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化学之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案.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608994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习目标】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2.知道微粒运动快慢、微粒间隔大小的影响因素,微粒间隔大小与物质状态的关系。3.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学习重点】 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学习难点】 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 高锰酸钾固体的颜色为_,高锰酸钾溶液_色。2. 冰、水、水蒸气是同种物质吗?_;干冰和冰是同种物质吗?_3. 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是同种变化吗?你能解释吗?4. 汞俗称水银,可作为温度计的材料,你能解释原因吗?水能否作为制作温度计的材料呢? 夏天,高

2、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你知道原因吗?二、合作研讨点拨活动一、探究物质的可分性观察实验高锰酸钾溶于水现象记录 固体颗粒逐渐_。溶液的颜色_交流讨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结论物质由极其微小的_构成活动二、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观察与思考”现象记录 【实验1】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_。 实验2的现象_交流讨论 实验2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吗?_结论 构成物质的微粒_观察与思考实验: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再分别加入一颗大小相等的品红颗粒。现象:结论: 微粒运动越快 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活动与探究”。 现象记录 实验1现象_ 实验2现

3、象_交流讨论 实验1说明了什么? 实验2说明了什么?结论 构成物质的微粒_ _ _活动三、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阅读P64完成下列填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 二氧化碳、氧气、水等由 构成,铜、铁等金属及金刚石、稀有气体由 构成,食盐由 构成。三、总结反思提升1.活动一、活动二。2.反思“预习交流”中的第4题,你能用微粒的观点来分析吗?3.你能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解释“预习交流”中的第2、3题吗?4.沙尘暴现象的存在能证明微粒具有运动的性质吗?海绵能够吸水的事实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吗?5.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是多少? 50ml酒精与50ml酒精呢?6.学生观察“魔棒生烟”

4、实验,结合“练习与实践”第5题,回答有关问题7.从热水瓶中倒完开水,塞瓶塞时,瓶塞总是往上蹦,这是什么原因?四、自检反馈巩固【课堂反馈】 1为探究物质的可分性,小琴同学用高锰酸钾颗粒依次进行了下列三步实验操作。研磨:从试剂瓶中取少量高锰酸钾颗粒放在研钵中研碎成粉末;溶解:取少量粉末放在试管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稀释:把试管中的溶液全部倒进盛有200 mL水的烧杯中。其中哪些操作步骤中高锰酸钾不再分?( ) A全部 B只有 C只有 D只有2下列事实中不能证明物质由微粒构成的是( ) A碳素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全杯水都变黑 B加热试管中的碘晶体,片刻后试管中充满紫色蒸气 C一袋大米中有很多米粒 D

5、少量蔗糖放入水中,搅拌后蔗糖不见了3某同学为探究分子的特性,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 mL B品红放入水中,整杯水逐渐变红 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得到了氧气 D两支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的注射器,前者比后者容易压缩4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某些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洗,可能会使浅颜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_。5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如右图所示放在实验桌上。(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的棉花球上(约1015滴),A的名称是_,该仪器的用途是_。 (2)

6、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面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这一实验可说明_。【课后作业】1、水结成冰,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由水的微粒变成冰的微粒 B微粒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C水的微粒大小发生了变化 D水的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2、下列现象既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又能说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人在花园中能嗅到花的香气 B湿衣服经晾晒变干C固体碘受热变为蒸气 D空气受压体积变小3、为预防疾病,常喷洒某些药水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这时往往会闻到一些特殊气味,这种现象说明构成药水的微粒具有 ( )A质量很小B微粒之间有空隙 C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D微粒是被风吹进鼻孔4、

7、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 ( )A.水的微粒大小变了 B.水的微粒空隙变了 C.水的化学性质变了 D.水的微粒本身变了5、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的化学知识是 ( )A.微粒不断运动 B.微粒之间有空隙 C.微粒很小 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6、铁路上的铁轨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条很小的“缝隙”,这些缝隙的作用是 。这体现了构成物质的微粒间 的性质。7、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极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_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的_。8、打开盛有酒精的瓶盖,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因为构成酒精的微粒_ _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白酒瓶一定要盖严瓶盖,否则酒的香味变淡,度数会降低

8、,其原因_ _。9、用微粒观点解释:充满气体的橡皮球加压时体积明显缩小,而充满水的橡皮球加压时体积变化却不大 10、超市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的现象是 ;【解释】请用分子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阻止食物中的水分流失,还能隔绝 , 防止食物腐败。【反思】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 ,所以要控制使用。2019-2020学年中

