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_土壤调查成果的整理与总结二、土壤草图的审核二、土壤草图的审核(一)审核土壤界线(一)审核土壤界线(1)图斑及其代号有无差错和遗漏;)图斑及其代号有无差错和遗漏;(2)图斑几何形状是否合理;)图斑几何形状是否合理;(3)土壤分布图与所反映的地理规律是否相符;土壤分)土壤分布图与所反映的地理规律是否相符;土壤分布的界限与地物标志的关系是否相符,土壤分布规布的界限与地物标志的关系是否相符,土壤分布规律与母质、水文、植被和耕作情况的分布状况是否律与母质、水文、植被和耕作情况的分布状况是否相符;相符;(4)图上所表示的土壤分布规律是否与调查资料及以往)图上所表示的土壤分布规律是否与调查资料及以往
2、的调查成果相吻合,如有矛盾,要通过分析,找出的调查成果相吻合,如有矛盾,要通过分析,找出原因;原因;(5)检查土壤界线闭合情况。每幅土壤草图内的图斑界)检查土壤界线闭合情况。每幅土壤草图内的图斑界线应闭合,与邻幅土壤图界线不能闭合,留作拼图线应闭合,与邻幅土壤图界线不能闭合,留作拼图时解决。时解决。(二)审核草图内容(二)审核草图内容 审核草图上表示的土壤剖面位置、注记、审核草图上表示的土壤剖面位置、注记、土壤类型的代号及居民点、道路、井塘、土壤类型的代号及居民点、道路、井塘、水库、建筑物等地物是否准确或遗漏。水库、建筑物等地物是否准确或遗漏。(三)拼图(三)拼图(1)界线是否吻合()界线是否
3、吻合(2)内容是否吻合)内容是否吻合注意:组的界线不是土壤界线。注意:组的界线不是土壤界线。二、土壤草图的审核二、土壤草图的审核三、比土评土,制定土壤分三、比土评土,制定土壤分类系统类系统 修订土壤分类系统的方法是通过比土、修订土壤分类系统的方法是通过比土、评土。评土。不要回忆记录。同土异名、同名异土的不要回忆记录。同土异名、同名异土的争辩。争辩。第二节第二节 组织土样化验组织土样化验一、分析土样的选择一、分析土样的选择(一)剖面样本的选择(一)剖面样本的选择 尽量每个土类要采一个样品。尽量每个土类要采一个样品。对于某一土类分布面对于某一土类分布面积很大,应在不同地段分别选择典型剖面进行分析,
4、积很大,应在不同地段分别选择典型剖面进行分析,使每个剖面样本能控制一定面积,样点分布要均匀。使每个剖面样本能控制一定面积,样点分布要均匀。对于面积小分布零散且问题比较复杂的土类,也应对于面积小分布零散且问题比较复杂的土类,也应增加剖面样本的数量。增加剖面样本的数量。(二)农化样本的选择(二)农化样本的选择 对于测定土壤肥力状况的农化样本,采集数量要多。对于测定土壤肥力状况的农化样本,采集数量要多。野外调查所采集的农化样本,除个别有问题或代表野外调查所采集的农化样本,除个别有问题或代表性较差,应予剔除外,全部送化验室分析。性较差,应予剔除外,全部送化验室分析。二、分析项目的确定二、分析项目的确定
5、取决于分析的目的,一般分为两类,一取决于分析的目的,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为确定土壤类型而进行分析,另一类是为确定土壤类型而进行分析,另一类是为确定土壤肥力状况而进行的分析。类是为确定土壤肥力状况而进行的分析。(一)土壤肥力鉴定(一)土壤肥力鉴定(二)土壤发生分类的鉴定(二)土壤发生分类的鉴定(三)土壤特殊问题的鉴定(三)土壤特殊问题的鉴定三、分析资料的审查和登记三、分析资料的审查和登记(一)分析数据的审查(一)分析数据的审查 1.检查比较分析数据与调查结果检查比较分析数据与调查结果 2.有关分析数据的相关性检查有关分析数据的相关性检查(二)分析数据的归类登记(二)分析数据的归类登记 分析数据审
6、查后,按其内容分别填入分析数据审查后,按其内容分别填入“土壤农化样化验结果统计表土壤农化样化验结果统计表”、“土壤剖土壤剖面样化验结果统计表面样化验结果统计表”、“骨干剖面含量分骨干剖面含量分析结果记载表析结果记载表”及其有关表格。及其有关表格。第三节第三节 调查与分析资料的调查与分析资料的整理整理一、资料整理的若干数理统计技术一、资料整理的若干数理统计技术(一)若干特征值的计算(一)若干特征值的计算(二)几种数理技术应用举例(二)几种数理技术应用举例二、土壤剖面形态统计二、土壤剖面形态统计 主要是对不同土壤类型反映在剖面上发主要是对不同土壤类型反映在剖面上发生特性、肥力特征的统计。生特性、肥
7、力特征的统计。三、土壤中地球化学物质三、土壤中地球化学物质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整理 计算不同层次的硅铝率、硅铝铁率、各计算不同层次的硅铝率、硅铝铁率、各层的黏粒比率、各类盐分离子的比率等层的黏粒比率、各类盐分离子的比率等等。这些数据均可为土壤分类提供量化等。这些数据均可为土壤分类提供量化指标,提高土壤分类的科学水平。指标,提高土壤分类的科学水平。四、土壤养分的统计四、土壤养分的统计 根据化验结果,以土种为单位,统计各根据化验结果,以土种为单位,统计各土壤养分的含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土壤养分的含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各养分间、养分和产量间的相异系数,各养分间、养分和产量间的相关性,求出相关
