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宋朝,了解一下时间:时间:人物:人物:事件:事件:定都:定都:960960年年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陈陈桥桥兵变(黄袍加身)兵变(黄袍加身)东京(今开封)东京(今开封)(汴京)宋宋(1 1)方针:)方针:先南后北先南后北 (2 2)意义:结束了中原和)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实现局部统一。局部统一。2、宋太祖是怎样消除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的?北宋并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出现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北宋并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出现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续资治通鉴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政权不断更迭,争战无休无止?我想要停止战乱、让国家长治久安,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大臣赵普宋太祖藩镇割据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赵普建议如何做?赵普建议如何做?军事军事“收其精兵收其精兵”(收兵权)(收兵权)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调分离枢枢密密有有发兵之权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而无握兵之重,三帅有三帅有握兵之重握兵之重而无发而无发兵之权兵之权,上下相维上下相维,不得专制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三十年无兵变也此所以百三十年无兵变也。宋名臣奏议宋名臣奏议经常调换
3、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目的:防止武将专权将将1 1将将2 2将将3 3换将换将换将换将换将换将驻驻 地地驻驻 地地驻驻 地地频繁调换“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兵不识将,将不专兵”行政(中央)行政(中央)“稍夺其权稍夺其权”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宰宰相相副副宰宰相相参知政事参知政事枢密院枢密院军事军事、枢密使、枢密使三司三司财政财政、三司使、三司使行政行政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分化事权,削弱相权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加强了皇权加强了皇权(冗官、冗费)冗官、冗费)(增加人数、增设机构)行政(地方)行政(
4、地方)“稍夺其权稍夺其权”派文臣担任各地知州派文臣担任各地知州三年一换三年一换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通判)(通判)与与守臣(知州等地方长官)守臣(知州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通签书施行。宋史宋史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馀,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续资治通鉴“制其钱谷制其钱谷”财政财政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设置转运使转运使,把地方,把地方财赋财赋收归中央收归中央经度一路全部或部分经度一路全部或部分财赋财赋,监察监察各州官吏,并
5、以官吏违法、各州官吏,并以官吏违法、民生疾苦情况上报朝廷。民生疾苦情况上报朝廷。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宰相宰相(百官之首,权力过大)(百官之首,权力过大)皇皇 帝帝(权力受制约)(权力受制约)皇皇 帝帝(权力集中)(权力集中)节度使节度使(势力强大,掌管地方)(势力强大,掌管地方)积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皇权大大加强消极:导致消极:导致机构重叠机构重叠,财政开支庞大,财政开支庞大,出现出现“冗官冗官”“”“冗员冗员”“”“冗费冗费”的现象的现象。唐朝武将唐朝武将宋代文臣宋代文臣曾因国难披金甲,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不为家贫卖宝刀。(宋)曹翰(宋)曹翰退将诗退将诗做人莫做军
6、,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做铁莫做针。(宋)谚语(宋)谚语 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重 文 轻 武概念:提升文官地位、压抑武将科举取士人数统计表(数据: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时期取士总人数平均每年取士人数唐朝(历时289年)约2.32万人约80人北宋(历时167年)文举约6.1万人约365人武举868人约5人北宋兵力统计表(数据:宋代养兵政策剖析)时间总兵力平均几户出兵1名976年37.8万8.18996年66.6万6.871021年91.2万9.51重文轻武重文轻武政策重文轻武政策的的积极影响:积极影响:抑制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有利于政
7、权的稳固和安定 发展科举营造了读书风气、提升了社会的文化素养、造就了昌盛的文治局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安朝廷,定祸乱,直需长枪大剑(代指武人),至如毛锥子(代指文人)焉足用哉。旧五代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神童诗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谚语增设官僚增设官僚机构机构扩充军队扩充军队养兵养官养兵养官战争赔款战争赔款分散军权分散军权 北宋的政治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风气因循保守,行政行政效率低下。由于效率低下。由于官官僚机构和军队僚机构和军队的的不断膨胀,到不断膨胀,到北宋北宋中期,中期,政政府府官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政入不敷入不敷出出。年代年代收入收
8、入(单位(单位:贯)贯)支出支出(单位(单位:贯)贯)宋宋真宗天禧五真宗天禧五年(年(1021年)年)15085万余万余12677万余万余宋宋仁宗皇祐元仁宗皇祐元年(年(1049年)年)12625万余万余“所出无余所出无余”宋宋英宗治平二英宗治平二年(年(1065年)年)11613万余万余13186万余万余冗官冗官冗兵冗兵冗费冗费积贫积贫军队战军队战斗力弱斗力弱积弱积弱范仲淹庆历新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冗官意义: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时间时间:人物:人物:目的: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措施:措施: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经济、军事和教育
9、领域10691069年年宋神宗、王安石宋神宗、王安石结果:结果: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10000多处,多处,但。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但。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原因:原因: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农农田田水水利利法法方方田田均均税税法法募役法募役法保甲法保甲法兴修水利万余处,兴修水利万余处,灌溉土地灌溉土地 3636万顷万顷清丈土地清丈土地 250250万顷,万顷,凭土地好坏收税凭土地好坏收税州县征收役钱,州县征收役钱,雇人服役雇人
10、服役每十家为一保,每十家为一保,保丁农闲时练武、巡查保丁农闲时练武、巡查冗兵冗兵、冗官冗官、冗费冗费、积贫积贫、积弱积弱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发展遭到大官僚的强烈反对遭到大官僚的强烈反对提升军事战斗力提升军事战斗力减少养兵开支减少养兵开支变法目变法目的的:富国强兵:富国强兵 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过大,变法没有适应的土壤,新法的“敛财”实质,导致社会基础的丧
11、失,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政策执行不力。变法派内部分裂,保守派强烈反对。保守派人才济济,如司马光、韩维、文彦博、欧阳修、富弼、韩琦、范缜、苏轼等。1085年,宋哲宗即位初,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思考:为什么王安石变法会走向失败?这对北宋的历思考:为什么王安石变法会走向失败?这对北宋的历史发展会有何影响?史发展会有何影响?北宋的政治特点中央集权前所未有地强化分化事权的政治原则重文轻武、积极求变1.北宋时,曾流传“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凯歌劳还,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当时政府()A.削弱节度使的权力 B.文武并重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2.学者王立群
12、这样评价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他评价的是()A.秦始皇赢政 B.宋太祖赵匡胤 C.汉高祖刘邦 D.唐太宗李世民3.下列有关北宋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是()A.统一全国,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北宋统治者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C.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D.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3、宋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有()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在各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A.B.C.D.4.北宋严格了科举制度的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此举的主要作用是()A.铲除藩镇割据局面赖以存在的基础B.科举制已不存在C.科举制发生了质变D.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