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认识角认识角 1 1 桂山二小桂山二小 李焕玲李焕玲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 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 2.教材分析:在生活中,许多物体中存在着“角” ,学生对它也是相当熟悉,我在课 前也了解过,他们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个物体的边沿,或是转角的地方,就是角。 ” 而这些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是本课的学习起点,正确选择学生的学习起点,对 于数学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有 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以交流与研究为
2、特征的学习方式。 3.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学内容和教材分析,制定出以下三点目标: 结合生活情 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找一找” “折一折” “比 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动手实践直观认识角。 二、说教法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的。 教师的教需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而学生的学则是需要教师引导的。本课我一改传统 式的教学方式,把获取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活
3、动为主 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 数学。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 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鼓励每个学生 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 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提出问题探索问 题问题解决“三个阶段。问题解决的过程,正是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 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他们 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体现生本的理念“先做后学” ,达到“
4、教少学多” 、 “无为而为”的 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三、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 能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当代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 法,就能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终生受益,达到“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的目的。因此, 本课时主要进行指导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如:我先让在情景图中找角,说生 活中所见到的角,再在课桌上找角,最后,根据学生的汇报共同在黑板上画出角。并在 以后的练习中加深角理解,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程序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激趣引入;
5、二是从 实物中抽象角,丰富学生的感知;三是共同观察讨论,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四是寻找生 活中的角,巩固对角的认识;五是动手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六是比较角的大 小、发展学生的思维;七是设计综合练习、提升学生能力。 1.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激趣引入。 课始,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的活动,直观感知“角” 。 这个活动学生喜欢,既能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 极性,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2.从实物中抽象角,丰富学生的感知。 本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 角” 。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
6、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 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 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 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现中。 3.共同观察讨论,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活动, 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 接着我们安排了及 时的观 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 “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 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然后及时设计“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
7、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4.寻找生活中的角,巩固对角的认识。 由于学生已经形成了角的正确表象,为了加 深对角的特点的认识,我们又安排了“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的体验活动,让他们 在身边寻找角,并通过同桌互相指一指、摸一摸的活动过程,既能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 识,还能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性,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也能及时对某些 错误的认识进行纠正与弥补。 5.动手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 “动手做一个角”是本课浓墨重彩的部分, 这里,提供给学生好多的材料,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材料做出角,学生展
8、开活动时,老师 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 角,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 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 6.比较角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角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设计 了“比较角的大小”的环节,这里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来描述比较的方法, 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与小结,将学生的方法加以及时提升,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与水平。从教学的情况来看,孩子们的比较方法很多,也很有创意,从中也可以发现学 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层次性。 7.设计综合练习、提升学生能力。 经过多样性的活动过程,学生积累了对角的正确 认识,最后,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综合练习,意在引发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迈进, 这三个层次的练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思维的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整课的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 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指 一指、做一做、比一比”的活动过程,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独立思 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与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 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