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蔡义江解读红楼梦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上文学特殊性:以切身感受作为小说题材亮剑作者肯定有部队生活的经验史记史传文学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民间传说红楼里的人物如贾宝玉并不是曹雪芹的自我写照再现生活的广阔画面 红楼之前的小说注重事件而不是生活突破传统方法描写人物(最初见于鲁迅)传统:好人都好,坏人都坏,人物个性单一红楼:不掩饰,不隐晦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下一、以切身感受的事为题材红楼梦是在作者亲见亲闻、亲身经历和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切的生活素材基础上创作的。这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史上还是第一次。二、再现生活的广阔画面红楼梦具体、细致、生动、真实地展示了作者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中广阔的生活场景,礼仪、习俗、爱情
2、、友谊、伦常关系,种种喜、怒、哀、乐,以至饮食穿着、生活起居等等琐事细节,无不一一毕现。这也是以前小说从未有过的。三、突破传统的旧方法写人红楼梦一出来,传统的写人的手法都打破了,不再是好人都好、坏人都坏了。作者如实描写,从无讳饰,因而每个人物形象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这一看法是鲁迅先生首先提出来的。四、全书有机的整体结构。红楼梦全书的结构,与我国其他古典长篇小说相比,可以说是有着根本性区别的,具有一种成熟的艺术性精巧结构。五、以假存真的特殊手法作者想以假存真(用假的原因自有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文学创作的等等),实录世情,把饱含辛酸泪水的真实感受,用“满纸荒唐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其内
3、涵和手法,自然都很值得研究。六、在小说这一文学形式中,要多方面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 就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以说,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哪一部小说能够做到。红楼梦却能在极大程度上综合体现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脂凭、脂本与脂砚斋批书人版本两大系统:脂评抄本系统(脂本)最多八十回程高刻本系统(刊本)一百二十回为什么依据脂本研究红楼:后人依据后加的四十回把前八十回里有矛盾的地方做了改动石头(通灵宝玉)与神瑛侍者(转世为贾宝玉):后人把夹带的人和夹带的东西合二为一,实际并非同物,石头并非贾宝玉掉包计(把薛宝钗代林黛玉嫁给贾宝玉):把薛宝钗写得很有心计城府家人、亲友、脂砚斋、圈外人四类
4、批书人索引派与自传说的谬误索引派:所求曹雪芹隐去的事情索引派认为小说故事表面上讲的是这一个故事,隐去的是另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实际上是通过小说用荒唐言、假语把它说出来。新索隐派(刘心武的秦学):编造历史自传体:胡适说红楼实际上是作者的自叙传。与旧索隐派类似,只不过又将别人的家事转为讲作者自己的家事石头撰书与甄贾宝玉石头不是神瑛侍者,石头不能“可大可小,自去自来” 石头代表作者,自称“蠢物”而不是“我“一、石头投胎为贾宝玉是后人的妄改。二、 石头幻形入世担当“随行记者”。 我以为虚拟石头撰书的主要意图有二: 一、强调“满纸荒唐言”的小说中所蕴藏之“真”;二、说明故事取材之主要来源。两者是结合的,
5、统一的。设置甄贾二府的作用 提醒真与假、明写暗点眼泪还债与黛玉之死褒贬纷争的薛宝钗贬:贬宝钗出现在 120 回本刊行之后,前八十回中宝钗不是宝黛之恋的障碍后四十回众人集体“谋杀“黛玉(掉包计),众人形象发生了变化贬宝钗有反封建倾向,宝钗被认为封建卫道者。蔡老师认为作者不可能有自觉地反封建意识,反对仕途经济并不代表反封建。褒:蘅芜君(薛宝钗)兰言解疑癖薛宝钗劝导林黛玉少读如西厢之类呢杂书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宝钗想私下煮好中药给黛玉带来,免得外人说道,两人和好。原作者并不想把三人写成三角关系宝钗为人并不虚伪 金钏儿投井自杀自杀是安慰王夫人并非虚伪“随分从时”对史湘云由来已久的误解身世:从小父母双亡,婶
