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 必修三必修三 蜀道难 琵琶行并序 寡人之于国也蜀道难 琵琶行并序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劝学 过秦论 师说 蜀 道 难 一、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不是 二、古今异义 然后 天梯石栈相钩连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顺承。 三、一词多义 1危 危 乎高哉 正襟危 坐 人命危 浅 危 言危行 危 如累卵 高 端正 危弱 正 危险 2坐 以手抚膺坐 长叹 来归相怨怒,但坐 观罗敷 因击沛公于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空,徒 因为 通“座”,座位 坐着 3去 连峰去 天不盈尺 去 死肌,杀三虫 去 日苦多 公然抱茅入竹去 沛公已去
2、 距离 去除 过去的 前往 离开 4乎 危乎 高哉 助词,用在句中,用来舒缓 语气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 来哉 助词,不译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 生乎 吾前 介词,相当于“于”,在 飘飘乎 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四、重要实词 1尔 来四万八千岁 那 2可以横绝 峨眉巅 飞越 3百步九折萦 岩峦 萦绕 4扪 参历井仰胁息 触摸 5连峰去天不盈 尺 满 6一夫当 关,万夫莫开 把守 五、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上 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2下 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问君西 游何时还 名词作状语,向西 4朝 避
3、猛虎,夕 避长蛇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5侧身西 望长咨嗟 名词作状语,向西 6砯 崖转石万壑雷 名词作动词,冲击 7上有六龙回 日之高标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 8使人听此凋 朱颜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 9砯崖转 石万壑雷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10猿猱欲度愁 攀援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11雄 飞雌 从绕林间 形容词作动词,雄鸟,雌鸟 六、文言句式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句) 译文:蜀道难行,真比登天还难! 2但见悲鸟号古木。(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只见悲伤的鸟在古树上哀号。 3雄飞雌从绕林间。(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雄鸟
4、飞雌鸟随,在林中绕行。 4又闻子规啼夜月。(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又听到泣血的杜鹃在夜月下啼叫。 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句) 译文: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 七、名句填空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4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5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八、课内文化常识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 称。 2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最早 出现于唐代。唐人把产生
5、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 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他们的体式而写的诗 歌,统称为“古体诗”。每篇句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七 言、杂言各体,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也比较自由。从对仗来说,可以 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全不用。 3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九、与课文有关的成语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个人守住关隘,一万个人也攻不进来。形容地 势险要,易守难攻。 2杀人如麻:指杀死的人多得像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琵琶行并序 一、古今异义 1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6、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因此作。因,副词,因此;为,动词,作。 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3铁骑突出 刀枪鸣 古义:突然爆发出。 今义:超出一般。冲出 4整顿 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理一理。 今义: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5秋月春风等闲 度 古义:随随便便。 今义:指平常、普通。 6暮去朝来颜色 故 古义:容颜。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7老大 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纪大了。 今义:兄弟排序第一。 8凄凄不似向前 声 古义:原来的,先前的。 今义:是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一个词,向前方。 二、一词多义 1数 使快弹数 曲 几 一曲红绡不知
7、数 数量 不可胜数 计算 范增数 目项王 屡次 识盈虚之有数 定数 彼其于世,未数数 然也 拼命追求 2语 琵琶声停欲语 迟 说话 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不可不语 告诉 此中人语 云 告诉 3辞 我从去年辞 帝京 离开 莫辞 更坐弹一曲 推辞,拒绝 撰长书以为贽,辞 甚畅达 文词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推辞,拒绝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 小让 讲究 归去来兮辞 古代一种文体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借口 4却 却 坐促弦弦转急 使退,后退 却 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击退 却 看妻子愁何在 回头 王者不却 众庶 拒绝 医得眼前疮,剜却 心头肉 去掉 5为 因为 长句
8、 动词,作 初为 霓裳后六幺 动词,弹奏 为 君翻作琵琶行 介词,替 不足为 外人道也 介词,向 何辞为 ? 语气助词,表反 问语气 6于 尝学琵琶于 穆、曹二善才 介词,向 转徙于 江湖间 介词,在 难于 上青天 介词,比 于 嗟鸠兮 通“吁”,叹词 三、重要实词 1予左迁 九江郡司马 贬官,降职 2遂命 酒 吩咐 3使快 弹数曲 畅快 4凡 六百一十六言 总共 字 5寻声暗 问弹者谁 悄悄地 6低眉信 手续续弹 随便,随意 7银瓶乍 破水浆迸 突然 8妆成每 被秋娘妒 往往,常常 9如听仙乐耳暂 鸣 一下子 四、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浔阳江头夜 送客 名词作状语,在
9、夜晚 2梦 啼妆泪红阑干 名词作状语,在梦里 3歌 以赠之 名词作动词,作歌 4遂命酒 名词作动词,摆酒 5商人重 利轻 别离 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6江州司马青衫湿 形容词作动词,被浸湿 五、文言文句式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自言本是京城女。(判断句) 译文:她说自己原来是京城女子。 2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被动句) 译文:这天晚上才体会到被贬谪的意味。 3感斯人言。(被动句) 译文:被这个人的话感动。 4送客湓浦口。(省略句) 译文:(我)(到)湓浦口送别朋友。 5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 译文:曾经跟穆、曹二位琵琶乐师学艺。 6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句) 译
