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九章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感觉器官的功能2目的要求目的要求掌握: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近点的概念;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近点的概念;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敏度、暗适应和明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敏度、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的概念。适应、视野的概念。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基底膜的振动和行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波理论。熟悉:视紫红质的光化学特性;三原色学说;耳廓熟悉:视紫红质的光化学特性;三原色学说;耳廓和外耳道的集音作用;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和外耳道的集音作用;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蜗的生物电现象。蜗的生物电现象。3
2、第一节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第二节第二节 躯体感觉躯体感觉第三节第三节 眼的视觉功能眼的视觉功能第四节第四节 耳的听觉功能耳的听觉功能第五节第五节 前庭器官的功能前庭器官的功能第六节第六节 嗅觉和味觉嗅觉和味觉4感受器或感觉器官感受器或感觉器官传入神经传入神经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感觉:感觉: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主观上的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主观上的反映。内外环境刺激内外环境刺激分析综合产生主观感觉分析综合产生主观感觉51.1.感受器感受器(receptor):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
3、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第一节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2.2.形式:形式:如:痛觉感受器如:痛觉感受器如:环层小体、肌梭如:环层小体、肌梭 如:视杆、视锥细胞如:视杆、视锥细胞6感觉器官感觉器官(sense organ):由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由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构成。如眼、耳、鼻、舌等。附属结构构成。如眼、耳、鼻、舌等。u 按接受刺激性质分:按接受刺激性质分:机械、化学、温度、光感受器机械、化学、温度、光感受器3.感受器的分类:感受器的分类:u 按分布部位分:按分布部位分:外感受器外感受器 远距离
4、感受器:视、听、嗅远距离感受器:视、听、嗅 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度觉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度觉 内感受器内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如肌梭本体感受器:如肌梭 内脏感受器内脏感受器8概念:概念:每种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形式。每种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形式。如:如:眼的适宜刺激: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眼的适宜刺激:一定波长的电磁波 耳的适宜刺激:空气振动的疏密波耳的适宜刺激:空气振动的疏密波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感受器的适宜刺激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非适宜刺激也可引起反应,但需刺激强度大非适宜刺激也可引起反应,但需刺激强度大9 一种慢电位,具有局部
5、兴奋的性质:一种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性质:不具有不具有“全或无全或无”的特征;可总和的特征;可总和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感受器的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各种形式刺激各种形式刺激传入神经动作电位传入神经动作电位感受器感受器换能换能过程:过程:刺激刺激过渡性电位变化过渡性电位变化传入神经传入神经AP(即感受器电位即感受器电位oror发生器电位发生器电位)=10感受器的感受器的编码功能编码功能(coding)概念:概念:指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把刺激信号指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把刺激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
