人眼球,可以让你的作文先声夺人。 8.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 出于古代禅师,“一朝风月,万古长空”出自禅宗公案。这里反用其意, 也就是用“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说明为人要豁达、乐观。因此,可以 把这句话,用作豁达、乐观等主题的作文标题。 9.9.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山林自在啼。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山林自在啼。 适用于自由。原诗为宋代欧阳修写笼中鸟的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 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山林自在啼。”哪怕是“金笼”总不如“山林”, 关键在于自由的可贵。 10.10.虽是见春迟,还免逢
5、秋早。虽是见春迟,还免逢秋早。 适用于祸福相依,转换;不利和有利,不幸和幸运。原诗为明朝高启叹墙下草: “青青墙下草,经霜未枯槁。虽是见春迟,还免逢秋早。”墙下草经霜后还是“青青” 的,“经霜”说明秋已深。诗人缘此慨叹“虽是见春迟,还免逢秋早”。如果没有“墙” 的条件,而是一般的原上草,那它们的“见春”和“逢秋”都是同时的。因了“墙”, 所受光照少、地温低,则它感受春的气息便迟,陆游的梅花诗中也曾说:“幽谷那 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也是这个道理。“见春迟”是不幸 ,秋来晚则是大幸。 这首诗说明了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着的双方都能向其对立方面转 化。墙下草虽不得先占春光,可
6、免却早枯槁的命运。有了这认识,就能正确对待生活、 学习、工作中的各种不利条件,尽量使之转化为积极的因素。 11.11.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适用于志向,每个人都发光。原诗为明代张羽的兰:“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 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寸心,区区之心, 言兰花极小。这看去似有贬意,实乃是为了下句的“扬”:区区之心却容纳着散不尽的 香气,那阵香气,乃是由其“寸心”习习飘出。啊,真是令人心醉神怡!这一笔,跌宕 成趣。 12.12.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适用于志向,自信,自强等。原诗是清代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
7、,青春恰自 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自是低等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 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 一点并歌而颂之。 13.1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适用于不自量力,不自知等。原诗为韩愈的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 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诗人将它拟人化了,目 的化了,似乎蚍蜉想要撼动、摧倒大树。于是,展现出一幅大自然的奇妙景观:大树参 天、枝叶怒放、郁郁苍苍! 如此高大,如此青翠,如此劲挺,如此充满生命的活力! 而 树阴之下,局处一隅的小小的蚂蚁居然奔波劳形
8、地钻穴打洞,想要扳动树根。多么可笑 的对比!这里展现的是大与小的尖锐对比,是力量的不协调。诗人又用了一个“撼”字, 充满了嘲弄意味,更加浓了这种不协调。由此得出结论:“可笑不自量!”这就一笔骂 倒了那些在李杜文章光焰面前摇唇鼓舌的群儿。 14.14.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适用于磨难,困难等,出处唐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意思是不经过千百次冶 炼,怎么会知道寸金的精纯! 15.15.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适用于熟能生巧,练习,勤习苦练等,出处唐储光羲江南曲其一,意思是惯 在湖边居住,船小不怕风浪。 16.16.英雄不失路,何以成功名!英雄不失路
9、,何以成功名! 适用见意思,出处清屈绍隆赠朱士稚,意思是英雄如果不经受挫折,怎么能 成就功名! 17.17.不遇阴雨后,岂知明月好!不遇阴雨后,岂知明月好! 出处清孙枝蔚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释义是不遭遇阴雨,怎能知道明月的美 好呢! 18.18.此生泰山重,勿作鸿毛遗。此生泰山重,勿作鸿毛遗。 适用于有价值地生活,奉献等,出处宋苏轼和陶咏三良,意思是生命像泰山 一样重,别把自己像鸿毛那样轻易遗弃。 19.19.欲穷大地三千里,须上高峰八百盘。欲穷大地三千里,须上高峰八百盘。 适用于不断攀登,不断奋斗,自强不息等。出处明刘基登白云绝顶,意思是 想把数千里之外的大地尽收眼底,必须登上盘旋曲折的高峻
10、山峰。 20.20.年少当及时,蹉跎日就老。年少当及时,蹉跎日就老。 可以替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南朝乐府 子夜歌 (其十六): 年少当及时,蹉跎日就老。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 21.21.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适用于阅读,传承等。这首诗选自陶渊明的赠羊长史。陶渊明认为,他从“古 人书”中可以得到知识和娱乐。读书 ,既要有继承性,又要有目的性,还要有选择性, 把这三者融会贯通,变为自己有用的知识。“古人书”是可贵的。它是后人认识古代社 会的窗口,也是借鉴前人经验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同时还要 学习世界文,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我们要有
11、目的读书,还要有计划读书,既要博览群书, 又要精读好书,择善而从,这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总之,欲知千载上,必读古人书! 22.22.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适用于学习,知行合一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担心自足而不学习,担心学习了不去实 践。原诗选自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其五)。这是韩愈被贬往潮州时所写的一 首临别赠诗。诗首先围绕读书求学中的知行问题提出自己的哲理性观点,接着对元十八 在这方面的修养和取得的成就加以赞扬,最后慨叹自己因被贬南海 (即潮州),无法为 元十八宏鸣高飞助一臂之力。通俗中见深邃 ,素朴中含深情。 23.23.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人家不必