8、系数,并作显著性检验,关性,求出相关系数,并作显著性检验,以判别影响产量和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以判别影响产量和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第四节第四节 土壤图的绘制土壤图的绘制一、土壤草图的审查与修正一、土壤草图的审查与修正(一)土壤界线的审查与修正(一)土壤界线的审查与修正(二)草图内容的审查(二)草图内容的审查(三)接边(三)接边 审查相邻小组间或图幅间的土类界线和土壤类审查相邻小组间或图幅间的土类界线和土壤类型是否吻合。当土壤界线接边误差均符合精度型是否吻合。当土壤界线接边误差均符合精度要求时,而土类又吻合时,两组界线各调整一要求时,而土类又吻合时,两组界线各调整一半,否则要实地补查。半,否则要
9、实地补查。二、土壤成图的绘制二、土壤成图的绘制(一)图例的确定(一)图例的确定(二)土壤图的清绘与装饰(二)土壤图的清绘与装饰 1.土壤图清绘方法土壤图清绘方法 2.清绘要求清绘要求 3.清绘程序清绘程序三、土壤图的编制四、土壤面积量算四、土壤面积量算 面积量算的方法:面积量算的方法:求积仪法、方格法、求积仪法、方格法、图解法、解析法、计算机方法等图解法、解析法、计算机方法等(P167-P169)至少量算两次,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至少量算两次,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取平均值。取平均值。第五节第五节 其他成果图的编制其他成果图的编制 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规程的要求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规程的
10、要求是五图一书。是五图一书。五图: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五图: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评级图、土壤改良利土壤养分图、土壤评级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用分区图一、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一、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 在土壤调查中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在土壤调查中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多采用把不同的土地利用现状类编制,多采用把不同的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用轮廓线勾绘出来,然后用颜色和型,用轮廓线勾绘出来,然后用颜色和晕线、符号或数字加以区别。晕线、符号或数字加以区别。广西省都安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广西省都安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二、土壤养分图的编制二、土壤养分图的编制 土壤养分图是在土壤
11、图的基础上,采取耕层混合土样,土壤养分图是在土壤图的基础上,采取耕层混合土样,分析养分含量,根据各种养分含量的级别,编制而成分析养分含量,根据各种养分含量的级别,编制而成的专业图件。的专业图件。(一)采样(一)采样 以土壤图为底图,按照土壤基层单元界线,逐块采集以土壤图为底图,按照土壤基层单元界线,逐块采集耕层混合土样,每一土样都要注明所代表的图斑或田耕层混合土样,每一土样都要注明所代表的图斑或田块范围,然后送化验室化验。块范围,然后送化验室化验。(二)分析项目与分析方法(二)分析项目与分析方法 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
12、石灰反应等。参考、石灰反应等。参考土壤理化分析法土壤理化分析法分析方法。分析方法。(三)养分分级(三)养分分级 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规定的标准进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级。(表行分级。(表6-4)(四)编绘土壤养分图(四)编绘土壤养分图 将分析结果按分级标准,标注在取样的位将分析结果按分级标准,标注在取样的位置上,每个土壤样品在底图上都会落在一定的置上,每个土壤样品在底图上都会落在一定的图斑内,然后把相同等级的图斑合并,即成土图斑内,然后把相同等级的图斑合并,即成土壤养分草图。清绘整饰成图。壤养分草图。清绘整饰成图。二、土壤养分图的编制二、土壤养分图的编制三、土壤评级图的编
13、绘三、土壤评级图的编绘土壤评级图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土壤评级图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如地形、气候等),对土壤资源的生产力进行综合评(如地形、气候等),对土壤资源的生产力进行综合评价,使各种土壤资源的生产水平、生产潜力、障碍因素价,使各种土壤资源的生产水平、生产潜力、障碍因素得到反映,为当地农业区划、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土壤改得到反映,为当地农业区划、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土壤改良提供依据。良提供依据。(一)土壤资源的评价内容(一)土壤资源的评价内容 1.土壤类型和土壤的环境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环境条件。2.土壤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农、林、牧业的适宜程度。土壤在一定条件下发展