9、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ACO(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洗气BCO2(HCl): 通过饱和NaHCO3 溶液洗气CNaCl固体(沙子):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D铁粉(锌粉):加入稀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答案】A【解析】ACO(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洗气,可以除掉水蒸气,得到纯净而干燥的一氧化碳;BCO2(HCl): 通过饱和NaHCO3 溶液洗气,可以除掉氯化氢气体,但会引入水蒸气,应再用浓硫酸干燥;CNaCl固体(沙子):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10、的是滤渣,要得氯化钠,应将滤液进行蒸发结晶;D铁粉(锌粉):加入稀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会导致主要成分铁被反应掉。选A2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AH2O BNaHCO3 CCa(OH)2 DH3BO3【答案】C【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溶于水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由金属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盐,由金属或铵根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碱。A. H2O属于氧化物, B. NaHCO3 属于盐; C. Ca(OH)2 属于

11、碱; D. H3BO3属于酸。故选C。3乐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的实验如图所示,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关于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物质是氯化铵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小于烧杯C若使烧杯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D烧杯中,只有烧杯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60g,100g水中能溶解60gR,所以R物质是硝酸钾,不是氯化铵,故A错误B、 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40g小于60g,200g水中溶解60g硝酸钾烧杯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烧杯溶液是t1时的饱和溶液,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

12、溶液要浓,所以一定是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烧杯,故B正确;C、若使烧杯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加热的方法,故C错误;D、烧杯中,烧杯中上层清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烧杯中100g溶解60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B。4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利用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打造大型客机C919C用液体氢气、氧气发射火箭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答案】B【解析】【详解】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不正确。B、利用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打造大型客机C919过程中没有

13、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正确。C、用液体氢气、氧气发射火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不正确。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不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以依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实质进行。5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曲线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题中曲线反映的是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实验中反应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也相等,因此在反应时,两种金属的曲线应该是重合的。从发生的两个反应:Mg+H2SO4=Mg

14、SO4+H2 ,Fe+ H2SO4= FeSO4+ H2 中可以求出,Mg和H2的质量比是242,Fe和H2的质量比是562,因此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如果全部反应最终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A、C、D三个对应关系错误,B对应关系正确。故选B。6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氮气D氧气【答案】A【解析】【分析】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详解】A、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故A正确; B、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能引起大气污染,故B不正确; C、氮气不属于属于温室气体,不会引起温室效应,故C不正确;D、氧气不

15、属于属于温室气体,不会引起温室效应,故D不正确。故选A。7x、y两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t2时分别往两份100g水中加入30克x和30克y充分搅拌后,将溶液均降温至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x、y两溶液均已饱和Bt1时,x、y的溶解度相等,且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时,x、y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两溶液均已饱和Dt2时,x、y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且两溶液均不饱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降温至t1时,两种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选项A错误;B、t1时,X、Y的溶解度相等都大于30g,X、Y两溶液中溶质质量都是30g,溶剂质量都是100g,溶质质量分

16、数相等,选项B正确;C、t2时,X溶液为不饱和溶液,Y溶液恰好饱和,选项C错误;D、t2时,X、Y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X溶液不饱和,Y溶液饱和,选项D错误。故选B。8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由这一过程可知()A图甲中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大B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C图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M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答案】C【解析】【详解】A、因为甲物质没有溶解完而乙物质溶解完,所以图甲中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

17、小,选项A错误;B、根据丙中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选项B错误;C、由20时甲的溶解度小,可以确定,图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M,选项C正确;D、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看出,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因为二者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相等,选项D错误。故选C。9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 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分子是不断运

18、动的B分子间有间隔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D分子由原子构成【答案】D【解析】A、此现象能直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B、两种气体能混合,说明分子间有间隔C、A瓶混合较快,B瓶混合较慢,说明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密度小D、本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D【点评】此实验能从多角度证明分子的性质,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实验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CO2HC1硝酸银溶液通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的洗气瓶后,干燥B碳粉氧化铜一氧化碳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加热C稀硝酸硫酸氢氧化钡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D氯化钠溶

19、液碳酸钠稀盐酸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HCl能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A正确;B、氧化铜能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B错误。C、硫酸、硝酸均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C错误。D、碳酸钠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无需进行蒸发结晶,故D错误。故选A。【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加入试剂除杂时至少要满足

20、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主要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1下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转化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C转化是化合反应D丙中氢、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3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是H2S,乙物质是SO2,丙物质是H2SO4。【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B、转化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3O22SO2+2H2O,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3,符合题意;C、转化是二氧化硫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是多种物质反应生

