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说教材1. 教材地位.本节课学习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材以匀强电场为例进行,介绍二者的关系.电势差与电场强度是本章重要的概念,因为它们分别描述了电场的两大性质:能的性质和力的性质.因此从教材地位来说,本节内容起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将电场的两大性质联系起来.2. 教材特点.内容较小 (只有11 行文字) ,应用性强,在以后的许多问题中都会涉及本节知识的应用;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在推导 u=ed 的过程中要能够切实理解推导的条件,需要相关知识点(w=fs)方可完成推导.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ed,并能推导这个关系式。2、会用u=e
2、d 进行有关计算。3、通过分析寻找物理量之间在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一) 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问题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推理。2、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推理,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应用辩析。(二) 情感目标1、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电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2、通过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中篇二:电势差 电势说课稿电势差 电势各位评委,上午好!我叫xxx,来自xxx,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电势差 电势,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一、 教材分析(一)
3、、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人教社物理选修 3-1 第一章第 4、5 节的内容,本节处在电场强度之后,位于静电现象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电场对电荷做功的角度出发,推知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与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利用定义法给出电势的定义,并通过电势描述等势面,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对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给予了思维上的指导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电荷及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知识,对本节的学习已具备基础知识,但不够深入,仍需要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概念的引入和对其物理含义的理解。二、 教学目标分析根据高中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
4、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的要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本节教材的特点(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和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理解电势差与零点电势面位置的选取无关,熟练应用其概念及定义式uab?wab 进行相关计q算。明确电势差、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2、理解电势是描述电场的物理量, 知道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 uab?a?b,电势与零势面的选取有关,知道电场中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的变化。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
5、行类比、概括,讲述新知识,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电势差和电势的概念。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三、 重难点分析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点为:理解和掌握电势差、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学习过其他力做功,如分子力做功使得分子势能发生变化, 弹簧的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因此本节教学的难点为把电势、电势面与前后知识区别、联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四、 教学与学法分析(一)、学法指导教学矛盾的主要方
6、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习。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对于简谐运动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收集一些简谐运动实例,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简谐运动,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二)、教法分析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
7、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本节课采用“诱思引探教学法”。使用投影仪,形象、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简谐运动的规律及描述方式,把分析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五、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探究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兴趣,是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被动答题走向主动探究。1、 知识回顾。首先展示图片,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此导体内部电荷同样有力的作用,此力可以做功,所以电
8、场也有能的性质。电势、电势差的概念比较抽象,在讲解时可以通过引入重力场的有关概念进行类比,以增强知识的可感知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因此接下来,复习有关功的知识以及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功的量度:w?fscos?;重力做功只与位置有关,与经过的路径无关;重力做功与势能的关系:wg?ep;重力势能是相对的,有零势能面。进一步引导学生扩展思维,回顾所学知识,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例如,我们还研究过其它力做功,如分子力做功使得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那么电场力做功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2、 引入新课。指出上图:在某一点电荷+q 形成的电场中,将同一电荷放入电场的不同位置 a、b
9、 两点, 所受到的电场力是不同的,这是因为 a、b 两点的电场强度不同,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以匀强电场为例,匀强电场中,电荷从a 点移动到b 点,电场力的大小f?eq 为恒力,则电场力做功大小为:w?eqscos?。在这里,w 类似如重力做功w因此,将 w?escos?是一个与电荷本身无关的量,?hcos?,也是与物体本身无关的物理量,只与重力场本身性质有关。 这一比值叫a、b 两点间的电势差,用uab 来表示。继续联系重力势能提出问题: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移动的高度差越大,重力势能的变化也越大,高度差即高度的差值,电势差也就是电势的差值,那么如何定义电场中各点的电势? 给一分钟同学思考后,引导学
10、生阅读教材定义,uab?wab,若将 b 点的电势定义为零电q势点,则 a 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a 点移动到b 点零电势点时所做的功。因此, 老师强调,电势通常用?表示,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参考点(零电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3、 强化和延伸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指出电势差与零点电势的选取无关,但电势是相对零点电势而言的,与零点电势的选取有关。然后课堂给出几分钟时间,由学生独立完成一道例题:设电场中ab2 两点的电势差u?2.0?10v,带电粒子的电量q?1.2?10?8c,把q 从a 点移动到b 点, 电场力做了多少功?是正功还是负功?设ua?ub。4、知识小结
