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25套新版沪教版.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教案科学版20220729331.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2化学实验室之旅教案科学版20220729329.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3物质的变化教案科学版20220729327.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科学版20220729325.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__氧气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科学版20220729394.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__氧气3.2制取氧气教案科学版20220729392.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__氧气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科学版20220729390.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__氧气3.4物质组成的表示式教案1科学版20220729388.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__氧气3.4物质组成的表示式教案2科学版20220729387.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教案1科学版202207293115.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教案2科学版202207293114.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科学版202207293112.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教案1科学版202207293111.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教案2科学版202207293110.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科学版202207293108.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5.1洁净的燃料__氢气教案科学版20220729342.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__碳教案科学版20220729340.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案科学版20220729338.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5.4古生物的遗产__化石燃料教案科学版20220729336.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生命之源__水4.1我们的水资源教案1科学版20220729364.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生命之源__水4.1我们的水资源教案2科学版20220729363.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生命之源__水4.2水的组成教案科学版20220729361.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生命之源__水4.3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科学版20220729359.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生命之源__水4.4化学方程式教案1科学版20220729357.docx--点击预览
    •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生命之源__水4.4化学方程式教案2科学版20220729356.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1.1 身边的化学1.1 身边的化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2.了解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能说出身边的化学物品和现象并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奇妙的化学现象,体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感受奇妙的化学现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与化学有关的制品,如各种塑料制品、洗衣粉、食醋等。铁器生锈、水壶中出现水垢等这些都是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引出“化学”,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提问 你家里有哪些塑料制品?它们有什么特点?食品添加剂有什么用途回答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讨论。总结塑料制品有手机、牙刷、肥皂盒、水瓶、食品袋和儿童玩具等,它们耐腐蚀、防水、质轻等,但不易降解,易造成白色污染。食品添加剂能够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但如果被滥用就会对食品造成污染,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图片展示结合图片讲解飞机是用特种合金材料制造的,用化学材料可以制造不同的产品思考看图片思考 引发学生对化学的亲近感,感知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师生总结通过大量的事实,知道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介绍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认识总结化学的含义及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1 身边的化学1.化学与家居、出行、环境、健康及社会发展的关系2.化学课的学习内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科学探究的方法。-1-1.2化学实验室之旅1.2化学实验室之旅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规则。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3.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等方法,促使学生学会规范的仪器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2.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1.药品的取用。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过渡 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新课讲解新课讲解一、实验室常用仪器讲解1.试管(1)用途: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溶解少量固体。收集少量气体。(2)注意事项: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却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2.酒精灯(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2)注意事项:使用时先将酒精灯放稳,取下灯帽,正放在灯的右侧,以防滚动和便于取用。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3/4,也不应少于 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易引起爆炸)。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覆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3.胶头滴管、滴瓶(1)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2-(2)注意事项:先排空再吸液;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保持胶头在上,防止液体倒流,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头;用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污染);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不能用水冲洗。4.烧杯(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2)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烧杯内液体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 1/3。5.量筒(1)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6.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1)用途: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用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有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二、药品的取用过渡指导学生阅读 P10 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药品的图标。1.固体药品的取用分析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保存:广口瓶。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块状)。演示取用锌粒;取少量碳酸钠。分析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分析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保存:细口瓶。取用:倾倒。演示液体的倾倒。讨论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倒还是缓慢地倒?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回答由于细口瓶塞子上沾有试剂,如果正放在桌面上,可能会腐蚀桌面。为了防止液体外洒或飞溅,试剂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应该由慢到快地倒。为防止试剂顺瓶口流出腐蚀标签,所以有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有些试剂有挥发性,有些试剂吸水,还有些试剂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这些都将导致原试剂浓度发生变化或变质,因此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紧瓶塞。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分析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时,一般取 12 毫升。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读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结论仰视将导致读数偏小,俯视将导致读数偏大。演示滴管的使用三、给物质加热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 1/3 处,首先将试管在灯焰上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试管底部集中在外焰处加热。