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中 药药 的的 性性 能能 所谓中药性能,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所谓中药性能,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叫药性理论,又称药性。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叫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等,是以药材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等,是以药材为观察对象。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对象。1234中中
2、药药 的的 性性 能能5 含义:含义: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应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性。它反应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四气之外还有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四气之外还有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依据:依据: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的,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概括而来的,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的,以病症寒热为基准。定是以用药反应为
3、依据的,以病症寒热为基准。效用:效用:四气从本质而言只有寒热二性。凡寒凉药物,即表示四气从本质而言只有寒热二性。凡寒凉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凡温热性药物,即表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凡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表述:表述: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的表述。在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的表述。在具体表述时,除上述五种外,又常按四气程度的不同进一步区分,标具体表述时,除上述五种外,又常按四气程度的不同进一步区分,标以大寒、大热、微温
4、、微寒、平而偏凉、平而偏温等。以大寒、大热、微温、微寒、平而偏凉、平而偏温等。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在共同的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在共同的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1.据病症的寒热选择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据病症的寒热选择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2.2.据病症寒热程度差别选择相应药物。据病症寒热程度差别选择相应药物。3.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
5、孰多孰少据情而定。4.4.对于不同的病症,具体视病情而定。对于不同的病症,具体视病情而定。1234中中 药药 的的 性性 能能5 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示。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如黄连味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如黄连味苦、蜂蜜味甘、生姜味辛等。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苦、蜂蜜味甘、生姜味辛等。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6、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辛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辛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收敛涩肠的药多酸味等。急的药多甘味、能收敛涩肠的药多酸味等。一、辛一、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等都具有辛味。治气滞的香附,等都具有辛味。二、甘二、甘 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如治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如治虚证的黄芪、枸杞等,调和药性的甘草等。虚证的黄芪、枸杞等,调和药性的甘草等。三、酸三、酸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
7、涩的作用。如治自汗盗汗的五味子,治久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治自汗盗汗的五味子,治久咳的乌梅,均具酸性。咳的乌梅,均具酸性。四、苦四、苦 能泄、能燥、能坚。苦能通泄,如大黄;苦能降泄,如苦杏仁;能泄、能燥、能坚。苦能通泄,如大黄;苦能降泄,如苦杏仁;苦能清泄,如黄连。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苦能坚阴,苦能清泄,如黄连。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苦能坚阴,也可坚厚肠胃。也可坚厚肠胃。五、咸五、咸 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等作用。如治热结便秘的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等作用。如治热结便秘的芒硝等。芒硝等。六、涩六、涩 能收、能涩,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
8、治滑脱诸证的能收、能涩,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治滑脱诸证的龙骨。龙骨。七、淡七、淡 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如治水肿、小便不利的茯苓、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如治水肿、小便不利的茯苓、猪苓等。猪苓等。气味配合:气味配合: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原则:一为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二为一药中气只能有一,原则:一为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二为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多。而味可以有多。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一位气味相同,功能相近。二为气味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一位气味相同,功能相近。二为气味相异,功能不同。相异,功能不同。属性:属性:辛、甘、淡属阳;酸、
9、苦、咸属阴。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1234中中 药药 的的 性性 能能5 含义:含义: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确定依据:确定依据:1.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物的质地轻重 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等;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磁石、石决明等。等;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磁石、石决明等。2.药物的气味厚薄药物的气味厚薄 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气味厚者多主沉
10、降。3.药物的性味药物的性味 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而性寒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4.药物的效用药物的效用 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效用:效用:一般说,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一般说,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类药能下行内向,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类药能下行内向,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收敛固涩等作用。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收敛固涩
11、等作用。属性:属性:升浮属阳,沉降属阴。升浮属阳,沉降属阴。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临床应用临床应用顺应病位选择用药顺应病位选择用药逆其病势选择用药逆其病势选择用药1234中中 药药 的的 性性 能能5 含义:含义: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起来以说明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
12、依据。据。理论基础:理论基础:1.脏象学说脏象学说 所谓脏象学说,是论述人体脏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病所谓脏象学说,是论述人体脏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2 2.经络学说经络学说 所谓经络学说,是论述人体经络各自的生理功能、病所谓经络学说,是论述人体经络各自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确定依据确定依据:1.药物特性药物特性 有些医家有时也药物具有的形、色、气、味等特性作为归有些医家有时也药物具有的形、色、气、味等特性作为归经的依据,其中尤以五味多用,如辛入肺,半夏、荆芥均味辛,故入肺经。经的依据,其中尤以五味多用,如辛入肺
13、,半夏、荆芥均味辛,故入肺经。2.药物疗效药物疗效 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逐步认识到每种药物治病都有一定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逐步认识到每种药物治病都有一定的范围。的范围。表述方法:表述方法: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常直接书为归心、肝、脾、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常直接书为归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膀胱等。肺、肾、胃、大肠、小肠,膀胱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使临床用药更加合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理。有片面性有片面性1234中中 药药 的的 性性 能能5 含义:含义:有毒与无毒,狭义上讲,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
14、造成伤害而有毒与无毒,狭义上讲,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伤害而言。言。毒的特性毒的特性狭义:狭义: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广义广义药物的总称药物的总称药物的偏性药物的偏性确定依据确定依据是否含有毒成分是否含有毒成分整体是否有毒整体是否有毒用量是否恰当用量是否恰当很难分割很难分割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品种、来源、入药部位、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品种、来源、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剂型等。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剂型等。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品种混乱、误服毒药、用量过大、炮品种混乱、误服毒药、用量过大、炮制适度、剂型失宜、疗程过长、配伍失当、管理不善、辨证不准、个体制适度、剂型失宜、疗程过长、配伍失当、管理不善、辨证不准、个体差异等。差异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用量要适当、采制要合格、用药要合理、用量要适当、采制要合格、用药要合理、识别过敏者识别过敏者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