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篇】新版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得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1)这段话说明了_也在长得道理。 (2)根据课文理解“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 (3)这段话是告诉人们要_,_地长。否则就成了_了。 【答案】 (1)人(2)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了,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
2、收获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3)赶时候;尽量地用力;废物 【解析】【分析】(1)和(3)可综合分析,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理解谚语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故答案为:(1)人; (2)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了,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获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3)赶时候、尽量地用力、废物. 【点评】(1)和(3)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谚语的理解能力。2阅读下文,回
3、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1)这一小节写了_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_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_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 A.两个都指肉体的生存。B.前一个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指精神的永存。C.前一个指精神的永存,后一个指肉体的生存。【答案】 (1)两;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鲁迅及像鲁迅这样一生为人民甘愿作牛马(2)B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一小节写了两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鲁迅及像鲁迅这样一生为人民甘愿作牛马的人。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
4、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两;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鲁迅及像鲁迅这样一生为人民甘愿作牛马。 (2)B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春节冰心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最好的东西
5、,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的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
6、。”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 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1)“恋恋不舍”的意思是_,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 (2)我”屋墙上挂的是“_”上面的人物是“_”,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_”,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_”。 (3)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作者家乡元宵之夜南后街的热闹景象。 (4)为什么“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答案】 (1)形容舍不得离开;依依不舍(2)走马灯;三英战吕布;金鱼灯;白兔灯(3)元宵之夜,街上店铺的花灯都点起来了,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昼,观灯的人络绎不绝,街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景象。(4
7、)因为年过完了,要投入到学习中了。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恋恋不舍”的意思是形容舍不得离开。依依不舍 (2)走马灯、三英战吕布、金鱼灯、白兔灯 (3)元宵之夜,街上店铺的花灯都点起来了,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昼,观灯的人络绎不绝,街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景象。
8、(4)因为年过完了,要投入到学习中了。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歪头崮八十五勇士 1943年,日军集结重兵在山东沂蒙山区加紧推行“蚕食”计划,实行罪恶的“三光”政策。八路军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坚持进行敌后抗战。 2月25日夜10时许,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二连指战员在副营长徐福的带领下,悄悄在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扎营休整。该营营长王子固则带领三连在另外一个地方活
9、动。 “徐营长,有情况”侦查员突然跑过来向徐福报告,“东东面,发现了很多日军”原来,日军白天侦察到有八路军小股部队在沂水北活动,就连夜调集了3000人马,兵分数路包抄过来。 徐福命令部队马上向沂水河方向转移,于半夜时分到达沂水河畔。徐福同二连连长齐之顺碰头后,决定马上上山。他们刚爬到半山腰一个叫桃花坪的小山村时,就发现日军的马队已经到了山下。不一会儿,山下升起了几发信号弹。 忽然,左侧的山沟中冒出来黑压压的一大群人,二连刚要准备战斗,发现是营长王子固带领的三连和附近的几百名老百姓。这时,日军的大炮和机枪开火了,大批日伪军在火力掩护下冲了上来。 “两个连不能一块往外冲,这样两个连和几百名群众都会
10、有危险,必须留下一个连断后, 掩护另一个连带领群众转移!”营长王子固说道。他和副营长徐福短暂商议了一下,迅速作出决定: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 83 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王子固见三连和老百姓走远了,立刻命令二连朝敌军开火,把敌人牢牢地吸引在周边。天亮时,他们同敌人几经周旋,沿张耿村的西山撤到了歪头崮。此时,三连和百姓已安全脱险。(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嚣张_ 商议_ 带领_(2)文中第二个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重复词语B.表示语意难尽C.表示意在言外D.表示说话断断续续(3)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_,地点是_。 (4)营长王子固在危急关头做了什么决
11、定?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答案】 (1)跋扈;商讨;率领(2)D(3)1943年2月25日;山东沂蒙山区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4)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果断勇敢,身先士卒。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嚣张:邪恶的势力、不良的风气增长;放肆。商议:指为了对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建议。带领:引导;领导;指挥。 (2)考查省略号的作用,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