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隔着石棉瓦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不可以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3-2.给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顶:(1)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防止沸腾的液体冲出试管烫伤人。(2)若试管壁有水,加热时必须擦干净,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爆裂。(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骤冷易导致试管炸裂。(4)给试管中液体预热的方法:夹住试管在灯焰上来回移动。(5)预热后,集中加热盛有液体的中部,并不时沿试管倾斜方向平移试管,以防止液体暴沸而喷出。3.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注意:铁夹夹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热的顺序。四、仪器的洗涤1.洗涤时,先洗容器的外壁,后洗内壁。2.洗涤干净的标准:洗净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练习 1.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有()试管集气瓶蒸发皿量筒烧杯燃烧匙石棉网A.B.C.D.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块状的药品时,如果没有镊子可以用手拿B.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结束时用嘴吹灭酒精灯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应紧贴试管内壁D.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入横放着的容器口,然后再将容器慢慢竖起来答案:答案:1.C2.D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化学实验室应注意的问题及在实验室进行的一些简单的操作。这是学习化学的第一步,今后我们还将在实验室进行更多、更复杂的操作。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2 化学实验室之旅一、实验室常用仪器二、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块状)。2.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细口瓶。取用:倾倒。三、给物质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2.给物质加热:用外焰加热。四、仪器的洗涤洗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1-1.3 物质的变化1.3 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与方法】分清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联系,学会比较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新课讲解新课讲解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观察活动变化 1 火柴梗被折断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 2 水的三态变化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 3 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现象: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 4 玻璃破碎现象:玻璃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 5 蔗糖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蔗糖现象:蔗糖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提问上述实验有什么共同特征?分析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的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小结 1.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物理变化的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的变化。提问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检查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观察活动【实验 1-5】火柴梗燃烧燃烧前:火柴梗。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有发光发热现象。燃烧后:黑色固体。-2-【实验 1-6】镁条燃烧燃烧前: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且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的是白色的粉末状物质。分析火柴梗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后两者散发到空气中),它们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质。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它是一种不同于镁的新物质。讨论交流完成下表后回答:从哪些方面比较镁条燃烧前后的不同点?讲述观察化学反应通常要注意三个阶段的现象:反应前的现象反应进行时的现象反应后的现象。观察活动【实验 1-7】在盛有少量石灰石(碳酸钙)固体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观察:产生气泡。判断:发生化学变化。【实验 1-8】在装有少量黑色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 2mL 稀盐酸,加热。观察:颜色发生变化。判断:发生化学变化。【实验 1-9】将原装可乐瓶的瓶盖打开后,改用带导气管的瓶塞把瓶口塞紧,把导气管通入到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轻轻摇动可乐瓶。观察:产生白色沉淀。判断:发生化学变化。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这些现象并不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讲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区别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依据)是看在变化中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而发生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3 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二、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泡、生成沉淀等。三、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即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颜色颜色形状形状镁条燃烧前银白色固体条状镁条燃烧后白色粉末状最能说明镁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生成白色粉末状新物质-1-1.4 物质性质的探究1.4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2.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过程与方法】分清性质与变化的联系与区别,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铜的化学性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体验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的区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设问导入你知道酒精、水等物质有哪些性质?它们的每一条性质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思考讨论学生思考片刻后,交流并回答。新课讲解新课讲解一、物质的性质过渡为什么不同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呢?这是由物质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如纸燃烧是因为纸具有可燃性。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物质的性质。讲解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我们做过的实验,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学生活动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讨论哪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哪些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讲解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总结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讨论性质、变化、用途之间关系。讲解物质的变化能体现其性质,反过来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就可以推断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进而应用物质。如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就可用它灭火,知道酒精有可燃性,就可以用它来做燃料。以后大家学习物质要把它的性质、变化和用途结合起来。二、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2-探究活动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是学生进入化学学习接触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演示教师演示实验: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学生观察实验并描述现象。提问教师提出问题:铜片为什么变黑?讨论学生讨论、交流,作出猜想与假设,教师引导学生对猜想和假设作出预测。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实验。观察学生观察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并得出结论。拓展与迁移回顾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总结科学探究的步骤。教师安排新的探究活动,如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总结科学探究的步骤,并不是科学探究都必须按这些步骤进行,顺序可以改变,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等也都是探究活动。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4 物质性质的探究一、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二、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科学探究的步骤:观察与思考;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1-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掌握木炭、铁丝和蜡烛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过程与方法】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学难点】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 67 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 67 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所以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新课讲解一、氧气的性质讲解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429g/L,略大于空气。