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化 学学 部部 分分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Hg200五、选择题(共 20 分)【2134 每题只有 1 个正确选项,每题 1 分,共 14 分】2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碳B氢C氦D镁2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蔗糖溶解C铁丝弯曲D湿衣晾干23钾肥能增强农作物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属于钾肥的是AK2CO3BCO(NH2)2CNH4HCO3DCa3(PO4)224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A+1B+2C+3D+425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冰和干冰B氢气和液氢C红磷和白磷D水银和银26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是A氧气B水C氢氧化钙D二氧化碳27喷洒“84”消毒液,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A
2、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再分28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具有可燃性B金刚石硬度很小C石墨具有导电性D石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29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白雾B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D将明矾加入浑浊的河水中,静置,河水变澄清30有关氢氧化钠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俗称烧碱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应放在烧杯中称量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31氧化汞固体加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OHgOHgHgHgOO+加热A氧原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每 216g
3、 氧化汞加热生成 200g 汞和 16g 氧气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D原子、分子均可以构成物质32下图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制取铜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一氧化碳体现了还原性B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内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有毒气体排放D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点燃酒精灯33.某化合物含两种元素,该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氧化物B可能是混合物C可能是盐D可能是碱34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水的质量、氢氧化钠质量、硫酸钠质量随稀硫酸质量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代表氢氧化钠的质量B加入 m 克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
4、反应Ca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种类为三种Db 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3537 每每题题有有 12 个个正正确确选选项项,每每题题 2 分分,共共 6 分分。有有 2 个个正正确确选选项项的的,选选对对 1 个个得得 1 分分,多多选选或或错错选选得得 0 分分。】35室温下,测得某种溶液的 pH=10,有关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呈碱性B溶质可能是碳酸钠C一定含一种溶质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6集气瓶可以完成多种实验,以下实验正确的是一氧化碳氧化铜酒精灯 I酒精灯 II澄清石灰水物质质量/g稀硫酸质量/gab甲乙丙mn0注入 20mL 水气球O2A铁丝在 O2中B储存 H2C除去
5、 CO2中D气球收集燃烧HCl 气体20mL 氧气37现有 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饱和溶液,将其均降温到 t1,对所得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B溶液质量:乙甲丙C溶剂质量:丙乙甲D溶解度:乙甲=丙六、简答题(共 30 分)38化学与生活、能源、科技息息相关。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分别取 1kg 天然气和煤充分燃烧,产生的 CO2和 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CO2和 SO2中会导致酸雨的是(1);图中更清洁的燃料是(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1 mol 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 CO2的质量为(3)g。2022 年冬奥会中火炬“
6、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其灭火原理是(5)(填“清除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我国化学家团队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乙酸 由(6)种元素组成。1mol 乙酸中约含有(7)个碳原子。葡萄糖属于(8)(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39某兴趣小组对某氯化钠样品(可能含有硝酸钾)进行实验探究。为检验氯化钠样品中是否含有硝酸钾,甲同学取少量样品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火焰呈(9)色,证明样品中含有硝酸钾。溶解度(g/100g 水)
7、温度0t1t2甲乙丙m(CO2)/gm(SO2)/g天然气煤天然气煤30002900280027002600250024002300121086420 为 测定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溶于足量的水,再进行如下实 验。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为确定一定量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11)。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100g 水)氯化钠35.736.036.637.338.4硝酸钾13.331.663.9110169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2)。80时,200g 硝酸钾加到 100g 水中,
8、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3)(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不用计算)。某样品中含 38.9g 氯化钠、9.8g 硝酸钾。20时,在该样品中加入 110g 水,充分溶解后,蒸发浓缩;当蒸发至剩余水量为 10g 时,至 60时过滤,用数据分析此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组成情况。(14)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过滤、洗涤、烘干固体 a4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如图 1,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玻璃管(15)(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如图 2,仪器 M 的名称是(16);该实验目的是(17)。根据下列装置和图像回答问题。如 图 3,用
9、石 灰 石 和 稀 盐 酸 制 取 二 氧 化 碳。装 置 A 中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18)。检验装置 B 中 CO2已经集满的方法是(19)。集满后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此时装置 A 中长颈漏斗的作用为(20)。如图 4,研究等体积的 NaOH 溶液和水分别吸收 CO2的效果,图像如图 5 所示。分析图像,能否证明 CO2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并说明理由。(21)电源ab10g 氯化钠90mL 水溶解M图 1图 2图 3图 4图 5a.水吸收 CO2b.NaOH 溶液吸收 CO2气压(KPa)150100200400600800时间(秒)多孔隔板弹簧夹AB采集信
10、息形成图像压强传感器NaOH 溶液或水41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手段。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含有较多 FeSO4、CuSO4的废水,为防止废水造成污染和浪费。设计了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多次采用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22)。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理论上要得到较多量的铜,溶液 X 是(24)。为认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试管 a 中,实验现象是(25),如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6)。试管 b 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理由是(27)。实验结束后,将试管 b 和试管 c 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小烧
11、杯中,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某同学对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实验验步步骤骤实实验验现现象象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另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上述实验可知,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是(28)。含 FeSO4和CuSO4的废水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固体物质 A硫酸亚铁晶体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滤液铜加入适量的溶液 X过滤、洗涤滤液abcNa2CO3溶液稀 HCl石灰水Na2CO3溶液NaNO3溶液BaCl2溶液崇明区 2022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教学质量调研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2023.4)注注意意:1.化学式或专用名称写错(包
12、括错别字)不得分。2.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写错不得分,配平、状态符号、条件漏写整卷扣 1 分五、选择题(21-34 题,每题 1 分;35-37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题号212223242526272829答案DAACCAABB题号3031323334353637答案BADCCABDCD六、简答题(除标注外,其余每空 1 分,共 30 分)38(1)二氧化硫(或 SO2)(2)天然气(3)44(4)2H2+O2=2H2O(5)清除可燃物(6)3(7)1.2041024(8)有机化合物39.(9)紫(10)AgNO3+NaCl=AgCl+NaNO3(11)称量固体 a(12)36.6
13、g/100g 水(13)169/(169+100)(14)60时 10g 水中最多溶解 KNO311g,大于 9.8g,所以没有硝酸钾析出。60时 10g 水中最多溶解 NaCl3.73g,因此析出的晶体是 NaCl,质量为 38.9g-3.73g=35.17g。(2 分)40(15)b(16)量筒(17)配制 100g10%的氯化钠溶液(18)CaCO3+2HCl=CaCl2+H2O+CO2(19)将燃着的小木条置于锥形瓶口,木条熄灭(20)存贮回流的液体(21)能。对比分析曲线 a 和 b,在相同条(上海初中学习指导整理)件下,NaOH 溶液吸收 CO2后,容器内气压下降得更低,说明 CO2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2 分)41.(22)引流作用(23)Fe+CuSO4=FeSO4+Cu(24)硫酸铜溶液(或 CuSO4溶液)(25)有气泡产生(26)CO2+Ca(OH)2=CaCO3+H2O(27)硝酸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28)NaCl、BaCl2、NaOH、NaNO3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