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卖家):淡淡的紫竹语嫣 文档编号:594259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68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9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109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109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109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109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 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导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 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导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课前准备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 总 1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一、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

2、上彩带。转 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 么? 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 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二、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 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 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 (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 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

3、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 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 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四、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导学调整导学调整 五、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认一认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 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 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七、练一练 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的。 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 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 3、想一想,连一连 4、应用题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教教 后后 反反 思思 注:表格不够可另行插页 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 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

5、可以是一个 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导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导学难点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 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课前准备 课件、圆柱体的瓶子、剪子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 总 2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 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 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 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利

6、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 剪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 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 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这 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 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 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 长宽 底面周长 高,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 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 侧=2rh 如果圆柱展开

7、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导学调整导学调整 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 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 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1、解决书上的例题 2、填空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 )形,也可能是( ) 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8、( ) 3、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 ) 4、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教教 后后 反反 思思 注:表格不够可另行插页 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解决问题。 导学重点 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 决问题。 导学难点 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 2 课时 / 总 2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一、基本练习 说说计算方法

9、二、实际应用 求压路的面积是求什么? 说自己的想法,独立解答。 三、实践活动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导学调整导学调整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教教 后后 反反 思思 注:表格不够可另行插页 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 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导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导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课前准备 圆柱体学具、课件。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 总 2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

10、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一、 复习引新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 厘米; (2)d=4 分米; (3)C=6.28 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 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 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 s 和高 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 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探索新知 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 课题) 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 以像上面说的转

11、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 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3、公式推导。(有条件的可分小组进行)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化) (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根据圆面积剪、拼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运用 切拼转化的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来推导出圆柱的 体积计算公式。你能想出怎样切、拼转化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以下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成的几 何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教具:把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导学调整导学调整 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

12、数量一般为 16 个),然后把圆 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图见教材)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可 以想象,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4)讨论并得出结果。 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 (5)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 哪些条件? 4、教学算一算 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 题?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 教学试一试 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 底面积,只知道半径 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 道 d 呢?知道

13、C 呢?知道 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练习册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 怎样得到的?指出:这节课,我们通过转化,把圆柱体切拼转化 成长方体,(在课题下板书:圆柱些长方体)得出了圆柱体的体 积计算公式 V=Sh。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教教 后后 反反 思思 注:表格不够可另行插页 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到实际 解决问题中。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 的思考方法。 导学重点 理解和

14、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导学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 2 课时 / 总 2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一、基本练习 二、实际应用 说解题思路 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这道题的注意的地方:单位的统一 说说哪个体积大?为什么? 上升的 2 厘米是什么 分别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实践活动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导学调整导学调整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教教 后后 反反 思思 注:表格不够可另行插页 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

15、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导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导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 总 2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 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 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 问题。 (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 师给每组同学

16、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 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 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 ,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 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 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 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 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 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教教

17、学学 过过 程程 导学调整导学调整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 3 倍或圆 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 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 5,高是 3,体积是( ) 圆锥的底面积是 10,高是 9,体积是( )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 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教教 后后 反反 思思 注:表格不够可另行插页 何

18、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 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 操作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导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导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 2 课时 / 总 2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一、基本练习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实际应用 占地面积是求得什么? 三、实践活动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

19、程 导学调整导学调整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教教 后后 反反 思思 注:表格不够可另行插页 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变化的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 系。 导学重点 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导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 总 1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活动一:观察并回答。 1、 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观察表中所反映的

20、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 量?观察后请回答。 2、 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 说一说小明 10 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的? 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 岁和 6-10 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但体重的增长是随 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6、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活动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 ,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 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

21、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 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 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 8 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 8 时的体温有什么关 系?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导学调整导学调整 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变化的规律吗? 活动三: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 如下的近似关系。 1、蟋蟀 1 分叫的次数除以 7 再加 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 气温值差不多。 2、如果用 t 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 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

22、全班展示,交流。 3、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 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四人小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选派代表 请举例说明 4、 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具有变化 的关系?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 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 具有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 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教教 后后 反反 思思 注:表格不够可另行插页 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正比例 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

23、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 例。 导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 例。 导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 总 1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 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 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 变化是否有关