(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提问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回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2.化学性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提问如何检验氧气?回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复燃则为氧气。实验木炭、细铁丝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时出现的现象反应物(颜色、状态在空气中在氧气中反应前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木炭(灰黑色固体)燃烧,发红光,放出热量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量碳、氧气二氧化碳细铁丝(银白色固体不燃烧,加热时保持红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蜡烛(白色固体)燃烧,发红光,放出热量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2-讲解上表中反应的共同特征: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需要点燃;都生成了新物质。过渡尝试书写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发现有什么特点?讲解3.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凡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根据反应剧烈程度的不同,氧化反应分为剧烈的氧化反应(简称剧烈氧化,如燃烧、爆炸等)和缓慢的氧化反应(简称缓慢氧化,如金属生锈、呼吸作用等)。讲解4.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即无论反应物有多少种,产物只有一种。过渡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哪些重要的应用?二、氧气的用途讲解1.供给呼吸,如医疗急救、潜水、航空等。2.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了解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活泼。另外,我们通过具体反应的讨论学习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板书设计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4.化合反应二、氧气的用途-1-3.2 制取氧气3.2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能从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集气装置的探讨。【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支持物质的燃烧,在反应中放出热量,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得多。氧气在工农业生产中和科学研究方面还有许多用途。氧气可用来供给病人呼吸,供给登山、潜水运动员呼吸;可用于气焊、气割,还用于火箭的发射等等。氧气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所以我们要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得的。新课讲解一、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教师演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存在下制取氧气的实验,学生观察。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水(H2O)+氧气(O2)实验步骤:a.检: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c.塞:塞好带有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和导管的双孔塞。d.滴:向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e.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注意事项:a.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b.导管只需略微伸入橡胶塞。c.气密性检查: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d.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二氧化锰-2-e.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过渡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看出,有二氧化锰不加热可产生氧气,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能产生氧气,那么二氧化锰是一种反应物,还是起别的作用呢?回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热才能产生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讲解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如二氧化锰就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总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提问催化剂有哪些应用呢?回答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许多反应需要借助于催化剂才能进行或者很快地进行。例如,在化肥、农药、多种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中都要用到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处理、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也要用到催化剂。过渡实验室还有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吗?实验教师演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实验装置:发生装置集气装置实验步骤:a.查:将导气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过一会儿,导气管口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b.装:按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将固体装入试管,平铺在试管底部。c.定: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点: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e.收:集气瓶内装满水(不留气泡),倒立在水槽中,当导气管口产生连续气泡时才开始收集。f.离:导气管撤离水槽,导气管不离开水槽,不能熄灭酒精灯。g.熄:熄灭酒精灯,当导气管撤离水槽后才能熄灭酒精灯。总结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过渡实验室还用氯酸钾加热,在二氧化锰催化下产生氧气。提问上述三个化学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回答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而上述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总结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简单地讲,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二、氧气的工业制法加热-3-讲解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思考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回答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板书设计3.2 制取氧气一、实验室制氧气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二、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二氧化锰加热空气氮气液态空气降温加压升温至-196 液氧升温至-183 氧气-1-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燃烧、自燃和爆炸的概念。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2.通过实验探究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有关燃烧可能导致的火灾,用火安全意识和处理火灾的措施,能用所学的燃烧和灭火知识正确处理火灾;学习防火、失火自救的方法;在生活中积极宣传火灾常识,珍惜生命,保证安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以“趣味实验”为例,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创设情境。大家注意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新课讲解演示实验实验用品: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酒精(体积分数为 70)。实验步骤:用一块棉手帕(不要用合成纤维的),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观察现象。设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回答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追问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分析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们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烧。在整个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并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手帕并没有燃烧。补充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水,水挥发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还是完好无损。引入新课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学生接着叙述)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提问以上条件是否需要同时满足,还是只需要部分满足?思考、小结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总结在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有的氧化反应进行比较缓慢称为缓慢氧化,比如金属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堆肥腐熟等。自燃:如果缓慢氧化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开,造成热量积累,最终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便会发生自动燃烧。