6、序列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中的现象。的现象。u 刺激性质编码:刺激性质编码:u 刺激强度编码:刺激强度编码:特定感受器特定感受器特定传入途径特定传入途径大脑皮层特定部位大脑皮层特定部位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频率的高低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频率的高低参与电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的多少参与电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的多少11感受器根据适应程度分为:感受器根据适应程度分为:l快适应感受器:快适应感受器:如嗅觉、触觉感受器如嗅觉、触觉感受器 意义:有利于机体接受新刺激。意义:有利于机体接受新刺激。l慢适应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如肌梭、颈动脉窦、痛觉感受器如肌梭、颈动脉窦、痛觉感受器 意义
7、:有利于对机体的某些功能如姿势、血压等意义:有利于对机体的某些功能如姿势、血压等 进行持续的调节。进行持续的调节。感受器的感受器的适应现象适应现象(adaptation)概念:概念:指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指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逐渐降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逐渐降低的现象。低的现象。13第三节第三节 眼的视觉功能眼的视觉功能70%14可见光可见光眼的折光系统眼的折光系统折射成像折射成像视网膜的感光系统视网膜的感光系统换能作用换能作用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视视N N冲动冲动视觉中枢视觉中枢视觉视觉眼的适宜刺激:波长眼的适宜刺激:波长
8、380-760nm380-760nm的电磁波的电磁波15 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玻璃体玻璃体折光系统包括折光系统包括角膜角膜房水房水晶状体晶状体玻璃体玻璃体6m以外的光线可认为近于平行光。以外的光线可认为近于平行光。物体来的平行光线,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成一物体来的平行光线,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17简化眼简化眼(reduced eye):假想的人工模型,假设眼球假想的人工模型,假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其光学参数与人眼折光系统为单球面折光体,其光学参数与人眼折光系统 相等,故可用于分析成像和
9、进行计算。相等,故可用于分析成像和进行计算。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AB(物体的大小)(物体的大小)Bn(物体至节点的距离)物体至节点的距离)nb(节点至视网膜距离)节点至视网膜距离)ab(物像的大小)物像的大小)18视远物(视远物(6m):平行光线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平行光线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视近物(视近物(6m):光线是发散的,物体将成像在视光线是发散的,物体将成像在视网膜之后,必须进行调节。网膜之后,必须进行调节。l 晶状体调节晶状体调节l 瞳孔调节瞳孔调节l 双眼球会聚双眼球会聚 眼的调节眼的调节AA 远点:远点: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眼不作任何调
10、节时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19物像落在视网膜后物像落在视网膜后视物模糊视物模糊睫状肌收缩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晶状体前前后凸后凸折光能力折光能力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持续高度紧张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睫状肌痉挛近视近视弹性弹性老花眼老花眼(老视)(老视)1.1.晶状体调节晶状体调节视近物视近物近点:近点:眼作最大调节后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眼作最大调节后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近点为判断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大小的指标;近点为判断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大小的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近点距离增大。随年龄的增长近点距离增大。21瞳孔近反射瞳孔近反射(near reflex of pup
