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章第十五章免免 疫疫 耐耐 受受Immune Tolerance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机体对机体对Ag的刺激表现为的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免疫不应答”(unresponsiveness),即,即Ag不能不能激活激活T、B细胞完成特异正免疫应答过程即产生特异性效应细胞完成特异正免疫应答过程即产生特异性效应细胞和或抗体,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效应的现象,细胞和或抗体,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效应的现象,免疫耐受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特点:特点:免疫耐受具有免疫特异性,即:只对特定的抗原不应答,对不引起免疫耐受具有免疫特异性,即:只对特定的抗原不应答,对不引起耐受的抗原
2、,仍能进行良好的免疫应答耐受的抗原,仍能进行良好的免疫应答 免疫耐受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免疫耐受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免疫耐受与正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与正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与免疫缺陷、免疫抑制免疫耐受与免疫缺陷、免疫抑制免疫耐受与免疫耐受与正免疫应答、免疫缺陷、免疫抑制的异同点正免疫应答、免疫缺陷、免疫抑制的异同点相同点:相同点:均需抗原刺激,经诱导形成;具有特异性;具有记忆性。均需抗原刺激,经诱导形成;具有特异性;具有记忆性。不同点:不同点:正免疫应答经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产物;而免疫耐受经抗正免疫应答经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产物;而免疫耐受经抗原刺激,不产生免疫应答产物原刺激,不产生免疫应答产物(抗体、
3、效应性抗体、效应性T细胞细胞),也称为负免疫应答。,也称为负免疫应答。相同点:相同点:免疫耐受对抗原刺激不应答,免疫缺陷、免疫抑制对抗原刺激免疫耐受对抗原刺激不应答,免疫缺陷、免疫抑制对抗原刺激不应答或应答低下。不应答或应答低下。不同点:不同点:免疫耐受的不应答是针对特定抗原,具有特异性;免疫缺陷、免疫耐受的不应答是针对特定抗原,具有特异性;免疫缺陷、免疫抑制的不应答或应答低下是针对多种不同的抗原,无抗原特异性。免疫抑制的不应答或应答低下是针对多种不同的抗原,无抗原特异性。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Ag所致的免疫耐受所致的免疫耐受 胚胎期、新生期胚胎期、新生期 不成熟的不成熟的T及及
4、B淋巴细胞接触抗原淋巴细胞接触抗原(自身抗原或外来抗原自身抗原或外来抗原)维持终生维持终生 中枢耐受中枢耐受(central tolerance)成熟机体成熟机体 成熟的成熟的T及及B淋巴细胞接触抗原淋巴细胞接触抗原 可恢复可恢复 外周耐受外周耐受(peripheral tolerance)后天接触后天接触Ag所致的免疫耐受所致的免疫耐受第一节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胚胎期嵌合体形成中的耐受胚胎期嵌合体形成中的耐受1945年,年,Owen报道报道 红细胞嵌合体红细胞嵌合体(chimeras),皮肤移植互不排斥皮肤移植互不排斥无关小牛皮肤移植则排斥无关小牛皮肤移植则排斥这
5、种耐受具有抗原特异性这种耐受具有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形成:免疫耐受的形成: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Ag所致免疫耐受所致免疫耐受异卵双生小牛异卵双生小牛(血型嵌合现象血型嵌合现象)胚胎期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胚胎期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Medawar验证了验证了Owen的发现的发现 证实了证实了Burnet的假说:的假说:在胚胎发育期,不成熟的自身免疫在胚胎发育期,不成熟的自身免疫应答细胞接触自身抗原后,会被克应答细胞接触自身抗原后,会被克隆清除,形成对自身抗原的耐受。隆清除,形成对自身抗原的耐受。免疫耐受的形成:免疫耐受的形成: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Ag所致免疫耐受所致免疫
6、耐受Burnet和和Medawar于于1960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免疫耐受的形成:免疫耐受的形成:后天接触后天接触Ag所致的免疫耐受所致的免疫耐受已经成熟的已经成熟的T细胞或细胞或B细胞介导细胞介导同一种抗原,因条件不同,既可是免疫原、也可以是耐受原同一种抗原,因条件不同,既可是免疫原、也可以是耐受原既可是抗原表位的因素既可是抗原表位的因素也可以是也可以是APC细胞的因素细胞的因素(缺乏辅助信号缺乏辅助信号)也可以是细胞因子环境因素也可以是细胞因子环境因素Ag因素因素机体因素机体因素q 生理性的免疫耐受生理性的免疫耐受:对自身组织抗原不应答,不发生自身免疫病
7、;:对自身组织抗原不应答,不发生自身免疫病;q 病理性的免疫耐受:病理性的免疫耐受:对感染的病原体或肿瘤细胞抗原不产生特异免对感染的病原体或肿瘤细胞抗原不产生特异免疫应答,不能执行免疫防卫功能,则疾病发展及迁延。疫应答,不能执行免疫防卫功能,则疾病发展及迁延。建立免疫耐受建立免疫耐受:When?打破免疫耐受打破免疫耐受:When?第三节第三节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口服免疫原,建立全身免疫耐受口服免疫原,建立全身免疫耐受静脉注射静脉注射Ag,建立全身免疫耐受,建立全身免疫耐受 在器官移植前,静脉注射供者同种异型在器官移植前,静脉注射供者同种异型Ag的血细胞;的血细胞;移植骨髓及胸
8、腺,建立或恢复移植免疫耐受移植骨髓及胸腺,建立或恢复移植免疫耐受 预防预防GVH或减轻或减轻SLE脱敏治疗,防止脱敏治疗,防止IgE型型Ab产生产生 诱导诱导IFN-和和TGF-产生,抑制产生,抑制IgE产生产生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防止感染防止感染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另一方面,感染所致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与活化,及另一方面,感染所致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与活化,及Th的旁路作用,亦易致自身应答细胞活化、增殖。防止感的旁路作用,亦易致自身应答细胞活化、增殖。防止感染可减少自身免疫病发生、或使之缓解。染可减少自身免疫病发生、或使之缓解。自身免疫病常因感染而诱发,病原体的某
9、些抗原与自身自身免疫病常因感染而诱发,病原体的某些抗原与自身组织抗原的相似性,则病原体感染诱导产生的效应免疫组织抗原的相似性,则病原体感染诱导产生的效应免疫细胞,不仅对病原体及被感染细胞有攻击作用,且因分细胞,不仅对病原体及被感染细胞有攻击作用,且因分子模拟作用,对自身组织细胞亦有攻击作用。子模拟作用,对自身组织细胞亦有攻击作用。q 打破免疫耐受打破免疫耐受 :免疫原及免疫应答分子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免疫原及免疫应答分子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 经基因克隆经基因克隆TSA/TAA,产生足量重组蛋白,可作为肿瘤多肽疫苗;,产生足量重组蛋白,可作为肿瘤多肽疫苗;对瘤细胞转染以对瘤细胞转染以MHC基因及基因