11、。(1)、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类似重力场中两点的高度差,电势差 uab?wab,qu 与 w、q 无关。(2)、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参考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并且注意电势的大小与参考点的选取无关。(3)、ub?b?,a?a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5、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6、 版书设计。第四节 电势差 电势1、电势差:在匀强电场中,把电荷从a 移动到b,电场力做功w?eqscos?,把 w 这一比值叫 a、b 两点的电势差,用uab 表示。2、电势?: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参考点(零电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12、3、uab?a?b,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篇三:电压说课稿电压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1 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电压.我的说课包括以下环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首先是教材分析: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三声)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电压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通过探究,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是新课标明确的要求。本节课不仅巩固以前学习的内容,而且为后继欧姆定律等章节打下基础,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电压表是常用的测量仪器,使用电压
13、表设计简单的电路,体现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的课程理念。无论是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的自身发展上看,本节课都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的第五章学习了一些电学知识和电流表的使用,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连接简单电路的能力,但他们的设计电路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难点: 对电压概念的透彻理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力和知识都达不到。我们换个角度,可以让学生明白电压的作用是为电路提供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因而学生理解电压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记忆,而是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自己归纳得出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就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14、教学目标 : 本节课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实验、观察、思考及讨论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规律,来领略物理世界的特点和魅力。教法学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我准备使用以下教法学法进行教学: 实验探究法、观察归纳法、交流合作法、和媒体辅助法,教学准备:为配合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我做准备以下准备:教学过程:根据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特点,并使整堂课的教学更加自然流畅, 我对教学过程做如下处理:激情
15、引趣,导入新课由于电压是新开学的第一节课,时间是刚刚进入春天。我将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啦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首古诗: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kn)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让学生特别注意最后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样的励志教育,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快速聚拢过来,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对于上学期学习过的电学知识,我将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在相关的地方逐步复习。让学生献计献策帮助老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有位朋友到老师家做客,却发现手机没电啦,而且出门时也忘记带了
16、手机的充电器。你帮助这位朋友想想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可能简单地想到:买一块电池或一个充电器,找一个接口一样的充电器,用万能充电器等等。同学们的主意(zh y)都是不错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考虑更深层的问题:选择电池或者充电器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展示一块电池的标示牌,学生仔细观察会注意到型号,以及电流电压的信息,教师在学生观察后给予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归(三声)纳出:买电池或充电器,不但要考虑接口的形状还要考虑电压是否匹 配的问题。教师顺势布置一个课后调查作业:在不考虑接口的情况下,哪些电器的充电器可以互相换用。按照新课程理念,在初中阶段,有时不必过分顾及知识的
17、严谨性而增加学习的难度。又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教师在此对电压的概念不必给出严格的定义。我是这样处理的:老师的手机快没电啦,在自动关机前会提示:电压低。 电池提供不了电压,手机内就没有了电流,没有电流就自然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引出概念: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的作用是给电路提供电流。通过介绍伏特善于思考、喜欢探索、勇于实践,最后取得成功,发明了伏打电堆等故事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为了纪念伏特,用他的名字作为电压这个物理量的单位。顺势引出电压这个物理量,极其单位和表示符号。对于讲解电压单位的换算,只需类比于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学生就不用刻意记忆也可以熟练掌握。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电
18、压值,使学生对电压有一个直观而感性的认识。为了方便以后的学习和安全,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一节蓄电池的电压,家庭电路的电压和安全电压要求学生记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给与特别关爱。接下来复习电路元件的表示符号和简单电路的设计方法,继续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由此引申出两节电池的联接方法,让学生猜想哪种联接方法电压高?适时地介绍电压的测量仪器电压表,让学生仔细观察电压表,收集信息,为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提炼其中有用信息。学生对电压表有了感性认识后,进入实验探究:电压表的使用。首先复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类比于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想一想,电压表如何使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
19、注意事项?由学生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并让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因为电压表的内阻很大,串联进电路没有损害,只是没有读数,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大胆尝试。在尝试中,不断修改,逐步完善。让学生自己探究出电压表的联接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动手的习惯,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探究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得出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为了更加便于学生掌握使用要领,把注意事项归纳为:“一不二要三看清”。为了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电流表和电压表在使用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