10、文:在江湖上辗转奔波。 六、名句填空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7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七、课内文化常识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 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 言平易通俗。他与元稹(世称“元白”)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 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在文学史上有
11、重要的地位。 其诗主要分为两类, 分别是闲适诗和讽喻诗。 2善才:当时对琵琶师的通称。 3出官:京官外调。 4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构。 5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用“司马青衫”形 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八、与课文有关的成语 1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2犹抱琵琶半遮面:形容遮遮掩掩,不肯以真面目示人。 寡人之于国也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 1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 古
12、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2五十者可以 衣帛矣 古义:可,可以;以,凭借。 今义:“可”与“以”连用,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3然而 不王者 古义:这样(做)却。 今义:转折连词。 4王无罪 岁 古义:无,不要;罪,怪罪。 今义: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数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几、若干 扶苏以数 谏故,上使外将兵 屡次 数 罟不入洿池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计算 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 天数,命运 2直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 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是,不过 系向牛头充炭直 价值 直 夜溃围南出 当 3发 百发 百中 发射 发 闾左谪
13、戍渔阳九百人 征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指打开粮仓,赈济 百姓 野芳发 而幽香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出发 4兵 非我也,兵 也 兵器 穷兵 黩武 战争 草木皆兵 士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 军队 5加 邻国之民不加 少 更 欲加 之罪,何患无辞 施加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 彘肩上 放 而山不加 高,何苦而不平 增加 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 夸大 6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 食也 尽 百战百胜 胜利 驴不胜 怒,蹄之 承受 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 火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 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的 7之 察邻国之 政 结构助词,的 无如寡人之 用心者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 填然鼓之 音
14、节助词,无实义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代词,他 申之 以孝悌之义 代词,百姓 未之 有也 代词,这种情况 8于 寡人之于 国也 介词,对于 移其民于 河东 介词,到 则无望民之多于 邻国也 介词,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 介词,在 是何异于 刺人而杀之 介词,和 9以 请以 战喻 介词,用 斧斤以 时入山林 介词,按照 数口之家可以 无饥矣 介词,凭借 申之以 孝悌之义 介词,把 还军霸上,以 待大王来 连词,表目的 四、重要实词 1河内凶 荒年,谷物收成不好 2不违 农时 耽误 3数罟 不入洿池 细密的网;池塘 4涂有饿莩 饿死的人 5非我也,岁 也 年成 6谨庠 序之教 学校 7申之以孝悌
15、 之义 尊敬父母、敬爱兄长 8弃甲曳兵而走 逃跑 9或 百步而后止 有的人 10请 以战喻 请允许我 11斧斤 以时入山林 锛子 1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制约、约束 五、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填然鼓 之 名词作动词,敲鼓 2七十者衣 帛食肉 名词作动词,穿 3然而不王 者 名词作动词,称王 4树 之以桑 名词作动词,种植 5王无罪 岁 名词作动词,归罪 6请以战 喻 动词作名词,战争 7是使民养生 丧死 无憾也 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 死去的人 8谨 庠序之教 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六、文言句式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是亦走也。(判断句) 译文:这也是逃跑
16、呀。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判断句) 译文:百姓对于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3非我也,岁也。(判断句) 译文: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4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固定句式) 译文:有的士兵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5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宾语前置句) 译文:拿逃跑五十步的行为取笑逃跑一百步的行为,那么怎样呢? 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状语后置句) 译文:这种说法和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相比,又有什 么不同呢? 7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译文:把桑树栽种在上面。 8申之以孝悌之义。(状
17、语后置句) 译文: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句) 译文: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10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译文: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1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省略句) 译文:五十岁的人就可以凭借(这些)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 七、名句填空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18、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 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八、课内文化常识 1孟子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后 又一儒学大家,被称为“亚圣”。 孟子 :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书,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 7 篇,内容 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 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 。 六艺: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六部经典著作。指礼、 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3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史记 儒林列传 : “闻三代