6、母待她不好性格:心直口快,开朗豪爽(憨湘云醉卧芍药裀),爱淘气,不瞻前顾后,诗才敏捷(秋阴捧出何方雪)(史)寒潭渡鹤影,(林)冷月葬花魂为人:误解:认为最后宝钗早产而死,宝玉当更夫的时候遇到湘云,然后两人同湘云的忠婢翠缕不知所踪。认为宝玉湘云结为夫妇。误解根源:第三十一回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牛郎织女星) 意为到老都分离,不能在一起结局:嫁给皇孙公子卫若兰,又因为金麒麟的误会与卫若兰分离王熙凤、巧姐与刘姥姥凤姐是政治性很强的角色,描写她的语言诙谐幽默。作者有意识的以小喻大,第十三回凤姐很好强,自己愿意协助宁国府办理秦可卿的丧事凤姐分析宁国府五大弊病: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执、临期推委 需用过费
7、、滥支冒领 任无大小、苦乐不均 家人豪纵解决方法:岗位责任制,规定制度、有令必行,领导以身作责 “裙钗一二可持家”王熙凤管理宁国府,贾探春管理大观园(生产承包制) 王熙凤的是非褒贬:改革开放前,封建地主阶级权欲、贪婪的阶级本质代表兴儿(仆人)对王熙凤的评价“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又有“胭脂虎”、“女曹操”、“阎王老婆”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雨鉴 “毒”之一字并非完全是狠毒的意思, 还有相思局设的绝妙的意思王熙凤爱弄权揽事敛财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害死两条命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只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贾母给宝钗过生日说贾母小气,鸳鸯抗婚怪贾母,拿贾母头上的疤开玩
8、笑结局:被拘禁于狱神庙与刘姥姥等人相逢,回家后被丈夫所休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前两进:透过刘姥姥的眼睛看出贾府的盛况后一进:贾府衰落巧姐:被狠舅奸兄骗卖,流落烟花巷被刘姥姥救出,嫁给板儿幸运的晴雯和不幸的袭人晴雯:没有受到后人续写改造形象为人与性格 反抗性最强,藐视王夫人为了笼络丫头施给小恩小惠,讽刺袭人讨好主子,给袭人取绰号“哈巴狗”。对赵姨娘虐待芳官被众小孩弄得狼狈不堪感到大为称心。抄检大观园时唯独晴雯不满。宝玉挨打之后支开袭人,让晴雯送手帕给黛玉显出晴雯纯真无暇宝钗与宝玉说笑时,晴雯自己都要休息了嫌这些人天天往这跑,给黛玉吃了闭门羹率直任性坠儿偷了平儿的手镯子,平儿只对麝月讲,晴雯知道后用钗子
9、戳坠儿的手嫉恶如仇撕扇作为奴才、最少奴性,希望宝玉与她平等相处,尊重她的人格补裘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对宝玉衷心寿夭多因诽谤生(花)袭人:形象被改动 袭人的为人和贬袭的倾向温柔和顺 似桂如兰 合乎当时的妇道标准和礼法对于奴婢的要求贬袭主要受后四十回影响 参与掉包计 有强烈贞洁观的评点家认为袭人本失身于宝玉就应该始终相伴批评她奴性明显开到荼蘼(麝月)花事了 嫁与蒋玉菡小说中的诗词曲赋曹雪芹是小说家还是诗人?友人敦敏在曹逝世后写诗怀念“逝水不留诗客杳” “诗才忆曹植” “狂于阮步兵” ,敦称的“鹿车荷插葬刘伶”,友人张宜泉“谢家池塘晓路香”比作谢灵运。又有“直追昌谷破篱樊”比作李贺,敦诚“牛鬼遗文悲李
10、贺”。又有“知君诗胆昔如铁”小说里的诗词曲好不好?评价红楼里的诗词曲要注意衡量的尺度。除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其他的都不是曹原先写的诗,是他摹仿某一个人某个时候某个阶段写的诗。小说中作诗谁是第一高手? 。续作与原著的落差后四十回没有曹雪芹一个字:后人看不到雪芹八十回后的书稿续书与脂评提示无一相合落差:一、变了主题,与书名旨义不符二、过于穿凿,求戏剧性而失真三、扭曲形象,令前后判若二人四、语言干枯,全无风趣与幽默五、缺乏创意,重提或模仿前事六、装神弄鬼,加重了迷信成分七、因袭前人,有时还难免出丑红楼梦还是良缘梦以及改编等问题续书保留了悲剧的气氛,不过悲剧减弱了,性质也改变了把三人写成三角