10、及B7或或CD40基因,提高基因,提高MHC分子及分子及B7分子分子 在瘤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可增强其免疫原性,进行免疫治疗;在瘤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可增强其免疫原性,进行免疫治疗;TSA免疫原性通常较低,显示免疫原性通常较低,显示“免疫耐受免疫耐受”,以同源异种分子免疫,以同源异种分子免疫,可增强其免疫原性,打破免疫耐受。可增强其免疫原性,打破免疫耐受。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1.免疫耐受的概念与特点?免疫耐受的概念与特点?2.调节调节免疫耐受与临床的关系?免疫耐受与临床的关系?思思 考考 题题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免免 疫疫 调调 节节 Immunoregulation是指免疫系统
11、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免疫系统与其它系统以及免疫系统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之间的相互 作用,从而构成一个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网络结构,作用,从而构成一个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网络结构,使免疫应答维持合适的强度,使免疫应答维持合适的强度,进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进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homeostasis)。免疫调节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的概念的概念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免疫调节免疫调节 正信号正信号 激活激活 分化分化 负信号负信号 抑制抑制 死亡死亡 抗病毒应答不力,病毒扩散,导致慢性化;
12、抗病毒应答不力,病毒扩散,导致慢性化;应答过强,出现剧烈的炎症反应,甚至产生肺组织损伤和应答过强,出现剧烈的炎症反应,甚至产生肺组织损伤和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爆发性肝炎。重症爆发性肝炎。如对抗如对抗SARS病毒病毒的感染、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的的感染的 免疫应答就需要非常严格的免疫调节。免疫应答就需要非常严格的免疫调节。如果如果:对自身成分产生攻击,就会发生自身免疫病;对自身成分产生攻击,就会发生自身免疫病;如果如果:对外界病原体感染不能产生适度的反应,就会造成感染;对外界病原体感染不能产生适度的反应,就会造成感染;如果如果:反应过于强烈,便会导致超敏
13、反应。反应过于强烈,便会导致超敏反应。免疫调节是机体本身对免疫应答过程作出的生理性反馈。免疫调节是机体本身对免疫应答过程作出的生理性反馈。共刺激分子对共刺激分子对T细胞的反馈调节细胞的反馈调节 T细胞的激活需要获取双重信号:细胞的激活需要获取双重信号:第一信号第一信号(识别信号识别信号)通过通过TCR 和和抗原肽抗原肽-MHC的结合;的结合;第二信号第二信号(激活信号激活信号)通过通过协同刺激受体协同刺激受体与与其配体其配体的结合。的结合。CD28胞内段带有胞内段带有ITAM;CTLA-4胞内段带有胞内段带有ITIM,因而,因而CTLA-4和和 B7结合提供抑制信号。结合提供抑制信号。由于由于
14、CTLA-4的表达是在的表达是在T细胞活化约细胞活化约24小时之后,因而没有激活就小时之后,因而没有激活就 没有抑制,这一抑制是严格地针对已激活的没有抑制,这一抑制是严格地针对已激活的T细胞,目标是下调已细胞,目标是下调已 经出现的高强度特异性免疫应答。经出现的高强度特异性免疫应答。各类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馈调节各类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馈调节第第一一节节 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的调控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的调控第三节第三节 抑制性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抑制性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q ITAM: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15、 activation motif q ITIM: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q PTK:protein tyrosine kinase -phosphorylationq PTP: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dephosphorylation 信号转导信号转导 免疫细胞的受免疫细胞的受体体q Activation receptors ITAM PTKq Inhibitory receptors ITIM PTP各类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馈调节各类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馈调节第一节第一节 免疫
16、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运用运用CTLA-4-Ig/抗抗CD28 用于移植排斥反应用于移植排斥反应各类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馈调节各类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馈调节第一节第一节 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2.B细胞通过细胞通过Fc RII-B受体对抗体应答的反馈调节受体对抗体应答的反馈调节q B 细胞负反馈调节,什么时候发生?细胞负反馈调节,什么时候发生?q 表明负反馈调节机制缺陷,在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表明负反馈调节机制缺陷,在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各类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馈调节各类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馈调节第一节
