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丹乡武阿哥 文档编号:590233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出师表同步练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躬耕于南阳(_)(2)夙夜忧叹(_)(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兴复汉室”和“

3、还于旧都”等。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答案】1亲自早晨怠慢2(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分内之事。3C【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躬”“慢”等字的释义。【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翻译时要注意该句是不是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要注意加上判断词“是”,倒装句要调整语序等。还

4、要注意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重点词一定要翻译出来。文言文翻译要遵守信、达、雅的原则。“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达”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句注意“于”字,句注意“所以、而”字。【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和 “还于旧都”等。【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5、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

6、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躬耕于南阳 躬:_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帝遣真

7、诸军军郿 军:_迁大司马 迁:_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咨臣以当世之事 不以物喜B以伤先帝之明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真以亮惩于祁山 行者休于树D帝从其计 其真无马耶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7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动?请依据乙文作答。8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答案】4亲身,亲自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驻扎升迁,升官5C6(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间文明显达。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不能攻克。 71.诸葛亮

8、围祁山2.亮果围陈仓3.蜀连出侵边境8诸葛亮谦虚谨慎、勇于担当、忠心耿耿、知恩图报。曹真富有战略眼光、爱护士卒、战功卓著。【解析】4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译为:安定城的百姓杨条等人,掳掠了一些官吏和百姓,防守月支城。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把连续的两件事划开。5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

9、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卑鄙”:身份卑微,目光短浅。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辄”作为生僻字的意思,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6试题分析:C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A把/因为。B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在。D代词,他的/副词,难道。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

10、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苟全”“闻达”“明年”“以”“克”等字词的翻译。“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8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的行动可从乙文中概括为围祁山、围陈仓、接连出侵

11、边境等。【小题6】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先帝知臣谨慎”“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语句说明诸葛亮谦虚谨慎、勇于担当、忠心耿耿、知恩图报的性格特点。而“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的描写说明曹真很富有战略眼光。(一)译文: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偷生,不谋求在诸侯前扬名做官。先帝不认为我

12、身世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亲自三次到草庐里来看望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先帝(刘备)知道我做事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先帝之所托不能实现,以至有损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的地方(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

13、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二)译文:诸葛亮围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投向诸葛亮。明帝派曹真都督部队屯兵郿县,派遣张郃攻击诸葛亮的部将马谡,大破马谡军。安定城的百姓杨条等人掳掠了一些官吏和百姓防守月支城,曹真进军包围了他们。杨条对手人说:“如果大将军亲自来,我愿意早些投降。”于是杨条将自己捆绑起来出城投降。过去叛投诸葛亮的三郡相继得以平定。曹真意识到诸葛亮兵败祁山,以后必定带领人马来攻打陈仓,于是派将军郝昭、王生守卫陈仓,并加固城池。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

14、不能攻克。朝廷给曹真增加封邑,加上以前封的,共二千九百户。四年,在洛阳朝见天子,升为大司马,天子赐予他佩剑穿履上殿,入朝参见时不必小步快走的特权。曹真认为“蜀军经常出兵骚扰边境,应当立即前去征伐,如果派遣诸将分成数路并进,必定能获大胜。”明帝采纳了他的计策。当曹真带兵西征刘蜀之时,明帝亲自送行。曹真八月份从长安出发,从子午道南进入西川。司马宣逆汉水而上,两军约定在南郑会合。其它几路军队,有的从斜谷道进军,有的从武威入蜀。适逢大雨连绵,三十多天不见天晴,入蜀的栈道完全断绝,皇帝下诏令曹真等人班师。曹真每次出征,总是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军资赏赐不够,往往将家产拿出来赏赐将士,士卒都愿意为他调遣派用。

15、曹真因病回到洛阳,明帝亲自去他的府邸探视病情。曹真去世后,谥为元侯。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6、,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由是感激 由:_ (2)北定中原 北:_(3)庶竭驽钝 竭:_(4)察纳雅言 纳:_(5)臣不胜受恩感激 胜:_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1请结合选文内容,试着分析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12选文中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对当今社会有哪些现实意义?【答案】9 因为 向北 用尽(竭尽) 采纳,接受 经得住 10