20、结。让学生对电压表的示数读得又快又准,需要多次的练习。教师采取动画演示,学生抢答, 不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从而在快乐中完成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呢?让学生归纳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进入下一环节 物理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往往要用到多节电池,如果给你八节电池,怎样应用才合理呢?先让学生自己分析,教师再演示验证。通过介绍废旧电池的污染与回收,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进入智力大赢家,首先是新手上路,通过基础知识的练习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感觉不错么我们就进入第二关,通过较难习题的练习,培养学生分析解
21、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明白学好物理还需要下一定的功夫。并不失时机地传授给学生一些思维方法、学习方法,让学生大胆地应用这些方法探究、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接下来是课外加油站,将课堂上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第二个作业是自制水果电池,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影响水果电池电压的因素有哪些呢?与这些因素是否有关。学生不容易找到铜片和锌片,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由于水果电池产生的电压比较低,不足以使小灯泡发光,用舌头试触电流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教师借给学生几个电压表。这些课外作业不但将今天的知识学以致用,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难点,起到梳理知识和提
22、纲挈领的作用。说课完毕谢谢大家!篇四:电势能、电势及电势差说课稿第四节电势能、电势及电势差说课稿发言人:王兴碧教材分析教科版教材的编排思路是:(课件 6)首先回顾重力做功的特点,着重指出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以及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然后通过理论探究,得出电荷在电场中运动时电场力做功也具有与重力做功相同的特点,从而开始做了三个类比研究:由重力场中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类比得出静电场中电荷也具有静电势能,又由重力对物体做功引起重力势能的变化,类比得出静电力做功引起电势能的变化,并得出定量关系式 wab=epa-epb(实际教学时还要提炼出 wab= -ep),再由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类比
23、得出电势能也具有相对性,指出了选择参考点(实际电势零点)的必要性。随即介绍了电势能的系统共有性,同时也指出了类比研究的局限性;之后,依循“通过做功研究能量变化”的科学思想,通过研究在电场中确定的两点间移动不同电荷时电场力做功的计算,试图寻求一种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必须是与试探电荷无关的、完全由电场本身性质(只跟场源电荷电荷量、电场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等)决定的、可以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方法。通过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电场中确定的两点间移动不同电荷时,电势能变化的量值是不同的,但电势能变化量与被移动电荷电荷量的比值是不变的,然后分析这个比值, wab/q=( epa-epb)/q=
24、epa/q-epb/q(假如电荷是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移动的话,这个比值 wab/q=el,可见),这个比值恰好就是与试探电荷无关的、完全只与初末位置有关的量,从而定义电势和电势差 u,之后通过例题,一方面进一步理解电势与电势差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电势的相对性和电势差的不变性,并指出通常物理学研究中电势零点的选取方法。最后在教材的发展空间中,介绍了等势面。(简要介绍新旧人教版编写思路)(课件 7)从物理知识的建构来看,首先电荷在电场中要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若电荷在电场中移动,则电场力就可能对电荷做功,因此,首先从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研究切入,正好顺承了之前对电场力的性质的认识,之后
25、始终贯穿类比探究这条主线,逐一铺展和联系教学内容,能较好地实现概念的同化,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由探寻表征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的研究过程,逐渐建立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自然生成,而且逻辑性强,跳跃性小,学生易于接受。(课件 8)从科学方法的渗透来看,第一是着重突出了运用“类比”研究的科学方法来理解新的物理知识,第二是依循了在物理2 中沿用的“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科学思想研究问题,第三是在电势和电势差的学习过程中,突出了理论探究,力求加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凸显了比值定义法的物理内涵,这三点渗透都是对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很有帮助的。(课件 9)从情绪体验和价值观养成的角度来思考,教
26、材的编排着力突出类比的思维特征,适当强调类比中的求证环节,旨在让学生体验类比的优越性。因此,个人认为,(课件 9)教科版教材这样的编排亲和力强,思路清晰,重难点突破较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3、理解掌握电势差的概念、定义式与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理解掌握电势差的概念、定义式与
27、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认识等势面和等差等势面,知道常见典型电场的等差等势面分布情况。利用等势面空间分布的对称美,帮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美的愉悦,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2、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能根据电势差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4、教学过程:新课教学: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结合课本图 1。4-1(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 在场强为e 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 运动到 b 电场力做
28、功的情况。(1) q 沿直线从a 到 b(2) q 沿折线从a 到 m、再从m 到b(3) q 沿任意曲线线a 到 b结果都一样即:w=qelam =qelabcos?【结论】: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 2电势能(1) 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2)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写成式子为:wab?epa?epb 注意: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
29、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若规定无穷远处的电势能为零则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 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 具有的电势能ep 等于将该点电荷由a 点移到电势零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w 的。即ep=w求电荷在电场中a、b 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将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 点电势能大于在 b 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 b 点的电
30、势能。电势能零点的规定若要确定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应先规定电场中电势能的零位置。关于电势能零点的规定:p19(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所以: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能位置时电场力所有做的功。如上式若取b 为电势能零点,则a 点的电势能为:epa?wab?qelab3. 电势-表征电场性质的重要物理量度1、电势(1) 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用?表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2) 公 式 :?ep q(与试探电荷无关)(3) 单位:伏特(v)(4) 标失性:电势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之分,正负
