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定 义1分 类2病 因3分 型4临床表现5诊断治疗6分享病例7护理措施81定 义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常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成人。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2分 类慢性肠套叠: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且慢性肠套叠多为肠道存在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继发性套叠,因为发生率占小儿肠套叠的0.8%。急性肠套叠: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一岁以内多件,占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
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婴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为2.3:1。且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较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病毒感染有关,夏冬次之,秋季较少见。3(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会盲瓣过渡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病病 因因4病 理5回盲型回盲型小肠型小肠型结肠型结肠型多发性多发性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2、3个或更多肠套叠回结型回结型多见占70%80%复杂性或复套型复杂性或复套型常见为回回结型占10%15%分型分型分分 型型6婴儿肠套叠婴儿肠套叠(2岁以内)岁以内)临床表现临床表
3、现儿童肠套叠儿童肠套叠临床表现临床表现7婴儿肠套叠婴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多为原发性)阵发性腹痛呕 吐腹部包块果浆样血便肛门指检全身状况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前上相比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不全肠梗阻,起病缓慢。8护理诊断 (1)疼痛 与肠系膜受牵拉和肠管强烈收缩有关 (2)电解质紊乱 与呕吐、拒食、体液丧失有关 (3)焦虑 与缺乏肠套叠相关知识有关,担心愈后有关 (4)体温过高 与肠腔感染毒素吸收有关91腹部超声:可见同心圆或靶环征,呈“套筒”征。2X 线诊断治疗诊断治疗10非手术治疗我科目前采用水疗灌肠复位法。手术治疗1、手法复位2、肠肠吻术诊断治疗诊断治疗11 1.非手术治疗 发病24小时之内
4、,全身情况良好,无腹胀,腹壁柔软者最佳适应证;发病24-48小时,全身情况良好,腹胀较轻,无高热、中毒症状者相对适应证。禁忌证:病程48小时以上,伴高热、脱水等中毒症状者;腹胀明显,有腹膜刺激症状或疑有肠坏死者;套叠部位已达结肠远端或直肠者;空气灌肠加压,套叠阴影不变,不移动,套叠肿块不缩小者。12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伴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2、密切观察患儿
5、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情况。成功复位后患儿可表现为安静入睡、呕吐消失、不再哭闹,如患儿再次出现烦躁、哭闹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复套。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6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儿无呕吐可进少量流食,而后进低纤维易消化饮食,如进食后再发生呕吐,立即暂停饮食、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再行决定何时给予患儿饮食。复位的护理措施复位的护理措施13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失败者,以及已出现腹膜炎、肠坏死的晚期病例。手术方法:单纯手法复位、肠切除吻合术、腹腔引流术等。14术前护理措施 1.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2.禁食,胃肠减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3.遵医嘱
6、给予抗生素,退热剂,并记录降温效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4.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准备。5.心理护理: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耐心介绍疾病有关知识就手术前后配合知识,让家长能以稳定的情绪接受治疗护理过程。15术后护理措施 1.术后监护: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麻醉未清醒前予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2.体位:4-6小时后予半卧位。3.饮食:禁食期间按医嘱予补液,营养支持治疗,注意输液速度。肠蠕动恢复后按医嘱给予适当的饮食,应少量多餐,循序渐进,注意有无腹胀。少量流质流质半流质16 4.胃肠减压 5.观察患儿腹部情况,注意肛门排气,排便,观察大便性质,颜色,次数。6.防止切口感染:抗炎治疗,观察患儿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7.防止切口裂开:输血或给予白蛋白,避免患儿剧烈哭吵,必要时术后用腹带包扎。17健康指导 术后一个月内避免患儿较剧烈的活动及哭闹,防止伤口裂开。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术后2周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就诊。1819感谢您的聆听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