1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第一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第二问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跋扈、商讨、率领 (2)D (3)1943年2月25日;山东沂蒙山区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 (4)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果断勇敢,身先士卒。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
13、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第一问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第二问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昧书屋(节选)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g g)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p p)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
14、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1)选出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花骨_(g g)朵 当铺_(p p)(2)文段中把“早”字比作_和_。 (3)把说明“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句子用“_”画出来。 (4)鲁迅为什么要刻一个“早”字? 【答案】 (1)g;p(2)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一支小小的火把(3)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4)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要照顾父亲,上学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于
15、是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2)(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g、p (2)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一支小小的火把。(3)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4)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要照顾父亲,上学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于是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点评】(1)对
16、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6阅读只有一个地球,回答相关问题人类生活所需要的_、_、_、_,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_。(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再生”的意思是_,“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_,“本来”强调了_。(3)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答案】 (1)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
17、资源;威胁(2)地球上的资源可以源源不断的为人类做出长期贡献。;由于人们的污染和破坏,导致森林消失、动物灭绝、植物减少。;“本来”强调了不要在破坏大自然了,要保护地球,让沙漠变成绿洲,让动物有一个永久的家园吧。(3)要保护地球。【解析】【分析】(1)根据课文“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横线上依次应填: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威胁(2)理解课文内容可知“再生”的意思是地球上的资源可以源源不
18、断的为人类做出长期贡献,“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的污染和破坏,导致森林消失、动物灭绝、植物减少,“本来”强调了“本来”强调了不要在破坏大自然了,要保护地球,让沙漠变成绿洲,让动物有一个永久的家园吧。(3)读完这段文字,会想到要保护地球。【点评】做好每各小题,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仔细阅读,办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7阅读。 人桥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50多公里的急行军,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只有10米多宽,水流很急。河里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动。他们找不
19、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班长看到“桥”还不稳,就说:“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喊:“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人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同志们浸在11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一班班长大声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
20、保证完成任务!”有的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奉命:_。迅速:_。(2)从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摘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_(3)写出文中的排比句。(4)战士们为什么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答案】 (1)接受使命,遵守命令;很快(2)跳、扛(3)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4)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解析】【
21、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奉命:接受使命,遵守命令。迅速:很快。(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的掌握。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跳、扛。(3)本题考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和运用。文中的排比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战士们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是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
22、来理解它的含义。(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的掌握。(3)本题考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和运用。(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
