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1.运动和位置运动和位置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为落实“物体 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 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 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 判断物体是静止 还是运动。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 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 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 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
2、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 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 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 置没变,是静止。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其实质也是在应 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 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 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 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
3、“参照物”的概念。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 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 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 和方向。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 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学生通过活动能意 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2 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
4、运动”。 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1. 能说出物体运动的依据。 2能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说出物体运动与静止的依据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小组:方向盘、软尺、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一、聚焦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引入:出示一张小女孩
5、池塘喂鱼照片,提问: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时,怎么 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揭示课题【板书:运动和位置】 二、探索二、探索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 探索活动一:探索活动一: (提示:引导学生说出判断时,需要与另一个物体比较位置。教师可以用 “和相比”的句式,代替“参考物”概念的表述) (1)出示图片(在运动会上),提问: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 止的?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2)出示图片(在公交汽车站),提问: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 静止的?你的判断的证据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3 (3)出示图片(在大草原上),先出示第一张图,提问:老鹰在运动吗?说 说你的
6、判断证据。学生交流讨论 再出示第二张图,提问:老鹰在运动吗?再说说判断的证据。 各小组交流反馈汇报 小结: 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相比, 位置发生了变化, 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板书:物体位置:改变运动 不改 变静止】 三、探索探索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材料准备:方向盘、软尺若干个 1.1.探究活动二:探究活动二: 当两人都静止不动时,学生同时获得方向和距离信息后确 定自己的位置 (提示: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对教室的 8 个具体方位有认识基础) (1)教师介绍方向盘、软尺的使用方法以及活动的要求。 (2)各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尝试用方向
7、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2.2.探究活动三:探究活动三: 站中心同学静止不动时,自己运动起来,多次改变位置, 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2)各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 己的位置。 3.3.探究活动四探究活动四 方案一:材料准备:校园平面图、可移动的透明方向盘、测量尺 (提示:此活动对学生认识水平有一定的挑战,如果学生有困难,选择方案 二) 提供每组校园设计图纸, 借助透明方向盘及测量尺让学生将方向盘的中心点 覆盖在自己选择的校园平面图“参照物”上(告知学生每小段表示几米),然后 描述自己在学校的位置。 方案二:材料
8、准备:教学课件 出示校园设计图课件, 多次更改 “参考物” , 让学生描述自己在学校的位置。 活动结束后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4 【板书:描述位置:方向、距离】 四、四、研讨研讨 (提示: 这两个问题与聚焦部分的问题相呼应, 可以有机融合到探索活动中, 问题 1 与探究活动 1 融合,问题 2 与探究活动 2-4 融合。也可以在探索活动后进 行总结提升。) 提问“通过学习,你们知道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可以怎样 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五、拓展五、拓展 (提示:先让学生阅读任务要求和简单坐标图,询问不明白之处再让学生独 立完成任务) 出示坐标图,学生根据已知
9、方向和距离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1.运动和位置运动和位置 物体位置:改变运动 不改变静止 描述位置:方向、距离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学生活动手册中没有安排本课内容, 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记录表。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能作为判断老鹰是否运动的依据是( )。 A.看一幅图 B.两幅图对比 5 2.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 )。 A.方向 B.距离 C.方向和距离 3.在教室里,小明在小红的东方向 3 米处,那小红在小明的( )。 A.东方向 3 米处 B.西方向 3 米处 C. 西方向 6 米处 4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向东
