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全册集体备课(DOC 23页).docx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89960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全册集体备课(DOC 2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全册集体备课(DOC 2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全册集体备课(DOC 2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全册集体备课(DOC 2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全册集体备课(DOC 2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阜宁县合利中心小学数学学科二 年级上 册第一 单元集体备课稿主备人 : 姜志东参加人 : 姜志东、王建东、顾正柱时间: 2019.9.1地点:一楼办公室教学内容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本单元教学9.29.10本单元课时6 课时 +机动起止时间本单元主要教学 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1. 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 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 形成计算技能 , 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材分析2. 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解决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实际问题之前,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解决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温“求相差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个数量相差关系的本质, 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 (少)几的数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做准备。学生在一年级上册“ 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曾经接触过简单的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 初步知道算式里的 “加号在前先算加法,减号在前先算减法” 。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本单元继续教学 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学生看到两道例题列出的算式,能够说出先算什么,知道再算什么。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 100 以内的连加、

3、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 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 (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并培养初步的观察、 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单元教学重点单元教学难点可行性教学措施、方法课时安排补充训练内容正确计算 100 以内的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4、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 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1、结合现实情境引入具体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实现知识主动迁移。2、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为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计算方法提供足够的空间。3、适当统一竖式的写法,避免混淆。4、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量关系。5、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主张。连加、连减 .1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1课时练习一 .1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1).1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2).1课时练习二 .1课时单元检测机动1. 二( 1)班第一小组有 12 人,第二小组有 16

5、 人。(1)第二小组比第一小组多多少人?(2)要让两个小组的人数同样多,可以怎样做?2. 第一盘有 5 个苹果,第二盘有 1 个苹果。要使两个盘子里的苹果个数同样多,可以怎样做?3. 漫画书 26 本,科技书 22 本。(1)漫画书和科技书一共有()本。(2)漫画书比科技书多()本。(3)再买()本科技书,科技书就和漫画书的本数同样多。各班根据班情适当拓展、变化、开放、引伸。阜宁县合利中心小学数学学科二 年级上 册第二 单元集体备课稿主备人 : 王建东参加人 : 姜志东、王建东、顾正柱时间: 2019.9.10地点:一楼办公室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教学9.119.19本单元课时5

6、课时 +机动起止时间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 知道多边形的形状和名称, 然后进一步具体感知平行四边形。最后借助认识七巧板, 玩七巧板的活教材分析动 , 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本单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 , 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因此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本单元的新知识。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在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等活动中, 促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7、的人”。为了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因此,在学法指导上, 我采取迁移、点拨、学法指导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特色, ( 一)问题让学生提出 ; ( 二) 特征让学生发现 ;( 三 ) 疑难让学生研讨 ; ( 四 ) 评价让学生参与。师生准备三角尺、钉子板、小棒、长方形木框( 学生可以教学准备用硬纸条做长方形框 )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 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单元教学目标2、使学生在折、剪、拼等活动中,

8、初步体会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单元教学重点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难点:让学生在折、剪、拼等活动中,感受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单元教学难点联系。1.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以“边”为切口,通过观察和交流,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多边形平面图形的特征往往表现在它的边和角上。2.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在“做”平行四边形的可行性教学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措施、方法3. 让学生通过图形变换体会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 感受不同平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4.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活

9、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5、注重直观,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主张。1初步认识多边形1 课时2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1 课时课时按排3练习三1课时4有趣的七巧板1课时单元复习检测机动1. 辨别图形并分类2. 把下列图形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几个?3. 在点子图和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补充训练内容 形。4. 数一数你能数出图中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吗?各班根据班情适当拓展、变化、开放、引伸。阜宁县合利中心小学数学学科二 年级上 册第三 单元集体备课稿主备人 : 姜志东参加人 : 姜志东、王建东、顾正柱时间: 2019.9.19地点:一楼办公室教学内容表内

10、乘法(一)本单元教学9.20 10.18本单元课时15 课时 +机动起止时间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 26 的乘法口诀两节 , 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 乘法的初步认识、 26 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 使学生认识到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计算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 , 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教材分析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26 的乘法口诀 ,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 ,4 、6 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

11、内的加减法, 也为乘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当然本单元的学习也是为了后面进一步学习表内乘法(二)和表面除法做铺垫。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 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学生学习加法之后, 利用同数相加的学情分析式题 , 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由学生在同数相加的计算活动中引出乘法 ,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乘法”产生亲切感。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 心里、认知规律特点,我采用创设情境,学法指导引导探究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观察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上准备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

12、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 26 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 以内的两个单元教学目标数相乘。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1)理解乘法的含义;(2)熟记 16 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单元教学重点 熟练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乘法的含义;(2)4 和 6 的乘法口诀可行性教学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措施、方法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 6 的乘法口诀。1认识乘法1 课时2练习四1 课时324 的乘法口诀 1课时4练

