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1课武汉市硚口区教学研究室 李琴江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例点评学科知识综述课标及教材解读本课例教学设计特点两点建议肆壹贰叁壹学科知识综述秦朝国祚短促,二世而亡汉朝承袭秦制,有所损益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缔造文景之治,家给人足贰课标及教材解读课程内容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贰课标及教材解读 本课属于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三单元。该单元叙述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的过程。本课讲述了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战乱,经济凋敝,社会动荡。汉高祖刘邦实施休养生息政策,将新建的王朝稳定下来。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施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由恢复进入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更加安定,
2、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的成果,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材解读贰课标及教材解读 本课内容承上启下,“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三个子目环环相扣。七年级教科书并不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教师需要关注的是那些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即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点”。由若干个点串起一条条线,由若干条线呈现历史全貌,实现“点线结合,以点带面”。本课的典型历史人物: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兵皆罢归家”、轻徭薄赋、三十税一、“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文景之治”等。众多的点形成了“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局势稳
3、定”的线,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交流等各条线,最终共同构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面。因此需要在整体把握本课框架和脉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教材解读贰课标及教材解读重点“文景之治”难点休养生息政策教学目标贰课标及教材解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等基本史实,理解“文景之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治世。1贰课标及教材解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师生共同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图片、视频及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1 通过表格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分析比较法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合作学习。制作思维导图,引导学生
4、形成基本知识框架。2贰课标及教材解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中。在本课中可以突出的情感价值观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代传统文化中“政治宽容、勤俭治国”等优秀政治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叁本课例教学设计特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3、注重对基本事实进行必要的讲述。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5、注重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6、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7、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坚持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二
5、)整体把握了教科书的框架和脉络(三)从学生的角度用好了教科书本课例教学设计特点叁本课例教学设计特点(一)坚持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 对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课标要求把重点放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上。历史教师进行每一课时教学设计时,都应当思考“为什么而教”这一问题,都必须明确教学设计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节课都应当要有自己的灵魂,每一节课都能叩击学生的心灵,最终完成历史教育的使命。本课例在教学立意上,关注了课标要求,并兼顾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以“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建立、巩固”作为教学主线,在传授最基础的历史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呈现出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线索
6、。将“得民心者得天下”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感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政治宽容、勤俭治国”等优秀政治理念。叁本课例教学设计特点(二)整体把握了教科书的框架和脉络 历史教师要用好教科书,必须在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科书的体例、结构、脉络、内容,全面掌握教科书中的基本线索、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梳理清楚每课课文的逻辑层次,把握每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关注课与课之间的联接,力图做到融会贯通。要以教科书为依托,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过程及其各个环节,更要设计好相应的课堂提问和教学活动。本课例在研读教科书基础上有机整合三个子目为两大问题:汉并天下然百废待兴、与民休息创“文
7、景之治”,既突出了本课历史学习的几个点(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又理清了课文的逻辑层次,更勾勒出了了本课本单元所涉历史发展的脉络:秦亡西汉建立与民休息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叁本课例教学设计特点(二)整体把握了教科书的框架和脉络这样的处理,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地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既注重了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又有利于学生初步学会了解历史时序、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事件的完整过程,初步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的能力。叁本课例教学设计特点(三)从学生的角度用好了教科书新教科书是“教本”与“学本”的结合,学生能 否用好教科书至关重要。教师要从
8、学生的认知水 平出发,采取有效策略使学生学好、用好教科书。因此,教师要始终关注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在对基本史 实进行必要讲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历史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 思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能力,发展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叁本课例教学设计特点(三)从学生的角度用好了教科书1.注重学情分析,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做教学设计前,齐老师制作了一份学情调查问卷,抽样100份并统计数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教学准备和设计。在此学情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以及学
9、生学习秦汉历史的强烈兴趣,教师从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入手,挖掘课内课外有效资源,除文字史料外,使用图片、视频来创设情境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附调查问卷及调查数据统计)1.你对秦汉时期的中国历史感兴趣吗?A.感兴趣(87%)B.不感兴趣(6%)C.一般(7%)2.你看过中华上下五千年这套书吗?A.看过全套(8%)B.完全没看过(47%)C.看过一部分(45%)3.你知道“楚汉之争”吗?A.很熟悉(58%)B.知道一点(42%)C.完全不知道4.你了解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吗?A.知道这