11、il)概念:概念:视近物时视近物时,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2.2.瞳孔的调节瞳孔的调节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1.5-8.0mm之间。之间。意义:意义:瞳孔缩小后瞳孔缩小后,可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并减少折可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并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晰。22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概念:概念:瞳孔的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瞳孔的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的现象。缩小,弱光下瞳孔
12、扩大的现象。意义:意义:调节光入眼量调节光入眼量,使视网膜不因光线过强受使视网膜不因光线过强受到损害到损害,也不因光线过弱而影响视觉。也不因光线过弱而影响视觉。判断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指标之一。判断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指标之一。特点:特点:具有双侧效应具有双侧效应(互感性对光反射互感性对光反射)。23概念:概念:双眼注视一个由远移近的物体时双眼注视一个由远移近的物体时,两眼视轴向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的现象称为双眼球会聚,也称为辐辏反射。鼻侧会聚的现象称为双眼球会聚,也称为辐辏反射。意义:意义: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使视使视觉更加清晰和防复视
13、的产生。觉更加清晰和防复视的产生。3.3.双眼球会聚双眼球会聚(convergence reflex)(convergence reflex)24正视眼正视眼(emmetropia)正常眼的折光系统无需进行调节就可使平行光线聚焦在视正常眼的折光系统无需进行调节就可使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因而可以看清远物;网膜上,因而可以看清远物;眼经过调节后,只要物体离眼的距离不小于近点,也能在眼经过调节后,只要物体离眼的距离不小于近点,也能在视网膜形成清晰的像。视网膜形成清晰的像。眼的折光能力异常眼的折光能力异常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平行光线不能在平行光线
14、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称为称为非正视眼,即屈光不正。非正视眼,即屈光不正。非正视眼:非正视眼:屈光不正屈光不正(ametropia)近视近视 远视远视 散光散光常见的屈光不正及矫正方法常见的屈光不正及矫正方法 折光异常折光异常 产生原因产生原因 成像位置成像位置 矫正方法矫正方法 近视近视 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力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力 视网膜之前视网膜之前 凹透镜凹透镜 远视远视 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力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力 视网膜之后视网膜之后 凸透镜凸透镜 散光散光 角膜经纬度曲率不一致角膜经纬度曲率不一致 成像不清晰成像不清晰 圆柱型透镜圆柱型透镜274.4.神经节细胞
15、层神经节细胞层2.2.感光细胞层感光细胞层1.1.色素上皮层色素上皮层 视网膜的结构特点视网膜的结构特点3.3.双极细胞层双极细胞层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视网膜厚视网膜厚0.10.5mm,有有10层结构,主要功能细胞有层结构,主要功能细胞有4层。层。28特点:特点:细胞内含黑色素颗粒,对感光细胞起细胞内含黑色素颗粒,对感光细胞起保护和营养作用。保护和营养作用。1.1.色素细胞层色素细胞层保护机制:保护机制:吸收光线,防止光的吸收光线,防止光的散射和辐射,保证视散射和辐射,保证视网膜成像清楚。网膜成像清楚。强光照射时伸出伪足强光照射时伸出伪足样突起,包被视杆细样突起,包被视杆细
16、胞外段,使相互隔离胞外段,使相互隔离。光线弱时,伪足样。光线弱时,伪足样突起缩回到胞体,暴突起缩回到胞体,暴露视杆细胞外段,能露视杆细胞外段,能充分接受光刺激。充分接受光刺激。292.2.感光细胞层感光细胞层a.视杆细胞、视锥细胞的分布视杆细胞、视锥细胞的分布30外段外段呈圆盘状重叠呈圆盘状重叠成层,感光色素镶成层,感光色素镶嵌在嵌在膜盘膜盘中,中,是光是光-电转换产生感受器电转换产生感受器电位电位的关键部位。的关键部位。b.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形态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形态外段外段内段内段终足终足31(1.2108个个)(6106个个)(1.2106根视神经纤维根视神经纤维)3.双极细胞层、神经节
