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田伴生地热的开发与利用油田伴生地热的开发与利用天大热能 李扬一、应用背景1.能源短缺日益严重2.清洁、稳定、可再生的地热能受到重视3.钻井投资占地热开采总投资比重大4.我国有大量废弃油气井,且很多油田同时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二、开发油田伴生地热的优势1.节约大量油井报废成本2.可以油-热-电联产3.基础设施已具备4.回注系统已在石油开采阶段探明5.清洁能源三、中国废弃油井及油田地热概况 废弃油井,包括被认为无开采价值的油气井(俗称干井),和经过若干年的开采生产后,已无开采价值的油气井(也称弃井)。废弃油井若封堵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安全隐患或泄漏而破坏环境。据统计全世界约有数十万口废弃油井。截止2
2、005年,我国有效油井数量共16.4万口,其中报废井达7.7万口,若将20%的报废井用作地热井使用可实现约480MW的加热能力。我国主要油田地热资源概况我国主要油田地热资源概况四、油田伴生地热利用途径1.1.油田产出水简介油田产出水简介 产出水大部分来自于油田二次采油阶段为保证地层压力和驱替原油而人工注入的水。2.2.途径一:油田伴生地热发电途径一:油田伴生地热发电 利用地热发电,与常规能源发电相比,需要地下设备;每一个电站需要单独设计;不排放温室气体。与增强型地热发电(EGS)相比开发成本要低;与风能、太阳能发电相比不受气候影响,稳定性高。蒸汽直接发电 200闪蒸发电 100双循环式发电 7
3、0热能直接发电(TEG)40地热发电方法包括:3.3.途径二:地热水用于伴热输油途径二:地热水用于伴热输油 原油运输过程中随着温度下降,粘度会逐渐增高并阻碍流动,因而需要不断给原油运输管道加热。若对采出的地热水加以利用,可完全替代燃油热水锅炉,用于集输伴热系统维温,节省燃油资源。4.4.途径三:通过热泵供暖途径三:通过热泵供暖 将产出水或脱油污水通过热泵对相对集中的办公、娱乐等公共场所,提供冬季送暖、夏季制冷,促进节能减排及降耗。5.5.途径四:地热直接利用途径四:地热直接利用 直接利用开采出的地热水:农业上可用于种植、养殖;工业上可用于热卤水制盐;商业上可用于温泉、洗浴等。五、国内外案例1.
4、1.美国美国Teapot DomeTeapot Dome油田油田伴生地热发电项目伴生地热发电项目发电功率:250kW热水温度:90-100运行状态:2008年9月开始运行,运行首年发电量586MWh2.2.华北油田中低温伴生地华北油田中低温伴生地热发电站热发电站发电功率:400kW热水温度:110运行状态:2011年1月开始运行,运行首年发电量310MWh每年节约加热用燃油4100吨3.3.胜利油田小区地热采暖胜利油田小区地热采暖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热负荷:4.9MW供暖面积:7万井口水温:82热泵参数:344kW6台年节约成本:156万元4.4.大庆油田改造废弃油井大庆油田改造废弃油井作地热直接
5、利用作地热直接利用应用于洗浴、医疗日产水:2000m井口水温:50六、开发油田伴生地热应注意的问题1.开采地热水引起地面沉降2.排水造成热污染3.应注意在地热利用前首先全面评价油气层的产能价值七、参考文献1.油田伴生地热资源评价与高效开发,李克文2.利用油气田伴生中低温地热资源发电的可行性研究,李克文3.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利用探讨以大庆油田为例,翟志伟4.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开发研究,朱焕来5.环渤海及京津地区油田地热能利用的前景,徐怀颖6.报废油井改造成地热井的方法,甄华7.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geothermal binary
6、cycle power plant in oilfield,LI Tai-lu8.废弃油气井的环境损害与法律责任,陈自强9.战略思考废弃井,冯跃威10.中国新能源资源潜力及前景展望,李景明11.油气田地热开发前景潜力分析,雷群12.中国石油地热开发利用模式及前景,魏伟13.地热用于油田集输伴热及发电的经济性分析,李云14.胜利油田地热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介绍,王洪星15.我国的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利用,张金华16.中国地热资源的地理分布与勘探,耿莉萍17.东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思考,张慧霞21.Oil Production Waste Stream:A Source of Electrical Power,Thomas C.Anderson18.东营市基岩地质背景与地热资源分布,杨恩秀19.油田污水余热资源开发利用,唐志伟20.油气田行业节能减排途径探析,戎晓坤22.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FROM LOW TEMPERATURE CO-PRODUCED GEOTHERMAL RESOURCES AT HUABEI OILFIELD,Shouliang Xin 23.废弃井也有轮回,张起花附1、中国主要盆地地热资源估算表附2、我国已开发利用的地热点及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