11、关系把家庭从荣华富贵到没落这一这要话题写成男女婚姻恋爱故事,把红楼梦写成良缘梦。1962 越剧版电影红楼 经典 非常成功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拿良缘梦思路统一全剧,删掉与宝黛釵恋爱纠葛没有直接关系的情节代价是改变曹雪芹原来的思路。1987 央视版 36 集 难以超越,连放 700 多次 根据曹雪芹原来的的思路拍摄,前八十回拍了 30 集,后 6 集值得议论的地方有很多,但编剧尊重作者。1989 北影 6 部 8 集 735 分钟蔡先生给现在写续书的人泼冷水。水浒水浒传的思想主题以全景式的宏阔场面艺术地再现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写出了这场起义如何以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继而衰败的过程鲁迅时代精神
12、之大宫阙红楼评价负面:封建士大夫(田汝成)站在维护皇权的立场上说这是晦盗之书,“奸盗脱骗,机械甚详”,“变诈百端,坏人心术”。当代孙述宇认为:水浒是强人说给强人的故事,造反的目的是图一时快活,劫富而不济贫,好汉的心态是相当典型的法外强徒的心态,嗜杀成性,对妇女疑虑重重,只讲小圈子的道德,不值得歌颂对于小说主题,侯会老师认为:一、从小说命名看小说作者的立场 罗贯中抱肯定态度小说以水浒命名背后有儒家文化的深刻内涵二、开明文人对水浒的解读李贽为水浒作序高度赞扬梁山好汉,说忠义之士当中宋江是顶尖人物。“小贤役大贤,小德役大德”李贽金圣叹提出小说的主题是“官逼民反,乱自上作”,并提出第一回写反面人物高俅
13、的原因是“乱自上作”,错在统治阶级;若先写一百零八人则是“乱自下生”,错在老百姓。三、水浒是农民起义的史诗还是“为市井细民写心”?单纯的农民只有陶宗旺,一场农民运动由市井豪侠来领导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水浒故事产生于市井说话。小说主题仍然反映农民造反。四、如何看待忠义问题早期版本题目一律是忠义水浒传,始终以忠义为号召。1、小说高举忠义旗帜是时代主导思想使然,忠是把国家和君主置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义就是义气,忠义仍然是主流思想。2、民族斗争的背景内涵。吴读本水浒传(失传),吴从先在小窗自纪中有读水浒传,吴读本与今版本差别:(1) 、吴读本中宋江起义推迟到了南宋初年,起义性质由反抗官
14、府变为以抗金为主旨的民族斗争。(2) 、梁山泊转移到了淮河流域(3) 、吴读本中好汉已经发展到了 108 个,早期只有 36 个。吴读本的启示:早期水浒故事中民族斗争的主题是非常鲜明的甚至压倒了阶级斗争的主题。强人最早是民兵的称呼。在那个特殊时期,“忠义”成为听从朝廷号令、抗击金人的民间武装的专门称号。3、应对主流社会的舆论。儒家强调秩序,而水浒以反抗为主题,竟然从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出来,是文学史思想史的奇迹。能被当时的社会主流所接受主要是因为忠义的旗帜。五、水浒是一部愤书乃至于快书 “愤书”由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中提出,发泄愤怒之书,有民族之愤,对南宋苟安杭州之愤。林冲的愤恨:受高俅父子迫害,目
15、的竟然是抢夺自己的妻子,杨志的愤恨:空有本领,报国无门,反被奸臣迫害,泼皮欺凌;武松的愤恨: 市井恶霸霸占嫂子害死哥哥,官府不肯为他伸冤做主。小说中出现大量报仇雪恨的情节,水浒因此变成一部喋血复仇的快意之书。“快”:个人报仇雪恨之快林冲、武松,行侠仗义勇于助人之快鲁智深,打破一切束缚、开创一篇新天地之快鲁智深。梁山好汉与祝家庄有本质区别吗?组成人员、政治诉求并无区别,梁山与官府较紧密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水浒素材来源于洞庭湖农民大起义,梁山与祝家庄征战的原因根本上是经济、粮食七、水浒的思想局限鲁迅先生所说的“三国气” “水浒气”是不良的习气:无是无非、党同伐异、麻木不仁、漠视
16、公权、蔑视生命、男尊女卑、不讲秩序小说作者是以欣赏的态度描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用三个巧妙的比喻掩饰对生命的漠视,青少年读者容易接受不良暗示。古人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杀戮场面过多是水浒与现代理念的最大隔阂。另一思想局限:对妇女的蔑视。正面女性或粗鲁无女人气,或形象苍白单薄, 反面女性水性杨花道德败坏,成为英雄的刀下之鬼。宋江杀阎婆惜,武松杀潘金莲,杨雄石秀合伙杀潘巧云拔高义的道德地位,无视秩序和法度八、国外如何看待水浒的主题日本十八世纪摹仿水浒的小说:本朝水浒传,说明日本人对水浒的认同与仰慕。在欧洲法德较早翻译。鸦片战争之后法国最先有了水浒的节译本中国的勇士们民俗传奇小说仅限于鲁智
