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第7课风的成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形成风。 2.生活中有多种制造风的方法。科学探究目标1.尝试画图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2.在教师和教材的指导下,能够按步骤完成模拟实验。 3.借用多种手段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意识到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流动是风的形成原因。【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教学准
2、备】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学生准备:盒子、胶纸、透明硬薄膜、蜡烛、火柴、蚊香、小纸条、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聚焦(5分钟)出示2张图片:一张是一位老师头发整齐状态的照片,另一张是头发被风吹乱的照片。(1)提问:看到这两张图片中老师的头发你有什么想和老师、同学们说的吗?(2)提问:可能是哪里来的风把老师的头发吹乱的?(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在黑板上书写,并按照自然风和人造风分为两类。)(3)提问:同学们刚才给了我很多可以形成人造风的方法(教师指向板书中呈现的人造风),那接下来请思考,自然界形成的风,又是怎么产生的?小组讨论马上
3、开始。(板书:风的成因)观察图片,学生自由发言。(1)预设:生1:头发乱了; 生2:头发被风吹乱了; (2)预设:生1:自然的风; 生2:风扇的风; (3)预设:生1:西伯利亚来的; 生2:冷空气带来的; (充分让学生表达,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经验)引出本节主题,并在学生原有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风有一个再认识。二、探索(25分钟)过渡语:有的同学认为与冷热变化有关,他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眼见为实,我们马上用一个模拟实验来证明。1. 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任务:(1) 展示实验器材及名称。(2) 实验任务(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录制视频的形式进行方法指导):通过以下实验对比观察烟雾走向,并作出烟雾走向变化的解
4、释。加热前实验 将所有材料放于桌面。 将蚊香点燃,观察并记录蚊香烟雾走向。加热后实验 将蜡烛点燃放入盒中(圆孔正对下方)固定,而后“贴膜”。(注:“贴膜”时要小心,不能让蜡烛倾向过大,以免火焰烧到盒子或塑料膜。)将点燃的蚊香放在盒子的另一个圆孔处,观察并记录蚊香烟雾走向。(注:a整个操作过程需要沉下心、动作轻柔、专心致志,观察现象细节;b关上实验室的门、窗、风扇和空调,减少走动或大幅度动作,以防产生干扰。)2.活动手册记录指南:(1)画出加热前,蚊香的烟雾走向。 (2)加热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蚊香烟雾走向,并记录下来。 (3)记录自己对加热前后蚊香烟雾走向状态变化的解释。1.学生阅读并明确实验任务
5、和注意事项。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观察、记录与分析。学生解释预设:生1:烟雾被加热的热空气吸走了; 生2:烟雾的运动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引起的空气流动变化造成的; 1.学生是否明确学习任务。2.学生能否按要求进行实验活动。3.小组内分工是否明确。4.学生是否能够由现象到本质的进行剖析。三、研讨(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用多媒体记录和展示学生记录的实验现象,并由学生描述现象。 全班讨论:1. 模拟实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2. 大自然中的风和模拟实验中的风形成原理类似吗?如果类似,那大自然的“蜡烛”又在哪里?(此问教师可以通过科技类短视频为学生展示)学生讨论思考分析问题。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前几节已掌握知识解释所观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