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化学走进化学世界一、选择题1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气密性的检查,保证装置中只有一个进出口进行分析解答。【详解】A、用手握住试管,若燃杯中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好,图示正确,不符合题意;B、图示中短导管与空气相连通,无法进行气密性检验,图示错误,符合题意;C、缓慢推动活塞,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不下降,则气密性好,图示正确,不符合题意;D、关闭开关,向长颈漏斗内加水直到形成一段水柱,且水柱能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则气密性好,图示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多种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检查原理是装置要与空气进行隔
2、绝,只有一个气体进出口,能够在检查中看到明显的现象。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答案】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
3、,故D正确故选C3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积土成山C木已成舟D死灰复燃【答案】D【解析】【详解】A、磨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积土成山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上下震荡洗涤试管 B读取液体体积C塞进橡胶塞 D过滤【答案】B【解析】A、洗涤试
4、管的正确方法是:用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摆动B. 读取液体体积,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C. 将试管放在桌面上,塞进橡胶塞,易将试管压坏;应拿起试管将塞子旋进试管; D. 过滤时应将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处,避免因滤纸破损导致过滤失败;选B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
5、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故B正确;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面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内;故C错误;D、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D错误;故选B6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_)A用托盘天平称取12.62g的食盐B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C用10mL量筒量取8.76m
6、L蒸馏水D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答案】D【解析】A、托盘天平一般准确到0.1g,不能称得12.62g食盐,故错误;B、普通温度计上读数不可能精确到0.01,所以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数据不合理,故错误;C、10ml量筒实际精确到0.1mL,只能量出8.7mL的蒸馏水,不能量取8.76mL蒸馏水,故错误;D、10ml量筒实际精确到0.1mL,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是正确的;故选D。7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B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C量取液体时,手持量筒,视线与液体的凹液
7、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该用镊子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答案】B【解析】A、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错误;B、溶于配制好后需要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C、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错误;D、定量称量固体质量时,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盘重了,应该减少药品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错误。故选B。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B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C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变红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生成四氧化三铁【答案】B【解析】A. 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盛开浓盐酸的瓶
8、盖,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溶解在空气中的水里形成盐酸液滴,瓶口出现白雾;B.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C.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显酸性,使石蕊变红,所以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不变红。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生成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B点睛:描述现象时不要说出生成物的名称,因为从外观不能确定物质的类别9下列实验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使用后应吹灭并盖上灯帽B量筒: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C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管口应向上,防止液体流出D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置在托盘上【答案】B【解析】A、酒精灯:加热,使用后不应吹灭并盖上
9、灯帽,应用灯帽盖灭,以免失火,故A错误;B、量筒:只能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加热有可能使量筒炸裂,故B正确;C、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管口应向下,以免腐蚀胶帽,故C错误;D、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药品不应直接放置在托盘上,以免腐蚀托盘,故D错误。点睛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量筒只能用于测量液体体积,胶头滴管应悬空竖直,药品不应直接放置在托盘上。10下列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 )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当将导管插入水中后,密闭空间的体积变小,故内压增大,所以当管内的液面低于烧杯的液面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故错误;B、当气密性良好时,在瓶内气体的
10、压强的作用下,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故错误;C、上下移动水平管,两端的液面高度相同,说明气密性不好,故正确;D、用手握着烧瓶,当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是良好的,故错误。故选C。1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蒸馏B升华C爆炸D燃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12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
11、到任何响声,表明氢气已纯净B为证明暴露在空气中的 NaOH 溶液已变质,可加入 BaCl2C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D用盐酸即可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点燃气体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听到“卟”的一声表示氢气较纯,没有听到任何声响,可能是没有收集到氢气,故不能达到目的;B、因NaOH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CO3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可以通过滴加氯化钙溶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故能达到目的;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的含量也较低,不能将其点燃,故不能达到目
12、的;D、应向鸡蛋壳上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因此应用盐酸与澄清的石灰水来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故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3“三不”原则,即“不闻、不摸、不尝”;具体说就是:不要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用手触摸药品,不能尝试药品的味道;14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3当加热至较多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5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15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
13、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A用图1所示的装置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C在实验室中,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D用图4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1气体【答案】D【解析】【分析】蒸发时玻璃棒要沿着一个方向搅拌,等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详解】A、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变为气态而析出溶质的过程,可用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故A正确;B、实验室可用石灰石与
14、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故B正确;C、泥沙难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故C正确;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正确。故选D。【点睛】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内有多孔隔板,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16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后过滤制取氢氧化铜Cu(OH)2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把NaCl 和NaOH分开C清洗试管中附着的铜:向试管中注入稀硫酸,振荡D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两种氮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答案】A【解析】试
15、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A、NaOH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故用过滤的方法能得到氢氧化铜固体,正确;B、NaCl 和NaOH都能溶于水,故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二者区分,错误;C、由于铜不溶于稀硫酸,也不与稀硫酸反应,故用稀硫酸不能清洗试管中附着的铜,错误;D、硫酸铵和氯化铵都是铵盐,二者都能与熟石灰反应,并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相同,不能此法鉴别,错误。故选A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的鉴别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常见酸、碱、盐及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反应的现象、物质状态和颜色,明确各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安徽省物产丰
16、富,人杰地灵。下列是省内四地市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其过程主要体现的是化学变化的是()A芜湖汽车组装B铜陵冶炼金属C六安水力发电D淮南开采煤矿【答案】B【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汽车组装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冶炼金属过程中,生成金属单质,是化学变化;C、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开采煤矿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B。【点睛】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
17、变化。18用KClO3和MnO2制取O2,并回收MnO2和KCl的装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制取O 2B溶解C过滤D蒸发结晶【答案】B【解析】【分析】A、收集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B、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促进固体的溶解;C、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考虑;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详解】收集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图示是向下排空气法,故A错;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促进固体的溶解,故B正确;过滤的注意事项:玻璃棒末端放在三层滤纸一边,不能放到滤纸上缘,漏斗尖嘴部分紧贴烧杯内壁,故C错;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故D错。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
18、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19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是可燃性气体甲烷燃烧引起的,发生了化学变化,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是由于压强的增大引起,属于物理性爆炸,正确,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是由于火药的燃烧引起,发生了化学变化,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是可燃性气体燃烧引起的,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B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20醋酸CH
19、3COOH是一元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现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和醋酸溶液等质量,分别放在甲乙两只烧杯中,各加入相等质量的镁粉,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则甲乙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是()A甲和乙中金属都过量B甲和乙中酸都过量C甲中酸过量,乙中镁过量D甲中镁过量,乙中酸过量【答案】C【解析】【详解】A、甲和乙中金属都过量,则两种质量相同的酸完全反应,因此设酸的质量都为m,生成的氢气分别为x、y,则: 显然二者的质量比不是6:5,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甲和乙中酸都过量,说明镁完全反应,镁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应该相等,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镁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应该相等,而甲中酸过量,则镁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多;乙中镁过量,则镁没有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少,因此可以符合6:5,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D、镁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应该相等,而甲中镁过量,则镁没有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少;乙中酸过量,则镁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多,因此不符合6:5,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情况的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量的分析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