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章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中的地球 假种皮蛋壳外果皮内果皮种子蛋白蛋黄3.课堂总结目录目录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4.课后作业010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特点: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主要依靠地震波为划分依据。横波(S波)纵波(P波)带给人的感受:带给人的感受:上下颠簸上下颠簸地表地表地下地下 带给人的感受:带给人的感受:左右摇晃左右摇晃波的传播方向波的传播方向质点振动方向质点振
2、动方向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关系速度介质感受横波(S波)纵波(P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较慢较快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固、液、气均可传播左右摇晃上下颠簸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地震波 当发生地震时,陆地上的人们会有什么感觉?如果是在海洋上的航行者会有什么感觉呢?活动探究 陆地上的人首先感受到的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而海洋上的人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不连续面33km2900km 不连续面33 不连续面 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33km莫霍界面莫霍界面
3、 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2900km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33km2900km地壳地幔地核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 概念: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结构特点: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为39-41千米)主要组成元素:氧、硅、铝 地幔位置和深度:位置和深度: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它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下界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一般认为软流层是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界限:距地
4、表深处900km处)岩石圈: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 称岩石圈。岩石圈岩石圈=地壳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地核位置和深度:位置和深度:是地球的最核心部分,厚度约3400多千米。主要组成元素:主要组成元素:铁和镍外核:外核:液态的金属物质内核:内核:固体金属球随堂练习横波纵波33莫霍界面完全消失速度突然下降古登堡界面 地壳地幔地核圈层名称圈层名称不连续面不连续面厚度(厚度(km)特征特征莫霍界面莫霍界面 古登堡古登堡 界面界面地面以下地面以下2900km处处陆地陆地39-41,海洋海洋5-10,平均平均17。地壳地壳地幔地幔地核地核上地幔上地幔下地幔
5、下地幔外核外核内核内核上地幔上地幔上部上部存存在一个在一个软流层软流层横波不能穿过横波不能穿过 1.由固体由固体岩石岩石组成的组成的 坚硬外壳坚硬外壳 2.厚度不均,厚度不均,大洋地大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壳薄,大陆地壳厚地面以下地面以下33km处处小结020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 组成组成: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 氮气和氧气。主要作用主要作用:提供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 减少宇宙射线、紫外线的影响 对地表起保温作用水圈 作用作用: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与 能量交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 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组成组
6、成:地球表层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主要由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组成的。海洋是水圈的主体。生物圈 组成组成: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作用作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各圈层之间的关系随堂练习大气圈ABC1、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 圈层A、B、C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下列对C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A、岩石圈就是地壳B、软流层属于地壳C、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D、整个岩石圈都是生物的生存空间DC课堂总结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结构外部圈层结构划分依据:地震波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地壳、地幔、地核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横波(S波)纵波(P波)岩石圈岩石圈=地壳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课后作业 课后请查阅相关资料,绘制一幅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或写一篇小论文,来表达你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理解。本节课程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