17、细胞层双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会聚现象会聚现象:生理盲点生理盲点(blind spot):定义:定义:视网膜上视神经纤维视网膜上视神经纤维穿出眼球的部位;此处无感穿出眼球的部位;此处无感光细胞,故光细胞,故无光感受作用无光感受作用。位置:位置:由黄斑向鼻侧约由黄斑向鼻侧约3mm3mm处,直径约处,直径约1.5mm1.5mm、境界清、境界清楚的淡红色圆盘状结构,即楚的淡红色圆盘状结构,即视神经乳头视神经乳头。单眼视野可查到生理盲点。单眼视野可查到生理盲点。双眼视野补偿。双眼视野补偿。视神经乳头视神经乳头黄斑黄斑331.1.视杆系统视杆系统(晚光觉或暗视觉系统晚光觉或暗视觉系统)对光线敏感性高,主
18、要感受弱光刺激、夜间视对光线敏感性高,主要感受弱光刺激、夜间视物;无色觉,视物细节分辨能力差。物;无色觉,视物细节分辨能力差。2.2.视锥系统视锥系统(昼光觉或明视觉系统昼光觉或明视觉系统):对光线敏感性差,主要感受强光刺激、白昼对光线敏感性差,主要感受强光刺激、白昼视物;可辨颜色,视物细节分辨能力高。视物;可辨颜色,视物细节分辨能力高。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杆系统:视杆细胞视杆系统: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视锥系统:视锥细胞视锥系统:视锥细胞+双极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项项 目目 视锥细胞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视杆细胞分分 布布 视
19、网膜中央凹视网膜中央凹 视网膜周边部视网膜周边部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视锥视锥:双极双极:节细胞节细胞=1:1:1 =1:1:1 视杆视杆:双极双极:节细胞节细胞=多多:少少:1:1(呈单线式呈单线式,分辨力强分辨力强)()(呈聚合式呈聚合式,分辨力弱分辨力弱)感光色素感光色素 有感红、绿、蓝色素有感红、绿、蓝色素3 3种种 只有视紫红质只有视紫红质1 1种种种族差异种族差异 鸡、爬虫类仅有视锥细胞鸡、爬虫类仅有视锥细胞 猫头鹰仅有视杆细胞猫头鹰仅有视杆细胞适宜刺激适宜刺激 强光强光 弱光弱光分分 辨辨 力力 强强(分辨微细结构分辨微细结构)弱弱(分辨粗大轮廓分辨粗大轮廓)专司视觉专司视觉 明视觉
20、明视觉 +色觉色觉 暗视觉暗视觉 +黑白觉黑白觉结结构构特特征征功功能能作作用用两种感光细胞的结构、功能比较两种感光细胞的结构、功能比较(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视紫红质的吸收峰在视紫红质的吸收峰在500nm500nm处,与动物在处,与动物在暗视时的光谱敏感性曲线相一致暗视时的光谱敏感性曲线相一致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构像构像变化变化1.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视 紫紫 红红 质质光光视蛋白视蛋白+11-+11-顺视黄醛顺视黄醛醇脱氢酶醇脱氢酶11-11-顺视黄顺视黄醇醇全反型视黄醇全反型视黄醇(VitA)(VitA)醛还原酶醛还原酶全反型视黄
21、醛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视蛋白视黄醛异构酶视黄醛异构酶(暗处,耗能暗处,耗能)异构酶异构酶暗暗注:分解与合成速度取决于光强:暗处分解合成,注:分解与合成速度取决于光强:暗处分解合成,亮处分解合成。分解与合成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视亮处分解合成。分解与合成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视黄醛,需食物中的黄醛,需食物中的VitAVitA补充,缺乏补充,缺乏VitAVitA夜盲症。夜盲症。2.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无无 光光 照照cGMPcGMP含量高含量高 外段外段cGMPcGMP依赖性依赖性 NaNa+通道开放通道开放外段膜外段膜NaNa+持续内流持续内流(内段膜内段膜NaNa+泵泵出泵泵出NaNa
22、+)静息电位静息电位(-30-30-40mV-40mV)光光 照照视紫红质分解变构视紫红质分解变构激活膜盘上的转导蛋白激活膜盘上的转导蛋白(G蛋白蛋白)激活激活cGMP磷酸二酯酶磷酸二酯酶分解分解cGMPc GMP cGMP依赖性依赖性Na+通道关闭通道关闭外段膜外段膜Na+内流内流(内段膜内段膜Na+泵继续泵继续)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超极化型)-70)-70-60mV-60mV视网膜中的信息处理视网膜中的信息处理:超极化型电位超极化型电位电紧张性扩布电紧张性扩布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神经节细胞的神经节细胞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感光细胞感光细胞电紧张性扩布电紧张性扩布40视锥系
