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线索,理解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丽江的哪几种美。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理解作者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的技巧。3.理解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了解丽江的风景美、建筑美、民俗美。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线索,理解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丽江的哪几种美。【教学难点】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理解作者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的技巧。【课文导入】常听去过丽江的人说,丽江之美,美在它依然保持完好的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轻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同学们:看一下这张
2、图片,就令人神往,今天,我们就走进阿来先生的一滴水经过丽江,看一下丽江的美。【课堂环节导航】一、出示目标1.理清文章线索,理解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丽江的哪几种美。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理解作者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的技巧。3.理解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了解丽江的风景美、建筑美、民俗美。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阿来,藏族,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阿来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2.背景透视:2012年,阿来到甘肃武威作关于藏文化圈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工作,武威之行结束后又到了丽江。丽江市人民政府听说作家阿来到了当地,就邀请他写一
3、篇关于丽江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文章。一滴水经过丽江就是应丽江当地政府此次邀请所作。3.相关资料:四方街的价值“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三、预习反馈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3.记一记词义。四、初读感知(一)带着问题读课文。(二)听读课文。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
4、地方,用问号标注。(三)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5):叙述一滴水经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后,游览丽江的情形。着重展现丽江古城的自然风景之美。第二部分(6-10):叙述一滴水再次醒来后,游览丽江的情形,展现了丽江古城的建筑之美。第三部分(11-14):叙述一滴水经历玉河中的徘徊后游览丽江的情形,展现丽江古城的民俗之美。第四部分(15、16):交代一滴水离开丽江,奔向大海。五、精读品味1.文章开篇“我是一片雪”的作用是什么?“轻盈”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开门见山地点出“我是一片雪”,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表明作者将以物的口吻来叙述故事。“轻盈”一词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了雪落到玉龙雪山上时姿态轻柔优美的样子
5、。2.“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句子中的两个“喧哗”意思一样吗?各是什么?【答案】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喧哗”指水多声大而显得水声嘈杂;第二个“喧哗”指“我们”由冰化成水、获得自由后喧闹、嬉戏的样子。3.阅读方法解密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词语在文中的比喻义、蕴含义、引申义、特定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内容、对象或范围)。答题思路:读懂文章(文段或句子)的意思,揣摩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以及所表达的人物情感、态度、认识。4.“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
6、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纳西族人口中对丽江坝的赞美,侧面写出了丽江坝的美丽和闻名。5.“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赏析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答案】“明代”意在表现四方街的历史悠久,“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说明四方街建筑的奇特。6.“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这句话用四个“
7、看见”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第一个“看见”写出了到这里的游客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表现了游人之多,侧面描写出了古城丽江的出名;后三个“看见”从正面概述了古城丽江的景色。7.“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说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通过不同语言中频频出现“丽江,丽江”,从侧面写出了游人对丽江美景的喜爱和赞美。8.“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
8、然。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答案】本题运用排比效果分析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丽江古城的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观的高度融合的特点。一气呵成,使人震撼。9.“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细节描写,描绘了丽江古城民众的悠闲生活的场景,体现了丽江人民恬静平和的生活。10.“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答案】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古城是平静、纯朴的,在古城的氛围
9、里,人们浮躁的内心如水滴一般晶莹,即使欢笑、歌唱,内心也是沉静、安定的。11.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了作者以一滴水的方式走过丽江的喜悦之情,也表现出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六、研读探究【手法探究】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名义来写自己游历丽江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作者以一滴水的名义,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通过一滴水的视角来看丽江古城,以一滴水自述自己在丽江古城的所见所闻,让一滴水来替自己思考、说话。通过拟人化的描述,向读者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这样写,便于作者在描绘丽江古城的美景的同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能带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七、归纳总结1.课
10、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课文主旨本文以一滴水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了一滴水游历古城丽江的旅程,着重展示了古城丽江风景、建筑及民俗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古城丽江的无限热爱之情。3.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以拟人化自述的方式进行叙述。作者借一滴水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拟人化地叙述自己游历丽江古城的经过。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穿越时空,借用一滴水的口吻来抒发情感,显得大胆奇特,富有新意。(2)多处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特点鲜明。如纳西妇人浇花的细节描写,让丽江民众悠闲恬静的生活跃然纸上;夜晚游客在茶楼酒吧中欢笑、歌唱的细节描写,把游客游览丽江古城的幸福感和快乐的心理写活了。八、拓展延伸1.主题拓展:欣赏丽江情。2.国学经典诵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到那儿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九、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