17、深、林冲。上世纪法国出版了全译本(最高规格),被推选为 1987 年度之书。被翻译成德文节译中国巨人历险记强盗与士兵,全译梁山泊的强盗,汉学家卫礼贤道德反叛的古典作品。七十回本全译本:美国赛珍珠翻译四海之内皆兄弟,杰克逊认为人类灵魂不可屈服的向上的精神。水浒传的作者关于水浒作者的四种表述:施耐庵、罗贯中合著,罗著,施著,无名氏著古人对白话小说的著作权不关注,因为,古代小说家的地位十分可怜,无法和诗人、散文家甚至戏剧家相提并论小说使用下里巴人的语言,出身低微,作者地位不高西游最早版本的署名:华阳洞天主人,醒世姻缘传作者署名西周生,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都是笔名。水浒最早最可靠的百回版本木有署名高
18、儒的百川书志: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作者是两个人。施:浙江钱塘,罗:山西太原罗钟情于历史题材,传其作了十七史演义,保留三部:三国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此外还有三遂平妖传水浒在嘉靖朝声名鹊起。李开先: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之下,便是此书。百回水浒在嘉靖之前一百多年为何一直没人提及?元末明初的兵荒马乱又如何 给施罗二人提供一个写巨著的安定环境?一种可能性:百回本水浒是嘉靖朝最后完成的(鲁迅胡适等如此认为),施罗写的水浒只是幼稚粗糙的短篇小说。侯老师赞同这种说法,他认为水浒的最后成书于郭勋有关,但百回本水浒的主要创作者不是郭勋的门客。胡适认为水浒的作者是才气纵横的下层文人。水浒的版本
19、繁本系统:百回水浒的早期面貌,百二十回水浒全传内容最全,七十回金圣叹删削简练精彩。所谓繁本,描写细腻,文字繁复,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文本百回,代表容与堂本,有疏漏,一宋江把通贼的证据保留而不销毁有违常理,二, 皇帝在御屏风上书写四大寇: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王庆与田虎的结局却没有交代。袁无涯百二十回本,弥补漏洞,侯老师赞同是冯梦龙增补了征王庆田虎的二十回。被金圣叹腰斩的七十回,金认为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 金活在明末,作为封建文人不愿为强盗唱赞歌,让好汉有被招安的结局,故删削之。简本系统简本:情节丰富描写简陋的本子。繁简关系百回本又被称为文繁事简本,简本文简事繁本
20、,百二十回繁简综合本, 七十回腰斩断刻本鲁迅等认为简先繁后,胡应麟等认为繁先简后,周亮工从 经济原因出发认为简本应当取代繁本,胡适赞同宋江一、其貌不扬,才疏学浅的押司小吏。面黑身矮,黑宋江、黑三郎,地位低微, 以德服人是其成为领袖的条件,“虚伪”成为读者对其的印象。二、金圣叹眼中丑陋的宋江形象。宋江在好友花荣面前发志不除行枷之后又接连九次提到行枷,口是心非为人虚伪,连在好朋友面前都不披露真心。说宋江权诈不定,只会用银子笼络人心。三、宋江的价值所在:把握忠义的舵轮。侯老师表示怀疑金圣叹“作者有意丑化宋江”这一看法。李贽赞宋江忠义之烈。四、金圣叹为什么贬低宋江?有前人影响的因素,容与堂本序言有类似
21、的评论; 有不得已之处:认为水浒不应冠以忠义之名,身处明末风雨飘摇时期不能做歌颂强盗之事。五、从小说成书角度看宋江矛盾性格的成因。宣和遗事中宋江有强良气概、不注重操守,吴读本中宋江行为谨慎、性情忠厚、正人君子,今本在两套版本的基础上捏合而成,思想性格上接受吴读本水浒中的宋江形象,故事情节上吸收大宋宣和遗事的内容。六、戴宗传假信:来自域外的故事情节,来自夷坚志。七、弃子范型与江流儿模式:另一个来自域外的情节类型。林冲中下级军官五次逼迫:岳庙调戏林娘子,陆家欲玷污林娘子,白虎节堂施毒计加罪林冲,野猪林欲杀害林冲,草料场想烧死林冲心理变化:心理很复杂(不打高衙内的理由:不知者不怪,给上司留面子,经济