10、南方向行驶,因发生故障停在离车站 2000 米的地方,请用圆点在图中标出汽车的位置。 2.2.各种各样的运动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材简介】【教材简介】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 2 课。在 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科学的范畴。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身边常见物体的运动形 式,认识到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为第 3 课做好认知铺垫。 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能够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并且能够利用表示物 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运动着的物体有各自不同的运动形式,但是运动的形式多种 多样,分类方法也不同。本课安排学生通过研究了解各种各样物体的运动形式, 并将这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
11、出它们的异同点。物体的机械运动,通常按照物 体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运动方式。 在这两种运动方式中有以下 的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 6 到运动方式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 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聚焦部分,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初步认识运 动形式的不同。探索部分,通过研究,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路线。研讨 部分,指导学生识别不同的物体的运动,分析多种运动方式的结合。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提供学生常见的物品(玩具),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让物 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描述,发现它们的运动形
12、式虽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可以分 成几个类别。 教材提示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这其实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 “质点”的过程,既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体现了本单元想 渗透的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具体的物体进行抽象。其实, 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就是将该物体抽象为一个质点了。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课之前,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概念并不具 体化,知道一些基本的运动形式,如建立在具体物体上的滚动、移动、转动等。 因此本课的重点并不是给运动形式起名字,而是探究物体运动形式的特点,找出 运动形式的异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
13、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能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在同伴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运动情况、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7 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14、。 为学生准备:各种物体(指尖陀螺、钢尺、玩具车、铁皮青蛙、单摆等)、 圆点、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一、聚焦 材料准备:物体运动的视频一个 (预设(预设 5 5 分钟)分钟) 1.视频导入 (1)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看一段视频,在这个 视频里面,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运动? (2)学生观看视频交流。 二、探索二、探索 1.1.探索探索 1 1 简单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简单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预设(预设 5 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 (1)(出示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它们可以 怎
15、样运动?我们一起试试,让它们运动起来。 (2)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让学生试着用手势比划一下上述物体的运用 形式。) (3)小结并揭题。这些物体的运动一样吗?这些不同的玩具有着不同的运 动形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运动。(板书课题) 2.2.探索探索 2 2记录运动的形式记录运动的形式(预设(预设 2020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小圆点 5 张、记录纸条每组 5 张、学生活动手册 (1)指导记录。(出示单摆)这个叫摆。教师拨动摆,小朋友仔细观察摆 是怎样运动的?有办法把它们的运动记录下来吗?怎么记录呢?老师有一个小 8 窍门教大家,我
16、给摆贴上一个红点,然后用慢镜头来观察一下红点位置的变化过 程,再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PPT)你们学会了吗?板书: (2)提出记录任务。让我们来试着在它们身上贴上红点,选择其中两种物 体,让它慢慢地运动起来,记录一下红点的位置变化。 (学生活动、记录,巡回指导) (3)学生汇报,将轨迹图贴上板书。 (4)分类。根据各种物体的运动轨迹试着给它们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 三、研讨三、研讨 尺子的不同运动形式(预设尺子的不同运动形式(预设 5 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贴了小圆点小钢尺 1 把、PPT 1.看(出示钢尺),请大家想想,可以怎么玩?根据我们刚才讲的,小组讨 论钢尺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运