17、第一节 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2.B细胞通过细胞通过Fc RII-B受体对抗体应答的反馈调节受体对抗体应答的反馈调节第一节第一节 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各类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馈调节各类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馈调节3.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调节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调节NK细胞活性细胞活性 第一节第一节 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各类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馈调节各类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馈调节免疫细胞免疫细胞 激活性受体激活性受体抑制性受体抑制性受体B细胞细胞BCR/Iga/a/Fc RIIB,CD22,CD72T细胞细胞
18、TCR/CD3,CD28CTLA-4,PD-1NK细胞细胞CD16、KIR2DS、NKG2C/DKIR2DL,NKG2A肥大细胞肥大细胞Fc RIFc RII-B,gp49B1 T细胞细胞V 9V 2TCRCD94/NKG2A免疫细胞的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免疫细胞的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第二节第二节 免疫细胞的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作用Immunity.2006/9/3第二节第二节 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CD4+Th细胞分化的调节 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对效应功能的负反馈调节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对效应功能的负反馈调节 Fas和FasL: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免疫调节Fa
19、s(CD95):普遍表达的受体分子,可以出现在包括淋巴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表面;FasL(CD95L):大量表达通常只见于活化的T细胞(特别是活化的CTL)和NK细胞;Fas一旦和配体FasL结合,可启动死亡信号转导,最终引起细胞一系列特征性变化,使细胞死亡。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对效应功能的负反馈调节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对效应功能的负反馈调节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免疫调节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免疫细胞活化并发挥免疫效应后,诱导产生的一种自发的细胞凋亡特异性针对被抗原活化并发生增殖的免疫细胞 限制了抗原特异性T 细胞克隆的容量活化诱导的细
20、胞凋亡对效应功能的负反馈调节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对效应功能的负反馈调节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免疫调节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效应T细胞表达大量的FasL发挥效应功能其表面Fas表达也上调 FasL-Fas作用:顺式自杀(suicide in cis)/反式自杀(suicide in trans)T细胞:B细胞:活化B细胞表面Fas表达也上调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对效应功能的负反馈调节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对效应功能的负反馈调节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免疫调节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活
21、化诱导的细胞凋亡对效应功能的负反馈调节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对效应功能的负反馈调节第六节 其他形式的免疫调节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Fas/FasL 突变-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症1.ITAM、ITIM、nTreg、AICD2.抑制性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3.AICD的生物学功效总结与思考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autoimmunity):概念:概念: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存在于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存在于 所有的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对机体产生伤害。所
22、有的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对机体产生伤害。如:天然的自身抗体如:天然的自身抗体(IgM型型)、自身反应性、自身反应性B细胞和细胞和T细胞。细胞。生理功能:生理功能:一定限度内的自身免疫应答反应能清除体内衰老畸变一定限度内的自身免疫应答反应能清除体内衰老畸变 的自身细胞,自身的抗的自身细胞,自身的抗Id抗体对免疫应答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抗体对免疫应答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概念:概念: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 导致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
23、状态。导致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可测到高效价的自身抗体可测到高效价的自身抗体(autoimmune antibody)和和(或或)自身应答性自身应答性T细胞细胞(autoreactive T lymphocytes);自身抗体和自身抗体和(或或)自身应答性自身应答性T细胞细胞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应答 造成损伤或功能障碍造成损伤或功能障碍;病情的转归与自身病情的转归与自身反应强度密切相关反应强度密切相关;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病变组织有抗体沉积或淋巴细胞浸润,通过血清或淋巴病变组织有抗体沉积或
24、淋巴细胞浸润,通过血清或淋巴细胞可以被动转移疾病细胞可以被动转移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Insulin:胰岛素胰岛素 Glucagons: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Somatostatin:生长激素抑制素生长激素抑制素自身自身反应性反应性T淋巴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二节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Healthy isletsLymphocyte infiltr