14、农、林、牧业的适宜程度。3.反应土壤质量的生产潜力的大小。反应土壤质量的生产潜力的大小。4.土壤的障碍因素,如土层障碍、石砾、侵蚀、盐碱、土壤的障碍因素,如土层障碍、石砾、侵蚀、盐碱、积水与干旱等。积水与干旱等。(二)土壤资源评价的方法(二)土壤资源评价的方法 是在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上,应用室内是在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上,应用室内分析数据、田间实验材料统计资料,进分析数据、田间实验材料统计资料,进行综合评比、确定各类土壤质量等级,行综合评比、确定各类土壤质量等级,编绘出土壤资源等级图。编绘出土壤资源等级图。n 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主要分为区域评价和类型评价。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主要分为区域评价和
15、类型评价。1、土壤资源的区域评价、土壤资源的区域评价 评价目的是将全区土壤类型,按农林牧利用途径加以评价目的是将全区土壤类型,按农林牧利用途径加以区别归纳,农林牧用地的标准,主要依据土壤类型及区别归纳,农林牧用地的标准,主要依据土壤类型及其环境条件。其环境条件。2、土壤资源的类型评价、土壤资源的类型评价 土壤资源的类型评价是以农、林、牧用地中的土壤类土壤资源的类型评价是以农、林、牧用地中的土壤类型为单元,根据土壤性质、土壤环境条件、多年平均型为单元,根据土壤性质、土壤环境条件、多年平均的生物生产量,以评定土壤单元的质量等级。的生物生产量,以评定土壤单元的质量等级。n 评价土壤资源的方法都是以土
16、壤的性质及其环境条件评价土壤资源的方法都是以土壤的性质及其环境条件为依据,对土壤资源的质量做出综合评价,并以限制为依据,对土壤资源的质量做出综合评价,并以限制指数的大小或指数和的大小,区分土壤质量等级。指数的大小或指数和的大小,区分土壤质量等级。(三)土壤评级图的编绘(三)土壤评级图的编绘 是以土壤图的分类单元为基础,根据分是以土壤图的分类单元为基础,根据分类单元所提出的评价项目和指标,来确类单元所提出的评价项目和指标,来确定每一土壤单元的级别。定每一土壤单元的级别。四、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的四、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的编制编制(一)分区原则和系统(一)分区原则和系统n 必须全面考虑土壤的环境条件和
17、土壤性态,必须全面考虑土壤的环境条件和土壤性态,特别是土壤改良的地理条件和障碍因素,把它们特别是土壤改良的地理条件和障碍因素,把它们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作为分区依据。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作为分区依据。n 分区系统依据比例尺大小、土壤与环境条件分区系统依据比例尺大小、土壤与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而定。大比例尺,土壤及其环境比较简复杂程度而定。大比例尺,土壤及其环境比较简单,可采用一级分区,相反,可采用二级或三级单,可采用一级分区,相反,可采用二级或三级分区。分区。(二)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的编绘(二)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的编绘(1)首先根据调查访问的资料和分析结果,对)首先根据调查访问的资料和分析结果,对调查地区
18、的各类土壤进行深入研究和评比,确调查地区的各类土壤进行深入研究和评比,确定其肥力状况、生产性能和存在问题,明确利定其肥力状况、生产性能和存在问题,明确利用方向,提出改良措施。用方向,提出改良措施。(2)按照地貌类型、土壤类型组合、以及土壤)按照地貌类型、土壤类型组合、以及土壤利用改良方向、改良措施的异同,提出多种土利用改良方向、改良措施的异同,提出多种土壤改良利用分区方案。壤改良利用分区方案。(3)通过比较、讨论征求意见,选定最佳方案,)通过比较、讨论征求意见,选定最佳方案,进行划区和编绘成图。进行划区和编绘成图。第六节第六节 成果图的计算机处理与成果图的计算机处理与输出输出一、基础图件的数字
19、化一、基础图件的数字化-数据的采集数据的采集 纸质地形图纸质地形图 航片或卫片航片或卫片 以实测点位数据为基础的土壤图制作以实测点位数据为基础的土壤图制作 手段:键盘输入、手扶跟踪数字化、光手段:键盘输入、手扶跟踪数字化、光学扫描仪的栅格扫描学扫描仪的栅格扫描-屏幕数字化屏幕数字化二、建立属性数据库二、建立属性数据库(一)数据的分类与编码(一)数据的分类与编码 1.分类编码的意义与原则分类编码的意义与原则(1)数据分类的意义)数据分类的意义(2)数据分类的基本原则:)数据分类的基本原则:精度与工作量统一精度与工作量统一(3)数据编码的原则)数据编码的原则 编码是将经过分类的数据信息用适当地数码