17、动形式。 2.学生分组实验 3.出示图片讨论:生活中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4.小结:不同的物体它们的运动形式可能是不同的。 四、拓展四、拓展讨论悠悠球和旋转木马的运动形式(预设讨论悠悠球和旋转木马的运动形式(预设 5 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贴了小圆点小钢尺 1 把、悠悠球和旋转木马视频各一个、 学生活动手册 播放旋转木马视频,试着记录人的运动形式。 课外玩一玩悠悠球,试着分析它运动形式。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2.2.各种各样的运动各种各样的运动 9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 录习惯。 2.表
18、格下面的填空, 需要在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运动之后, 再研讨归纳后填写。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在下图中用箭头和圆点记录旋转木马的运动形式。 2.下列物体中和车上雨刮器运动形式相同的是( )。 A.秋千 B.弹簧玩偶 C.木陀螺 3.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在上 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了观察和体验,有了 初步的认识,发现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但又是可以归纳成 10 几个类别的。而本课聚焦到物体的运动路线(运动轨迹),研究直线运动和曲线 运动。
19、聚焦板块通过立交桥上车来车往的画面, 引出探索板块中对于运动物体运动 路线的观察和描述。 探索板块中,活动 1 通过描述五张图片中物体的运动路线,初步感知它们的 运动路线可分为直线和曲线。 活动 2 利用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上击球的趣味性 活动, 明确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活动 3 是对活动 2 的提升和 综合,即许多物体的运动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学生通过预测、交流、 观察和画出小球在桌面滚动时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 引发他们对物体运动路 线的深层次思考。 研讨板块中,学生结合探索板块中对直线、曲线的初步感知,直线和曲线的 模型认识以及画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的运动
20、路线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 活动,明确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拓展板块中,通过介绍和例举更多的生活事例,引导孩子认识到物体运动更 多的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按照物体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运动方式。 在这两种运动方 式中有以下的运动形式: 平动、 转动、 振动、 滚动、 摆动等, 在第 2 课的学习中, 学生已经会判断这几种运动形式,但是会混淆对运动形式和运动方式的描述,往 往采用的是生活词汇,如直的、转弯的、扭来扭去的,还不会用直线、曲线、直 线运动、曲线运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另外,学生还不擅长运用从具象到抽象、 单一到综合
21、的思维模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 他们往往只关注物体的个体特征, 不习惯将之抽象为一个质点来考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2.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11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乐于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及时记录, 并以事实为依据, 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材料,制作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22、: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桶或筐、直尺、 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3 3 分钟)分钟) 1.出示立交桥图片,提问:马路上有许多车子在行驶,这些车的运动路线有 什么不同? 预设:有的运动路线是直直的,有的运动路线是弯弯的。 我们把直直的运动路线叫直线,弯弯的运动路线叫曲线。 2.揭示课题: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板书) 二、探索: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预设二、探索: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预设 3030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一条直线轨道、一条曲线轨道、蓝色球、红色球、桶、学
23、 生活动手册 (一)探索 1 1.出示教材上的图片,提问:“图中的过山车、老鹰、台球、直电梯和自动 扶梯、掉落的苹果的运动路线怎样描述?” 2.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 预设: 过山车是曲线运动, 老鹰是曲线运动, 台球是直线运动, 垂直电梯是直线运动,自动扶梯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掉落的苹果是直线 运动 (二)探索 2 1.击球。 12 我们来玩击球,操作员将红蓝球和红球分别放在桌子上,距离约 40 厘米, 用蓝球击红球。 学生相互合作进行活动。 2.讨论:说说击不中的原因。预设:因为球的运动路线不确定。 3.在轨道上击球。 要求:操作员将蓝球和红球分别放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的两端,用
24、蓝色 球击红色球。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出蓝色球的运动路线。 4.小结:小球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叫直线运动。在曲线轨道上的运动,叫 曲线运动。 (三)探索 3 1.我们将小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推它,小球先在桌面滚动,再冲出桌面,直 到停下,在整个过程中,它的运动路线是怎么样的?。 2.小组讨论,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自己的猜测。 3.展示想法。 4.讲解实验规则: (1)操作员将小红球放在桌面上相应的位置,用手推向桌子边缘。(每次 推的力度尽量保持一致)。 (2)组长带领其余组员蹲下来认真看,讨论好后再画出运动路线。 学生实验。画路线图。 5.展示运动路线图,思考它是属于什么运动?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