25、ate自身自身反应性反应性T淋巴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生物、物理、化学以及药物等因素可以使自身抗原发生改变。生物、物理、化学以及药物等因素可以使自身抗原发生改变。变性的自身变性的自身IgG可刺激机体产生可刺激机体产生IgM或或IgG自身抗体,这类抗自身抗体,这类抗IgG的的抗体称为类风湿因子抗体称为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RF和自身变性和自身变性IgG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造成包括关节炎在内的多种疾病。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造成包括关节炎在内的多种疾病。第十九章
26、第十九章 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免疫缺陷病的基本概念免疫缺陷病的基本概念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成分缺失、免疫使免疫成分缺失、免疫功能障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免疫缺陷病的分类致病因素致病因素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D):由于免疫系统遗传缺陷或先天性发育不全而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又称先由
27、于免疫系统遗传缺陷或先天性发育不全而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又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天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AIDD):由后天因素而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多见于营养不良、感染、恶性肿瘤等由后天因素而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多见于营养不良、感染、恶性肿瘤等导致的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导致的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受影响的成分免疫系统受影响的成分 特异性免疫缺陷病:T、B、T和和B联合缺陷。联合缺陷。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病:吞噬细胞、补体系统缺陷。吞噬细胞、补体系统缺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28、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肿瘤是一群失去正常生长调控、发生恶性转化的自身细胞。肿瘤是一群失去正常生长调控、发生恶性转化的自身细胞。对机体的免疫系统而言,肿瘤细胞及其分泌的产物也是一类抗原物质。对机体的免疫系统而言,肿瘤细胞及其分泌的产物也是一类抗原物质。肿瘤及肿瘤免疫学的概念肿瘤及肿瘤免疫学的概念肿瘤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抗原抗原存在与否存在与否 性质特点性质特点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免疫
29、系统对肿瘤细胞的作用肿瘤细胞如何逃逸免疫监视肿瘤细胞如何逃逸免疫监视诊断与治疗诊断与治疗肿瘤抗原肿瘤抗原 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 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 antigen,TSA)既存在于肿瘤细胞,又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但在肿瘤细胞既存在于肿瘤细胞,又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但在肿瘤细胞常过量表达。常过量表达。表达于肿瘤组织,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的抗原。表达于肿瘤组织,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的抗原。TSA是通过肿瘤移植排斥试验证实的,故又称为肿瘤特异是通过肿瘤移植排斥试验证实的,故又称为肿瘤特异性性 移植抗原(移植抗原(TSTA)或肿瘤排斥抗原
30、()或肿瘤排斥抗原(TRA)。)。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q Transplantation:应用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置应用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置 换病变的或功换病变的或功能缺损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以维持能缺损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以维持 和重建机体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和重建机体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被提供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称为移植物被提供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称为移植物(graft)提供移植物的个体称为供者提供移植物的个体称为供者(donor)接受移植物的个体称为受者接受移植物的个体称为受者(recipient,Host)host ve
31、rsus graft reaction、HVGR:受者免疫系统对供者的受者免疫系统对供者的移植物发生移植物发生免疫应答,排斥移植物,免疫应答,排斥移植物,分为三种类型:分为三种类型:超急性排斥反应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q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典型代表典型代表:肾肾移植、肝移植移植、肝移植等等q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D 概念:概念:移植物中的淋巴细胞移植物中的淋巴细胞(同种异型反应性同种异型反应性T T细胞细胞)识别识别 受者组织抗原