22、命脉掌握在人家手里),愤怒,虽欲报仇无能为力,心存幻想不欲与社会主流决裂,满腔愤恨。一忍再忍,性格怯懦,心地善良“豹子头”应当是对张飞肖像描写的借鉴,“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杨志被官府奸佞小人、市井泼皮、民间豪杰逼上山。纲:成批运输货物的一种组织, 也代指货物。花石纲:成批的花木奇石。生辰纲:大宗的生日寿礼。官衔是“指使”而不是“制使”。读者对林冲充满同情,而对杨志评价不高。侯老师不同意“杨志做官心重”这种说法。作者让杨志押解生辰纲另有深意,指斥统治者有眼无珠、作践人才,抒发心中的悲叹。“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作者下笔时感慨悲愤,眼含同情之泪。杨志故事的核心主题
23、为怀才不遇者鸣不平,替报国无门的英雄感慨悲叹 水浒的主题之一。造成杨志悲剧的原因之一:不能审时度势,看不透官场的腐败,社会的堕落。二: 过分自信,恃才傲物,难以跟周围人相处。鲁智深金圣叹称鲁智深是阔人,即性格豁达大度,思想广阔辽远。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侠义精神的阐释无私无畏,喜欢揽事上身,一副热心肠杀人须见血,救人需救彻。怒打镇关西挑战市井规矩惩罚周通挑战山大王规矩救助林冲挑战权势规矩水浒对鲁智深亵渎佛门的描绘正是对鲁智深深通佛理的赞扬武松行者:佛门中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又叫头陀。在张青夫妇帮助下打扮成行者。金圣叹对武松称颂备至,说鲁达上上人物,武松是天神。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
24、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单臂擒方腊耿直刚强,天不怕、地不怕,鲁莽中又有机警和精细替兄报仇的过程:事先准备:笔墨纸砚,酒肉菜蔬;以做断七为名,留住潘金莲;请来王婆和邻居; 命令手下把手门户,不准出入;威逼王婆、潘金莲当场招供;有旁人作证,录写供词;杀死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到县衙自首有理有力有节施恩是借官营私,收取保护费,干的是相当于黑社会的勾当。瑕不掩瑜,反抗精神无人能比水浒的艺术成就水浒与小说群书的关系口头文学,市人小说:古代城市中的一种说书艺术,又称说话。繁华的闹市瓦舍,瓦舍中都有勾栏剧院。说话分为:讲史,讲经,小说。小说篇幅短,讲史为后面的章回小说打下基础。三国故事说三分,五代故事五代史,岳
25、飞故事中兴传,北宋志传杨家将的故事水浒还受到文人的史传笔记的影响。水浒和三国故事霍四纠专门讲三国故事小说作者对关羽的景仰之情:义勇武安王关羽,大刀关胜上梁山后并无建功却得排位第五;朱仝美髯公,讲义气,重然诺;杨雄病关索林冲形象的设计从张飞得到了灵感,李逵,鲁智深,雷横等张飞式人物,朱仝雷横的搭配类似于关羽张飞。刘备的影响:宋江,谦逊爱才,一副儒家做派水浒与五代故事打虎英雄:子路、卞专、李广、李存孝(后唐)。雁门关存孝打虎,元杂剧哭存孝、折担儿武松打虎鲁提辖故事的来源: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年轻时借买肉找茬,“割不从法”杀过一个恶霸屠夫杨志卖刀:刘文正买刀,不同的是买刀人杀了卖刀人单廷圭名字都是借用五
26、代人物的,关胜打败单廷圭的情节与五代中单廷圭被擒的故事相同柴进:誓(丹)书铁券封建帝王赐给功臣的凭证水浒与说岳故事水浒到南宋末年基本定型浪里白条张顺,历史上南宋末年抗击蒙古的民族英雄,确有其人三打祝家庄:扈成是中兴时候人物。史上关胜因阻刘豫降金被杀。张招讨与刘光世也是中兴时候人物。岳飞的投影:宋江,心怀忠义、顾全大局、忍辱负重, 岳飞有贴身侍卫王横张保,宋江因爱惜名节骗李逵喝下毒酒与岳飞阻王横动手一致。钟相杨幺洞庭湖起义被岳飞镇压,宋江故事吸收洞庭起义素材的契机就在于中兴故事的盛行。其他话本故事对水浒的影响杨家将故事对水浒的影响,杨家将的悲剧底蕴传达给杨家后裔杨志莽和尚形象:五郎杨延德,是一切
27、莽和尚的源头,是最先闯入文学画廊的英雄僧侣的形象。水浒的坏女人大多姓潘:杨家的死对头潘仁美平妖传把卜吉发送并害死,王庆的形象与平妖传中的王则有相似之处:军卒出生,都受到上司盘剥欺凌,王则身边有胡永儿,王庆身边有段三娘绰号联系小李广花荣,没羽箭张清,打虎将李忠都跟李广有关,小霸王周通,孙立孙新病尉迟小尉迟,郭胜赛仁贵水浒中的晚起情节世代累积、大家写定的作品,但不是无休止的累积插在中间插增,容与堂本中有插在开头聂绀弩认为林冲故事就是晚起故事,和其他故事有许多雷同之处,但林冲故事又更加合理,胡适说王进故事是照搬王庆故事侯老师认为前三十回晚起只有好汉才能享受出场诗的待遇,少数人没有出场诗:写漏了或者把