19、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汉书 董仲舒传 :“立 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4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对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和朋 友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5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6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九、与课文有关的成语 1弃甲曳兵: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打败仗逃跑时十分狼狈的样子。 2五十步笑百步:形容与别人犯有同样性质的错误,因自己轻而嘲笑别人。 3竭泽而渔: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 益,不顾长远利益。 劝 学 一、通假字 1. 以为轮 “ ”通
20、“糅”,用火烤使弯曲 2虽有槁暴 “有”通“又” ;“暴”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 1木直中绳, 以为 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君子 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渊博。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古义:特指长江、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4蚓无爪牙 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贬义)。 5下饮黄泉 古义:黄土地下的泉水。 今义:迷信说法中的地府。 6用心 一也 古义:因为心思。 今义:读
21、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古义:安身。 今义:托付;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些人或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1绝 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横渡 群响毕绝 终止,消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隔绝 会当凌绝 顶 极高的,陡峭的 以为妙绝 极点 佛印绝 类弥勒 非常 2疾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 大,强 草枯鹰眼疾 锐利 痛心疾 首 痛心,憎恨 君有疾 在腠里 病,疾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 快,迅捷 3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借助,利用 假 作真时真亦假 假的,不真实的 乃悟前狼假 寐 假装,装作 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 借,借给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壮
22、挽弓当挽强 有力的弓 赏赐百千强 有余 将军强 留之 竭力,尽力 非夫人之物而强 假焉 强行 5故 故 木受绳则直 所以 温故 而知新 旧的 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 君安与项伯有故 旧交情 广故 数言欲亡 故意 6就 金就 砺则利 靠近 荆轲遂就 车而去 登上 连辟公府不就 赴任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 其深 达到,完成 就 能破之,尚不可有也 即使 7而 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连词,表转折 吾尝终日而 思矣 连词,表修饰 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连词,表递进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 致千里 连词,表转折 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 连词,表承接 锲而 舍之,朽木不折 连词,表假设 蟹六跪而 二螯 连
23、词,表并列 8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此 不入虎穴,焉 得虎子 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它 盘盘焉 ,囷囷焉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9者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代词,的人 石之铿然有声者 放在后置定语之后, 相当于“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 然也 助词,表停顿,并提 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放在疑问句的句 末,表示疑问语气 或异于二者 之为,何哉? 用在数词后面,译为 “个方面” 言之,貌若甚戚者 用作“若”的宾语,译 为“的样子” 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 放在主语后面,引 出判断,不译 古者 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用在时间词后面,
24、 不译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 尝有坚明约束者 也 代词,的人 四、重要实词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 检查;省察 2金就砺 则利 磨刀石 3不积跬步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 跨出两脚为步 4木直中 绳 合乎 5学不可以已 停止 6臂非加 长也 更加 7风雨兴 焉 兴起 8而闻者彰 清楚 9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片刻 10吾尝跂 而望矣 提起脚后跟 11无以 至千里 没有用来的(办法) 五、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名词作动词,游水 2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天 3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在上面;在下面 4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25、 动词作名词,水流 5木直中绳, 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6积善 成德,而神明自得 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7不如登高 之博见也 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8故木受绳则直 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9假舆马者,非利 足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 10用心一 也 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六、文言句式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 译文: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却比蓝颜色更青。 2. 以为轮。(省略句) 译文: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判断句) 译文: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的。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26、物也。(判断句) 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 罢了。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译文:离开蛇和鳝鱼的洞,它就没有可以寄居存身的地方,这是因为它心思 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骨。 7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 译文: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了。 七、名句填空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