23、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1.1.视锥细胞的感受器电位:视锥细胞的感受器电位:光线光线-视锥细胞外段视锥细胞外段-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换能机制相似。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换能机制相似。视锥细胞的视色素视锥细胞的视色素:视蛋白视蛋白+视黄醛视黄醛2.色觉与三原色学说: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后在色觉与三原色学说: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后在人脑产生的主观感觉。人眼能分辨出人脑产生的主观感觉。人眼能分辨出150种以上的颜色。种以上的颜色。三原色学说:三原色学说:红红 感感红红视锥细胞视锥细胞 视网膜上有视网膜上有 蓝蓝 三种视锥细胞分别
24、称三种视锥细胞分别称 感感蓝蓝视锥细胞视锥细胞 绿绿 感感绿绿视锥细胞视锥细胞 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3 3种视种视锥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锥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信息传入中枢信息传入中枢,就产生某种色觉。就产生某种色觉。红:绿:蓝:红:绿:蓝:1:1:1 产生白色产生白色 4:1:0 产生红色产生红色 2:8:1 产生绿色产生绿色42色盲色盲(color blindness)和色弱和色弱色盲:色盲:对全部或某些颜色对全部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
25、盲。遗传因素遗传因素色弱:色弱:对某种颜色的识别对某种颜色的识别能力比正常人稍差。能力比正常人稍差。后天因素后天因素43视力视力or视敏度视敏度 (visual acuity)指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即分辨物体指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即分辨物体上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上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三、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三、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441.1.暗适应暗适应(dark adaptation)概念概念:指从明处指从明处暗处暗处,最初看不清最初看不清逐渐恢逐渐恢复暗视觉的过程复暗视觉的过程(约约30min)30min)。机制:机制:视紫红质的含量在暗处恢复的过程视紫红质的含
26、量在暗处恢复的过程。暗适应与明适应暗适应与明适应概念:概念:从暗处从暗处明处明处,最初看不清最初看不清(耀眼的光感耀眼的光感)片刻后恢复明视觉的过程片刻后恢复明视觉的过程机制:机制:在暗处视杆细胞内蓄积了大量视紫红质,在暗处视杆细胞内蓄积了大量视紫红质,到亮处时遇强光迅速分解,因而产生耀眼的光感。到亮处时遇强光迅速分解,因而产生耀眼的光感。2.2.明适应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45视野视野(visual field)概念概念:指单眼固定正视前方一点时:指单眼固定正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该眼所看到的空间范围。看到的空间范围。意义:某些视网膜、视神意义:某些视网膜、视神经和视传导路
27、径的病变具经和视传导路径的病变具有特殊的视野缺损,因此有特殊的视野缺损,因此对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有对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有帮助。帮助。46听听觉觉的的产产生生过过程程声波振动声波振动外耳外耳(耳廓耳廓外耳道外耳道)中耳中耳(鼓膜鼓膜听小骨听小骨卵圆窗卵圆窗)内耳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螺旋器声声-电转换电转换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中枢听觉听觉 第四节第四节 耳的听觉功能耳的听觉功能47听阈:听阈:某种频率的声波某种频率的声波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最大可听阈:最大可听阈:听觉能忍听觉能忍受某一声波频率的最大受某一声波频率的最大强度。(鼓膜疼痛)强度。(鼓膜疼
28、痛)听域:听域:听阈曲线与最大听阈曲线与最大可听阈曲线之间的面积。可听阈曲线之间的面积。人耳的适宜刺激:人耳的适宜刺激:空气振动的疏密波(空气振动的疏密波(频率频率20-20000Hz20-20000Hz,强度:强度:0.0002-1000dyne0.0002-1000dynec c。)。)48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一一)外耳的功能外耳的功能耳廓:收集声波;判断声源方向耳廓:收集声波;判断声源方向外耳道:传导声波,增压扩音外耳道:传导声波,增压扩音(频率为(频率为 3000-5000Hz 的声波,从外耳道传到的声波,从外耳道传到鼓膜时,其强度增强鼓膜时,其强度增强10dB。