28、出场诗删掉了。二十二位好汉出场诗不在第一次出场,侯老师认为早期水浒当中,这些人物首次露面晚于成书,也就是在实际有出场诗的章回,这也证明前三十回晚起。有些好汉的出场诗误删或不得不删,如刘唐,早期水浒里绰号是尺八腿,出场诗也该围绕绰号,而后来绰号改为赤发鬼,出场诗不得不删。王伦是后来设计的人物,因为百回本中林冲先于晁盖上山,但小说不可能写林冲自己占山为王、招兵买马。为什么没有公孙胜的出场诗?首次亮相于智取生辰纲,八位好汉行动,题目却是“七星聚义”,作者为什么要把白胜排除在七星之外?可能是出于某种原因故事中需要增加一人故而把白胜舍去。公孙胜在这次行动中可有可无,后来居上的梁山首领。证据:没有出场诗的
29、天罡级人物,很难与原有故事水乳交融,在结构方面起一定作用(凡是起结构作用的往往是晚起人物)。小说家出于什么目的将公孙胜的身份由军官变为道士?又为何把他提拔到排行第四的好汉这一高度?要塑造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吴用不能呼风唤雨无法完全充当诸葛亮这一人物,公孙胜与吴用优势互补,共同充当诸葛亮。公孙胜的变身和提拔可能跟小说创作过程当中道教地位的攀升有关。智取生辰纲是第一场战斗,参加这场战斗必成元老级人物,有助于拔高道教地位。水浒传和宗教宗教倾向:袒道仇僧鲁、武是假和尚,真和尚往往是反面人物。中国的农民起义几乎带有宗教色彩, 宗教成为和皇权思想相抗衡的精神武器,为起义领袖所利用。方腊借助“左道”摩尼教造
30、反,钟相造反可能也利用摩尼教。由波斯人摩尼与三世纪吸收拜火教、基督教、佛教思想,又称为明教、明尊教, 唐代传入中国。宋史里出现了魔字,如吃菜事魔、魔贼、魔王等都是专指摩尼教。水浒屡屡称宋江等人为魔王、魔君、魔头,暗示着宋江等人有摩尼教的背景。 晁盖宋江如果真的是以摩尼教教主为原型,那么他们正应该有大量的教产,能够做到小说里写的仗义疏财、视金似土。水浒好汉焚香宣誓的做法与摩尼教一模一样。水浒好汉抱着一种憎女倾向。宋元民间对女性并没有这样的憎恨,排斥家庭、拒绝婚姻正是摩尼教的教义。二宗三际论:二宗指光明、黑暗两个阵营,三际指过去现在未来水浒中的好汉大多不近女色,抱着宗教式的篇之态度,可能是受摩尼教
31、反对婚姻痛恨繁衍的教义的影响。当农民被逼上山时往往抛弃摩尼教逆来顺受的训示,利用其憎恶现实世界的说教来鼓动群众,利用其光明必胜的信念来激励战斗。摩尼教教义在某种情况下发生畸变。 宋江的表字、绰号与摩尼教教义有关。水浒的问题类型定位及它在小说文体演变史中的重要意义最早把水浒定位为英雄传奇的是郑正铎马铃薯式的文学繁殖方式三国演义引言宋元小说类型:文言小说、白话通俗小说说话四家:讲史、说经、铁骑儿、小说讲史特点:以书史文传为据,讲前代的兴废战争之事,歌颂争议、鞭挞邪恶。宋元说话兴盛的标志:有了分类和著名的艺人话本:记录说话人所讲故事的文本平话:平铺直叙地讲故事历史演义有宋元讲史发展而来历时小说特点:
32、久盛不衰,具有典范性,对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历时题材的艺术品众多的原因:中国历史悠久,有完整、丰富、系统的历史文献典籍,对历史的尊敬和重视三国的成书过程三国的历史时期划分 220280三国演义从公元 184 黄巾起义开始写陈寿三国志之前有魏书、吴书, 蜀书是陈寿所著陈寿的三国志与裴松之的注是最重要的依据。吸收了世说新语的情节, 如望梅止渴,用自己能感应睡觉时接近自己的人的假象恐吓别人。宋代的皮影戏大量扮演三国故事全相三国志平话三国、水浒、西游是世代累积型创作。老师认为不能简单看做世代累积作品,应该是罗贯中创作而成,作家的功勋是不容抹杀的,其作用不仅仅是把之前的故事贯穿起来。三国演义的作者、版本及
33、全书概况如何确定作者是罗?早期明刻本三国演义题署是罗贯中,能见的最早版本嘉靖三国志通俗演义罗本贯中编次明朝文献资料多处提到三国作者为罗罗贯中何许人?录鬼簿续编: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和。乐府、隐语,极为清新。录鬼簿续编遇到的挑战:此罗贯中未必是写三国的罗贯中;三国成书于明中叶,而录中的罗却是在元末。罗籍贯之争:太原、东元、钱塘、庐陵老师认为,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作品是书商假托罗之名写的。版本分为三个系统:嘉靖本系统如三国志通俗演义、志传本如三国志传、毛本系统。区别:内容上有不同,志传本上有关于关羽第二子关索的故事繁简类型不同。三国的结构前二回:引子;3-14 回董卓为
34、害天下;15-33 回曹操征战北方;34-49 回刘备三顾茅庐;41-50 回赤壁之战;51-57 回孙刘集团争霸;58-74 回刘备称王;75-85 回杀关羽、刘备伐东吴;86-104 诸葛亮北伐、病死军中;105-115 回姜维北伐; 116-118 回魏国灭蜀;119-120 回吴亡,三分归一统三国演义的思想三国志演义是指对三国志这部书更深层次、更细致的讲解。阐释空间:对于文学、艺术所讲解、理解、阐发、论述的范围。人群不同、阐述不同。时代不同,阐述不同。三国演义主题的分类:以历史观念为主题,以阶级、政治、军事斗争为主题,以人才为主题贯穿全书的拥刘反曹的倾向,作者有强烈的正统观念。强调血缘
