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的本质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于1998年8月29日通过。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对高等教
2、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教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教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 2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高教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
3、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 1、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高等教育的出现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我国,高等教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2、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3、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社会服务职
4、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增地学院运动,以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部分增地学院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大学的基本任务-威斯康星思想: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3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威斯康星思想的意义:1打破了美国高校封闭的体制,大学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了更为密切的联系,高校为社会服务成为第三个职能;2在学术性科目之外确立了应用科学研究及农业、工艺学科在大学中的地位,大学向更加综合化、多学科化方向发展3开创了联邦政府资助高等学校的先例,使州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拨
5、款制度化,推动了州立大学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目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教育方针为教育事业确立了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规定。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教育方针的内涵又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是一种社会理想,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激励作用。各级高等教育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习惯上称之为培养目标。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
6、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2、教育的培养目标 3、实施的途径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 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 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1德与才的关系 2身与心的关系 3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体力和智力是构成劳动能力的两个对立统一的要素,它们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德智体美构成了全面发展的教育。其中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
7、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 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个人本位观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社会本位观源于柏拉图的哲学家教育与军人教育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教育平等思想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孔子和柏拉图。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包括: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
8、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三个明显特征: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的特征:首先,专才教育主要是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再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通
9、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首先,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再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再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原则:1在可承受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高校教育制度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1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3学制的建立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我国高校毕
10、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1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4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高等学校的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高等学校的学制即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大多数国家的高等学校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分三个层次:高等专科学校(含部分高职技术学院);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
11、堡的倡导下,德国新型大学中产生了哲学博士学位,至此,现代学位制度基本确立。我国目前的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颁布高等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制度:各国招生制度主要有: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由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等学校招生基本上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招生制度。近年来的改革有:1在招生手段上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2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如定向生制度、保送生制度、委培生和自费生制度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1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强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2完善高等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
12、度,勤工俭学制度3对有条件的地区的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高等学校的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职务设置的总体原则是按需设岗,因事设岗。我国高校教师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教师岗位设置原则:系统原则;整体效应原则;最低岗位数量原则;动态性原则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中央集权型(以法国为典型);权力分散型(以美国为典型);集权与分权结合型(以德、日、英为代表)。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1984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基本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在结构上基本分为三个层次:
13、校、学院、系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首先,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其次,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同时,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此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的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提倡一体化模式的主要理由是:1减少机构间的质量等级差距 2一体化的机构能特别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资
14、源3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4把以前相互割裂的学术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思想结合起来 5为科研提供更广阔的基础,所有高教机构的教师都能参与科研活动。6一体化模式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某种程序上是充足的,如果提供适当的教育机会,学生之间学习成就的差异就可以得到控制。7有利于学生重新选择学习机会。多样化模式的典型特征:1多样化模式的目标是为学习能力、动机等方面各不相同德学生提供与之相应的教育环境2在一个多样化的系统中,不同结构在声誉、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等级或差别3在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英才教育部门与其他教育部门在管理上有区别4各种高等教育机构和课程项目不仅存在纵向的等级差别,而且在性质、
15、目标、课程、内容方面存在横向的区别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首先,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第二,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第三,加强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第四,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
16、,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结构概念: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影响因素:1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文化传统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和教育因素。2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因素有学术的因素、体制的因素、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对我国高教结构改革的若干启示:1、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2、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 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首先,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其次,
17、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高校的教师与学生高等学校的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高校教师的任务: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为社会服务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高等学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1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2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 3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教育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1完善教师聘任制 2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 3克服高校教师“近
18、亲繁殖”现象高校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一年级,踌躇满志,但缺乏远大的理想;新的思维方式正在形成之中,但没有完全脱离中学时代的习惯和意识;三是思想单纯,可塑性较大;渴求知识,但专业思想不巩固;渴求温暖和友谊;要求自由和民主,但缺乏自治和自立能力。二、三年级,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不稳定性;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增强;层次差别日益明显;希望获得爱情的体验。高年级,思想较为成熟,自主支配意识强;工作、生活的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关注毕业分配。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
19、式:社会学意义上高校师生间的关系 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 伦理学意义上高校师生间关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1在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2在心理学、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在知识活动中希望进行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 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高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一是遵循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
20、规律;二是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三是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四是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五是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六是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需要为基本出发点;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扶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符合高级人才成长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的具体做法: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专业的出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专业的缘起与
21、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联系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1、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 2、未来社会要求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1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 2培养目标和规格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3培养要求应与个人的发展相一致 4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性 高校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它是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教学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特定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
22、人才的过程,是学生以所知为基础,知、情、意、行结合,德、智、体、美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原则: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首先制定教学原则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其次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教学工作的任何要求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也决定了教学原则的制定还必须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再次是教学原则的确立必须与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相联系,必须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教学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高等学校通过教学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效率高、系统性强,能完成多方面
23、任务的特点。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教学活动是组织得最严密的活动,它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有关部门内容本身的逻辑出发,系统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可以最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发展高校教学过程的特殊属性: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 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1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1独立性的增强 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 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24、大学教学原则: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1、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3、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1、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的状态 2、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4、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 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1、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 2、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3、
25、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四)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1在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 2坚决按照大纲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3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 4利用选修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 5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2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高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综合。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