17、 (1)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2) (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 11 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做事谨慎,知恩图报。 12 示例:当今社会的进步依然需要广开言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才能办好事情;需要严明法纪,赏罚分明,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在选拔任用人才上,应任用有识之士,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解析】9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北”:向北。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竭”在现

18、代汉语中也有“竭尽”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10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闻达”:扬名显贵。“际”:时候。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特别是特殊句式的翻译,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11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

19、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诸葛亮对自己的评价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为报答知遇之恩进行辅佐刘禅,体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尽劝君主,表现了诸葛亮的耿耿忠心。推荐良才,自求大任,体现了他的宽容大度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国情怀。12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都有哪些,并能联系实际写出其具有的现实意义即可。如诸葛亮对刘禅的建议在今天对我们个人的成长仍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交结朋友,也要去找

20、有贤德的人,远离品德不好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约束自己,使自己能更好的成长。而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当然,也可从今天整个社会的角度谈他所提出的三个建议的意义。【点睛】译文: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

21、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

22、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_(2)引喻失义 义:_(3)此皆良实 良实:_(4)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_(5)必能裨补阙漏 阙:_(6)由是感激 感激:_(7)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_(8)夙夜忧叹 夙夜:_(9)庶竭驽钝 驽钝:_(10)攘除奸凶 攘除:_(11)斟酌损益 损:_益:_(12)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_(13)以咨诹善道 诹:_【答案】(1)发扬,扩展 (2)道理 (3)忠良诚实的人 (4)选拔 (

23、5)缺失 (6)感奋激发 (7)奔走效劳 (8)早晚,日日夜夜 (9)比喻才能平庸 (10)排除,铲除 (11)减少 益:增加 (12)怠慢,疏忽 (13)询问 【解析】【详解】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良实”:发扬,扩展。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攘除”“诹”等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注意体会其与今义的区别。(1)诚宜开张

24、圣听(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先帝不以臣卑鄙(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答案】(1)扩大 (2)感到痛心、遗憾 (3)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4)感奋激发【解析】【详解】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如“痛恨”对应的是“痛心遗憾”,“感激”对应的是“感奋激发”,还有是词义的转移,如“开张”转移为“扩大”,还有词义范围发生变化、词性发生变化、感情色彩变化等,注意区分。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诚

25、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答案】(1)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2)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发扬有志之士的气节。(3)对于他们的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4)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倾覆衰败的原因。(5)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6)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识别和采纳正直的进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26、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1)诚:确实。秋:关键时刻。(2)开张:扩大。恢弘:发扬光大。(3)陟:晋升。臧:赞扬。(4)亲:亲近。远:疏远。(5)所以:用来的。职分:本分。(6)诹:询问。察:识别。还有“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判断句的翻译。16理解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文章起笔即从蜀国的不利因素谈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先帝,有何用意?(3)出师表一文表

27、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决心?【答案】(1)告诫后主形势危急,应修明内政,为后文提出的三点建议做铺垫。(2)勉励后主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主要表达了作者想要报答先帝的深厚恩德和效忠刘备父子的真挚情感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或:成霸业,兴汉室)的决心。【解析】【详解】(1)文章起笔即从蜀国的不利因素谈起,从内容上看,告诫后主形势危急,应修明内政。从结构上看,为后文提出三点建议作铺垫。特别是引出下文的强调有利因素,为后主树立信心。这也是出师伐魏的条件之一。(2)主要用意:说明是先帝器重的老臣,后主应遵循自己的意愿。为了取信刘禅,免得出现受人离间的问题,以

28、达到最大的行动力。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以此来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未竟的统一大业。(3)出师表中的诸葛亮,他身上透露的是一种至真、至诚、至忠的情感美。作者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以光先帝遗德(_)(2)引喻失义(_)(3)以遗陛下(_)(4)悉以咨之(_)(5)猥自枉屈(_)(6)斟酌损益(_)(7)咨诹善道(_)(8)以彰其咎(_)(9)先帝不以臣卑鄙

29、(_)(10)遂许先帝以驱驰(_)【答案】(1)发扬光大(2)适宜、恰当(3)给予(4)询问(5)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6)减少(7)询问(8)表明、显扬(9)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0)奔走效劳【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此题要注意“光”在这里是动词,“发扬光大”的意思;“遗”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给予”的意思;要注意区分“卑鄙”的古今义。18出师表的作者是_(姓名)“表”是古代_的一种文体。本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之前写