35、关系、皇权天授。朝代更迭时,新王朝强调自己是旧王朝一脉相承的、合法的继承者。据三国演义,刘备符合或接近正统的地位。成熟之前,拥刘反曹的倾向流传在民间三国故事中,但民间的流传和史家的正统观念有一定距离。陈寿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习凿齿(东晋)汉晋春秋提出蜀是正统,司马光资治通鉴以魏为正统,朱熹以蜀为正统。对于三国时代孰为正统的问题,后人的观点往往有当时自己的处境和国家的形势决定。怎么解释三国里拥刘反曹的倾向?老师认为主要不是正统观念的问题,而是作者想要塑造一个刘备及蜀汉集团来寄托作者明君仁政的政治理想。把刘备写得理想化,把蜀汉集团写得上下协和一致,作为对比把曹操写得奸诈残忍,在对比中表现作者的政治理
36、想。老师认为贯穿全书的“拥刘反曹”倾向并不是正统观念,而是一种明君仁政的政治理想。说曹操忠义智勇的颂歌毛宗岗有“三绝”“三奇”论第一名相诸葛 第一名将关羽 第一奸雄曹操陈寿:“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历史上的曹操:无君之迹、无君之心三国里的曹操:从小机敏多谋,有不光彩的卑微家世雄才大略与奸诈残忍的统一:超凡的政治胆识和军事能力荀彧在加九锡的问题上与曹操相悖,操送了一个空盒子给荀彧装人头曹操对杨修很猜疑,杀他的原因:鸡肋(实际上是因为扶植曹植,而操却想传位
37、于丕)既爱才又非常奸诈,操阵营只有他自己一个全能型人物,最喜爱郭嘉。性格之一:通脱,放得开,喜怒形于色;残忍,为所欲为指使皇后克扣军粮,却又借皇后之头平息哗变赦免身边袁绍安排的内奸自己的马践踏良田就割须弃袍之二:天真1959 年幼郭沫若和翦伯赞提出为操翻案,郭沫若创作了历史剧蔡文姬,其中操的形象不再奸诈为操翻案现象的层面:对问题本身的认识,是否有案可翻,该不该翻案,怎么翻; 活跃学术空气。观点一:分清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观点二:历史上的曹操毁誉参半,实际上无案可翻观点三:文学形象重视伦理,多有贬斥观点四:小说家言亦非空穴来风观点五:描写操奸诈残忍却又雄才大略总结观点:就文学作品而言,不存在为操翻
38、案的问题。论诸葛三大形象:历史人物名臣名相的典型人物,文学作品一号人物,民间传说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六出祁山备三往乃见表现出亮择主谨慎隆中对中亮明确提出“拥百万之师” “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能跟操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以历三世”,“以为援而不可图”。采取“联吴抗曹”的策略。 “内修政理”。备分别投靠操、绍、布、表赤壁之战时,备与亮要做出选择,是否参与此战?亮认为不仅要参与,还要从中取利。亮亲自到东吴的目的:坚定东吴抗曹的决心;蜀汉在和东吴在抗曹的过程中要取利。舌战群儒史书上并无记载,利用激将法“皇叔不能降,孙权却可降”坚定孙权抗曹的决心,再用二乔之事“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令周瑜露出
39、真实心理。继而亮面临的两个问题:如何跟周瑜一起战胜操;避免和周瑜的矛盾公开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原因:南方少数民族平定,司马懿被曹魏冷落,以攻为守,完成自己的抱负和承诺话关羽陈寿“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关羽张飞的优点:武艺高强,国士之风,品德高尚,缺点:然羽刚而自矜华雄是被孙坚所斩民间流传,关羽是神,被封为王、帝。文学形象中,义重如山,熟读春秋、左传。义首先表现在对汉室的忠,与汉贼势不两立。“许田打围”。与刘备的关系,既是兄弟又是君臣。关公三事:降汉不降曹、保嫂、寻兄操想收服关羽,赠袍,送赤兔,均以失败告终,光明磊落的性格对操也讲义,有恩必报,立功而后去(斩颜良),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的“勇”性格悲