27、闻者彰。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 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八、课内文化常识 1荀子与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之一,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 :由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 32 篇。 2
28、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出自易经 ,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 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 的道德典范。 3跬: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称 “跬”。 九、与课文有关的成语 1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 过 秦 论 一、通假字 1孝公既没 “没”通“殁”,死 2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纵 3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4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义: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
29、紧接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 天下之士 古义:用来招纳。 今义:连词,往往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 3国家 无事 古义:指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 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兼有社会管理的职 能。 4以为 桂林、象郡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铸以为 金人十二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6才能不及中人 古义:平常的人。 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在身材、相貌、智 力等方面居于中等的人。 7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义: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据
30、崤函之固 险固的地势 君臣固 守以窥周室 牢固,稳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牢固,坚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固 不可彻 顽固 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使稳固 固 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本来 2举 西举 巴、蜀 攻取 举 国上下 全 杀人如不能举 尽 举 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举起 今亡亦死,举 大计亦死 发动 3度 内立法度 ,务耕织 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 长絜大 衡量 宁信度 ,无自信也 尺码,尺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限度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风度,常态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 若飞 越过 度 我至军中,公乃入 揣度 4爱 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宽厚而爱
31、 人 爱护 向使三国各爱 其地 爱惜 百姓皆以王为爱 也 吝啬 5遗 秦无亡矢遗 镞之费 丢失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丢失的东西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舍弃,抛弃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 给予,送给 深追先帝遗 诏 死者留下的 6制 赵奢之伦制 其兵 统领,统率 秦有余力而制 其弊 控制并利用 履至尊而制 六合 统治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规模 制 芰荷以为衣兮 制作 7亡 吞二周而亡 诸侯 使灭亡 秦无亡 矢遗镞之费 丢失,失去 追亡 逐北,伏尸百万 逃兵 从径道亡 ,归璧于赵 逃跑,逃脱 燕虽小国而后亡 灭亡,消亡 河曲智叟亡 以应 通“无”,没有 8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 地 结构
32、助词,的 赵奢之 伦制其兵 这,这些 商君佐之 他,指秦孝公 聚之 咸阳 代词,指兵器 何厌之 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 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9以 焚百家之言,以 愚黔首 连词,来 然秦以 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介词,凭借 以 乱易整,不武 介词,用 拥火以 入 连词,相当于“而”, 表修饰 10因 因 利乘便,宰割天下 介词,趁着 蒙故业,因 遗策 动词,沿袭 践华为城,因 河为池 介词,凭借,依仗 后因 伐木,始见此山 介词,由于 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介词,通过 相如因 持璧却立 副词,于是,就 于今无会因 名词,机会 四、重要实词 1于是秦人拱手 而取西河之外 两手合抱,形容毫
33、不费力 2委 命下吏 托付、交付 3然秦以区区 之地 狭小 4务 耕织 致力 5奋六世之余烈 功业 6秦人开关延 敌 迎击 7追亡逐北 溃败的军队 8金城 千里 坚固的城池 9非抗 于九国之师也 匹敌,相当 10尊贤而重 士 器重 11修 守战之具 修造 12蒙 故业 继承 13南取 汉中 攻取 14相与为一 一体 15苏厉、乐毅之徒 通其意 类,辈 16廉颇、赵奢之伦 制其兵 类,辈 17隳 名城 毁坏 18信 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可靠的 五、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有席 卷天下,包 举宇内,囊 括四海之意 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 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2赢粮而景
34、从 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3南 取汉中,西 举巴蜀 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 4天下云 集响 应 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 回声一样 5乃使蒙恬北 筑长城而守藩蓠 名词作状语,在北面 6内立法度外 连衡而斗诸侯 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在国外 7履 至尊而制六合 名词作动词,登上 8金城千里,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 名词作动词,做帝王 9会盟而谋弱 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变弱,削弱 10序八州而朝 同列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朝拜 11尊贤而重 士 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 12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 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13以愚 黔首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愚昧 14追亡 逐北 动词作名词,逃
