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docx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605854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元知识点 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等。 5.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6.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

2、,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7.17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打足气使瓶中尽可能多装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8.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9.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10.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低处,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11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3、,热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2.生活中扇扇子、用吹风机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都可以制造风。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知识点 1.可以到田野、花圃或池塘边等不同的地方挖一些土壤来研究。在挖土的时候必须有大人陪同才能去水边。 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挖来的土壤里有蚂蚁、小石子、枯树叶、沙子、蜗牛壳等。 4.把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搅拌静止后发现沉淀物分层,上层的物质是黏土,下层的物质是沙粒。 5.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粒。人们

4、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6.三种土中,沙质土滲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芝麻、花生等。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荷花、芦苇等。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滲水性、透气性都较好,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蚕豆、苹果树等。 7.土壤按从上到下分成三层: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 8.动植物遗体在土境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9.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

5、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吃食物和排泄废物,増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10.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1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土壤与人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息息相关。 12.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上千万年的时间。今天,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知识点 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2.敲

6、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它们和原来一样都还是固体。 3.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粉末状,但还是固体。 4.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5.我们可以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比较两种液体的质量。 6.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7.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8.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作判断。 9.用水平仪可以测量课桌、讲台、窗台等是否水平。 10.生活中有许多情况需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如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等。 11.固

7、体混合前后质量不会发生改变,颗粒不同的固体混合前后体积会发生改变。 12.生活中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将建筑垃圾中的铁分离,将大米和稻壳分离等。 13.把沙子和盐分别放入冷水中,发现沙子会沉入杯底,盐慢慢溶解在水中。 14.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15.在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时,每次要加相同质量的盐:搅拌完全溶解后再次加盐:当盐溶解得很慢时,一点一点地加:当盐无法再溶解时,停止加盐,计算这杯水溶解盐的克数。 16.沉在杯底不能溶解的盐,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使盐继续溶解。 17.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18.

8、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19.自来水厂的水出厂前需要进行多次过滤。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单元知识点 1.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 2.用油泥在塑料盆里塑造一块不平整的地形,往模拟地形“降水”可以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3.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4.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5.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

9、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如铺设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等。 6.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发苦发咸所以不能直接饮用。 7.用滴管取1毫升海水滴入金属勺中,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加热,待水干后勺中的物质就是盐。 8.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 9.海洋里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 10.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1.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为珍惜宝贵的淡水

10、资源,人们想到了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12.农田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上的小孔,将少量水送到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灌溉。循环用水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重复使用。新型抽水马桶能产生耗水量少、旋转快的强劲水流。 13.家庭中的节水措施有:刷牙时关水龙头、预备收集废水的大桶等。 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单元知识点 1.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3.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 4.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5.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是

11、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6.将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中,摇晃一下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7.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 8.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用不完。 9.运动前呼吸比较平缓,运动后呼吸会加快。 10.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 11.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强。 12

12、.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经常开窗通气;经常用淡盐水漱口: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等。 13.各消化器官的作用: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咽部,吞咽食物:食道,传送食物至胃:肝脏,产生胆汁: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胆囊,储存胆汁: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 14.消化道是通过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15.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没有形状,看不见,摸不着,空气有质量,要占据空

13、间,容易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空气总是循环流动,流动的空气就是风。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氧气,其他的主要成分是氮气,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4、人的生存需要空气,动植物都需要空气,森林能净化空气,空气是生命之源,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污染净化器”等美誉。汽车尾气是有毒的,焚烧垃圾也会产生大量黑烟和有害物质,污染空气。第二单元、冷和热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2、热水降温的规律是由快到慢。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4、热的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

14、式称为“传导”。 5、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6、不管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为“辐射”。7、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8、159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603年造出空气温度计。9、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10、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

15、能传播。3、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4、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5、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1、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2、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3、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我们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1、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如物体的轻重、软硬、厚薄、运动快慢等)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2、分类就是把具体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16、。3、排序和分类都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4、按二分法分类。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分,这种方法叫做多极二分法。第一单元1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2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候,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3. 人们利用太阳高度变化和影子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4太阳东升西落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17、。5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6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7月相变化的规律依次为:新月一蛾眉月一上弦月一凸月一满月一残月一下弦月一蛾眉月一新月8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20:00点,美国(华盛顿)7:00德国13:00、澳大利亚22:00收看实况直播。9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牵牛花凌晨4点开放,夜里闭合;合欢树白天叶子张开,夜晚叶子闭合。10菊花是短日照花卉,减少光照时间可以提前开放。除菊花外,一品红、蟹爪兰等也属于短日照花卉。11延长光照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是因为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鸡的产蛋量。第

18、二单元1自然光:闪电、太阳、萤火。人造光:灯泡、蜡烛、焰火。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两千多年前,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现象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3可以在水中加入细小颗粒的物质,如粉笔灰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4、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几乎每样东西都有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5、照镜子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1)在镜子中看见你,你也能看见我说明光路是可逆的。(2)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前后相反的。(3)两面镜子成90度,镜中出现三辆车;如果成60度,将出现五辆车;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越多,这是因为两个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6,透过不