40、剧 以短取败,理数之长也曹操关羽“争色”关羽的历史地位,三国演义问世之前就已经把他神化,隋朝佛教以显圣的传说把他列为护法珈蓝,宋哲宗封关羽为显烈王,明代被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为什么关羽成为广泛崇敬的偶像?关羽的义东吴才俊写到东吴时很突出他们性格缺欠的一方面历史上孙权很有作为,屯田、出海,性格宏朗、仁而多断、勇敢无比,安必虑危张昭:耿介的老臣三国演义的艺术史实与虚构的特色:三国演义成为处理史实与虚构关系的典范情节发展的线索和人物性格的状况七分事实三分虚构(主干与枝干的关系),章学诚从批评的角度说三七开惑乱人心没历史记载:桃园结义是虚构情节,七星台借风,华容道释操,空城计是虚构的有历史记载却无
41、情节:三顾茅庐、平定南方的七擒七纵经过夸张渲染而虚构移花接木:斩华雄(孙坚),草船借箭(孙权采取类似的做法)保留了汉末三国历史的真实性,同时兼具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三国演义赋予人物伦理的道德属性,并且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创作特点战争描写的特色:对战争的描写不多,着重于战争前后的智谋的较量、决策的正误三大战役都是以少胜多:失败方发动战争的决策是错误的语言运用的特色:通俗典雅,浅显易懂,理微义奥。“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庸愚子蒋大器“老不看三国”:大量的计谋较量,悲剧结局使老年人对人人生产生感喟在叙述天时重要性的同时赞扬人谋 天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天时与人谋是以少胜多的基础,尊重客观历史事实三国
42、演义之所以充满悲剧性,是由于作作者把自己理想的破灭具体化在小说中的人物上众说纷纭的启示明代中期西游问世寓意说:透过小说的形象追寻内里蕴含的意思,胡适的游戏说:没有微言大义, 不过是滑稽小说,最多有爱骂人的玩世主义。鲁迅赞成游戏说,但有一定意义, “盖欲求放心之喻”引起人们兴趣,让人感到快意的是对神佛的嘲谑,但是后期丢掉了它的精华清代的道士或准道士认为西游演绎的是道家的金丹大旨:因为小说引用了许多元代的道家的诗和俗语有误解也有曲解 “奋斗精神”说:排除万难、克服险阻、勇往直前做成一件事。前后矛盾:前七回大闹天宫是反抗的主题,孙被降服之后建功立业。一种说法是主题转化说,一种是“邪不压正”说,还有“
43、安天医国”说,“歌颂叛徒”说,都是简单机械的比附。最新的说法“人的成长”说,人性的升华,由放纵的无限制的行为上升为有节制有规律的行为各个时代的解说者总是免不了用各自时代流行的理念、话语来解说这一部小说, 他们从小说中抽绎出的还是他们时代流行的理念,并且随着历史距离的增大,而与小说的距离也愈远,愈不相适应不是一个时期、一个作家写出来的,不同的思想观念交汇、糅合在一起摆脱根据主体情节概括主题的做法唐僧取经经历的幻化与原旨的蜕变唐玄奘根据自己的经历作了大唐西域记,唐代寺院盛行“俗讲”取经诗话韵散相间,“处”字,“喊”字,取经诗话与唐代变文俗讲是一家,猴行者自愿帮助唐玄奘取经,并降服深沙神,拖定取经人
44、过沙漠,过九龙池降馗头鼍龙,抽其脊筋给唐僧做成腰带,从此健步如飞。西游记杂剧六本,推定为杨景贤所作西游记平话初具规模,孙行者逐渐上升为一号人物。增加了很多道教人物, 从一般的自然的恶兽凶禽、自然的险阻进一步妖魔化,降妖除怪和与妖魔斗法上升为主导情节,冲淡了弘扬佛法的题旨演化过程:1、书写的历史逐渐脱离历史真相2、妖魔的人性与兽性逐步结合3、逐步演化为具有社会内容的神魔小说4、由佛教故事转变为佛道混杂5、孙悟空主角化横空出世的新主角把孙悟空摆在开头部分,用了七回写他的出身闹龙宫、冥府、天宫关系着生活、生死、祸福,曲折地反映着群众潜意识中希望摆脱这些神灵的束缚、威慑孙悟空形象的现实内涵:当时社会的
45、集体的人的普遍性道德摆脱君权、神权和自然世界的统治的祈盼复调小说:描写孙作为时是赞扬的肯定的,在小说情节附加的韵语、诗词受到了贬低讽刺主体原旨与局部意趣的背反取经故事的大框架里,在许多与各种妖魔斗法的生动有趣的情节里,作者注入了寻常的世态人情鲁迅:“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僧徒四人各具人之性情:唐三藏面软心慈又不明事理,遇到困难便哭哭啼啼,埋怨别人,失去了高僧的形象;孙悟空机智好斗,玩世不恭;猪八戒最世俗,呆头呆脑,耍小心眼,口馋,偷懒,好说谎却又标榜自己是老实人;沙和尚最厚道。取经过程中写进了许多人间的种种人物并以生活的原样呈现其世俗的面目。小说将世俗人的庸俗习性加在神佛身上,被揶揄、嘲笑。重新展现佛道两家,发生逆向性的转化,将神佛从天上拉回人间,还给他们是俗人的性情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