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综合试卷第 5页(共 8 页)历 史 部 分历 史 部 分(卷面总分:50分测试时间:50分钟测试形式:闭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1 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柳湾村。柳湾墓地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共发掘出各种文化类型墓葬 1700 余座,出土文物近 4 万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装饰品等。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A 考古发掘B 民间传说C 史书资料D 想象推理2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
2、“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A 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B 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C 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D 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3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曰:“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曰:“一同天下。”韩非曰:“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A 儒家学说已成为统治思想B 诸子之间存在师承的关系C 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D 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4右侧资料卡片反映的主题是A 社会变革B 战争频繁C 经济发展D 思想繁荣5考证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从如图所示两枚钱币的考证中我们能够获取正确的信息是A 铜钱是秦汉时唯一货币B 青铜业发展到鼎盛时期C 秦汉时
3、期商业快速发展D 统治者加强经济上控制6汉朝时,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西域。这说明西域A 处于汉政府有效管辖之下B 成为世界文明的唯一中心C 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桥梁D 经济发展领先于其他地区7如表列出了东汉后期 10 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东汉后期与之密切相关的现象是A 黄巾起义B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 州牧割据D 太平道的创立8汪洙神童诗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其天子堂前立进士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和第三名探花。该诗的情境最初始于A 先秦世袭制B 汉朝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隋朝科举制九年级综合试卷第 6页(共 8 页)9如表中国古代历朝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
4、对照表,该表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2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 北方生产技术一直领先C 南方政局战乱频繁D 北方人口增长超过南方10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宋代图1 宋代针铺商标图2 清明上河图图3 宋海外贸易图图4 宋代货郎图A 中外交流B 商贸繁荣C 国家统一D 民族交融11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他事必躬亲,一天要办 400 多件政务,直
5、到临终前依旧在办公。使得朱元璋如此勤政的根本原因是A 明朝政权初立,事务繁多B 明朝官员多庸冗,不堪使用C 防止大权旁落,废除丞相D 朱元璋才智过人,精力旺盛12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答案见公众号绿爱生活A 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B 清王朝严格禁止中外民间往来C 汉唐是最频繁最繁荣的时期D 总体呈现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13洋务运动期间,由洋务派创建的较大规模企业有 10 个;海军方面,北洋舰队购置西方先进战舰 14 艘;国人自办约 20
6、余种近代报刊。由此可见,洋务运动A 尤其重视海防建设B 积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C 促使国家走向富强D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4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后,绘制了一幅以慈禧太后为主角的漫画(旗中文字: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该漫画的寓意是A 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B 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清政府坚定支持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15下图是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年代尺,由此获得的信息应包括七七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国民党在抗战中始终处于领导地位经过 14 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都为抗战胜利
7、作出了重要贡献ABCD九年级综合试卷第 7页(共 8 页)16一位辛亥老人回忆说:“民国初年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纷纷要求入学,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因此女校逐步有所发展,而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所能阻止的了”。材料旨在说明A 民国政府推动服饰改良B 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C 近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D 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17公元前 457 年后,第三和第四等级公民取得担任执政官的资格。于是,雅典全体男性公民基本上都获得了不受财产限制,通过抽签、选举和轮换而出任各级官职的权利和机会。这样做是为了A 缓和城邦阶级矛盾B 扩大雅典妇女权利C 调动外邦人积极性D 鼓励公民参政议政18“英国能够在
8、18、19 世纪成功地实现现代化,主要是由于其在 1617 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这一观点评论的是工业革命A 成功的前提B 产生的影响C 革新的过程D 世界的地位19据记载,二战中,美国援助了苏联 106.7 亿美元的物资。在亚洲战场中,中国坚持了 4500多天,从 1931 年 9 月 18 日到 1945 年 8 月 15 日,长达 14 年,牵制了大部分日军。同时,15 万驻菲律宾美军成功拖住 13 万日军 5 个月。这些现象反映出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B 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相互配合,联合作战D 诺曼底登陆作
9、战共同打击了法西斯集团20为了精准防控新冠疫情,“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等作为个人信息共享和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在精准防疫、复工复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便捷方式的出现得益于A 航天技术的应用B 信息技术的发展C 生物技术的进步D 能源技术的开发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21.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 1 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何重大意义?(2 分)九年级综合试卷第 8页(共 8 页)(2)从图 1 到图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结合图 3 和所学,到 30 年代初,
10、形成了怎样的局面?(3 分)(3)图 4 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说明图 5 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重大意义。(3 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学习实践,说明获取史料、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哪些?(2 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92 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了。此后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发生突发性的交流。这种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摘编自 360 百科材料二1788 年,革命的百年纪念近了,英国人开始仔细审视英国政治的现状。大洋的另一边,托马斯潘恩于 1776 年 1 月发表常识,主张美国人为维护
11、天赋权利而反抗,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使命。美国人学到的这一课,当然没有在大西洋这边被人忽视,特别是没有被那些一直评论美国独立战争的人忽视。英国史:帝国的命运材料三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因为直到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在 1789 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欧洲经济有什么影响?中华文明对“哥伦布大交换”做出了什么贡献?(2 分)(2)材料二中的“英国政治的现状”是由哪一法律文献
12、确立的?结合所学,概括潘恩的主张。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对“大西洋这一边”的法国产生了什么影响?(3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在英国十三块殖民地爆发一场革命”是为了完成什么历史任务?(3 分)(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看待不同的思想文化?(2 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后美苏在国家大战略方面相互对立,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差异与此同时,双方在具体实施雅尔塔体系各项协定的过程中,在许多主要问题上产生了重大的分歧与对抗。于是,冷战就在美苏之间不断的逐渐强硬的敌对互动之中爆发了。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材料二美苏冷战对
13、抗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立的意识形态是美苏各自在竞争中运用的旗号。贯彻始终和不断翻新的是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构成了冷战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的又一个方面是它的自我控制机制,它们使得美苏无论怎样对抗和争斗,都不至于使地区冲突升级,不至于在彼此间爆发热战。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等材料三冷战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各个大国要对付生产发展速度的变化、技术创新、国际形势的变迁,这些发展都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所能控制的。用俾斯麦的名言来解释,那就是需要在“时间的河流”上旅行。行程的结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盛顿、莫斯科、东京、北京和欧洲各个政府的智慧。答案见公众号绿爱生活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等(1)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苏冷战爆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指出 20 世纪 40 年代末美苏在实施雅尔塔体系过程中产生重大分歧与对抗的一个典型事例。(3 分)(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指出冷战结束的标志性事件。(4 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