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经内五科神经内五科1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 低分子肝素钙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治疗深静脉血栓,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还用于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2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低分子肝素钙由猪源肝素经亚硝酸解聚制得,是一种低分子量的抗凝血药。与常规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钙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凝血因子a活性和较低的抗凝血因子a或抗凝血酶活性,临床上给予预防或治疗量就具有快速和持续的抗血栓形成作用,还有溶解血栓的作用,并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但对血液凝固性和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3适应症适应症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外科或骨科手术后)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血栓(
2、冠心病、脑梗死)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的形成4禁忌症禁忌症1.对低分子肝素钙过敏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3.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脑血管出血或其他活动性出血者(除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5.重度和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者(有脑出血危险)。6.肝、肾功能损伤者。7.严重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急性、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0.大脑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11.孕妇。5常用的低分子肝素钙常用的低分子肝素钙一、低分子肝素钙(万脉舒)二、那曲肝素钙(速碧林)三、达肝素钠,依诺肝素钠6用药前评估用药前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及全身各系统 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鼻腔
3、粘膜、咳血、痔疮、有无来月经)。每次用药前详细检查患者注射部位有无瘀斑、硬结、疼痛及其他不良反应,警惕有出血可能。7用药途径及部位用药途径及部位途径:皮下注射部位:腹部以肚脐为中心上下5cm,左右10cm(避开脐周12cm),有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8排气方法排气方法在皮下注射前,无需排尽空气,由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剂量极小(0.4ml),如果按常规排气,会有药液残留在注射剂中,导致药液剂量不足。同时由于排气不当药液往往从针头溢出,附于针头表面,在注射中误伤表皮毛细血管,导致局部皮肤瘀斑形成。因此注射前,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结束后,空气正好填充于针乳头内,注射器中无药
4、液残留。9注射方法注射方法嘱患者屈膝仰卧位,放松肌肉,注射时用左手拇指、食指以5-6cm捏起患者腹壁皮肤形成褶皱,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在皮褶最高点快速垂直进针(根据患者胖瘦选择进针深度),抽无回血缓慢推注(10s)。在整个过程中,应维持皮肤褶皱状态。10注射方法注射方法注射完毕后停留510s再拔针可使药液基本扩散,皮下组织充分吸收针头前面的余液,避免药液反流,增加皮下出血的机会。拔针时,按进针方向拔针,避免毛细血管损伤,减少疼痛和血肿发生。11按压方法按压方法有文献报道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压迫时间5分钟可明显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缩小出血面积,与压迫10分钟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优于3分钟。按压力度以皮
5、肤下陷1cm为准,不可揉擦,禁忌热敷,以防血管扩张引起大面积皮下淤血。12用药后不良反应用药后不良反应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硬结注射部位皮下血肿13用药后不良反应用药后不良反应14原因分析原因分析注射过浅:注射过浅或针头斜着刺入皮肤,造成针头损伤区域扩大就会引起明显疼痛。加之内外穿刺点不在同一位置,易引起皮下淤血。药液残留:该药刺激性强,排气后,针头处有药液残留,进针后部分药液刺激神经,渗入毛细血管,增加疼痛出现瘀斑。注入药液速度过快:注入药液速度过快,局部浓度过高,产生疼痛,形成硬结。15原因分析原因分析注射部位:未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方法,如肌肉内注射会引起疼痛,是皮下血肿的症状更加明显。方法
6、欠准确:拔针速度过慢或未沿着注射角度拔针,导致部分要渗入皮下造成疼痛和淤斑。按压时间和力度:该药虽抗凝作用弱,若与阿司匹林等药联合应用,会影响血小板凝聚造成皮下淤斑。16不良反应的处理不良反应的处理皮肤瘙痒、发红:用碘伏擦拭缓解症状。局部小血肿:自行吸收,冷敷,云南白药贴敷或赛肤润涂抹。硬结:喜疗妥软膏涂抹。大面积血肿:立即报告医生停药,必要时进行穿刺抽吸或者手术。17健康宣教健康宣教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时,护士除了严密观察病情外,还应教会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监测,包括注意大便,尿液颜色,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用药期间嘱患者不要热敷腹部,以免增加出血危险性,勿抠鼻,用软毛刷牙,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发生碰撞和跌倒,如有异常及时汇报。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