24、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 吗?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 变化过程中,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 4。 正方形的 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90 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 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 一些人买一种苹果, 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

25、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 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关系: (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 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6、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 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 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

26、化,并且周长与边长 的比值都是 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 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 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小明的年 龄/岁 6 7 8 9 10 11 爸爸的年 龄/岁 32 33 (1) 把表填写完整。 (2) 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 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 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 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27、 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 活动二:练一练。 1、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 是否成正比例, 并说明理由。 (1) 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 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 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2、 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 判断 当底是 6 厘米的时候,它们是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高的变化而变化,即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与高的比值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 (也 可以用公式进行说明) 3、 买邮票的枚数与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填写表格。 先 填写表格,再说明理由。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导学调

28、整导学调整 应付的钱数随购买的枚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比值不便。 所以应付的钱数与买邮票的枚数成正比例。 4、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 5、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说理由。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教教 后后 反反 思思 注:表格不够可另行插页 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画一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 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 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导学重点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 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

29、应的点,并能在图中 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导学难点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 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 总 1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一 、复习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圆的半径与周长。 10、圆的面

30、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二、新授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 5 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 5 倍,填写书上表格。自己独立完成。 2、 判断一个数的 5 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说说你判断 的理由 小结:一个数和它的 5 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 (图见书上) 。请观 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注: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5、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导学调整导学调整 6、 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 自己独立完成。 在统计

31、图上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计地是否准确 三、练习 活动三:试一试。 1、 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 20 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 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四:练一练。 1、 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2、 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 (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所需的乘船费用没有变化。 乘船费用与人数成正比例。 所有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圆的周长与

32、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直径为 5 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 ,实际计算值 为() 。 (4) 直径为 15 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 为() 。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 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 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所有的点都在同一条直 线上。 教教 后后 反反 思思 注:表格不够可另行插页 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 反比例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 例。 导学重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

33、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 是成反比例。 导学难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 是成反比例。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 总 1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一、复习 1、什么是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2)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一定,奶牛的头数和产奶总量。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二、导入新课 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天研究的课题。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 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 三、进行新课 情境(一)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 12 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 12 的曲

34、线。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 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 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 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 的变化而变化。 情境(二) 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 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 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独立观 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一定 情境(三) 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导学调整导学调整 杯果汁量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 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

35、系 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 5、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反比例意义 引导小结: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 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 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活动四:想一想 P26 页第 1、2、3 题 关系式:XY=K(一定)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教教 后后 反反 思思 注:表格不够可另行插页 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观察与探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 一步认识反比例。 2、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初步渗透

36、函数思想。 导学重点 动手操作,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 步认识反比例。 导学难点 动手操作,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 步认识反比例。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 总 1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一、复习 长方形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二、新课 呈现情境 这节课我们用图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用 x、y 表示面积为 24cm2 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它们 的变化关系如下表。略 1、观察表格,根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 8 个长方形。 2、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 3、 长和宽是怎样变

37、化的?有什么规律?长扩大, 宽缩小, 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是 24。 关系式: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4、图上的点 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 三、小结: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导学调整导学调整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教教 后后 反反 思思 注:表格不够可另行插页 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图形的放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 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 导学重点 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导学难点 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

38、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 总 1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呈现情境图 讨论谁画得像呢? 引导学生分析这三名学生是如何画的。 1、笑笑:图中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量多少?图中的宽与实 际的宽的比是多少? 笑笑是按相同的比来画。 2、淘气:图中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淘气也是按相同的比 来画。 小 结 3、他们都是按相同的比来画,所以都画得像。 4、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而 且有的像,有的不像呢? 5、将较大的长方形画成较小的长方形,首先可能量出原来 的长和宽缩+相同的倍数,才能画得像。 画一画探究活动 P2

39、8 引导学生把原来的长和宽按 3:2 扩大。 小组交流后,独立操作,教师指导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导学调整导学调整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教教 后后 反反 思思 注:表格不够可另行插页 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 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 导学重点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 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难点

40、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 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 总 2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一、呈现情境图 思 考、讨 论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1、比例尺 1:100 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3、独立完成 P30 页第 2、3 题。 4、P30 页第 4 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注意比成相成 的单位后再计算。 5、指导完成 P30 页第 5 题。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P31 页第 1 题, 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 计 算时,注意