25、 采取分段描述分段描述的方式。 6.慢动作微课展示小球的运动情况。 三、研讨(预设三、研讨(预设 2 2 分钟)分钟) 提问: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方式? 四、拓展四、拓展(预设(预设 5 5 分钟)分钟) 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方式。 13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和合作能 力。 2.在记录运动路线时用线加箭头的方式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分为_运动和_运动。 2.下面运动中,最有可能直线运动的是( )。 A. 运动员在
26、60 米赛跑 B.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C. 钟摆的摆动 4.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第四课的内容,通过 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体会出现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意识到运动状态 是相对的,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节课我们将聚焦到滑动、滚动、静止等 运动情况。由于本单元不涉及力对运动的影响,但本课又必须让物体运动起来才 能研究滑动、滚动等运动情况,所以借助斜面来驱动物体运动是最好的选择。 14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生活在斜面上的物体运动,引出斜面概念,再引导学生 进入 “物体在斜面上会怎样运动” 这个问题的思考,
27、知道物体在斜面上会有不动、 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探索板块,通过操作、观察“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不 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而且和形状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学生在 探究中也会产生新的探究欲望。 研讨板块,学生实验中看到的“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后,思 考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总结发现物体的运动方式与物体形状、 摆放方式的关系。 拓展板块,通过将斜面坡度增大,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的变化,发 现斜面越高,物体运动速度越快,进而对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运动有了一些的认识,包括什么是运动、怎么观察运动、
28、运动的 方式等。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为促进学 生进一步理解运动是物体的基本特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知道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能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探 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会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
29、固的斜面。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 有静止、 滑动和滚动。 15 难点: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小组材料: 支架、 塑料板、 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 (十二面体、 圆柱形、 球形、 正方体、六面体、长方体)、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聚焦: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预设聚焦: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预设 5 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ppt 1.出示图片滑滑梯 提问:同学们玩过滑滑梯吗?你是怎么玩的? (预设:玩过,从高的地方滑下来) 提
30、问: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出示图片),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斜坡是一端高,一端低) 2.引出课题 过渡:其实,像滑滑梯,山坡这样的一端高,一端低的斜坡在科学上被称为 斜面。当你坐在斜面上你会滑下来,如果在这个斜面上放一个物体,它会怎么运 动呢? (预设:静止不动滑下来(滑动)滚下来(滚动)) 小结:物体在斜面上会有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板书课题:物体在斜面上 运动。 二、探索二、探索:物体的运动情况(滑动和滚动)(预设:物体的运动情况(滑动和滚动)(预设 151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体
31、、小 球、立方体、六棱柱)、活动记录表 1.搭建一个较低的斜面。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搭斜面?如果我用这本书,你能搭一个斜面吗? 今天,我们准备了塑料板和支架,谁愿意来搭搭看? 学生上台演示搭建方法 2. 探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滑动和滚动 16 出示材料:立方体,六棱柱和小球 温馨提示: 将物体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不能推物体。 实验在同一个斜面上完成,反复实验。 人人动手,及时记录,轻声交流 3.学生实验,交流汇报 提问:你看到物体是怎么运动? 小结:立方体静止在斜面上,像六面体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滑动; 像小球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为滚动。(板书) 4.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
32、上的运动情况(预设 10 分钟) 出示材料:长方体,十二面体,圆柱体 提问:它们在斜面上是怎么运动的?跟你想的一样吗? (预设:逐一说滚动或滑动) 提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它既能滑动又能滚动? 物体的在斜面上的运动 方式可能跟什么有关呢? (预设:物体形状、放置方式) 提问: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同一个物体,滚动比滑动的速度更快)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 8 8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球 形、立方体、六棱柱、长方体)、活动记录表 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预设:正方体静止不动,六棱柱滑动
33、,球形滚动,十二面体不动,圆柱形 滚动) 2.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 (预设:有关系) 四、拓展:斜面变高(预设四、拓展:斜面变高(预设 1212 分钟)分钟) 提问: 如果将斜面的一端变高,这些物体在斜面上又会怎样运动呢? (预设:变快) 17 操作:是不是这样呢?请同学们将斜面高度上调,按刚才的实验操作再去观 察一下物体的运动情况。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原来静止的物体变成滑动,滚动。2.原来滑动的物体变成滚动。 3.斜面越高、物体运动越快。) 总结:物体的运动速度还有很多规律和秘密,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中我们将继 续探索!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
