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风波定风波 苏轼苏轼 茂名市第五中学茂名市第五中学 刘腾芳刘腾芳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内容,把握词人形象把握词人形象,把握诗词鉴赏的把握诗词鉴赏的角度。角度。(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感受词人开阔旷达的胸襟,从容面对人生风开阔旷达的胸襟,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雨的气度。(三)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把握词(三)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把握词中情感基调;通过品词句评说画面中情感基调;通过品词句评说画面把握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一、初步感知内容:一、初步感知内容:1、初读。畅顺朗读、初读。畅顺朗读(1)正音。)正音
2、。(2)抓节奏。)抓节奏。(3)初步感知感情基调:)初步感知感情基调:注意词语的抑扬顿挫,注意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文句的舒缓轻重 2、再读。初步感知内容。、再读。初步感知内容。这首词记录何事?这首词记录何事?由序得知:此词主要写苏轼一由序得知:此词主要写苏轼一行人往沙湖相田,途中遇雨后发出行人往沙湖相田,途中遇雨后发出的感叹:同行者皆认为狼狈,而苏的感叹:同行者皆认为狼狈,而苏轼则认为风雨无妨。轼则认为风雨无妨。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因因“乌台诗案乌台诗案”被贬被贬黄州当团练副使,此词写黄州当团练副使,此词写于居黄州第三年春天。于居黄州第三年春天。乌台诗案乌台诗案 苏轼被贬到湖州时写了
3、谢上苏轼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被贬黄州被贬黄州,是他人生中一次重大是他人生中一次重大的打击的打击.二、品读,探究,质疑二、品读,探究,质疑(一)、品读人物形象(一)、品读人物形象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雨中出现的是怎样的苏轼?雨中出现的是怎样的苏轼?(二)品词境,深入探究词人胸怀
4、:(二)品词境,深入探究词人胸怀:分组讨论:分组讨论:作者仅仅是在写自己一场遇雨经历作者仅仅是在写自己一场遇雨经历吗?他想通过此次遇雨表达什么?吗?他想通过此次遇雨表达什么?提示:提示:1:找出词中写到:找出词中写到“风雨风雨”的地方,的地方,思考:词人所遇思考:词人所遇“风雨风雨”仅仅是指自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雨吗?然界的风雨吗?2-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内心的句子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内心的句子,品读品读.3、结合写作背景、作者境遇、结合写作背景、作者境遇穿林打叶穿林打叶/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双关的手法。双关的手法。“风雨风雨“既是自然既是
5、自然风雨,又是政治风雨、人生风雨,比风雨,又是政治风雨、人生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人生险途。“晴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境。“蓑衣蓑衣”既指避雨之具,也指既指避雨之具,也指词人借以避人生风雨之精神归宿词人借以避人生风雨之精神归宿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穿林打叶穿林打叶 (眼前的风雨)(眼前的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风雨)(人生的风雨)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风雨也无晴(无风无雨的(无风无雨的心灵的净空)心灵的净空)乐观、乐观、豁达豁达 心中无雨晴,纵然风雨阴晴变化莫心中无雨晴,纵然风雨阴晴变
6、化莫测,也左右不了词人的心境了。由此展测,也左右不了词人的心境了。由此展示出词人处变不惊、宠辱偕忘、超乎物示出词人处变不惊、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外的旷达人生境界。“读东坡之词,读东坡之词,须观其雅量高,须观其雅量高致。致。”王国维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话雅量高致雅量高致气度宽宏,情致高雅气度宽宏,情致高雅。三、艺术特色三、艺术特色 1.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于简朴中见深意于简朴中见深意.2.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以曲笔直抒胸臆.四、品诗词的方法:四、品诗词的方法:2、品词境、品词境 析形象析形象 探情怀(感情)探情怀(感情)1、知人论世、知人论世作业:作业:当人生风雨来临时,到当人生风雨来临时,到底是假装没看见,就当不存底是假装没看见,就当不存在,还是主动去躲避或抗争在,还是主动去躲避或抗争呢?写一篇文章呢?写一篇文章我眼中的我眼中的风雨人生风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