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师指导高考作文:高考作文如何彰显用材之道名师指导高考作文:高考作文如何彰显用材之道 “经典素材”与“热点素材”因其独有的经典性、热点性,已成为考场作文制胜 的法宝。 “经典素材”是指在历史的长河中影响深远,能够启示后来者并引以为范的素 材,它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多层的寓意、多维的解读视角,具有深厚的人文性和强大 的生命力。 “热点素材”是指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包括时政要闻、社会热点、焦点 人物等,它富有时代气息,贴近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一、 “经典”与“热点”互为映衬,让文章的内容具有穿越时空的精彩。 “经典素材”是经过岁月的沉淀而被人们引为经典, “热点素材”是当今发生的人 物
2、或事件。运用素材时,我们可以将“历史的岁月”与“时代的气息”这两个方面进行 古今对照,以此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或共同点,使结论映衬而出,作者的观点就更 为鲜明突出。 这种技法,可以从古今素材的正面(同质)或古今素材的正反面(异质)两个角度 去选择素材,紧紧抓住“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中同质或异质的那个点,认真分析 二者的异同。或纵向组合,或正反对比,或互相映衬,来具体诠释中心的种种内涵,使 读者能够全方位地了解中心,使说理更有深度。 佳作示例: 献身,为了泱泱华夏。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用宣纸徽墨抒发着自己的豪情壮志,表达着为国献身的 热血。你可曾知道,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
3、悔”的忠肝义胆屈原;你可曾知 道, “臣请就汤镬”的忠贞壮烈蔺相如;你可曾知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的无畏豪情文天祥;你可曾知道,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 献龚自珍纵然千百年过去,他们仍能激起中国人最纯粹的情感,仍能激起无数人为 国献身的爱国之心。 献身,为了复兴大业。 从浩瀚的宇宙中,一曲动人心弦的东方红 ,到如今,嫦娥奔月,玉兔升空,悟 空用他的火眼金睛,探测着深空的奥秘;从无垠沙漠中的朵朵蘑菇云,到现在,C191 大飞机直冲云霄,052D 舰海上遨游,共同谱写着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伟大前景。他们 的背后,是每一位在自己岗位上默默献身的中国人,是千千万万
4、个中国人的献身,让中 国焕发活力与新生! “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就怎样。 ”以吾辈青 年鸿鹄之志,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奉献终生。 献身,为了中国! 2019 年高考天津卷满分作文献身,为了中国 运用亮点: 这篇作文成功运用纵向组合对中心进行了深入阐释。选用“经典素材”古往今 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如屈原、蔺相如、文天祥、龚自珍,用宣纸徽墨抒发着自己的豪 情壮志,表达着为国献身的热血; “热点素材”从东方红 ,到如今嫦娥奔月,玉 兔升空,悟空的火眼金睛;从朵朵蘑菇云,到现在 C191 大飞机、052D 舰,共同谱写着 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伟大前景。这样,使结论“献身,为了中国”映衬
5、而出,作者的观 点就更为鲜明突出。这种运用素材的技法,让文章的内容具有了穿越时空的精彩,新鲜 亮眼。 运用 “历史的岁月” 与 “时代的气息” 互相对照, 互为映衬这种技法思路可概括为: 明确中心古今选材纵深挖掘。首先要明确中心,然后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筛选素材。 当我们手中只有一个素材时, 论证就会很单薄, 这时如果我们手中掌握的是 “热点素材” , 就可以尝试着寻找“经典素材” ,反之一样。通过对同质或异质的古今素材进行组合对 比,并往深处挖掘,就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 “经典”与“热点”名人串联,让文章的主旨具有跨越时代的永恒魅力。 名人有历史名人, 也有当今名人, 他们都是写作的绝好素
6、材, 把 “经典素材” 和 “热 点素材”中的名人串联起来,挖掘出他们身上的相同点,组成排比形成集团效应,这样 既有历史名人的光环, 又有身处同时代的榜样, 让文章的主题具有跨越时代的永恒魅力。 这种方法,把众名人集中在一个作文主旨的大旗下,经典又新鲜,使得所用素材更加具 有感染力,也显示出非常丰厚的底蕴。 佳作示例: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当责任作为一组文化遗传的密码时,我们看 到的是一种绵延不绝的传承。 从先秦诸子为国家利益而奔走,到司马迁、班固公正执笔、著书立说,他们为了自 己肩上承担的责任,从不向人生的困厄屈服。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到 陆游的 “位卑未敢忘忧国
7、” , 他们即使经历万千挫折, 也从未舍弃自己深沉的爱国情怀。 从五四青年到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他们在璀璨年华以国为家,或为民族独立而 呼告,或为强大国家的军事力量而甘于清贫。他们,无数个他们,以士子、诗人、科学 家等身份,身体力行为责任做注。 他们,让我们懂得什么是责任。 2019 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飒沓青春生浩气,不畏任重求弘毅 运用亮点: 上述文段就是“经典素材”与“热点素材”名人串连的写作范本。司马迁、班固、 杜甫、陆游属于“经典素材”人物,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属于“热点素材”人物, 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人生、经历、内在情感等都不相同,如何才能把他们组合 在一起呢?那就是找
