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德育概述第二节 品德及德育过程第三节 德育原则一、德育概念一、德育概念所谓德育,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所谓德育,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通过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化背景下,通过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个体主动建构道德观念,不断提升道德导个体主动建构道德观念,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能力的活动。德育在狭义修养和道德实践能力的活动。德育在狭义上特指道德教育,在广义上包括道德教育、上特指道德教育,在广义上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在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在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养学生成为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的公民。在此基础上,引公德、遵纪守法的公民。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1复杂性 德育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德育的对象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其次,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2系统性 德育的系统性是指学校德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的。学校德育的实施有着严密的组织机构和计
3、划安排,学校的共青团、少先队、班集体等围绕德育任务协调一致的开展活动,各科教学、课外活动也都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阵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受到全面、系统的道德教育,有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3示范性德育的示范性是指德育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利用学生身边的同辈群体、社会上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来开展德育活动,发挥学生心目中“重要他人”的积极影响。“身教胜于言传”,身教具有巨大的影响,教育者要处处做受教育者的表率,用自己模范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受教育者。4实践性德育的实践性是指德育必须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现代德育应当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
4、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采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疏导和参与的方法,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德育的个体功能(1)促进个体的社会化;(2)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3)促进个体的智能发展;(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2德育的社会功能(1)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2)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3德育的教育功能德育的教育功能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德育具有育人的价值。其二是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德育可以影响个体在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以及学习习惯和方法等。(1)道德教
5、育(2)思想教育(3)政治教育(4)法制教育(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一、品德结构与品德发展规律品德结构与品德发展规律1品德结构品德结构是指构成个体品德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和联系方式。个体品德是一个由多维度、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各维度、各层次和各要素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信念和评价能力。道德情感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处理各种道德关系、评价自己或者他人的道德行为时所蕴涵的喜、怒、哀、乐、爱、憎等方面的情绪和情感体验。道德意志是
6、指个体在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克服一切内外的阻力和困难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结合具体情境所采取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实际行动。2品德发展规律(1)品德发展是个体在一定的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中自我建构的结果(2)品德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是促进个体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3)品德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4)品德发展是一个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下,受教者积极、主动地建构道德观念、进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品德发展的过程。从德育过程的内涵来看,德育过程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
7、教育者、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1德育过程是引导受教育者在德育活动中能动的交往过程(1)德育活动是个体道德建构的基础和载体(2)个体品德的发展是通过能动的交往活动实现的2德育过程是引导受教育者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过程(1)德育活动要促进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2)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的发展具有差异性3德育过程是不断提高个体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1)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2)德育活动要促进个体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一、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二、知行统一的原则三、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四、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五、严格要求
8、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七、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通过集体教育个别学生;同时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发挥个别教育的辐射效应,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2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3重视个别教育工作知行统一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1理论联系实际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3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言行一致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
9、通过事实、道理、榜样等进行启发诱导,激发学生道德发展的动机和积极性;同时又要辅以纪律约束,通过规范、制度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调控。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启发诱导,以理服人2坚持正面教育,多用示范和表扬3加强纪律约束,规范学生行为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发扬学生思想和品德上的优点、长处和先进的因素,克服其缺点、短处和落后的因素,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的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全面了解学生2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3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
10、求,把严与爱有机结合起来。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尊重学生3严格要求学生2信任学生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的、连贯的德育影响。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营造全员育人的学校文化氛围3加强不同教育阶段德育的计划性和连贯性2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德育影响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把道德规范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境界与养成道德行为结合起来。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道德教育应当源于生活2道德教育应当为了生活3道德教育应当在生活中德育方法是指在德
11、育过程中,为了促进受教育者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受教育者进行道德规范的内化、道德情感的交流、道德行为的互动等所采用的活动交往方式。说服教育是指根据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水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其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形成或改变某种态度,提高道德认知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的方法。说服教育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运用说服教育的基本要求是:1要有针对性2要有趣味性3要情理交融二、情感陶冶 情感陶冶是指通过自然的或者有目的创设的生活、教育情境,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感染和熏陶,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的方法。运用情感陶冶的基本要求是: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2教师要以身作则3
1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三、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受教育者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和交往,培养其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实践锻炼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运用实践锻炼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适当给予指导3锻炼要持之以恒四、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不断地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运用自我教育的基本要求是: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3自我教育要在实践中进行五、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方法。运用榜样示范的基本
13、要求是:1榜样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2激发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对榜样的学习要落实到行动之中六、品德评价 品德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规范,引导受教育者对自己或者他人的思想和言行做出评判,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奖赏或者批评、惩罚,以激励学生追求进步,或者改正不良思想与行为的方法。运用品德评价的基本要求是:1品德评价要客观公正2品德评价要注重教育性3品德评价要注意方式方法德育途径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引导受教育者开展德育活动所采取的比较稳定的组织形式。它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的活动渠道。我国中小学目前常见的德育途径有思想品德课、时事政策课、各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班主任工作以及学校共青团、少
14、先队、学生会工作等。一、直接道德教学 1思想品德课2时事政策课二、间接道德教育1各科教学2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3班主任工作4劳动和社会实践5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一、认知发展模式认知发展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创建的。1理论基础(1)道德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2)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普适性的道德原则,促进学生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2实施策略(1)道德两难问题法(2)公正团体法二、体谅模式体谅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欧美流行的一种德育模式,其代表人
15、物是英国学者彼得麦克菲尔(Peter Mcphail)等人。1理论基础(1)学校德育应当满足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需要(2)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人、体谅人(3)教师的表率和感染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2实施策略(1)教材具有情境性,这些情境来自青少年的实际经历,情境的表述简单明了,学生能够自主地说出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会怎么办。(2)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般只涉及具体做法,不要求学生做理论性的思考。(3)围绕学生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这种方式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和理性投入,能够提高学生对行为的理解和鉴赏。(3)鼓励青少年进行社会试验。(4)体谅行为是基于对他人的考虑,行为的结果就是
16、对该行为的回报。(5)列举的事情没有固定的结局,师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进行下去。(6)让学生自由选择情境。这些情境不用来惩罚或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三、价值澄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路易斯拉思斯(Louise Raths)、悉尼西蒙(Sidney BSimon)等人。1理论基础(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2)如何获得价值观比拥有什么价值观重要(3)价值澄清旨在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所信奉的价值观2实施策略(1)澄清应答法(2)价值单法四、社会学习模式社会学习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班杜拉(ABandura)和米切尔(WMischel)等人创建
17、。1理论基础(1)个体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2)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意义(3)对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和自我调节的重视2实施策略(1)通过模仿形成个人的道德行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模仿学习对于个体道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模仿,个体可以学到新的行为,可以抑制和消除内隐的行为倾向的出现,可以刺激内隐的行为倾向转化为外显的实际行为,还可以改变、消除或强化原有的行为模式。(2)模仿学习的具体步骤模仿学习可以分为四个具体步骤:五、集体教育模式集体教育模式是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ASMakarenko)和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1理论基础(1)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2)集体是发展学生个性和道德的重要阵地(3)良好集体的培育2实施策略(1)平行教育影响原则(2)前景教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