10、个人,也了解他的事迹(44%)B.知道这个人,但不了解他的事迹(56%)C.完全不了解5.你了解“文景之治”吗?A.人和事都了解(34%)B.知道人,但不了解事(62%)C.完全不了解(4%)6.你知道什么叫“休养生息”吗?A.很清楚(23%)B.知道一点(53%)C.完全不了解(24%)7.关于汉朝的历史,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可以在题后补充答案)注:本题部分同学多项选择 A.军事(47%)B.经济(27%)C.政治(33%)D.文化(45%)E.(有6%的同学提到少数民族,14%的同学提到文物,28%的同学提到英雄人物)8.你知道秦汉时期有哪些成语故事吗?A.知道很多(20%)B.知道一点
11、(65%)C.完全不知道(15%)D.如果知道,请列举35个(剔除与秦汉无关的成语,只有17%的同学列举准确,如楚河汉界、指鹿为马、揭竿而起、四面楚歌)9.你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是?(可以在题后补充答案)注:本题部分同学多项选择 A.历史书籍(70%)B.小说(35%)C.电视剧电影(43%)D.网络游戏(12%)E.(有22%的同学填写博物馆,有45%的同学填写历史课堂)10.你去过西安吗?如果去过,能准备一些见闻、故事或者照片与老师同学们分享吗?(去过西安的同学有4人)大多数学生对秦汉历史有兴趣,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完整阅读过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同学很少,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学生对“楚汉之争”的历史
12、典故比较熟悉,对西汉初期的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等人物有所了解,但对他们的事迹不太清楚。大多数学生对“休养生息”的含义不理解;学生对汉朝的战争及文化比较感兴趣,对政治和经济的兴趣偏弱,对来自于汉朝的出土文物、英雄人物充满好奇。秦汉时期的成语故事,学生知道的不多,而他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历史书籍、电视剧电影或历史课堂。极少数同学去过西安。叁本课例教学设计特点(三)从学生的角度用好了教科书1.注重学情分析,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汉高祖长陵汉文帝霸陵汉景帝阳陵叁本课例教学设计特点(三)从学生的角度用好了教科书1.注重学情分析,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叁本课例教学设计特
13、点(三)从学生的角度用好了教科书1.注重学情分析,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学习,教师充分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资料,巧妙设问,从原因到内涵到措施,层层深入,展开探究。叁本课例教学设计特点(三)从学生的角度用好了教科书1.注重学情分析,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纪录片中国通史第21集文景之治叁本课例教学设计特点(三)从学生的角度用好了教科书1.注重学情分析,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制作表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归纳、比较等学习方法的指导。叁本课例教学设计特点(三)从学生的角度用好了教科书2、充分利科书的辅助栏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部编新
14、教材精心谋划,构建教学平台。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新教材围绕课文的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课文辅助部分。课文辅助部分的栏目设计,是新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为师生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契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好导言、相关史事、知识拓展、材料研读、人物扫描等栏目,要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栏目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发挥出各类栏目在教学实际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叁本课例教学设计特点(三)从学生的角度用好了教科书2、充分利用科书的辅助栏目,引导学生学会
15、学习、学会思考叁本课例教学设计特点(三)从学生的角度用好了教科书2、充分利用科书的辅助栏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肆两点建议(一)重要历史问题的学习注意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教材的实施是分阶段进行的,有一些重要问题,在教学中需要瞻前顾后,融会贯通,使这些问题前后相连。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将这些重要的问题联通起 来,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上认识历史的发展,进而形成整体性、全局性的认识。肆两点建议(一)重要历史问题的学习注意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1.本课中“文景之治”这个历史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其内涵及形成原因后,教师有必要对中国古代史上“治世”(“治世”多指某一时代政治比较清明
16、,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秩序相对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迅速,国力逐步增强的社会景象。)的历史现象作简要的解释,这有利于后来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历史概念的学习。肆两点建议(一)重要历史问题的学习注意承上启下,融会贯通2.本课的学习内容承上启下,所以教学中需要讲清楚汉承秦制。在学习休养生息政策背景时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末社会形势与秦朝灭亡原因,暴政是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汉高祖吸取了秦亡教训,认识到当时条件下只有与民休息才能恢复经济、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所以汉承秦制是一种发展性的继承,在继承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的同时,吸取了秦暴政而亡教训,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缔造了“治平之世”,为汉武帝巩固大一
17、统奠定了基础。但汉初至文景时期实施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也是社会极度凋敝情况下的无奈之举。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这种政策也必然要有所改变,而这要等到汉武帝时期的到来。汉初吸取秦朝灭亡教训还包括推行分封制,这种郡国并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埋下了后来王国问题的祸根。肆(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学法”是指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的历史知识,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受教学时间限制,一节课中的学法指导内容只能是有限的,学生掌握某种具体的学习方法、进而学会学习,更是一个从初步知道到逐步内化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从长计议,总体安排,
18、逐步推进,使学生能让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两点建议肆(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学法指导。本课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学活动,以下学法指导值得关注:学习西汉建立时: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学习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时: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和分析历史教科书、研习历史文字和图片材料,如何依据史料解释历史,逐步培养培养学生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可以分组用书面表达或口头表达的方式陈述历史,逐步提高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两点建议 部编版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在我国中学教材编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相信一线的老师们会重视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学好教材,用好教材,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从点滴做起,从“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做起,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逐步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习历史 和认识历史的能力,逐步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让我们的课堂渐渐精彩起来、魅力起来!谢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