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八年级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因而会导致种内、种间出现生存斗争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的有利和不利与生物的进化无关C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D现代物种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详解】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
2、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A正确;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B错误;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C正确;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因此现代生物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点睛】此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斑马由原马进化而来,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研究表
3、明,斑纹既可以产生视觉假象迷惑捕食者,也可以比纯色的马更好的抵御蚊虫叮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B斑纹的产生是为了躲避天敌和虫害而产生的定向变异C斑马产生的所有变异都是对其有利的D遗传变异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斑马的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生物起着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的进化方向。【详解】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体现了遗传的多样性,A错误;斑纹的变异是斑马普遍存在的一种变异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斑马产生的变异既有有利变异也有不利变异,C错误;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斑马的进化,D正确。【点睛
4、】熟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31952年,美国学者米勒等人,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的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A核酸B蛋白质C氨基酸D葡萄糖【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详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5、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
6、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点睛】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4天天的妈妈用某种杀虫剂消灭蚊子,开始使用时效果还不错,但长期使用后,发现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蚊子是活化石,适应能力特别强B能抵抗杀虫剂的蚊子存活下来,且大量繁殖C杀虫剂造成蚊子基因变异,使之产生抗药性
7、D杀虫剂性能不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详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蚊子杀死,抗药性强的蚊子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蚊子大多是抗药性强的,杀虫剂造成蚊子基因变异,使之产生抗药性,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
8、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灭蚊的效果越来越差。故选B。【点睛】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5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落红”化作“春泥”,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
9、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6青蛙是蚊子的天敌,它们的幼体都生活在水中,二者生殖发育的相同之处是()A有性生殖B体外受精C体内受精D完全变态发育【答案】A【解析】【分析】变态发育指动物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详解】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是体外受精;蚊子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可见青蛙和蚊子的相同之处是都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A正确。【点睛】掌握两栖动物和昆虫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
10、键。7研究发现,多数新型农药应用10年后就逐渐失效,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害虫已能进化出很强的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A害虫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这些变异经逐代积累和加强便产生了抗药性B害虫在争夺食物和空间时进行生存斗争,强壮的个体生存下来,产生了抗药性C农药通过逐代选择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使其逐渐增强害虫产生抗药性D部分害虫可以对农药进行选择性逃避,通过学习行为产生了抗药性【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桦尺蠖体色的变化、雷鸟的保护色等这些自然现象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
11、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据此解答。【详解】首先害虫存在两种变异品种: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了下来。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是因为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A、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生物进化的基础就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只有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有意
12、义。这种变异不会产生抗药性,A不正确。B、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会产生抗药性,B不正确。C。使用农药后,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后,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农药的长期选择,使得害虫抗药性逐渐加强,C正确;C正确。D。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强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而抗药性弱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被淘
13、汰,D不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进化的原因。8鸟卵中,将来可孵化成雏鸟的部分是A卵黄B卵白C胚盘D卵黄系带【答案】C【解析】【分析】如图是鸟卵的结构:鸟卵各部分的作用是:卵壳、外层卵壳膜、内层卵壳膜的作用是保护卵细胞;卵白能够保护卵细胞,还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系带能够固定卵细胞,还能减轻震动;胚盘、卵黄、卵黄膜构成卵细胞。其中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将来可孵化成雏鸟;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卵黄膜起保护作用。气孔分布在卵壳上,可以进行气体交换。【详解】A、卵黄储存着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是卵细胞的主要的营养物质,故不符合题
14、意。B、卵白起保护卵细胞的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和水分。故不符合题意。C、胚盘内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故符合题意。D、卵黄系带固定卵黄,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为基础题,本题主要考查鸟卵的结构及功能,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灵活答题。9在农田中施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人们发现随着使用年数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B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C害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抵抗农药的变异D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答案】D【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
15、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详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选项D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