34、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学生活动手册未安排本课内容 2.可自行设计记录单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打表示) 物体 (形状) 预测 实验 滑动 滚动 静止 (不动) 滑动 滚动 静止(不动) 18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斜面的特点是( )。 A.一端高一端低 B.两端一样高 C.一定是木板搭的 2.小球在斜面上容易( )。 A.静止不动 B.滑动 C.滚动 3.斜面一端变高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会( )。 A.加快 B.减慢 C.不变 5 5.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前一课观察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活动, 学生发现
35、了物体在斜面上会静止、 滑动或滚动,也会留意到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本课和下一课就引导学生 研究运动快慢的问题。人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本课指向的是比较 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探索板块的设计思路为:首先,告知不同动物运动完相 同距离所需的具体时间,比较快慢;接着,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物体运动 快慢;最后,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三个探索活动都指向“运动 相同距离,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但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的维度是层层 深入的:激活经验-限定长度、同时运动-限定长度、秒表计时。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人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习
36、过速度的 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基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面对限定相同 19 距离或者相同时间条件下的具体情境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判断谁快谁慢。本 课需要我们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指导学生思考更全面、 表述更严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 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37、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 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用秒表计时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难点: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小组:直线跑道(长于两米为宜)、小球(运动速度不同)、秒表、学生活 动手册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2 2 分钟)分钟) 1.出示汽车、自行车、行人在一座大桥上行进的图片 提出问题:不同的物体运动有快有慢,怎么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呢?
38、(预设 1: 相同距离内比较运动的快慢; 预设 2: 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快慢) 二、探索:二、探索:判断运动的快慢判断运动的快慢(预设(预设 3030 分钟)分钟) 1.探索活动 1: 20 (1)出示动物王国的 100 米跑步竞赛成绩的图片。 (2)学生根据图表,将动物按照快慢排列名次。 (3)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提醒按从快到慢的顺序填写动物的编号和奔 跑 100 米所需的时间)。 (4)全班交流排序结果和排序方法。 (5)小结:六种动物都奔跑 100 米(相同距离),所需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所需时间长的运动的慢。 2.探索活动 2: (1)出示两个不同的小球、两条相同的轨道(具有一定的
39、坡度)的实物或 图片。 (2)提问: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怎样比较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快慢? (3)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4)完善比较方法:以轨道的最高处为起点,以轨道的最低处为终点,拿 着两个小球摆放在起点处同时轻轻松手,让它们自由滚落,观察哪个小球运动到 终点。 (5)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小球运动的结果。 (6)小结:运动相同的距离,同时开始运动,先到终点的,运动所需的时 间短,运动的快;后到终点的,运动所需的时间长,运动的慢。 3.探索活动 3: (1)出示两个不同的小球、一条轨道(具有一定的坡度)的实物或图片。 (2)提问:在一条轨道上,怎么比较不同小球的运动快慢? (3)学生发表自己的想
40、法。 (4)全班不断补充完善:借助秒表,小组同学分工合作,重复测量两个小 球分别自由滚完这条轨道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数据,再进行比较。 (5)学生分组实验 (6)学生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三、研讨:三、研讨:总结归纳总结归纳(预设(预设 2 2 分钟)分钟) 1.提问:通过今天学习,你能回答怎样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吗? 21 2.引导学生归纳: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 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四、拓展(预设四、拓展(预设 6 6 分钟)分钟) 1.测量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应该选择哪一个数据呢? 2.实验数据的选择有取众数(选出现频率最高的数)、
41、取中位数(选按大小 排位居中的数)、取平均数(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个数)等三种方法。 3.在三年级阶段,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是取中位数,即先让学生将 3 个数据按 大小排列,选择排位中间的数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5 5.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用时短 运动快 用时长 运动慢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用于探索活动 1 的记录, 按从快到慢的顺序将六种动物的编号和所需时间 的数值填进表格。 2.用于探索活动 3 的记录,在相应的格子里记录小球颜色、运动所用的时间 及选择的数据,最后比较数据,填写结论。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体育课上 5