这种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动燃烧叫做自燃。提问根据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我们应怎样灭火呢?-2-分析反推理解知新,得出结论: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师生共同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提问万一发生火灾,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展示介绍火灾的自救办法,flash 演示“火场逃生方法”。总结火场自救的方法:(1)火势如果很小,根据起火的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119 求救。(2)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3)如果房间内部着火,不能随便开门,以防空气流通火势更大甚至发生爆炸。(4)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物质进入体内。(5)房间内着火,由于空气的流动,上层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浓度大,所以逃生时应弯腰前进。讲解利用多媒体、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过渡可燃物在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在有限的空间急剧地燃烧,就会发生爆炸,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所以,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下面的一些图标,同学们讨论讨论,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投影回答(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设问同学们想想,这些图标在哪些场合最容易出现呢?回答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等。分析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过渡所以,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设问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还有哪些场所应该加贴一些防火图标呢?学生讨论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小结这节课,我们针对燃烧的条件,学习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增强防范火灾的意识,并且掌握火场自救的措施。板书设计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燃烧及燃烧条件燃烧的条件:(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3)可燃物达到燃烧必需的最低温度,此温度称为着火点。-3-二、灭火的原理(1)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2)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1-1-3.4 物质组成的表示式3.4 物质组成的表示式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什么是化学式及化学式的含义。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3.能利用化学式简单推求化合价,进而能用化学式正确地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4.学会简单化学式的读法。【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培养巩固学生运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激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通过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学习,使学生领会必须根据客观事实和化合物的组成写化学式,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教学难点】1.化学式的书写。2.化合价和化学式的联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语言,它简单方便、易懂易记,同样化学也有自己的语言,并且世界通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学用语化学式。新课讲解新课讲解一、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讲解1.化学式:国际上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提出的依据: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2.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从宏观角度看: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举例如下表分类分类示例(以 H示例(以 H2 2O 为例)O 为例)化学式的含义化学式的含义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一种物质宏观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 1 个水分子表示 1 个分子微观表示 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表示分子的原子构成-2-2-设问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有什么意义呢?分析如 aRbc所示:a 表示有 a 个这样的微粒;b 表示一个微粒中有 b 个原子或原子团;c 表示一个该离子中带有 c 个正(负)电荷。练习2H2O,Mg2+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讨论回答。3.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讲解物质物质写法写法读法读法金属固态非金属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Ca、Mg、S、P(除碘外)读元素名称。例如:钙、镁、硫、磷稀有气体He、Ne、Ar读元素名称一般加“气”,读氦气、氖气、氩气单质非金属气体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所含原子个数的数目。例如:N2、H2、O2读元素名称一般加“气”。例如:氮气、氢气、氧气氧化物一般其他元素在前,氧元素在后。例如:CuO、CO2、Fe3O4读“氧化某”或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例如:氧化铜、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化合物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般金属元素(或氢元素)在前,其他非金属元素在后。例如:NaCl、HCl、K2S读“某化某”(从右向左读)。例如:氯化钠、氯化氢、硫化钾投影展示氯化氢(HCl)、硫化氢(H2S)、氨气(NH3)、甲烷(CH4)的化学式。提问学习了化学式的知识,请大家读出投影仪上给出的化学式,观察这四种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回答它们都由氢元素组成,但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不同。设问形成化合物的原子数目为什么不同,我们先来看一下硫化氢的形成过程。投影展示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展示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以硫化氢为例,让学生理解化合物形成过程,并初步建立物质在化合过程中原子数目不同的观念,并由此引申出化合价的概念。三、化合价讲解实验测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物质物质HClH2ONaClFe2O3原子个数比原子个数比11211123提问化学式中的各原子个数比为什么都是固定且唯一的?分析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物质不同,原子个数比可能不同。因为在形成化合物时,各原子为了使其结构达到稳定,即最外层电子数达到 8,结合的原子个数不同。总结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化合价是元素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投影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思考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元素化合价的特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一些简单的规律。总结1.许多元素的原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3-3-3.化合价是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因此,单质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板书设计板书设计3.4 物质组成的表示式第一课时一、化学式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2.意义(以水为例)宏观3.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二、化合价1.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2.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也叫根。氧两种元素组成:水由氢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2(表示一种物质:水)1(、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4(一个水分子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3(微观-1-3.4 物质组成的表示式3.4 物质组成的表示式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练习等形式,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教学难点】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氧化铁、硝酸铵、碳酸钠、氢氧化钙。四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听写。新课讲解设问 水有质量吗?水由哪种微粒构成?原子有质量吗?国际上如何表示原子的质量?分子呢?讲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将化学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和,即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练习求 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40+2(16+1)=74。讲解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在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乘积之间的比值。练习求氯酸钾(KCl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解答钾元素的质量:氯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39:35.5:1637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25套新版沪教版.zip)为本站会员(青山7895)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沪教版(2024新) > 九年级全册(旧)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