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我们一年级一班现有学生36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常规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有待加强。通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
2、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这样的学生有宋佳俊、李子轩、宋菲等同学;但也有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内容一点不会,这样的学生有李雨轩、刘冰清等同学。有些学生对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如段芊慧、孙家友、熊家豪、迟世名等同学;在学习规范上,王姿晴、刘梓琪、刘梓诺等同学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正确认真完成作业;姜浩凯、杨潇俩人虽然聪明但学习不认真,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下课与其他同学闹矛盾;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
3、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所以,本学期,计划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让全班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共同进步。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向其他教师学习,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多一些耐心,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培养其学习兴趣,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让全班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钟表,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认识人民币
4、,乘法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统计,智慧广场。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乘法的初步认识。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
5、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图形与趣味拚摆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物体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米、厘米的认识,认
6、识钟表。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智慧广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动手能力。这册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3、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 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笔
7、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
8、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数学思考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2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
9、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解决问题1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
10、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 五、 教具准备 小棒、钟表模型、图形模型、人民币模型、计数器、直尺、多媒体 等。 六、周次及课时安排周 次课时数备注新授周次1768复习周次28机动周次14合 计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