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体热胀冷缩说课稿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液体热胀冷缩,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3课。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向各位老师说课。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有3页,分两个部分。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活动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 活动一延续了前一节课的话题。前一节课学生已经发现,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增大了,本课我们将和学生一起进一步研究“水在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问题。这一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水具有热胀冷缩性质这样的认识,而且要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在活动一结尾,安排了一
2、个让学生“依据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变化”的活动。这项活动将前面的学习成果再次提升,从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温度计的原理。这个设计是水到渠成的一个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新的认识得到巩固,而且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其他的液体也有这种性质吗?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急于做出回答。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开展相应的观察实验予以证实。当学生对其他液体进行研究之后,是否就可以肯定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呢?在这还要提醒学生,还不能得出这个结论,因为我们只研究了几种液体,只能说明我们研究的这部分液体有这样的性质。活动二设计的“其他液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现象”的活动,把学生们的探
3、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也是对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乐于动手,善于操作。本节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最有效的武器。本节课教师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教学策略】 科学课应引导学
4、生提出问题、进行解释,强调过程中的观察、发现、预测和假设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发现问题,在交流、比较中发现最佳方案,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观察实验发现问题选择最佳方案修改实验方法探究发现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能力得到了提高,科学素养得了到培养。在教学中应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真真正正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不是“验证”新知的过程,在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教学立足点】 探究性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主
5、体性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个性性 在教学中能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充分挖掘教材,进行创造的教学,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能
6、根据实验效果修改探究方法的初步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法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意识到要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教学重点】 观察及描述水的热胀冷缩现象,经历对水等多种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设计观察水受热体积膨胀的实验。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小瓶子、纸杯、细吸管、红墨水、小水槽、暖瓶(内装热水)、温度计 另备牛奶、食油、白醋、黄酒等易分辨的液体。 演示实验:试管、红水、酒精灯、气球皮、橡皮筋。 【教学过程】 课前实验:喷
7、泉实验。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如果学生对学科、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情境引入, 引导学生猜测 1、教师操作: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 提问: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或问题?为什么水面会升高?(重在争论增减和水面、体积等变化) 观察思考讨论:水为什么没开就溢出来了? 从一种生活现象引入,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问题情境下让学生猜测,提供感知,产生认知失衡,激发思维、争论,培养探求欲。明确本课要探究的内容冷热对水体积变化的影响。 2、演示实验:试管装满水用气球皮蒙紧,放入热水中。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8、现象?看清了吗?能想办法让大家看清楚吗? 初步观察感知热胀冷缩的现象,给学生空间,讨论思考如何改进探究方法。 二、水热胀冷缩的探究 1、设计水热胀冷缩实验 (1)老师给大家提供材料。 提问: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能更明显看到水受热会发生变化什么吗?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3)出示一套组装好的仪器 把仪器组装好后,调节细管上的黑色小圈,使它与水柱相平,再放到热水中。这样我们就能对比出水柱是否发生了变化。 出示实验材料,激活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小组的讨论和生生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并引导学生思
9、考材料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从而突破该课的难点。而用黑色的小圈来标明液柱的起始位置,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也难以通过探究讨论得出,所以这里采取讲解的方式。 2、水的热胀实验 (1)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提出实验要求:A、注意安全,小心热水,小心别把玻璃仪器打破。 B、实验时,小组成员要互相合作。C、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想想是什么原因引起水柱的变化?D、小组长负责填写好实验记录卡,并负责小组内的纪律管理。 (2)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刚才汇报的小组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 水柱上升说明水受热后的体积和原来的体积相比有什么变化? 在科学上我们的表述是“
10、体积膨胀”。是什么引起了水的体积膨胀呢? (4)归纳总结 水受热,体积会有什么变化?(水受热,体积膨胀)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什么,并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只有让学生有目的去实验,才能让他们既动手又动脑,提高实验的效率,并使实验后的交流更有效。 3、水冷缩的探究 教师: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如果水受冷会怎样? (1)这次实验应该怎样做呢?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 (2)学生做水的冷缩实验 (3)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这次的实验现象和刚才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一样? (4)归纳总结 水受冷,体积又有
11、什么变化?(水受冷,体积缩小) 有了水热胀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汇报时,引导学生对比受热和受冷的实验,让学生分析得出:水受冷,体积缩小。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活动一小结。 1、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谁能说说水受热的时候体积有什么变化?受冷的时候体积又有什么变化? 2、水的体积变化反应水的温度变化 大家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水有热胀冷缩的特点,那生活中我们知道了这个特点有什么用 呢?结合教材指出水的体积变化反应水的温度变化,就像温度计的雏形。 学生思考相互讨论,深入理解水的热胀冷缩与生活实践相系,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
12、我们身边。 四、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提供了食油、白醋、黄酒等易分辨的液体,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要求实验多做几次,反复验证。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5、归纳总结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属于同种物体(液体),这些液体加热或者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仅如此,许多液体都能热胀冷缩。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3、 准备一些液体供他们选择,如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在实验之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猜测,之后用较多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讨论。这样就可以把学生们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 五、联系生活,启发创造 1、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2、现在你能解释一下,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那么我们在烧开水时,需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教师寄语: 像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许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能像今天一样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 受热 体积膨胀 热胀 果汁 酱油 受冷 体积缩小 冷缩 牛奶 . 液体 热胀冷缩 以上是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这一课要怎么教。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