41、单位换算。 P31 页第 2 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试一试 练一练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导学调整导学调整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教教 后后 反反 思思 注:表格不够可另行插页 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数与代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 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能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 3、总结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进行比较。 导学重点 建立知识网络,掌握

42、复习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导学难点 建立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课前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 总 1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一、情境导入 展示生活中常用的数,然后教师说: 既然数在数学世 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阶段,我们曾经学过哪些 数?学生随后回答: 自然数、整数、小数、百分数等。 师 说: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学过的数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构建自己对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网络图,是将数分成了整数和分数。这里有 三点说明:第一,由于小学阶段负数只是初步学习,学生只要 借助具体情境

43、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以及负数的意义即可;而 正数与负数之间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点,学生通过 负整数的复习就能够理解。因此,在图中只出现了负整数,没 有进一步出现负分数。第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无 理数(除外) ,所以分数和小数是一致的,因此在图中用分数 进行表示。实际上,小数与实数是等价的、分数与有理数是等 价的。为学生后续初中学习奠定基础。第三,为了复习需要, 将数分成了整数和分数,实际上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 1 的分数。 教学时,教师需要把握重点,这个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沟通 各种数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因为在头脑中将知识形成 一定的结构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应用,教师不必把

44、整数是否为 分数等细节问题作为讨论的重点。 接着,教师先鼓励学生在数轴上将所学的数表示出来。同 时,借助数轴可以直观地将数进行大小比较,数轴为学习数提 供了一个最为直观的模型,数学中应充分利用。 三、呈现学生曾经经历的一些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谈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导学调整导学调整 自己的理解和感想。第一幅图,学生在用正整数表示苹果的个 数,使学生认识到为了表示数量的多少,产生了正整数;第二 幅图,提出了如何表示没有的问题,也就是 0 的产生;第 三幅图,提出了如何表示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4 分后的其中一 份的问题,也就是需要引入分数;第四幅图,提出了如何表 示 零下 2 摄氏度的问题,也

45、就需要引入负数。在教学时, 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这些情境说出所学的数的发展过程,感受引 入分数、负数的必要性;然后再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常见例子, 举出一些来,说一说生活中这些书的应用。 四、总结 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全班交流。 五、布置作业:练习册相应的练习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教教 后后 反反 思思 注:表格不够可另行插页 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何营乡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课教案 教学内容 整数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 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 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

46、行估计。了解负数, 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导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意义是重点,掌握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 想是难点。 导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意义是重点,掌握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 想是难点。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 总 2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一、回顾与交流 呈现学生熟悉、生动、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帮助学生对整 数意义、表示、比较大小、实际应用等有个全面认识,使学生 学到知识更加系统化,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内容。 信息 1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正整数的意义:基数、序数、测 量结果、编码。教材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不仅 体现了

47、数的应用,也体现了正整数的不同意以。教材又进一步 提出讨论的问题: 上面的信息中有哪些数,你知道他们的具体 意义吗?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数的具体意义。对于正整数的意 义,不要求学生抽象地讲,只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说明即可。 信息 2:出示第 2 题。 鼓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表示 1234 这个数,目的是帮助 学生回顾和整理所学过的表示正整数的各种方式,从多角度再 次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单位。 信息 3:举例说明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 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举例说明的活动,这样给学生留下了更 大的回顾空间,有利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数的大小的 方法。在学生举例时,教师应注意引导举例的普遍性。引导学

48、 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 信息 4:0 的妙用。 整理对 0 的认识。教材按照所学内容的顺序,从0 克已表 示没有 、 0 可以表示起点 、 0 可以表示起点 、 0 可以用来 占位 、 0 可以表示分界等各方面,对 0进行全面再认识。 教材还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0的认识。教学时,建议让学生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导学调整导学调整 自己回顾整理,并举例说明 0 所表示的含义,并找生活中的原 型与之对应。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运算角度认识 0。还可以向学生 介绍 0 的发展历史。 信息 5: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整理 一下。 整理倍数和因数的内容。鼓励学生自己整理,整理方法不是唯 一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信息 6: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向同学解释 1 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北师大版(2024)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09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为本站会员(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