12、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 适用于读书等。选自唐代翁承赞书斋漫兴二首 (其二) :官事归来衣雪埋,儿 童灯火小茅斋。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当诗人忙完公事,在暮色之中冒着 纷纷扬扬的大雪赶回家门时,只见茅舍中亮着灯光,孩子正在琅琅有声地诵读着诗文。 此时此刻,诗人不禁涌起一股喜悦和欣慰的心潮,并很快由感性的激动上升为理性的思 考,吟出了“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的诗句。 24.24.书卷多情似故人书卷多情似故人 选自明代于谦的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 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头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 春。 25.25.看似
13、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适用于认识到别人的成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等。选自王安石的题张司业诗: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是王安石 对张籍诗的品评诗,同时道出了“寻常”和“奇崛”、“容易”和“艰辛”的深刻哲理。 26.26.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意思是一句话语也不能实践,读万卷书也是没有用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选自明 代周立勋的饮酒:儒生好奇古,出口谈唐虞。倘生羲皇前,所谈意何如?古人既已 死,古道存遗书。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我愿常饮酒,不复知其余。该联巨大的艺 术概括力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
14、辩证关系,因而具有了超越特定对象的哲理意义。读书万 卷,积累理论知识,是重要的,因为“人生处万类 ,知识最为贤;但是,理论知识的 重要性正在于它能够指导自身的实践,因此,要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就必须密切联系 实际,与实践相结合。反之,如果理论脱离了实践“一语不能践”,那么理论再高 妙、再丰富,都是空虚的、徒劳的,它犹如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都是虚幻的,没有任何 实际意义的“万卷徒空虚”。作者从现实批判中所凝聚成的这两句诗具有深刻的思 想力度和警策作用。 27.27.举世人生何所依,举世人生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谁?不求自己更求谁? 适用于自己奋斗,自立等。原诗选自唐吕岩的渔歌子方契理:举世人生何所
15、依,不求自己更求谁?绝嗜欲,断贪痴,莫把神明暗里欺。 28.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 适用于自己去闯荡,发挥主观能动性,勇敢等。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同样 适合做标题。选自唐聂夷中行路难: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谓言骨肉亲,中门 如异域。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自从乐府诗行路难 出现以后,世人多借此“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乐府古题要解)。鲍照说: “男儿身世坎坷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拟行路难);李白云:“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归去来。”唐代诗人聂夷中却不这样认识。他在行路难 中唱道:“莫言行路难,出处全在
16、人,路亦无通塞。”这两句诗意就是平时人们所 说的“事在人为”、“没有走不通的路”的意思。将其视为格言、警语也能讲得过去。 格言饱含哲理。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命运不通称之为“穷”。 穷则思变,要干,要突破。这不就是聂夷中诗的绝好注脚吗? 要干,要有出路 ,“全 在人”。“全在人”三字,重如千钧。人是“出处”、“路通塞”的前提,“全”是关 键。一个“全”字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间任何艰 难险阻,都会被勇于攀登的英雄好汉踩在脚下,即使是穷途末路,只要艰难地走下去, 莫听“行路难,归去来”的呼唤,就会有出处,就会成为坦途。只有那些懦夫才在岔道 口徘徊不前,
17、感到路难行,去不得,途不通。 29.29.陋巷箪瓢亦乐哉!陋巷箪瓢亦乐哉! 适用于安贫乐道等。选自元代宋方壶中吕 山坡羊道 情:青山相待,白 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谁家兴废谁成败? 陋巷箪瓢亦乐 哉!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30.30.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 适用于要经历磨难,才能成长;要经受漂泊,才能有所作为。原诗选自于明朝俞大 猷的秋日山行:溪涨巨鱼出,山幽好鸟鸣。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忠勇之心,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地刻画出热血男儿的刚毅形象,令人为之扼 腕。逆旅,客舍之谓也。庄子山木:“阳子之宋,宿于逆旅。”以旅店为家,谓 生活不安定,长年在旅途中奔波,联系到俞大猷的军旅生涯,这是真实的写照。“丈夫 不逆旅”是反诘,也表现出某种矛盾心境:丈夫也有父母妻儿,也该享受天伦之乐,他 何尝不知道逆旅之苦累,思乡之痛楚,却决然离家而去。这一取一舍,用最质朴的语言 表现出来,却放射出眩目的光辉。一家不圆,为的是万家团圆;一人弃家,为的是苍生 有家;一夫甘受鞍马劳顿之苦,为的是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 责任感,可敬可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