8、到他们身上的共同点他们在璀璨年华以国为家, 或为民族独立 而呼告,或为强大国家的军事力量而甘于清贫。于是我们就可以把名人串联起来,同质 叠加,组合排比,来揭示古今名人具有的共同特质,由此就像构成集束炸弹,威力不可 估量。可以说,作者浓缩“经典”与“热点”素材,以排比的形式形成合力,让文章的 主旨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观点: 他们, 无数个他们, 以士子、 诗人、 科学家等身份,身体力行为责任做注。 运用“经典素材”与“热点素材”中的名人串联的思路可概括为:明确中心论点 选取同类素材围绕中心分析。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所以细读材料,认清中心论点是 运用此法的第一步;然后根据中心,进
9、行发散思维,将能够为中心服务的“经典素材” 和“热点素材”中的人物,按写作角度精心裁剪;最后将所选取的素材按时空顺序、相 互弥补、层层叠加等方式组合,展开分析,从而论证中心。 三、 “经典”与“热点”详略搭配,让文章的布局具有灵动的美。 “经典素材”与“热点素材”中的典型事例,要根据需要详略搭配,一详一略。一 般“陌生”的典型事例稍作详细叙述,并加以挖掘,给人新鲜之感; “熟悉”典型事例 略写, 使得笔墨简洁集中。 这样有详有略, 相映成趣, 让文章的布局具有了灵动的效果。 佳作示例: 回首历史,但凡伟人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黄帝建造屋宇,缝制衣冠,制造舟车, 创制乐律;虞舜种田捕鱼,烧制陶器,
10、天下大和,百姓无事;苏秦熟读兵法,不舍昼夜, 终有所成,名垂青史。无论是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历史佳话,还是愚公移山、大禹治 水的神话传说,无不展现着勤劳使人杰出的真理。 反观当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却存在着回家葛优躺,洗衣靠父母,吃饭等人送,扫 地不积极,学习变懒散等不正之风。英国有句谚语: “懒惰没有牙齿,却可以吞噬人的 智慧。 ”我想,长此以往,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生活的自理能力,更是求知的动力。有人 说劳动的事可以交给人工智能,诚然,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科技给予了我们越来越多 的便利,但是,科技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我们人类的全部需要,相反,人类需要更高级的 劳动和更高的智慧来管控科技。否则,被奴役
11、的只会是我们自己。 2019 年高考全国卷 I 满分作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运用亮点: 以上语段, “黄帝、虞舜、苏秦”等经典事例,大家都清楚,因而略写。以“新时 代青年中有的对劳动不当做法”为热点事例详写,因为读者还不太了解新时代青年的生 活状况及心态等。 这样详略搭配, 引发读者对问题的审视与思考, 进而自然地联系到 “勤 劳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原因之一”上面来,不仅主旨凸显人类需要更高级的劳动 和更高的智慧来管控科技,更让文章的布局灵动多姿。 四、 “经典”与“热点”中外结合,让文章的论证具有无限的张力。 上面三种“经典”与“热点”素材融为一体,主要针对本国(中国)而言。为了使 “经典”
12、与“热点”素材的运用更有论证的张力,我们还可以让中外“经典”与“热点” 结合, 即将中国与外国的人物、 事件或文艺作品等组合在一起, 以较强的时间空间跨度, 形成中外古今的布局来增强文章的张力,丰富文章的意蕴。如果中国的用“经典” ,那 么,外国的就用“热点” ;同样,如果中国的用“热点” ,那么,外国的就用“经典” , 这样,可以在增强文章张力的同时,有效地强化说理的效果。 佳作示例: 翻阅历史的书页, 目光随着方块字的变化而跳跃, 耳边响起先贤对韧性的呐喊。“韧” 字左边好似一块韧性很强的熟牛皮, 右边则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我不由得想到了蔺相如, 面对廉颇的挑衅,他一让再让;面对秦王的肆意
13、妄为,他迎难而上,只因为他的心中有 一个“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底线。这种“韧性”正是国人灵魂的写照。 走在互联网高速公路上, 我们享受着数字化文明带来的福利的同时, 还要发扬 “韧” 的精神,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在大数据时代,移动网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 的增长点。华为研发的 5G 技术本是世界共享的盛事,但是本为贸易伙伴的美国却先是 对中兴斩断供货源,继而又对华为频出杀手。了不起的中国人未雨绸缪,冷静、自信、 从容地应对当下的危机,以柔克刚中华文明的韧性。相较于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 的韧性道高一丈: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 2019 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文明的韧性 运用亮点: 文章为了论证“文明的韧性” ,选用“经典素材”蔺相如作为典型事例加以阐述, 阐明这种“韧性”正是国人灵魂的写照;之后又运用“热点素材”美国施压中美贸 易摩擦,来论述以柔克刚中华文明的韧性。中外“经典素材”与“热点素材”融为 一体,很好地诠释了“文明的韧性”的深刻内涵,使论证具有了极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