13、习五1 课时55 的乘法口诀1课时课时安排6乘加、乘减 1课时7练习六1 课时86 的乘法口诀1课时新 |课9 练习七 1 课时10 复习 1课时单元检测 机动一、列式计算1、 5 个 6 相加是多少?2、 4 乘 3 的积是多少?3、 20 里面有几个 5?4、 2 个 4 相乘是多少?5、 6 与 4 的和是多少?6、被除数和除数都是6,商是多少?补充训练内容二、解决实际问题1. 小青买了 5 个梨和 6 个苹果,他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2. 小明 4 天看完一本 24 页的故事书,平均每天看多少页?3. 每件衣服钉 2 粒扣子, 4 粒扣子可以钉几件衣服?各班根据班情适当拓展、变化、开放、

14、引伸。阜宁县合利中心小学数学学科二 年级上 册第四 单元集体备课稿主备人 : 顾正柱参加人 : 姜志东、王建东、顾正柱时间: 2019.10.17地点:一楼办公室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本单元教学10.2111.8本单元课时10 课时 +机动起止时间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 16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的 , 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 , 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本单元内容包括平均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第一部教材分析分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 , 认识平均分 , 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 本

15、单元是在学生会用16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学情分析已经接触到“平均分” , 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这些都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学法指导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1、使

16、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正确读、写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 16 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 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算式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单元教学目标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获得乐于与学生合作、 交流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单元教学重点理

17、解除法含义和用口诀求商单元教学难点理解除法含义和用口诀求商1 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2 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对平均分的已有认识,逐可行性教学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措施、方法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张探索用口诀求商的方法。4 注意通过比较与交流,沟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认识。1. 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 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的活动 , 把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含义的实质。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学生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 使学生经历“知道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 ,分成几份

18、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 每份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 的过程 , 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 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 为认识除法的含义积教学建议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2. 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动 , 让学生充分体会除法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多 , 求可以分成几份 , 或者求每一份是多少, 都可以用除法计算。教材通过各种具体的操作活动 , 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 ,虽然分的过程可能有所不同 , 但结果都是平均分 , 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 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1 认识平均分 ( 一) 1 课

19、时2 认识平均分 ( 二) 1 课时3 认识平均分 ( 三) 1 课时4初步认识除法1课时课时安排5练习八1课时6 用乘法口诀求商 1 课时7练习九1课时8复习1课时单元检测机动一列式计算1、被除数是 28,除数是 7,商是多少?2、把 18 平均分成 6 份,每份是几?3、把 20 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几?二、解决实际问题1、一个笔记本2 元钱,小丽带了12 元钱,能买几个笔记本?补充训练内容2、一斤桃子 3 元钱,妈妈带了15 元钱,能买几斤桃子?3、四年级 2 班有 40 人参加广播操比赛, 平均分成 5 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 18 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 6 条金鱼,小华需要

20、准备几个鱼缸?5、中性笔 3 元一支,钢笔 5 元一支。王可带了 29 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的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阜宁县合利中心小学数学学科二 年级上 册第五 单元集体备课稿主备人 : 顾正柱参加人 : 姜志东、王建东、顾正柱时间: 2019.11.14地点:一楼办公室教学内容厘米和米本单元教学11.1511.26本单元课时7 课时起止时间通过前面“比长短”的学习 , 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 , 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 , 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 , 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 , 并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呈现知识

21、的形成过程 , 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 , 注重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单位 , 长短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 , 结果却不相同 , 进而产生认知冲突 , 深刻感受到统一长教材分析度单位的必要性。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 ,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 1 米的观念 , 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形成鲜明的对比 , 进而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 , 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 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本单元安排了测量线段和按要求画线段的教学 , 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本单元知识 , 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 ,

2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同时学生对线段的初步认识 , 为今后研究直线打下了基础。学生之前已经学会了对实际物体的长短比较 , 掌握了“比长短”的基本方法 , 对物体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学情分析的学习意在使学生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 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 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1. 注重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教学时 ,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 , 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同一物体 , 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 , 量得的数量也不相同这一过程 , 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教学建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 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时应

23、该多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 , 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 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 , 了解 1 厘米、1 米大致有多长 ,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 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 , 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1、使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能正确地识别线段,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单元教学目标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 (限整厘米)的线段,能合理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24、,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4、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线段,初步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单元教学重点初步建立 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建立正确的 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测量和估计线段或物体的单元教学难点长度。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建立相关的概念。可行性教学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 厘米、 1 米的实际长度表象。措施、方法3、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测量和估计的能力,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概念。1认识线段1 课时2认识厘米1 课时3认识米1 课时课时安排