26、分配。学年编制简称校历整个课程体系又普通教育、基础教育和专业教学三大板块组成。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性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条件.从形式上看,教学大纲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说明、正文和附录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是:明确的目的性;前沿性;思想性;启迪性;教学适用性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选课形式上按,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根据课程有否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将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1教材是从一般书籍中分化出来为教学服务的专用书籍2教材应当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 3教材能够反
27、映与学科有关的,从生产与社会中提炼出的实际问题4具体、生动、图文并茂5统筹安排,综合平衡课程建设的意义:1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 2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他工作的相互联系 3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 4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课程建设的内容:1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2课程教学设施的建设 3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 4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的要求:1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 2教材要合适 3教学资料要完整 4考核手段要科学 5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6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高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
28、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织和表现出来,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场所。是为了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结构。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 1901年,逐渐在我国各级学校中普遍推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有: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学年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水平的教学制度。学分制是指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通常为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
29、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 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 3、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高校教学方法包括三方面特点:1是由教师直接控制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2是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是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也称为课堂讲授法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使需要传递的信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教师板书
30、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定。讨论法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辨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法。自学指导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进行实验并通过思考和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教学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1是对教育决策的影响 2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3是对高等教育、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率;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网络大学是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
31、,具有远程开放教育与虚拟学校的特征,实现一系列高等教育功能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教学测量则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实描述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现代高校教学活动主要环节:课堂教学 实验课教学实习科研.毕业设计(论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总结和布置作业备课的基本要求: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其次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最后,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实验课的教学:1、实验课的准备 2、实验课的组织与课堂控制 3
32、、实验报告的撰写 4、实验课的总结毕业设计的一般过程:1文献资料的收集与阅读阶段 2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 3设计制图和实验研究阶段 4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阶段 5毕业设计的检查阶段 6毕业设计的答辩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1选择课题,确定题目 2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3全面思考,拟定提纲 4撰写初稿,修改定稿 5论文答辩,评审质量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高校科研与技术开发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1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2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4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5科研是学校直接
33、为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1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2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3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4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比较快的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5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1、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2、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3、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5、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6、加
34、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科研程序:一)科研准备阶段 1选题 2申请课题 二)科学实验阶段 三)研究成果评审、报奖和推广应用 1科研成果的审核 2研究成果的评审和鉴定 3研究成果的登记、申报和报奖 4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理论的层次性.加强综合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1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2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3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4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关系:1目的的统一性 2活动的主体有差别 3所获知识的层次不同 4知识获得的环境有差别,即开放性、灵活
35、性的特点社会实践活动分类:分为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活动两大类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由学校教务处组织,是为了配合一定的教学过程而开展的,包括教学实验、专业实习、军事训练、生产实习及部分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活动又称专业实习,指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的进展,深入社会实际工作环境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实际专业技能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1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 2有定向选择的内容 3通过现实参与的方式实施 4与高校其他教学环节具有互补并进的效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程序:1确定活动内容和场所 2编制活动计划:活
36、动目标 参加人员 过程安排 预算活动经费 3组织活动过程 4评估与总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1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2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3系统化、分层进行的原则4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正确处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1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2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3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4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5集体与个体活动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质上就是以人为工作对象,做人的思想转化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1.鲜明的阶级性2.广泛的群众性3.很强的实践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37、邓小平理论来教育和武装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首先,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其次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和教育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思想建设内容: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组织建设的方式:脱产进修、在职培训、业余进修和开展科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性问
38、题。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规律:1大学生思想活动、思想发展规律2高等教育规律3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1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2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3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运动、发展、深化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是调查研究法;2是说理启迪法;说理启迪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39、,启发引导教育对象,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3是情感交流法;4是榜样教育法5是参观访问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1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是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个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和思想品德教学2教职员工的“三育人”;3是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4四是校园文化;五是社会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精神性 创造性 复杂性 长期艰巨性思考题:1、如何合适的建立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P121-1312、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如何处理和任何社会本位的关系?P58-603、为什么说学生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P21-2204、简述经济发展对高等教
40、育的作用?P9-115、如何贯彻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原则,如何运用讲授法使他们具有启发性?P268-2696、编写教学大纲有哪些原则?P243-2457、编审试题时应注意哪些原则?P2928、大学生社会活动组织原则有那些?P314-3439、如何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P230-23110、结合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谈谈高校教师素养的问题?P173-1741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上课、备课?P255-257名词解释: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P95、96,教学原则P226,教学方法P265,教育目的P32,培养目标P34,教育制度P85,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教育方针P29心理学 心
41、理学概论个体心理系统: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4个方面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情绪即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意志过程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是指表
42、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动机: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求西方心理学理论流派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97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1构造主义: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为铁欣纳。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在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2机能主义:创始人为詹姆士,代表人还有杜威等。 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3行为主义创
43、始人为华生,后期代表人士斯金纳。 行为主义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行为主义直接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心理学的发展道路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学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精神分析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
44、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1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信息加工者。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它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行为的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计算机模拟等研究方法现代认知心理学接受了行为主义对客观研究方法的重视;重视对人类智慧行为的研究,并用精密的客观方法研究了这些过程;继承了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思维和问题解决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进而丰富了这些成果认知心理学的出现表现了当代心理学
45、互相融合的新趋势2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人,揭示人性本质,必须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用整体方法对人作完备的描述。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环境适当,就会努力去实现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对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促进人格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的本性和价值提到了心理学研究的首位,突出了人的动机和高级需要的作用,促进了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改革理念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
46、明确的教学目标、人物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而心理学可以为整体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提供依据。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由旁宗岳在1908年翻译的日本小泉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196年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各师范院校相继开设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3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4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
47、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按照随机性原则和局部控制原则,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调查法;个案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教师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教学风格、教师期望、教师的举止言谈等。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教师的能力素质1教学效能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教学效能对教师行为的影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外部环境(包括社会风气、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人际关系等);教师自身因素(包括价值观及自我概念等)2教学反思的类型:对活动的反思、在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过程: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最集中在观察和分析阶段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陈述3教学监控能力的三个方面:1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