29、)49(二二)中耳的功能中耳的功能组成:组成:鼓膜、听骨链、鼓室、咽鼓管等鼓膜、听骨链、鼓室、咽鼓管等功能:功能:传音、增大压强传音、增大压强 1.1.鼓膜鼓膜:结构特点结构特点:椭 圆 形,面 积 约椭 圆 形,面 积 约 5 05 0 90mm90mm2 2,如同一个浅漏斗,如同一个浅漏斗,顶点朝向内耳,内侧与锤骨顶点朝向内耳,内侧与锤骨柄相连。具有较好的频率响柄相连。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应和较小的失真度。功能作用功能作用:能如实地把声波振动传递给能如实地把声波振动传递给听小骨。听小骨。2.2.听骨链听骨链:结构特点结构特点:由锤骨由锤骨-砧骨砧骨-镫骨连接镫骨连接成呈弯曲杠
30、杆状的听骨链。成呈弯曲杠杆状的听骨链。这一杠杆系统的长臂为这一杠杆系统的长臂为锤骨柄、短臂为砧骨长突、锤骨柄、短臂为砧骨长突、支点恰好在整个听骨链的支点恰好在整个听骨链的重心上。重心上。功能作用功能作用:外耳道外耳道鼓膜鼓膜镫骨镫骨锤骨锤骨砧骨砧骨半规管半规管 增加压强增加压强(1.3(1.3倍倍),),减小振幅减小振幅(约约1/4),1/4),防止卵圆窗膜因振防止卵圆窗膜因振幅过大造成损伤。幅过大造成损伤。长臂长度长臂长度 短臂长度短臂长度=1.3 1 经听骨链的传递经听骨链的传递使声压增强使声压增强1.31.3倍倍;鼓膜有效振动面鼓膜有效振动面积与卵圆窗面积之比积与卵圆窗面积之比为:为:鼓
31、膜的传递将使声鼓膜的传递将使声压增强压增强17.217.2倍倍;55mm55mm2 23.2mm3.2mm2 2=17.2=17.21 1 3.3.鼓膜鼓膜-听骨链听骨链-卵圆窗卵圆窗:功能功能:构成传音的有效途径:构成传音的有效途径,具有中耳传音增压具有中耳传音增压效应效应(17.2(17.21.322.41.322.4倍倍)。机制机制:4.4.两块块听骨肌:两块块听骨肌:鼓膜张肌、镫骨肌鼓膜张肌、镫骨肌反射性收缩,使鼓膜反射性收缩,使鼓膜紧张,各听骨之间连紧张,各听骨之间连接更为紧密,导致听接更为紧密,导致听骨连传递振动的幅度骨连传递振动的幅度减小,阻力更大,可减小,阻力更大,可阻止过强的
32、振动传到阻止过强的振动传到耳蜗,保护感音装置耳蜗,保护感音装置。5.5.咽鼓管咽鼓管:(1)(1)结构特点结构特点:是鼓室与咽腔相通的管道是鼓室与咽腔相通的管道,其鼻咽部的开口通常其鼻咽部的开口通常呈闭合状态呈闭合状态,当吞咽、打呵欠或喷嚏时则开放。当吞咽、打呵欠或喷嚏时则开放。(2)(2)功能作用功能作用:调节鼓膜两侧气压平衡、维持鼓膜正常位置、调节鼓膜两侧气压平衡、维持鼓膜正常位置、形状和形状和振动性能。振动性能。如如:潜水、加压仓、飞机降落时潜水、加压仓、飞机降落时鼓室内压外界鼓室内压外界鼓膜鼓膜内陷内陷耳鸣、听力耳鸣、听力、疼痛甚至鼓膜破裂。、疼痛甚至鼓膜破裂。如:上感、耳咽部慢性炎症
33、时如:上感、耳咽部慢性炎症时咽鼓管粘膜水肿咽鼓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管腔狭窄或闭锁窄或闭锁鼓室内的气体被吸收鼓室内的气体被吸收鼓室内压力鼓室内压力鼓膜内陷鼓膜内陷耳闷、耳鸣及重听的症状。耳闷、耳鸣及重听的症状。咽鼓管粘膜上的纤毛运动可排泄中耳内的分泌物。咽鼓管粘膜上的纤毛运动可排泄中耳内的分泌物。55(三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空气传导空气传导骨传导骨传导561.1.气导:气导:声波经外耳道空气传导引起鼓膜声波经外耳道空气传导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传入耳蜗,这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传入耳蜗,这种传导方式称为气导。种传导方式称为气导。特点:引起正常听觉的主要途径。特点
34、:引起正常听觉的主要途径。当生理性气导途径遭到破坏时,如鼓膜或当生理性气导途径遭到破坏时,如鼓膜或听骨链严重受损,声波也可通过听骨链严重受损,声波也可通过外耳道和鼓外耳道和鼓室内的空气室内的空气传至圆窗,经圆窗传至耳蜗,使传至圆窗,经圆窗传至耳蜗,使听觉功能得到部分代偿。听觉功能得到部分代偿。572.2.骨导骨导: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从而引起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从而引起颞骨骨质中耳蜗的内淋巴振动,这种传导方式称颞骨骨质中耳蜗的内淋巴振动,这种传导方式称为骨导。为骨导。骨导在正常时敏感性比气导要低得多骨导在正常时敏感性比气导要低得多,当气导当气导明显受损时明显受损时,骨导才相对增强。骨导
35、才相对增强。3.3.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特点: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特点:正常时:气导的传音效应骨导正常时:气导的传音效应骨导;传音性耳聋时:骨导气导传音性耳聋时:骨导气导;感音性耳聋时:气导和骨导都减弱甚至消失。感音性耳聋时:气导和骨导都减弱甚至消失。58二二.内耳内耳(耳蜗耳蜗)的功能的功能耳耳蜗蜗结结构构 59基底膜基底膜前庭膜前庭膜鼓阶:外淋巴与圆窗膜相连鼓阶:外淋巴与圆窗膜相连蜗管:内淋巴,为盲管蜗管:内淋巴,为盲管前庭阶:外淋巴与卵圆窗膜相连前庭阶:外淋巴与卵圆窗膜相连顶部相通顶部相通基底膜上有声音感受器:基底膜上有声音感受器:螺旋器螺旋器(柯蒂器)。(柯蒂器)。60声音感受器声音感受器