16、解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10如图表示甲、乙两个双胞胎个体发育的部分过程,据图推断甲、乙两人一定()A同为男性B同为女性C性别相同D性别不同【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双胞胎是由同一个受精卵一分为二后,两部分分别发育而成的,因此属于同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的性染色体是相同的,性别也是相同的,至于是男是女要看是哪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故C符合题意。点睛: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同卵双胞胎的性染色体是相同的,因此其性别也一定相同。11“工程菌”是指能够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种特殊物质的细菌,科学家将人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合成了人的生长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这是运用了组织培养技术这
17、是运用了转基因技术细菌的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生物之间是相通的ABCD【答案】C【解析】【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详解】科学家将人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合成了人的生长激素。这是运用了转基因技术,细菌具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从而说明了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生物之间是相通的。故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原理和应用,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12下列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蝴蝶相似的是()A蝗虫B蟋蟀C蜻蜓D家蚕【答
18、案】D【解析】【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详解】蝴蝶是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ABC蝗虫、蟋蟀、蜻蜓都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ABC不符合题意。D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
19、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13正常男性把X染色体传给女儿的概率是()A0B25C50D100【答案】D【解析】【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详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父亲Y染色体一定传给儿子,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因此正常男性把X染色体传给女儿的概率是100%。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以及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14已知马蛔虫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如果只研究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如图),则其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及基因的组成可能是()
20、ABCD【答案】B【解析】【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详解】生殖细胞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都含有两条染色体,并且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不成对,属于生殖细胞。故正确;而中等位基因没有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故错误。故B符合题意。【点睛】知道: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基
21、因随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15基因是通过亲子间的“小桥”传递的。“小桥”指的是:()A精子B卵细胞C精子和卵细胞D受精卵【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详解】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
22、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点睛】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16下列哪些性状不能遗传()A具有皱裂的豌豆B带有绿色的豌豆C习惯用右手写字的人的这种行为D因不小心创伤而遗留的伤疤【答案】D【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详解】ABC具有皱裂的豌豆、带有绿色的豌豆、习惯用右手写字的人的这种行为,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ABC不符合题意。D因不小心创伤而遗留的伤疤,是由环境因素
23、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17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A卵、若虫、蛹、成虫B卵、若虫、成虫C卵、蛹、若虫、成虫D卵、蛹、成虫【答案】B【解析】【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的过程是: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是:卵若虫(幼虫)成虫。【详解】蝗虫属于昆虫,其发育是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程度不同。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
24、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卵若虫(幼虫)成虫三个时期。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和完全变态发育的不同。18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增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三叶草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能量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B为了对抗寒冷的环境,三叶草产生了耐寒性变异C不耐寒的三叶草个体被自然淘汰D三叶草耐寒性的增强是寒冷环境对三叶草定向选择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
25、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详解】A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A正确。BCD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首先,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的耐寒性存在差变异,有的耐寒,有
26、的不耐寒。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气候比较寒冷的瑞典南部进行栽培,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表明三叶草不适应瑞典南部的环境;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是因为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在繁衍的过程中,将这种耐寒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耐寒个体。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是寒冷的天气若干年来定向选择的结果,B错误;CD正确。【点睛】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19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能确定圆粒为显性性状的组别是 ( )组别ABCD父本圆粒圆粒皱粒圆粒母本圆粒皱粒皱粒圆粒子代全为圆粒有圆有皱全为皱粒有圆有皱AAB
27、BCCDD【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新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详解】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新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因此表格中D组,亲本性状表现圆粒圆粒,而子代中出现了皱粒,说明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是隐性性状,故能确定圆粒为显性性状的组别是D组。【
28、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20下列有关人类生殖、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男女青年婚前体检能避免后代遗传病和传染病的发生B肤色正常(Aa)的夫妇后代患白化病(aa)的可能性为50%C近亲结婚比非近亲结婚生育子女出现遗传病的机会大D人为选择性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不大【答案】C【解析】男女青年婚前检查可以避免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人结婚导致的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而不是男女青年婚前体检能避免后代遗传病和传染病的发生,A错误;肤色正常(Aa)的夫妇所生后代患白化病(aa)的可能性为25%,B错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C正确;自然情况下,人类男性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的几率是均等的,所以男女比例是接近1:1的。但如果人为决定所生胎儿的性别,会造成社会上男女比例的失衡,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