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暑期规划针对对象:本计划主要针对新初三阶段想要先进行预习的学生。达到目的:通过暑期15次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尽可能多的理解和了解初三新板块的内容,掌握基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节,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次课);第二节,比热容与热值(2次课);第三节,热机(2次课);第四节,走进电学(2次课);第五节,认识电路(2次课);第六节,电表的使用(2次课):第七节,认识电路(2次课);第八节,答疑(1次课)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基本概念:(1)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的物体,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也可
2、以发生在固体以及气体之间。注意: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比如,两个底面被削平、削干净的铅柱紧紧结合,甚至下面吊一个物体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从扩散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在间隙。那么,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这是因为分子间除了有引力以外还存在斥力。内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与其他的能量单位一样,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符号是J注意: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物体温度
3、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做功:如果外界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的内能将增大;如果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将减小。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其它形式的能量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热传递: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为止。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过程,内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主要题型:选择题,某个选项可能会涉及易错点:内能,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分不清。
4、本次课程需要掌握的:分清基本概念,理解每个概念所表达的含义。第二节 比热容与热值(一)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在数值上也等于该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3)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吸热和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二)热值,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的单位是(J/M)。根据燃料热值的定义我们可以计算燃料在完全燃烧情况下产生的热量。(Q表示热量,q表示热值,m表示燃料的质量)。主要题型:
5、选择题,简单计算。易错点:(1)比热容与密度一样,是反映物质特性的量,它反映的是单位质量的某物质吸热(或放热)而引起温度变化的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物质,物态不同,比热容也不同;(2)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由化学能转化来的,燃料的热值只与燃料的性质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情况等无关第三节 热机(1)定义:把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做热机。热机的种类繁多,主要有蒸汽机、蒸汽轮机、汽油机、柴油机、燃气轮机、燃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等。所有热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2)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它是通过使燃料在
6、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3)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是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4)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在每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5)在压缩冲程中,飞轮带动活塞压缩吸入的气体做功,使气体的温度升高,把机
7、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6)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活塞、飞轮的机械能。易错点:四个冲程与曲轴转动,对外做功之间的关系。主要题型: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等等。第四节 走进电学(一)电荷(1)两种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a正电荷: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表示,“玻正”。b负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用“-”表示,“橡负”。(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验电器:实验室里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验电器,验电器是用于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而不是所带电荷的性质。原理:
8、同种电荷互相排斥。(4)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简称电荷,用字母Q表示,单位为库(伦),符号为c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者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十的负七次方库伦;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约有几十库伦。(5)电荷守恒: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6)摩擦起电的原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
9、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二)(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自由电荷”包括自由电子和自由离子,比如金属能导电是由于金属内部存在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能导电是由于存在自由离子。(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
10、内带电粒子相互约束,几乎没有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注: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玻璃在加热的条件下,会有绝缘体转化成导体。易错点: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离。题型:选择题,有关验电器的考察。第五节 认识电路基本概念:1电路(1)定义: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的电流途径叫电路。(2)基本组成:电源: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叫做电源。电源的作用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用电器:用来工作,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灯、电铃、电扇等。开关:用来接通或者断开电路的装置,起控制用电器的作用。导线:导线是将电源、
11、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电荷移动的通路。(3)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电路是闭合的。在闭合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4)电路的状态开路:某处断开或电流无法通过的电路,又叫断路。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也叫闭合电路,它是电路正常工作的状态。短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的电路。这种短路叫电源短路,最易引发火灾,对电源危害也极大。第二种是用电器两端被一条导线连接起来,这种情况叫局部短路,被短路电器不能正常工作。(5)电路元件的连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先断开;电源两极不允许用导线直接连接
12、,以免损坏电源。(6)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易错点:在画电路图(简单电路图)时,一定要规范,一般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实物,切忌将实物画到拐角处。题型:作图题,同时是我们电学分析的基础。第六节 电表的使用一、电流表(1)电流的单位:在国际制单位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简称安其他单位:毫安,微安(2)电流表: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可以用电流表测量正确使用电流表,应做到“四会”。 会接:a电流表必须串联在待测电路中;b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c电流表电阻非常小,分析电路时,常把它看作导线。注意: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将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直
13、接接在电源两极上,否则会烧坏电流表 会选:a在接入电路前,先估算电流大小,若待测电流小于0.6A,应选00.6A量程,若待测电流在03A之间,应选03A量程。b如果不能估算,应先接大量程接线柱,试触后再根据读数接到相应的接线柱上会试:电路接好后,在正式接通电源前,必须试触,同时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a指针不偏转,可能是待测电路开路,电流表中无电流,也可能是电流表本身有故障,应加以排除。b指针反向偏转,可能是正、负接线柱接反,应改接。c指针正向偏转过大,超过最大刻度,是量程选择偏小,应改接较大量程。d指针偏转很小刻度,是量程选择偏大,应改接较小量程。 会读:会读的关键是能够根据所选的量程,正确判断出最小刻度值是多少安,再根据指针的位置,正确读出所表示的电流值。另外,电流表使用前还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需要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方式。题型:贯穿整个电学。第七节 学生基本问题的答疑,争取做到基本电学热学的概念掌握到位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