21、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D、丙中氢、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不符合题意。故选B。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石蜡熔化C粮食酿酒D铁杵磨针【答案】C【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详解】A、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B、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C、粮食酿酒生成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铁杵磨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C。【点睛】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

22、问题:P点的含义是_ 。t3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精确到0.1%。)要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任填一种)。当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杂质B时,提纯A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是_。【答案】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3.1% 升高温度 降温结晶 【解析】【分析】由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基本不发生变化,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详解】(1)P点的含义是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23、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溶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4)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杂质B时,提纯A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点睛】14海南很多地方都有温泉,小艳同学取某地温泉水样,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探究。(1)测得温泉水样的pH7.4,可知该温泉水样呈_性(2)加入_后震荡,发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温泉水样为硬水。(3)小艳同学发现长时间烧煮该温泉水的水壶中有水垢,她用厨房里的_(填序号)可以将水垢除去A 食盐

24、水B 食醋C 料酒D 蚝油【答案】碱 肥皂水 B 【解析】【详解】(1)测得温泉水样的pH7.4,可知该温泉水样呈碱性,故填:碱。(2)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故加入肥皂水后振荡,发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温泉水样为硬水,故填:肥皂水。(3)要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可以用厨房里的食醋轻松将水垢除去,故填:B。15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硫离子_;(2)两个硅原子_;(3)氦气_;(4)标出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答案】S2- 2Si He 【解析】【详解】(1)硫离子表示为S2-。(2)两个硅原子表示为2Si。(3)氦气化学式为He。(4)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表示为。16通过

25、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物质。请从一氧化碳;活性炭;尿素;氢气;氦气;氧气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_;最清洁的燃料是_;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_;可用作化肥的是_;充入灯泡内通电能发出有色光的是_;用于工业炼铁且有毒的气体是_。【答案】; ; ; ; ; 【解析】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故选;氢气燃烧生成水,是最清洁的燃料,故选;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冰箱除异味,故选;尿素可用作化肥,故选;氦气充入灯泡内通电能发出有色光,故选;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且有毒,故选。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实验室有大理石、

26、稀盐酸、氯酸钾、火柴、升降台、药匙,镊子如图1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利用上述仪器及药品能制取的气体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制取这种气体需要的仪器编号有_。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氧气,请将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的装置图2补充完整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开始收集,气体逸出的原因是由于试管内温度升高且_,使试管内压强_,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写一点即可)_。【答案】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abfgh 气体增多 增大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或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等 【解析】【分析】碳酸钙和

27、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详解】(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需要的仪器编号有abfgh。(2)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开始收集,气体逸出的原因是由于试

28、管内温度升高且气体增多,使试管内压强增大,内外产生压强差。(4)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等。【点睛】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18实验室有下列装置和氯酸钾、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及橡胶管等部分实验用品。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有关空白:(1)标号仪器在实验中通常用作_。(2)利用上述装置和药品可以制取某种气体,请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制取该气体,你所选择的配套装置是_,若经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发生装置内有大量气泡产生,而集气瓶却迟迟收不满气

29、体,原因是_。(3)若补充一种药品利用上述所给发生装置_,还可以制另一种气体,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下图性质实验中铁丝伸入集气瓶的最佳时机是_。【答案】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C和D 所加酸液没有越过长颈漏斗的底端(长颈漏斗的底端未在液面下) B 氧化性 火柴即将燃尽时 【解析】【分析】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详解】(1)仪器是试管,标号仪器在实验中常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

30、气大,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制取该气体,所选择的配套装置是C和D,若经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发生装置内有大量气泡产生,而集气瓶却迟迟收不满气体,发生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太小,故原因是所加酸液没有越过长颈漏斗的底端(长颈漏斗的底端未在液面下)。(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若补充一种药品利用上述所给发生装置B,还可以制另一种气体,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铁丝燃烧实验,铁不易伸入过早,火柴燃烧会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等到铁丝上系的火柴棒将要燃尽时,故下图性质实验中铁丝伸入集气瓶的最佳时机是火柴即将燃尽时。【点睛】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铁丝燃烧实验等到铁丝上系的火柴棒将要燃尽时伸入集气瓶。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求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含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222;57.7%【解析】【详解】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642+(16+1)2+12+163222;Cu2(OH)2CO3的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5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沪教版(2024新) > 九年级全册(旧)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沪教版初三化学之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案.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