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二课时)导入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为什么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相反呢?这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大气热力环流011.大气热力环流 1.1基本概念气压:单位面积内,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地面单位面积空气柱大气上界1.大气热力环流 1.1基本概念气压
2、: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地面单位面积空气柱大气上界ABC1.大气热力环流 1.1基本概念气压: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等压面:空间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地面单位面积空气柱CBAD推论1 地面水平,空气仅受重力影响为静止状态,等压面与地面平行1.大气热力环流 1.1基本概念气压: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等压面:空间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单位面积空气柱CBAP3P2P1D试一试:将ABCD点按气压由小到大排序推论1 地面水平,空气静止,气压仅受重力影响,等压面与地面平行各点气压:CB=DA推论2 同一地点
3、,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等压面气压 P3P2P11.大气热力环流 1.1基本概念 气压: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 等压面:空间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大气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1.大气热力环流 1.2形成过程热1100pa1000pa800pa900paAB空气分子地面1.大气热力环流 1.2形成过程热1100pa1000pa800pa900paAB1.大气热力环流 1.2形成过程热1100pa1000pa800pa900paBA气体遇热膨胀,单位体积内空气分子减少,A点所受重力减小,气压降低低 压1.大气热力环流 1
4、.2形成过程热1100pa1000pa800pa900paBA气体遇热膨胀,单位体积内空气分子减少,A点所受重力减小,气压降低低 压1.大气热力环流 1.2形成过程热1100pa1000pa800pa900paB低 压A气体分子增多,气压升高故气体膨胀后,A点气压降低形成低气压。1.大气热力环流 1.2形成过程热1100pa1000pa800pa900pa气体分子增多,气压升高低 压A高 压B气体遇热膨胀,气压降低1.大气热力环流 1.2形成过程热1100pa1000pa800pa900pa气体分子增多,气压升高低 压A高 压BDC冷EF气体遇热膨胀,气压降低冷1.大气热力环流 1.2形成过程
5、热1100pa1000pa800pa900pa气体分子增多,气压升高低 压AB气体遇热膨胀,气压降低冷高 压DCEF冷1.大气热力环流 1.2形成过程热1100pa1000pa800pa900pa气体分子增多,气压升高低 压A高 压B气体遇热膨胀,气压降低冷气体遇冷收缩,单位体积内空气分子增加,C点所受重力增大,气压升高空气下沉,气体分子减少,气压下降低 压高 压DC高 压低 压EF冷1.大气热力环流 1.2形成过程热气体分子增多,气压升高低 压A高 压B气体遇热膨胀,气压降低冷冷气体遇冷收缩,单位体积内空气分子增加,A点所受重力增大,气压升高空气下沉,气体分子减少,气压下降低 压高 压DC高
6、 压低 压EF1100pa1000pa800pa900pa1.大气热力环流 1.2形成过程热1100pa1000pa800pa900pa低 压A高 压气体遇热膨胀,气压降低冷气体遇冷收缩,单位体积内空气分子增加,A点所受重力增大,气压升高空气下沉,气体分子减少,气压下降低 压DC低 压E气体分子增多,气压升高高 压B高 压F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冷1.大气热力环流 1.2形成过程热1100pa1000pa800pa900pa低 压A高 压冷冷低 压DC低 压E高 压B高 压F地面冷热不均产生垂直气流水平方向气压变化产生水平气流1.大气热力环流 1.2形成过程热低 压A高 压冷冷低 压DC低
7、压E高 压B高 压F要点:抓住“热”和“环”气压变高,等压面向上弯曲,气压变低,等压面向下弯曲 垂直运动表现为上升或下沉气流,大气水平运动即为风 ABCD气压排序为DBAC1.大气热力环流 1.3常见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风三圈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最基本的原理。1.大气热力环流 1.3常见形式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产业发达,汽车数量多,人们生活生产向大气释放的废热较多。中心区郊区郊区a.城市热岛热1.大气热力环流 1.3常见形式中心区郊区上升气流由郊区流向
8、中心区由郊区流向中心区郊区热环环XXa.城市热岛1.大气热力环流 1.3常见形式(1)标出海洋和陆地温度的高低。(2)根据海陆温度的高低,画出海洋与海洋上空、陆地与陆地上空气流垂直运动的方向。(3)根据这条垂直运动的方向,标出海洋、陆地表面气压的高低,再标注海洋,陆地,上空气压的高低。(4)画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完成热力环流模式图。b.海陆风白天夜晚陆地海洋陆地海洋热冷 热冷 低压高压低压高压低压高压低压高压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海风陆风1.大气热力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海陆风向变化,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早晨中午低压高压1.
9、大气热力环流 1.3常见形式分析夏季大气热力环流对滨海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b.海陆风白天夜晚陆地海洋陆地海洋热冷 热冷 低压高压低压高压低压高压低压高压白天来自海洋的风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起到了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较凉爽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海陆风使得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牛刀小试 读甲、乙两地高空等压面与等高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四点气压由低到高依次是。(2)图中甲、乙两地相比,甲地温度,大气垂直(填“上升”或“下沉”);乙地温度,大气垂直(填“上升”或“下沉”)。(3)若图示甲为海洋,乙为陆地,则近地面盛行(填“海”或“陆”)风,此时为(填“白昼”
10、或“黑夜”)。=高 上升 低 下沉 陆黑夜HLLH运用示意图等,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大气的水平运动风02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热低 压A高 压冷冷低 压DC低 压E高 压B高 压F高空的风近地面的风高空的风近地面的风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压线等压面水平面等压线: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等压面与某一水平面的交线等压面图为侧视图等压线图为俯视图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1 风的成因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了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称为气压梯度,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形成的直接
11、原因: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影响风的其它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面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摩擦力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理想状态风Ledil state windA高空的风High windB近地面风Near surface windC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490492494496498500 气压气压/hPa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垂直运动方向/风向,北右南左北半球高空的风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1 高空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风向
1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垂直运动方向/风向,北右南左北半球近地面的风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2 近地面风向三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锐角摩擦力100010021004100610081010 气压气压/hPa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摩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3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风速 等压线是等值线的一种;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越密,气压梯度越大 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压梯度大小,并说明理由、图2.17 海平面气压分布(2016年11月
13、9日6时)甲大于乙,甲处等压线较乙处密集 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图2.17 海平面气压分布(2016年11月9日6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西北风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偏东风摩擦力10251020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3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风速基本方法(1)根据等压线高低及走向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2)根据南北半球选取地转偏向力方向(3)根据高空或近地面选定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关系(4)综合上述条件判定风向。(5)根据风向判断其它力甲地风速大,因为甲地附近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牛刀小试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3、4题。3.若该图表示北半球高空,且P1数值小于P2数值,则O点的风向可能为()A.B.C.D.4.若该图表示南半球近地面,且P1数值大于P2数值,则O点的风向可能为()A.B.C.D.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风向 近地面风向小结大气热力环流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大气水平运动风风的成因风向、风速形成过程常见形式接上节内容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