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熟读并背诵诗歌。 2 体会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3 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 2难点: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作者介绍 导入新课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有经邦济世之才,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处在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的情怀;他有绝世才华, 而且性格豪俊,这使他的抑郁情怀不至于走向消沉凄恻。这些,都影响他的诗风。他的诗,往往立
2、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杜牧的咏史名作 赤壁。 (二 )解题 提问学生赤壁是那里? 赤壁,地名,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三)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四、 疏通文意 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文章(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不足处做一补充)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来磨光洗
3、净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 折戟:折断的铁戟。戟,古代兵器。销:锈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诗的前两句借折戟这一历史遗物引发对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叹,这是交代兴感之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东风不给周瑜火攻曹军的方便,那么大乔和小乔这两个绝代 美人,就会被曹操抓走锁进铜雀台。 东风:赤壁之战以火攻,时值东南风大作,火乘风势,尽烧北船。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后两句议论,提出假使不是“东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式将完全改观。 追问: 通过对诗文的解释,看出了作者怎样
4、的情怀? 诗人在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机遇的同时,也在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施展。 (五 ) 讨论思考: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 提示:这一把 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 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 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5、。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 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六、 小结 诗歌的主旨?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的帮助,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其观点不同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吐露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七、布置作业 1、背 诵并默写这首诗。 -温馨提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课件、素材、试题、教学计划 等欢迎到163 文库下载 全套 资料!】 相关 课文朗读 mp3,课文视频 等,请到对应栏目中的“素材”中下载。 或者 到 百度 搜索“ 163 文库 ”,到网站下载! 或直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