30、给后主_(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姓名)。【答案】诸葛亮 向帝王陈情言事 刘禅 刘备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先帝”指“刘备”。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19翻译下列句子。(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2)陟

31、罚臧否,不宜异同。(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答案】(1)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2)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3)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4)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收效。(5)先帝不因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委屈降低了自己的身份。(6)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并不希求获得显达的诸侯之名。【解析】【详解】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

32、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开张”“臧否”“广”“卑鄙”“闻达” 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20翻译下列句子。(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3)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5

3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答案】(1)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2)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3)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所启发,帮助。(4)先帝不因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竟然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5)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

34、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陟(zh):提升,奖励;罚:惩罚;臧否(p):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2)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吏。刑:罚。(3)裨(b):补;阙(qu),通“缺”,缺点,疏漏。有所广益:有所启发和帮助。广益:增益;益,好处。(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微;鄙:地处偏远,与今义不同。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5)苟:苟且;全:保全。闻达:显达扬名,扬名显贵。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

35、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

36、祖本纪,有删改)注高祖:指汉高祖刘邦。高起:高祖的臣子。略:攻占。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子房:西汉谋士张良。连:率领。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_(2)悉以咨之 悉:_(3)晓畅军事 晓:_(4)战胜而不予人功 予:_(5)镇国家,抚百姓 镇:_2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2)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2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

37、将汉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汉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D(乙)文中汉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24诸葛亮和汉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异同?【答案】21 给予 全部,都 通晓,知晓 给予 镇守 22(1)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2)项羽虽然有谋臣范增却不能够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住的原因啊。23C24相同之处:都重视人才;都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不同之处:诸葛亮更强调品德的重要性,而汉高祖更看重才能。【解析】

38、21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遗”:给予。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予”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给予”之意,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2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以下词语的翻译,能:有才能。是以:因此。所以:的原因。还有“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被动句的翻译。23C对【甲】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应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

39、理“宫中”之事,向宠管理“营中”之事。24比较阅读。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诸葛亮和汉高祖在用人方面的相同之处可从都重视人才、知人善任、用人所长等方面作答。而不同点可分别从诸葛亮更强调品德的重要性和汉高祖更看重才能等角度作答。【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一)译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

40、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二)译文:汉高祖刘邦说:“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高起等人回答说:“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与天下人共同分享利益。而项羽妒忌有功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打了胜仗他不授功,攻占

41、了土地也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丢失天下的原因。”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镇守后方,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率兵百万,战必胜,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项羽虽然有谋臣范增却不能够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住的原因啊。”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

42、,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节选自后出师表)(注)败军于楚:刘备在当阳长坂被击溃事。拊手:拍手。逆:预先。2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息。(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3)深入不毛 (4)谓天下以

43、定 (5)死而后已2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凡事如是,难可逆见。27(甲)(乙)两段文字都追述了先帝创业艰难的往事,(甲)文中“_”与(乙)文“昔先帝败军于楚”一句相呼应,(甲)还追述了先帝_和白帝城托孤表达了对先帝的_之情。28综合这两段文字,简要概括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25(1)亲自(2)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3)贫瘠、未开垦的地方。(4)认为(5)停止26(1)只求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闻名显达。(2)凡事都是这样,很难可以预先看见。27 后值倾覆(或“败军之际”) 三顾茅庐 感激 28

44、临危受命,知恩图报,21年忠于职守不动摇;接受托孤重任,夙兴夜寐稳定蜀国;决心完成先帝遗愿,精心准备北伐,兴复汉室【解析】25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躬”,亲自;“卑鄙”,古今异义词,这里指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不毛”,贫瘠、未开垦的地方。26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45、,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苟全”,苟且保全;“于”,在;“是”,这样。27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昔先帝败军于楚”的意思是“当初先帝兵败于楚地”,根据“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分析:第一空填写“后值倾覆”。结合“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得出第二空填写“三顾茅庐”;结合“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得出第二空填写“感激”。28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临危受命,知恩图报,21年忠于职守不动摇;结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得出:接受托孤重任,夙兴夜寐稳定蜀国;决心完成先帝遗愿,精心准备北伐,兴复汉室。【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及答案.doc)为本站会员(丹乡武阿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