25、4 练习十 1 课时5 我们身体上的“尺”1 课时单元检测机动把下面各数从大到小排列:90厘米3米15 米1 米2. 在里填上、=1 米 100 厘米84厘米 48厘米5米 50 厘米补充训练内容3. 在里填上、或 =95厘米1米2米 20 厘米35厘米3米4. 50 米+41 米=() 米53米 -9米 =() 米5. 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1支粉笔长 8()大拇指大约宽 2()课桌长 30()大生的身高是 () 米 () 厘米6. 画一条 5 厘米的线段7. 画一条长 10 厘米的线段8. 画一条比 6 厘米短 2 厘米的线段9. 画一条比 8 厘米少 1 厘米的线段阜宁县合利中心小学数学

26、学科二 年级上 册第六 单元集体备课稿主备人 : 姜志东参加人 : 姜志东、王建东、顾正柱时间: 2019.11.25地点:一楼办公室教学内容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本单元教学11.27-12.26本单元课时18+机动起止时间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 16的乘法口诀和用 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 79 的乘法口诀和教材分析用 79 的乘法口诀求商 , 及乘除两步计算的习题。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 , 注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 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学生已熟练掌握16 的乘法口诀 , 并初步有了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利用口诀的特征,

27、 编制79 的乘法口诀以及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学情分析问题 ,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 ,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非常重要 , 学生喜欢在观察中思考 , 在思考中操作 , 使口诀的形成由抽象到具体。 另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方式。1、 使学生经历编制 7-9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逐步熟记 7-9 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 7-9 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能应用学会的乘、 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2、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单元教学目标比较、分析、抽象、概况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8、发展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3、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初步形成积极、 健康的学习态度, 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编制 7、8、9 的乘法口诀,学会用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并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单元教学难点熟记乘法口诀表1. 采用乘法和除法穿插安排、 交替进行的方式 , 有利于学生掌握乘法口诀 , 便于突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16 的乘法口诀和用 16 的乘法口诀求商 , 是分开安排的 , 主要是由于学生初次学习乘法和除法 , 理解乘、除法的含义有一定的困难, 把乘法和除法分开进行 , 有

29、利于分散难点。 当学生学习了 16 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除法后 , 编乘法口诀的策略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 , 而且 79 的乘法口诀句数多、难度大、容易混淆 , 这时将乘、除法穿插安排 , 把记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教学建议结合起来 , 增加学生运用口诀的机会 , 能使乘法口诀及时得到巩固, 既避免学生机械记忆 , 又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 引导学生自己编制乘法口诀 , 获得成功的体验 , 促使学生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学生已初步学会编 16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 , 创设情境 ,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 , 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 , 进一步掌握编乘法口诀的

30、方法。3. 让学生把学过的乘法口诀系统整理成表 , 指导学生熟记 19的乘法口诀 , 并在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探索规律、整理概括的能力。1、采用乘法和除法交替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乘法口诀,突出乘除间的联系。可行性教学2、引导学生自主编出乘法口诀,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的措施、方法自信心。3、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促进熟练记忆乘法口诀。17 的乘法口诀1 课时2用 7 的乘法口诀求商1 课时3练习十一1课时 X48 的乘法口诀1 课时课时安排用 8 的乘法口诀求商1 课时56练习十二1课时7 9 的乘法口诀和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 1 课时8练习十三1 课时9 乘法口诀表 1 课时10乘

31、除两步计算和练习十四1 课时11复习1 课时单元检测机动样式举例:一、根据乘法口诀各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四七二十八 五八四十 六九五十四二、解决问题1、每个同学发6 本练习本, 8 个同学一共要发多少本?补充训练内容2、每个同学发6 本练习本, 48 本可以发给多少个同学?3、把 48 本练习本平均发给8 个同学,每个同学发到多少本?阜宁县合利中心小学数学学科二 年级上 册第七 单元集体备课稿主备人 : 姜志东参加人 : 姜志东、王建东、顾正柱时间: 2019.12.26地点:一楼办公室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本单元教学12.2912.31本单元课时2+机动起止时间本单元主要是从不同位置观

32、察物体 , 这是学习空间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 , 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单元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 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 , 以后还将学习观察教材分析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 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给一个小猴子实物玩具照相展开 , 通过学生的观察 , 再结合课本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 , 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 , 使学生认识到 ,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 , 看到的物体可

33、能是不同的 , 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 , 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 , 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 , 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 , 学生学情分析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 , 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 , 有的不准确 , 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 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 , 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 , 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单元教学目标2、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

34、赏数学美。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单元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1、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可行性教学2、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措施、方法3、注重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1. 教学之前 , 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 “盲人摸象” 的故事 , 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正面、侧面和后面有差别的实物,教学建议可以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 , 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这个物体 ,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样的 , 使学生通过交流 , 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 结果是不同的。1观察物体1 课时课时安排练习十五1 课时2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用线连一连补充训练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苏教版(2024) > 二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全册集体备课(DOC 23页).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