23、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1)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_。这里运用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 (2)选文中表现老汉前后矛盾的动词是_和_,从中可以看出老汉的_和_。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些什么呢? 【答案】(1)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拟人、比喻;洪水的疯狂、放肆和无情(2)揪;推;不徇私情;如山的父爱(3)他可能会喊:儿子!一定要记住!党员的职责!党员就是要照顾别人,不怕惜牺牲自己!记住! 【解析】【分析】(1)结合课文内容,从修辞作用的角度去分析。(2)联系课文,从课文中心思想的角度分析。(3)结合课文内容,从体现老汉优秀品质的角度进行
24、分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9我阅读,我快乐。我爱落叶 一天,当我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位老大爷沐浴在火红的晚霞中,将一堆黄灿灿的落叶轻轻扫到花园里,微笑地告诉我“它是一堆很好的肥料。从此以后,落叶像彩色的风筝,不时飘落我的梦境 是的有人爱春风有人爱朝霞有人爱鲜花有人爱小草但很少有人爱落叶它似乎未得到过人们的青睐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悄悄地飘到大地上。难道它们不再依恋秋天的树干?难道它们就喜欢孤独飘零?不,不是的,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自己奉献给人类的是整个绿的生命,绿的海洋,绿的希冀,绿的梦幻 (1)为文中的第2自然段
25、加上标点。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作者赞美落叶是因为_。 【答案】(1)略(2)它们依恋秋天的树干,它们不喜欢孤独飘零。(3)它奉献给人类的是整个绿的生命,绿的海洋,绿的希冀,绿的梦幻。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是的,有人爱春风,有人爱朝霞,有人爱鲜花,有人爱小草。但很少有人爱落叶,它似乎未得到过人们的青睐。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难道它们不再依恋秋天的树干?难道它们就喜欢孤独飘零?改为:它们依恋秋天的树干,它们
26、不喜欢孤独飘零。(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尾:它奉献给人类的是整个绿的生命,绿的海洋,绿的希冀,绿的梦幻。【点评】(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
27、做这道题不难。(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爱的力量 2000年3月6日,英国考文垂市21岁的青年霍金斯不幸遭遇车祸。临去世前他在一张纸条上写下了这样的遗言:“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请帮我捐献眼角膜,让我的眼睛能再次看到这个世界的阳光!”遵照儿子的遗愿,霍金斯的父亲巴鲁卡和母亲玛莎将霍金斯的眼角膜捐献给了一家器官移植机构。一个叫齐瓦特的青年用霍金斯的眼角膜作了移植手术,他的眼睛重见了光明。 2000年12月17日的深夜,一个蒙面歹徒闯进了市郊的一个加油站,刺伤了两个工作人员,用枪击伤了一名巡逻至此的警察,同时还抢走了许多现金。警方很快就将凶手逮捕归案,他就是
28、年仅20岁的齐瓦特。 善良的人捐献的眼角膜竟然用到了罪犯的眼睛上,对此霍金斯的父亲感到非常愤怒,立即给报社写信,强烈谴责齐瓦特,说他亵渎了自己儿子的善良。 2001年4月11日,齐瓦特被判终身监禁。有一天,霍金斯的父母来到监狱探望齐瓦特。玛莎哽咽着说:“我们是来看儿子的!因为,你的生命中有我儿子的一部分。如果你能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我们可以原谅你。”巴鲁卡将霍金斯临死前写的那张纸条递给齐瓦特看。当齐瓦特读到“让我的眼睛能再次看到这个世界的阳光”时,他泪如泉涌,并立下誓言:“如果我死了,我愿意无偿捐献我身上一切有用的器官,给那些需要它们的人,以此来偿还我欠下的血债。”霍金斯的父母说:“孩子,忏
29、悔你的罪恶,用善良来拯救灵魂吧。” 2001年8月5日,警方用一辆警车将齐瓦特和几名重犯转移到另一所监狱,途中意外地发生了车祸。当齐瓦特爬出车厢时,看到三个重犯已控制了两个受重伤的警察,并正用抢来的钥匙打开镣铐。齐瓦特决定制止他们的犯罪行为。于是,他急中生智,假装附和他们,然后出其不意地将警察摔在地上的枪抢在手中,逼迫准备逃跑的重犯放弃罪恶的企图。在与三个重犯的搏斗中,他击毙了其中的一个,却被另外两个刺伤了腹部。最终,巡警赶到了,罪犯被制服了。受重伤的警察和齐瓦特被送进医院抢救。 事后,许多记者几乎都想问同样一个问题:齐瓦特为何不顾生命安危而与三个重犯进行殊死的搏斗?医院和警方把这个问题写在纸
30、上,由护士转给他。他看完后说:“我在车祸现场看到了遍地鲜血,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将眼角膜献给我的霍金斯。我不能让霍金斯失望,不能让他看到的只是罪恶和黑暗。” 霍金斯的父母得知齐瓦特的事后,急匆匆地赶到医院。但是齐瓦特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见到的只有一封齐瓦特留下的信。信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孤儿,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亲人。是爱的力量,是霍金斯的爱,是你们的爱,挽救了我这个罪恶的灵魂,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谢谢,我爱你们” (1)从短文中找出符合下面意思的两个词语。轻慢,不尊敬。_比喻彻底悔改。_ (2)短文可以分为四段(已用“”标出),请你写出各段的段意。 (3)“我不能让霍金斯失望,不
31、能让他看到的只是罪恶和黑暗。”你怎样理解齐瓦特说的这句话? 【答案】(1)亵渎;洗心革面(2)第一段:霍金斯因车祸去世,父母遵照他的遗愿,把眼角膜捐献给了一个叫齐瓦特的青年。第二段:齐瓦特因犯抢劫罪被判终身监禁,霍金斯父母到监狱探望并教育他要洗心革面,齐瓦特立誓死后捐献有用的器官,以偿还欠下的血债。第三段:齐瓦特和几名重犯在被转移到另一所监狱的途中意外地发生了车祸,齐瓦特为了不使霍金斯失望,制止罪犯逃跑,在搏斗中身负重伤。第四段:齐瓦特在遗书中写道:是爱的力量,挽救了他的罪恶的灵魂,让他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3)略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依据意思找出词
32、语。(2)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个自然段或几句话并了解每个自然段或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个自然段或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3)理解句子:抓住关键词,联系文章的内容,背景,找到背后的意义。【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军礼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她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_站住_随着喊声_她的车后架被人拉住了_她急忙用
33、脚撑在地上_扭头一看_不由得气恼地问_你干什么_ “请你下车。”岗哨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嗦。”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不妨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室,拿起话筒,拨了个号码,“喂,爸爸吗?爸爸,我进大门没下车,被岗哨拦住了,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了一位年过半百的军人,他身材魁梧,脚步分外沉重。 “爸爸!”她迎上前去,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陈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自
34、向哨兵走来。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霎时,热血在战士的心中沸腾了。他强忍着要涌出的泪水,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小两代军人的心在这庄严的军礼中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1)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_站住_随着喊声_她的车后架被人拉住了_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_扭头一看_不由得气恼地问_你干什么_(2)根据已经分出的两段(文中已用“”标明),写出段意。 (3)在文中找出三个“看”的同义词。 (4)陈司令员为什么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_哨兵向陈司令员行礼,陈司令员向哨兵