36、(螺旋器螺旋器,柯蒂器柯蒂器):位于基位于基底膜上,底膜上,毛细胞毛细胞顶部有顶部有听毛听毛,埋植在盖,埋植在盖膜中,是感受声波的结构基础。膜中,是感受声波的结构基础。听神经听神经毛细胞毛细胞听毛听毛61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1.1.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卵圆窗膜内移卵圆窗膜内移前庭阶的外淋巴前庭阶的外淋巴前庭膜下移前庭膜下移蜗管的内淋巴蜗管的内淋巴基底膜下移基底膜下移鼓阶的外淋巴压迫鼓阶的外淋巴压迫圆窗膜向外凸起圆窗膜向外凸起卵圆窗膜外移卵圆窗膜外移整个耳蜗则发生整个耳蜗则发生相反变化相反变化圆窗膜作用圆窗膜作用:缓冲耳蜗内缓冲耳蜗内压力的变化。压力的变化
37、。l 基底膜的振动是以基底膜的振动是以行波的方式行波的方式进行,从进行,从耳蜗底耳蜗底部部的的基底膜基底膜向耳蜗向耳蜗顶部顶部传播。传播。l 声波频率不同时,声波频率不同时,行波传播的远近行波传播的远近和和最大振幅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出现的部位也不同。也不同。l 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不同区域基底膜的毛细胞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不同区域基底膜的毛细胞兴奋,沿相应的听神经纤维传入听中枢的相应部兴奋,沿相应的听神经纤维传入听中枢的相应部位,因而产生不同的听觉感受。位,因而产生不同的听觉感受。耳蜗底耳蜗底部和顶部和顶部受损部受损听力?听力?高频声波最大振幅区高频声波最大振幅区低频声波最大振幅区低频声波最大振幅
38、区因此,每一个声频的声波每一个声频的声波,在基底膜上都有一个特定的行波传播范围和最大振幅区特定的行波传播范围和最大振幅区,位于该区域的毛细胞受到的刺激就最强,与这部分毛细胞相联系的听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也就最多;传到听觉中枢的不同部位,就产生不同的音调感受。65毛细胞顶部纤毛毛细胞顶部纤毛的弯曲或偏转,的弯曲或偏转,是引起毛细胞兴是引起毛细胞兴奋并将机械能转奋并将机械能转变为生物电的开变为生物电的开始。始。2.毛细胞兴奋与感受器电位毛细胞兴奋与感受器电位661.1.耳蜗内电位耳蜗内电位(又称内淋巴电位又称内淋巴电位)蜗管外侧壁的蜗管外侧壁的血管纹细胞钠泵血管纹细胞钠泵的活动:的活动:耳蜗内正电位
39、、高钾低钠耳蜗内正电位、高钾低钠+80mV耳蜗内电位耳蜗内电位耳蜗的生物电现象耳蜗的生物电现象-70-80mV毛细胞毛细胞RPRP0 0电位电位K+Na+2.2.耳蜗微音器电位耳蜗微音器电位概念: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由概念: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由多个毛细胞多个毛细胞产生的产生的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的复合型电位的复合型电位变化。变化。特点:其频率和幅度与作用的声波相同;特点:其频率和幅度与作用的声波相同;无潜伏期和不应期;无潜伏期和不应期;不易疲劳、不发生适应;不易疲劳、不发生适应;69三三.听神经动作电位听神经动作电位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所有听神经纤维产生的所有听神经纤维产生
40、的动作电位的总和。动作电位的总和。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听神经发放的冲动的频率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听神经发放的冲动的频率不同,而冲动的频率是对声音频率进行分析的依不同,而冲动的频率是对声音频率进行分析的依据。据。听神经单纤维动作电位听神经单纤维动作电位 某一特定频率的声波只引起某一听神经纤维发某一特定频率的声波只引起某一听神经纤维发生兴奋,这个频率即为该神经纤维的特征频率生兴奋,这个频率即为该神经纤维的特征频率(CF)(CF)或最佳频率。或最佳频率。70音调辨别:音调辨别:与听神经纤维在基底膜的分布位置相关。与听神经纤维在基底膜的分布位置相关。声强辨别:声强辨别:与单一听神经纤维放电频率及兴奋的纤维
41、与单一听神经纤维放电频率及兴奋的纤维数目相关。数目相关。主要取决于基底膜的振幅大小主要取决于基底膜的振幅大小(音频不变音频不变):强音强音基底膜振动幅度大基底膜振动幅度大毛细胞兴奋的数目和程度毛细胞兴奋的数目和程度感感受声音响度大。受声音响度大。与毛细胞的敏感性和背景声音有关与毛细胞的敏感性和背景声音有关:背景声音:环境中的一般噪音背景声音:环境中的一般噪音基底膜处于轻微的振基底膜处于轻微的振动动毛细胞接受新的声音刺激时敏感性毛细胞接受新的声音刺激时敏感性。如:舰船的轮机人员、纺织工人,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可如:舰船的轮机人员、纺织工人,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可影响听力。影响听力。毛细胞的敏感性:听神经中的传出纤维也可控制毛细胞毛细胞的敏感性:听神经中的传出纤维也可控制毛细胞的兴奋性的兴奋性,当人集中注意力听时当人集中注意力听时,往往可以听到较微弱的声音。往往可以听到较微弱的声音。听觉的产生听觉的产生:空气空气振动振动外耳道外耳道听觉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