19、同镜片观察物体,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凹透镜有缩小作用.7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如果把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放在一起做成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8. 彩虹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9当七色圆盘旋转起来时,彩色顿时就会消失,而呈现出一片灰白色。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第三单元1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简单串联、简单并联。2像钢尺、铁钉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绝缘体。3检验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利用电池、电线和小灯泡所组成的简单电路作为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体能否使

20、电流通过,测定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4磁铁的性质:(1)能吸铁,(2)能指南北,(3)同极相斥、异极相吸。5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磁极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极,用“N”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极,用“S”表示。指南针指南北的原因是: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N极,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S极。7.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和电线匝数,以及有无铁心有关:电流大,磁力大;匝数多,磁力大;有铁心,磁力大。8电磁铁两极变化和线缠绕方向、电池正负极接法有关。9电磁铁和磁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相同:都有磁性,都有磁极,都能指南北,都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不同:磁铁磁性是水久的,电磁铁在通电时有磁性,断

21、电后磁性消失。第四单元1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2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气管、支气管、肺。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3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4肺活量大说明机体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强,人体内部的氧供应就充分。5肺活量由呼吸肌的力量、弹性决定的。6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毎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7心脏是人体的“泵”,心脏不断跳动的目的是推动血液循环,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和生命活动。8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9心脏为什么

22、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只有心脏不停地跳动,血液才能不停地在血管里循环流动。10将呼出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第五单元1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作出正确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思考。2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3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

23、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4色彩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5对发生在吸水纸上颜色分解的解释是:一些颜色并不是我们所看见的那样,而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组成的。6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内容来自辽宁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实验册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水滴里的生物 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2、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的制造者是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微生物,揭开生物秘密的是列文虎克。胡克最早发现细胞。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4、利用显微镜

24、观察“小水塘”里的一滴水,发现水中会有鼓藻、草履虫、水蚤、轮虫、钓钟虫等微生物。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牛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6、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7、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8、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 如:果酒、泡菜、酱、酸奶。 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9、可以减少致命病菌传播的方法:捂住口鼻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 等。10、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

25、可以有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11、大多数细胞极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12、食物通常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防止发霉的条件是干燥、低温。13、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青霉素是由弗莱明首先发现的14、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15、怎样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发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冰霜存食物)、太阳曝晒衣服。16、请举例说明霉菌的功与过?答:人们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它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

26、的病变。17、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身体由一种叫做细胞的微小结构组成。18、伤口化“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19、生命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1、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2、2003年10月1516日,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3、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主要有平原、海洋、高原、山地、盆地、峡谷。4、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球表面

27、薄薄的一层;地幔:地壳与地核中间的部分。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5、人类钻孔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最深只能达14千米。6、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打探到地球内部的一些秘密。7、地球上最可怕的自然灾害有:火山、地震。8、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zhzhu,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9、2008年5月12日14:28分在我国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10、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省唐山发生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1、火山是由于地下熔化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一带喷发出来形成的。12、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是中国张衡发明

28、的候风地动仪。13、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1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15、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sh、搬动的过程叫做侵蚀。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为:形态的变化(物理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形态的变化如:蜡烛受热熔化、水的三态(水、冰、水蒸气)变化、玻璃破碎、铁水成钢锭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热发光等现象表现出来,如:树叶颜色变化、蜡烛燃烧、盐酸滴在石头上、面粉变成镘头、烧制陶

29、器、铁生锈。2、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3、铁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都不生锈,只有把铁放入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水里,铁才会生锈,铁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4、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 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5、呕吐是因为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胃和肌肉产生了酸性物质;吃未熟透的柿子有涩味、肥皂洗手时会有滑腻的感觉,是因为柿子和肥皂含有碱性物质。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1、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

30、着地球运动,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方向运行。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7. 3天。3、月球绕地球公转,每公转一圈要1月;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公转一圈要1年,地球自转一圈要24小时即1天。4、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170 。5、月球的直径是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6、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7、在太阳系中,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卫星围绕行星运转。8、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

31、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9、恒星是炽热、巨大的发光气体球,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是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如地球,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10、人们把星空分为88个区域,称为星座。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是小熊座的一部分。11、银河,民间又称天河,在银河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12、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作。13、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就能挣脱地球引力围绕地球运转。逐级加速的多级火箭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设计的。14、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是“先驱者10号”15、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宇宙空间的航天员是苏联的加加林,中国第一个进

32、入太空的航天员是杨利伟;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16、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紧接着,2005年,“神舟6号”再次成功,两位宇航员是费俊龙、聂海胜。17、火星上,白天有明亮的天空、薄云、朝露和轻微的霜冻,但要比地球上冷得多。 18、金星是离我们最近的行星,虽然它与水星相比离太阳更远,但它的表面温度却很高。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1、好奇心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找出答案。2、科学史上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3、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4、科学家收集证据的过程是一个十分漫长、艰苦的过程,这需要坚强的意志、敏锐的观察力和足够的耐心。5、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已有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6、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两种类型: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7、有些实验是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这种实验叫做模拟实验。8、对比实验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9、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 (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