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授课年级:授课年级:六年级 教教 材:材: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八音盒 学段目标:学段目标: 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 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1.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 赏习惯。 2.能自信地、有表情的表现音乐,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 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3.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 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做到三个了解:感受乐曲三个主题,了解波 尔卡的音乐风格, 了解回旋曲式结构, 了解木管乐器单簧管。 2.学生能够用画音乐、演音乐、说音乐、奏
2、音乐等多样 的方式,体验音乐。 3.学生能够创作图形谱、动作,运用合适的打击乐器感 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他的主题来自 民间,经波兰单簧管演奏家普罗修斯卡改编,成为一首单簧 2 管独奏曲,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 气呵成之感。 本曲采用回旋曲式,在钢琴奏出的三个响亮有力的和弦 之后,单簧管以坚定明亮的音色快速奏出主题。第一主题反 复一次后,出现了第二主题,调性从降 B 大调转到 F 大调, 三连音的运用使音乐显得更为活跃。接着,第一主题再次出 现,随后出现第三主题。这个主题由四个乐句组成,具有较 强的抒情性和歌唱性,调性
3、从降 B 大调转为降 E 大调,与第 一主题形成鲜明对比。最后,第一主题又一次出现,结束全 曲。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这些孩子们非常聪明,音乐理解能力强,对音乐形象具 有自己的想法。音乐素养掌握浅和少,但是音乐表现能力, 在有效的引导中,是可以发挥出来的。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有三个了解:了解波尔卡音乐风 格特点;了解回旋曲式结构;了解乐器单簧管。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画音乐、演音乐、说音乐、奏 音乐等多样的方式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创作图形谱、动作,运用合适的打 击乐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3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探究
4、法、谈话法、举例子、聆听法、说音乐、画音乐、 演音乐、奏音乐。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个视频、手工红色小花 4 朵、手工黄色 小花 2 朵、手工粉色小花 2 朵、手工“节奏活泼” “情绪欢 快”字样、单簧管一支、打击乐器碰钟 3 个、串铃 3 个、每 人一张粉色卡纸。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一、问好 师生问好 二、导入:律动微笑波尔卡 1.学生随教师一起律动。 师:请同学们先不要坐下,和老师一起随音乐动起来。 师生一起随微笑波尔卡音乐律动。 师:好,请坐。 2.说感受。 师:听了刚才的音乐,有什么感受? 生:非常欢快! 三、进一步了解感受波尔卡的音乐风格。 师:音乐是情感艺术,能
5、表达不同的情绪情感,像现在 我们感到快乐和欢快。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视频,我 4 们一块儿来看一看。 1.看舞蹈视频。 2.说感受。 师:看了刚才的舞蹈,你最想做什么? 生 1:跳舞。 生 2:想笑。 师:这样类型的音乐能带来这样的感觉。 3.什么是波尔卡,波尔卡的音乐风格。 (1)学生探究。 师:刚才我们律动时听的音乐叫微笑波尔卡 ,欣赏 的视频是一段波尔卡舞蹈。波尔卡,是什么?想一想。 同时板书:波尔卡 生 1:舞蹈 生 2:欢快的音乐 师:先想想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几几拍的? 生:2/4 师:和我们之前学过听的 2/4 音乐有什么不同? 生:非常欢快、活泼、开心。 (2)教师小结。 波
6、尔卡音乐风格:2/4,节奏活泼,情绪欢快。 波尔卡:是捷克民间舞蹈,19 世纪中叶,在欧洲非常流 行,人们常常围着圆圈对舞,后来,很多音乐家喜欢这种舞 5 蹈音乐,就创作出很多脍炙人口的波尔卡音乐作品,经典曲 目有:拨弦波尔卡、闲聊波尔卡、火车波尔卡、电闪雷鸣波 尔卡、啤酒波尔卡、铁匠波尔卡等等,现在你们了解了吗? 四、完整聆听单簧管波尔卡 初听,感受乐曲情绪情感。 师:今天我们深入了解一首,你听听,这首乐曲带给你 的感受。 生:欢快。 师:是一首什么体裁的乐曲? 生:波尔卡 师:具有哪些特点? 生:2/4,节奏活泼,情绪欢快。 五、欣赏第一主题。 (一)画音乐 师: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主题。认真
7、听,用画线条和图形 的方式感受音乐。 1.学生听第一主题(第一遍) ,自主画旋律线。 师:你感受到的音乐是什么样的? 找 1-3 个学生,试一试。 师:你对这段旋律的感受是“波浪” (等等) 评价语 1:你认真听音乐了。 评价语 2:你展开了想象。 6 评价语 3:你注重听了节奏。等等 2.学生听第一主题(第二遍) ,熟悉第一主题,创编旋 律线。 师:再听一次,填充旋律线,表现音乐。 3.学生听第一主题(第三遍) ,用画旋律线的方式进一 步体验第一主题。 师:你们有的画了波浪线,有的画了点,于老师把大家 的揉在一起,看看合适不合适? 播放第一主题,随教师一起画旋律线体验(师板书) 。 (二)演
