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案导学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先学后教 1、给加点字注音。 溃 退( ) 歼 灭( ) 督 战( ) 芜 湖( ) 签 订( ) 取 缔 ( ) 对 峙 ( ) 要 塞 ( ) 锐不可 当 ( ) 2. 课文标题 中的“ 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 ) A 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 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 C 约数,指百万左右。 D 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2、”。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 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 最后来写。 C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 中路军在 24 小时内 30 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4、新闻又称 _,新闻的 五个结构分别是: _ 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_ 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_ 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_ 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_ 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2 读新闻
3、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 _、 _、 _、事件发生的 _、 _、_。 小组合作 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等句,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 裁是 _,这段 文字主要内容是写 _。 2、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 _与 _,对比的作用是_。 3、文中运用议论 表达方式的句子是 ,其作用是( ) (多项选择 ) A 补充说明战役背景 B 点明我军胜利原因 C 补充叙述战役侧 面情况 D 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4、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 _,这个词
4、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 _情绪。 5、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 ( ) (多项选择 )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 敌人的愤慨 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 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 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当堂达标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 了。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
5、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3 ( 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B)江阴要塞,( 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 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1、 A、 B、 C、 D 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 )、( )。 2、“东面防线” 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3、“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4、“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 5、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6、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 的 作用是 7、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 -温馨提示: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课件、素材、试题、教学计划 等欢迎到 163文库下载 全套 资料!】 4 相关 课文朗读 mp3,课文视频 等,请到对应栏目中的“素材”中下载。 或者 到 百度 搜 索“ 163 文库 ”,到网站下载! 或直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