35、跑的人 15却 匈奴七百余里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退却 六、文言句式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 译文:然而陈涉(不过)是个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替人 种田帮工的下层人,又是个被征发的民夫。 2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判断句) 译文:这四位公子都是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实而讲信义,待人宽厚而又 爱惜百姓,尊敬贤才而重用士人的人。 3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状 语后置句) 译文: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 尊贵。 4谪戍之
36、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状语后置句) 译文:被征发去戍边的士卒,不能和强大的九国军队相匹敌。 5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省略句) 译文:(他)置身在戍边队伍中间,突然在田野之中兴起。 6委命下吏。(省略句) 译文: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司法官吏。 7铸以为金人十二。(定语后置句) 译文:用来铸造十二尊铜人。 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动句) 译文: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 七、名句填空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 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
37、兵而谁何。 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八、课内文化常识 1贾谊:西汉洛阳人,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因做 过长沙王太傅,被称为“贾太傅”。世称“贾生”。其过秦论一文被鲁迅誉 为“西汉鸿文”。 2连衡:也作“连横”,战国时张仪向秦国提出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 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3合从:也作“合纵”,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时提出的六国联合起来共同 对付秦国的策略。 4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 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
38、“汉家发祥地, 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5战国四公子: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 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 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 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 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君王的后代),后人称之 为“战国四公子”。 6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 称府。 7阡陌:在广袤田野上呈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并且相互交错的田埂。其中, “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是指东西
39、走向的田埂。 8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 祖庙。 礼记 王制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帝王 的宗庙。 9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10陶朱: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 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 朱”为富人的代称。 九、与课文有关的成语 1逡巡不前: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 2追亡逐北:指追击败走的敌军。 3揭竿而起:指人民起义。 4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 师 说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40、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3吾从而 师之 古义: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4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5小学 而大遗 古义:两个词,“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 对儿童、 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给儿童、 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6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三、一
41、词多义 1师 师 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 吾从而师 之 以为师 吾师 道也 学习 于其身也,则耻师 焉 从师学习 巫医乐师 百工之人 有专门技艺的人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 必退 军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榜样 2传 师者,所以传 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 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 流传 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得璧,传 之美人 传递 舍相如广成传 招待宾客的旅馆 3惑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也 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 糊涂 惑 而不从师 有了疑难问题 妖言惑 众 迷惑 4之 古之 学者必有师 结构助词,的 人非生而知之 者 代词,代知识和道理 择师而教之 代词,他们 师道之 不传也久矣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 不知 宾语前置的标志 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 指示代词,这些 君将哀而生之 乎 代词,我 蚓无爪牙之 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吾欲之 南海 动词,到 5其 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 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 指示代词,那些 其 出人也远矣 代词,作主语,他们 夫庸知其 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他们的 其 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