35、敬了一个军礼。陈司令员向哨兵表示歉意,并对哨兵的认真表示赞扬。陈司令员有礼貌,爱战士,向哨兵行了个军礼。(5)陈司令员的女儿为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 【答案】(1)“;!”;,;。;,;,;:“;?”(2)第一段:一位姑娘在进入军区司令部大门时,没有下车,被岗哨拦住了,姑娘打电话通知了爸爸军区陈司令员。第二段:姑娘的爸爸军区陈司令员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使姑娘深受教育。(3)瞥、瞟、望(4)(5)因为她看到爸爸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明白了哨兵按规定要求自己下车是正确的,爸爸身为司令员也不会支持自己的错误行为,所以她羞愧地低下了头。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
36、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站住!”随着喊声,她的车后架被人拉住了。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扭头一看,不由得气恼地问:“你干什么?”(2)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第一段:一位姑娘在进入军区司令部大门时,没有下车,被岗哨拦住了,姑娘打电话通知了爸爸军区陈司令员。第二段:姑娘的爸爸军区陈司令员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使姑娘深受教
37、育。(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在文中找出三个“看”的同义词瞥、瞟、望。(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陈司令员向哨兵表示歉意,并对哨兵的认真表示赞扬。(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陈司令员的女儿因为她看到爸爸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明白了哨兵按规定要求自己下车是正确的,爸爸身为司令员也不会支持自己的错误行为,所以她羞愧地低下了头。故答案为:(1)“站住
38、!”随着喊声,她的车后架被人拉住了。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扭头一看,不由得气恼地问:“你干什么?”(2)第一段:一位姑娘在进入军区司令部大门时,没有下车,被岗哨拦住了,姑娘打电话通知了爸爸军区陈司令员。第二段:姑娘的爸爸军区陈司令员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使姑娘深受教育。(3)瞥、瞟、望(4)(5)因为她看到爸爸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明白了哨兵按规定要求自己下车是正确的,爸爸身为司令员也不会支持自己的错误行为,所以她羞愧地低下了头。【点评】(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
39、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燕子的双腿被一个小孩“喀嚓”一声剪断; 奄奄一息的小猫“扑”的一声被抛向疾驶的车轮; 正在河岸上蜕壳的蜻蜓,被一双散步的脚有意识地踩扁; 鲜花被两个谈情说爱的人漫不经心地一瓣瓣撕碎、揉烂、碾成泥 树上鸟窝里的幼鸟成了人类幼儿的玩物,任凭它们的母亲绕树嘶叫,直至心力交瘁,坠地而死。 顽童们兴奋地往返奔跑,
40、享受踩踏虫尸所发出的脆响。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也许,与浩瀚人世相比,这些只不过是一出出不足挂齿的小小杂乱的悲剧而已,但不知几时开始,人类潜意识里有座冰山,人性就变麻木、冷漠、甚至残忍,以肆虐他族之苦,养已欢颜,并引为闲适雅趣。 生灵何罪之有? 就因为看不见它流泪流血, 就因为听不到它呼痛呼救, 就因为人类比它强大, 我们就可以任意践踏、蹂躏、摧残? 再微末也是生命,是比人类更加脆弱的生命。 人对世界总是不满意,却从不愿反躬自省,自己为这个世界做了些什么? (1)用“”将短文分为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大意。第一段:_。第二段:_。 (2)文中的哪些词语让我
41、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麻木、冷漠、甚至残忍的一面。 (3)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完成题目。“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触目惊心”的意思是_。从“心寒”“悲哀”两个词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将这个句子改写成反问句_。 (4)短文最后几个自然段应读出_的语气。 (5)针对文中提到的现象,写几句你发自肺腑的话,呼吁人们爱护生灵、保护动物。 【答案】(1)列举人类的种种残忍的行径;对人类的残忍行径发出责问(2)喀嚓,扑,有意识,漫不经心,任凭,享受。(3)过渡(承上启下);看都之后心里感到震惊;善良,有同情心;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
42、,怎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4)强烈谴责(5)略 【解析】【分析】(1)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段落大意是对文章的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的概括。第一段(燕子的双腿并引为闲适雅趣。):列举人类的种种残忍的行径。第二段(生灵何罪之有?自己为这个世界做了些什么?):对人类的残忍行径发出责问。(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文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麻木、冷漠、甚至残忍的一面的词语:喀嚓,扑,有意识,漫不经心,任凭,享受。(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
43、每一空。“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过渡(承上启下)。“触目惊心”的意思是看都之后心里感到震惊。从“心寒”“悲哀”两个词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的人。将这个句子改写成反问句: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怎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4)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短文最后几个自然段应读出强烈谴责的语气。(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故答案为:(1
44、)列举人类的种种残忍的行径 对人类的残忍行径发出责问(2)喀嚓,扑,有意识,漫不经心,任凭,享受。(3)过渡(承上启下)看都之后心里感到震惊善良,有同情心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怎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4)强烈谴责(5)略【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给段位分段并概括段意的能力。(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13在我们的生活里,或许只是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或许只是句很普通的话语,或许只是一细微的神态或动作就是这一点一滴,却往往令你感动。请同学们围绕“感动”,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通过一件事来写一篇作文,让文章感动自己,感动亲人,感动读者。 要求:题目自取。围绕题目,通过一件事,抓住感动来描写;做到事例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段落分明,书写整洁。字数400字以上。文中一律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答案】 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