31、表示电势的高低注意:(1)电势具有相对性。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即电势的数值决定于零电势的选择(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选择零电势后若该点电势高于零电势则为正,反之为负(2) ?epq 为定义式,?与试探电荷无关,只与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3) 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带符号计算2、电势差(1) 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也叫电压。用uab 表示。(2) 公式:uab?a?b或uba?b?a 所以有:uab=-uba(注意下标的对应) 注意:(1)电势差也是标量,可正,可负。(2) 电势差与零电势的选择无关,没有相对性(3) 电势差与电势一样与试探电荷无关,只与在电场中的位
32、置有关3、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电荷q 在电场中从a 移动到b 时,静电力做的功wab 等于电荷在a、b 两点的电势能之差。推导:wab?epa?epb?q?a?q?b?q?a?b?quab所以有:wab?quab或 uab?wab q即:电场中a、b 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力做的功与试探电荷q 的比值。注意:电场中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与 ab 位置有关 对公式使用的说明:(1)带符号计算(2)取绝对值计算,正负根据电场力做功判断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1) 电场线法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2) 场源电荷判断法离场源正电荷越近的点,电势越高;离场源负电荷越近
33、的点,电势越低(3) 电场力做功判断法电场力对正电荷做正功,电荷从高电势向低电势移动电场力对负电荷做正功,电荷从低电势向高电势移动5、等势面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等势面的特点:在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所以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电场线跟等势面一定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等势面越密,电场强度越大等势面不相交,不相切等势面的用途:由等势面描绘电场线。几种电场的电场线及等势面注意:等量同种电荷连线和中线上连线上:中点电势最小中线上:由中点到无穷远电势逐渐减小,无穷远电势为零。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和中线上连线上:由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逐渐减小。中线上:各
34、点电势相等且都等于零。篇五: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说课稿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对于本节课我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大部分进行说课。一 说教材: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是高二学生学习了电场强度、电势能及电势差之后推导出的有用公式,既体现了电场中力与能的统一性, 又实现了物理学的简洁特点,以后许多的问题中都会涉及本节知识的应用。在本章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我确 (定 1)如下 1.教
35、教知学学识与目目技标:标 能(1)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ed,并能推导这个关u=ed2)系式。(2)会用(和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推导公式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同角度认识电场、分析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体会物理科学的力量。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公式 分析匀强电场和飞匀强电场教学难点:之前学生是从力的角度去理解电场强度是单位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而此节学生要转变思路从能的角度理解电场强度是沿电场线单位距离电势的降落,所以这是本章的难点说学情虽然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但是学生对整个电学体系了解不深,逻
36、辑分析能力薄弱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知识水平,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提问法和探究法相结合,通过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分析推理,寻找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内在联系,得到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及公式使用条件三说学法:以合作探究为主,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深刻体会公式的意义,加强学生理性思维的训练。四说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共有五个环节教学第一环节:“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电场强度和电势来描述电场,知道了电场强度是跟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相联系的,电势差是跟电场力移动电荷做功相联系的。正像力和功有联系一样,引导学生得出电场强度和电势差也必然是有联系的。那这两个物理量有什么关
37、系呢,以匀强电场为例来研究这个关系,引出本节内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第二环节:“教授新课”匀强电场e 中,正电荷q 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 点沿电场方向移动到b 点,已知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d,ab 两点的电势差为uab,分析电场力做的功从力的角度,wab= qed 从能的角度,wab=quab由上面两式得到qed=quab 即 uab = ed 也可写成e= uab/d 接着教师提问,如果不是沿场强方向移动电荷,结论还成立吗?通过例题分析得出仍然成立,指出在此公式中d 为沿场强方向的距离。教师总结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3 种说法在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沿电场方向
38、的距离的乘积 uab = ed 或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两点间的电势差与两点沿电场强度距离的比值 e=uab/d 或电场强度在数值上=沿电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 然后师生互动、探讨以下问题,得出一些结论问题 1:电场中 a、b 两点的电势差 uab 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有关吗? 探讨得出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类似于重力场中两点间的高度差,高度差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只与 a、b 的位置有关,电势差uab 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与a、b 的位置有关。问题 2:单位长度内,沿ab、ab,两个方向,哪个电势降落的快?得出场强e 的方向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在匀强电场中,两条平行线段上相等
39、距离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相等。问题 3:非匀强电场中,等差等势面之间的距离相等吗? 由 e= u/d 得出等差等势面密集处场强大,稀疏处场强小教学第三环节:例题分析强化主题,精选 2 道例题讲解巩固知识 教学第四环节:小结归纳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教学第五环节:布置作业课本 23 页 1、2、3 题板书设计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一、匀强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电场强度与这两点在电场方向距离的乘积 uab= ed 或e= uab/d注意d 为沿场强方向的距离。二、一些结论1、电势差uab 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与a、b 的位置有关;2、场强 e 的方向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在匀强电场中,两条平行线段上相等距离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相等;3、非匀强电场中等差等势面密集处场强大,稀疏处场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