20、编码是将经过分类的数据信息用适当地数码(字符串或数值)来表示。(字符串或数值)来表示。编码原则编码原则:(:(1)惟一性()惟一性(2)可扩充性()可扩充性(3)易识别性(易识别性(4)简单性()简单性(5)完整性)完整性 2.分类编码的方法分类编码的方法 如层次分类编码法、顺序分类编码法等。编码如层次分类编码法、顺序分类编码法等。编码通常与英文字母、数字或字母数字组合等。通常与英文字母、数字或字母数字组合等。除遵循编码原则外,还要遵守除遵循编码原则外,还要遵守:(1)管理效率)管理效率高(高(2)适用性好(适用性好(3)便于数据共享和扩展,)便于数据共享和扩展,可以满足设备和数据更新的要求可
21、以满足设备和数据更新的要求 属性数据编码一般包括属性数据编码一般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个方面的内容(1)登)登记部分(记部分(2)分类部分()分类部分(3)控制部分)控制部分 此外还要考虑文件编码。此外还要考虑文件编码。(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n可独立于空间数据库和可独立于空间数据库和GIS系统,可以系统,可以在在ACCESS、DATABASE、FOXBASE或或FOXPRO下建立,最终统一以下建立,最终统一以DBF格格式保存入库。式保存入库。n包括的内容室内分析的理化性能指标,包括的内容室内分析的理化性能指标,土壤调查的野外记载的观测与调查数据土壤调查的野外记载的观测与调查数
22、据资料,历史资料数据等。资料,历史资料数据等。三、专题图的制作三、专题图的制作 在土壤图的基础上制作各类专题图,如在土壤图的基础上制作各类专题图,如土壤有机质图、土壤氮素分布图、土壤土壤有机质图、土壤氮素分布图、土壤pH分布图等。分布图等。四、成果图的输出四、成果图的输出lGIS软件具有强大的输出功能,如软件具有强大的输出功能,如ACRVIEW、ARCGIS (一)地图要素(一)地图要素 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整饰要素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整饰要素 (二)图面整饰功能(二)图面整饰功能 1.图面布置图面布置 2.图例的创建与修改图例的创建与修改 3.符号的填充符号的填充 4.文字注记文字注
23、记第七节第七节 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写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写 土壤调查报告是在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各种调查成果土壤调查报告是在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各种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编写的,是为生产和科学探索研究服务的文的基础上编写的,是为生产和科学探索研究服务的文字说明。要把揭示生产上的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字说明。要把揭示生产上的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作为报告的主要内容。作为报告的主要内容。一、总论(前言)一、总论(前言)说明调查地区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调查方法、主说明调查地区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调查方法、主要成果:以往的调查研究资料及其评价、工作的经验要成果:以往的调查研究资料及其评价、工作的经验及问题及问题二
24、、调查地区的自然和农业概况二、调查地区的自然和农业概况 说明调查地区各种自然成土因素的特点,阐述内容包说明调查地区各种自然成土因素的特点,阐述内容包括气候、地形、地质与成土母质、地表水与地下水、括气候、地形、地质与成土母质、地表水与地下水、植被、农业生产、土壤改良的关系;农业生产活动情植被、农业生产、土壤改良的关系;农业生产活动情况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况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三、土壤性态综述三、土壤性态综述(一)土壤的形成(一)土壤的形成 调查地区土壤形成过程、主要土壤类型,土壤分调查地区土壤形成过程、主要土壤类型,土壤分布规律(附土壤与地形、母质、地下水、植被或布规律(附土壤与地形、母质、地下水、
25、植被或农业利用方式的断面图)。农业利用方式的断面图)。(二)土壤分类原则与系统(附土壤分类表)(二)土壤分类原则与系统(附土壤分类表)(三)各种土壤的特性(写到土种或土属)(三)各种土壤的特性(写到土种或土属)1.土壤分布与生态环境土壤分布与生态环境 2.土壤的形态特征土壤的形态特征 3.土壤理化性质(附分析资料)土壤理化性质(附分析资料)4.土壤的生产性能及存在问题土壤的生产性能及存在问题四、土壤与土地资源评价四、土壤与土地资源评价 (一)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现状 (二)土壤资源评价(二)土壤资源评价五、土壤改良利用分区五、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一)分区的目的(一)分区的目的 (二)分区的原则(二)分区的原则 (三)分区各论(三)分区各论六、其他六、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