8、音乐 1.自主创编声势动作。 师:让我们换一种方式表现音乐,想办法让你的身体发 出声音,你要怎么做? 教师依照旋律线启发创编过程。 还有其他方法吗? 我们一起试一试。 2.学生听第一主题(第四遍) ,并用声势动作进一步表 现第一主题。 播放第一主题,随教师一起用声势律动的方式表现音乐。 (三)这部分音乐我们用红色表示(师板书) 。 六、欣赏第二主题。 (一)演音乐 7 1.学生听第二主题(第 1 遍) ,感受旋律特点。 师:听第二主题,思考这段音乐旋律的特点,可以借助 画旋律线或做动作的方法感受音乐。 学生听第二主题音乐。 师:这段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螺旋上升,紧接着旋律下行。 师:三连
9、音的应用,使音乐显得更为活跃。 2.为第二主题创编动作,表现音乐。 师:谁有好的方法,用动作表现音乐? 生:做动作。 师:可以吗?我们一起试试。 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生:做动作。 师:可以吗?谁和老师试一试。 (找一个学生先示范) 师:和你的同桌一起试一试。 3.学生听第二主题(第 2 遍) ,用创编好的动作,进一 步表现音乐。 (二)这部分音乐我们用黄色表示(师板书) 。 七、欣赏第三主题。 (一)说音乐 1.学生听第三主题(第 1 遍) ,感受音乐的变化。 师:这段音乐,发生了变化,你们听听,音乐发生了怎 8 样的变化? 学生聆听。 师: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节奏慢了。 师:其实节奏和
10、速度没有变化。 生:音变长了。 师:结合乐谱,从谱子中看到了什么? 生:连线。 师:所以你们感到音变长了。作曲家应用了很多连线, 这时音乐具有了较强的抒情性和歌唱性。 (二)奏音乐 1.学生听第三主题(第 2 遍) ,试着用打击乐器编配伴 奏。 串铃、碰钟、一张粉色的纸。 用串铃讨论出合适的伴奏方式,找个别学生体验。碰钟 敲击第一个重音。 给学生创作空间,用粉色的纸创编伴奏。 2.学生听第三主题(第 3 遍) ,用打击乐器伴奏,表现 音乐(提示乐器纸的管理) 。 (三)这部分音乐我们用粉色表示(师板书) 。 八、完整表现单簧管波尔卡 ,了解回旋曲式结构。 1.第一主题出现的次数。 9 师:好,
1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感受表现了三个乐曲主 题,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师生一起回顾每个主题的体验方式。 师: 接下来, 让我们记住这三个主题, 来完整感受乐曲, 当你听到哪个主题的时候,就做哪个主题的动作。 师: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 播放整首乐曲,做动作完整体验。 师:你听出来了吗?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2.了解回旋曲式结构。 师:三个主题出现的顺序是怎样的?谁愿意听着音乐按 照三个主题出现的顺序用不同颜色的花来表示? 找一位同学到黑板表示。 播放整首乐曲, 做动作完整表现第二次, 并整理出 ABACA 的曲式结构(板书) 。 九、了解单簧管。 1.揭题: 单簧
12、管波尔卡 师: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谁? 生:单簧管。 师:为我们学习的乐曲取个名称吧? 生 1:单簧管波尔卡。 生 2:快乐波尔卡。 10 师:这首乐曲的旋律来自民间,经演奏家普罗休斯卡改 编,成为一首单簧管独奏曲(师板书) 。 2.从颜色、 材质、 音色、 演奏技巧四个方面了解单簧管。 师:单簧管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揭开他的面纱。 摸一摸材质。 看一看颜色。 吹一吹,教师示范,如有会的学生,学生示范,教师讲 解演奏技巧。 3.小结: 师:单簧管又称黑管,他的音色很丰富,高音区明朗嘹 亮,中音区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是西洋乐器木管家 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十、拓展聆听单簧管波尔卡视频。
13、师:请为演奏家鼓掌。 推荐大家课后聆听A 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 十一、总结:体现音乐的德育功能。 师: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能,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以美 感人,正如今天的你们表现的那么的快乐和优秀,老师祝愿 你们继续徜徉音乐的海洋,快乐成长每一天!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教师的整个课,结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层次分明重 难点突出。授课过程中,以生为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有效 11 教学策略,带领孩子们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 造音乐,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达成明显。能够站在育人 的高度,授之以渔。 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认真聆听、积极思考、能够展开对 音乐的想象,开心的参与体验活动,一动一静间表现出对课 堂的浓厚兴趣。思维开阔,在原有课堂设计的基础上,生成 了很多精彩。 三个思考和接下来继续努力的方向: 1.教师要具备能够有效的整合课堂生成的能力,那是孩 子们通过学习,展现的精彩,那是一节课的宝贵课堂价值。 2.教师语言的指向性越强,越能够使课堂流畅,教学目 标达成越明显。 3.教师要足够放开学生,提供给孩子们广阔的空间去想 象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