42、0 米赛跑,运动最快的是( ) A.小明用了 10 秒 B.小丁用了 8 秒 C.小红用了 9 秒 22 2.运动相同的距离,运动所需的时间( ),运动得快;运动所需的时间 长,运动得( )。 6.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第 5 课和第 6 课,都是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 5 课是在运动相同距离的条 件下比较运动的时间,本课是在运动相同时间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距离。 本课探索板块的设计思路与第 5 课相同,即: 聚焦板块,复习回顾“在相同距离内,可以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 它们的快慢”,再通过图片,聚焦问题:不同物体在相同运动时间内,
43、该怎样比 较它们的快慢? 探索板块,通过探索相同运动时间里不同交通工具通过的具体距离,比较快 慢。再通过探索不同地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比较运动的快慢(即运动时间 相同,距离不同)。最后,探索不同地点,不同时出发,比较运动的快慢(同样 是运动时间相同,距离不同)。三个探索活动都指向“运动相同时间,通过的距 离长,运动得快”,但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的维度是层层深入的:激活经验 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软尺测距离不同起点、不同时出发、 秒表计时、软尺测距离。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 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拓展板块,
44、通过玩“追及跑”游戏,应用本课的研究结果。“比较生活中常 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旨在让学生知道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 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人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速度的 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基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面对限定相同 距离或者相同时间条件下的具体情境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判断谁快谁慢。本 23 单元第 5 课和第 6 课,都是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 5 课是在运动相同距离的条 件下比较运动的时间,本课是在运动相同时间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距离。学生在 第
45、5 课中还学习了如何使用秒表、如何分工合作等,对于本课重点活动的开展有 一定帮助。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 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2.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软尺测量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 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46、感受用秒表计时、软尺测量距离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难点:利用常见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 大小。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软尺、秒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5 5 分钟)分钟) 1.复习回顾:根据上节课测量相同距离内运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我们有 什么发现? 24 2.出示猎豹追击羚羊的图片, 提出问题: 如果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 该怎样比较它
47、们的快慢? (预设:比较物体运动的距离) 3.揭示课题: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板书) 二、探索:二、探索:判断运动的快慢判断运动的快慢(预设(预设 2828 分钟)分钟) 1.探索活动 1: (1)出示“一小时内 6 种交通工具通过的距离”的图表。 (2)学生根据图表,将 6 种交通工具按照快慢排列名次。 (3)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提醒按从快到慢的顺序填写 6 种交通工具的编 号和一小时通过的距离的数值)。 (4)全班交流排序结果和排序方法。(按照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长,运 动快的方法进行比较。) (5)小结:6 种交通工具都都运动 1 小时(相同时间),运动距离长,运动 的快;运动距
48、离短,运动的慢。 2.探索活动 2: (1)两位同学听口令,从不同地点沿直线同时出发,听到第 2 次口令同时停 止。保证运动的时间相同。 (2)为减少移动距离,采用脚跟接脚尖的方法来行走。 (3)用软尺分别量出运动的距离,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小组合作探究,比较运动快慢的结果。 (5)小结:不同地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运动距离长,运动的快;运动 距离短,运动的慢。 3.探索活动 3: (1)出示两位同学从不同起点,不同时出发的图片。 (2)提问:两位同学从不同起点,不同时出发,能比较运动的快慢吗?怎样 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 (3)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预设 1:能;保证两位同学运动的
49、时间都是 10 秒。预设 2:不能;因为时间会不一样。) 25 (4)全班不断补充完善:借助秒表,小组同学分工合作,重复测量两位同学 相同时间内,沿着软尺直线行走的距离,记录下数据,再进行比较。 (5)学生分组实验。 (6)学生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三、研讨:总结归纳(预设三、研讨:总结归纳(预设 2 2 分钟)分钟) 1.提问:通过今天学习,你能回答怎样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吗? 2.引导学生归纳: 物体运动相同时间时, 比较运动的距离, 距离长的运动快, 距离短的运动慢。 四、拓展(预设四、拓展(预设 5 5 分钟)分钟) 1.“追及跑”游戏,说一说听口令,同时起跑和停止,游戏结果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