32、而发生的一种排斥反应。受者组织抗原而发生的一种排斥反应。条件:条件:受者与移植物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不符;受者与移植物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不符;移植物中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移植物中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受者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状态。受者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状态。典型代表典型代表: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胸腺移植等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胸腺移植等第二节第二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是一种特异性结合。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是一种特异性结合。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反之也可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定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反之也可用已知抗
33、体检测未知抗原,定性或定量试验。性或定量试验。检测检测方法又称抗原抗体反应或血清学反应方法又称抗原抗体反应或血清学反应(抗体多存在于血清中抗体多存在于血清中)。第一节第一节 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特异性: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相应抗体相应抗体CDR、结构互补。、结构互补。可逆性:可逆性:非共价键结合、免疫复合物可以解离和再结合。非共价键结合、免疫复合物可以解离和再结合。可见性:可见性:抗原与抗体的比例合适,出现明显的免疫复合物。抗原与抗体的比例合适,出现明显的免疫复合物。阶段性:阶段性:第一阶段为抗原与抗体结合,以秒、分计。第一阶段为抗
34、原与抗体结合,以秒、分计。第二阶段为反应物可见阶段,以分、时计,易受外界因素第二阶段为反应物可见阶段,以分、时计,易受外界因素 影响影响(温度、电解质、温度、电解质、pH)。第一节第一节 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抗原抗原和抗体浓度、比例和抗体浓度、比例 电解质:电解质:温度温度 酸碱度酸碱度第一节第一节 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第二节第二节 检测抗原或抗体的体外实验检测抗原或抗体的体外实验凝集反应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s)颗粒性抗原颗粒性抗原沉淀反应沉淀反应(pre
35、cipitation reactions)可溶性抗原可溶性抗原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immunolabeling techniques)酶、酶、荧光素荧光素、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胶体金、化学发光物标记抗原、胶体金、化学发光物标记抗原/抗体抗体蛋白芯片技术蛋白芯片技术(protein microarray)第二节第二节 检测抗原或抗体的体外实验检测抗原或抗体的体外实验第二节第二节 检测抗原或抗体的体外实验检测抗原或抗体的体外实验第二十三章 免 疫 学 防 治第一节 免疫预防第一节 免疫预防 主要指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建立的特异性免疫,也包括胎儿或主要指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建
36、立的特异性免疫,也包括胎儿或新生儿经胎盘或乳汁从母体获得抗体。新生儿经胎盘或乳汁从母体获得抗体。是人为地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是免疫预防的重要手段。是人为地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是免疫预防的重要手段。第一节 免疫预防是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是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国际国际上把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以及类毒素统称为疫苗上把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以及类毒素统称为疫苗(vaccine)。第一节 免疫预防死疫苗主要诱导特异抗体的产生,为维持血清抗体水平,常需多次接种。死疫苗主要诱导特异抗体的产生,为维持血清抗体水平,常需多次接种。选用
37、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制成。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制成。由于灭活的病原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增殖,难以通过内源性抗原加工提由于灭活的病原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增殖,难以通过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不足以诱导呈,不足以诱导CD8CD8+T T细胞成为效应细胞成为效应CTLCTL,免疫效果有一定局限性。,免疫效果有一定局限性。第一节 免疫预防活疫苗接种类似隐性感染或轻症感染,病原体在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活疫苗接种类似隐性感染或轻症感染,病原体在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力,一般只需接种一次。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
38、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 。多数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持久,除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外,还可产多数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持久,除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外,还可产生细胞免疫,经自然感染途径接种还形成黏膜局部免疫。生细胞免疫,经自然感染途径接种还形成黏膜局部免疫。其不足之处是疫苗在体内有回复突变的危险。免疫缺陷者和孕妇一般不宜其不足之处是疫苗在体内有回复突变的危险。免疫缺陷者和孕妇一般不宜接受活疫苗接种。接受活疫苗接种。第一节 免疫预防因其已失去外毒素的毒性,但保留免疫原性,接种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抗毒因其已失去外毒素的毒性,但保留免疫原性,接种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素。用细菌的外毒素经用细菌的
39、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制成甲醛处理制成。第一节 免疫预防第一节 免疫预防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 人免疫球蛋白制剂是从大量混合血浆或胎盘人免疫球蛋白制剂是从大量混合血浆或胎盘血中分离制成的免疫球蛋白浓缩剂。血中分离制成的免疫球蛋白浓缩剂。防治超敏反应防治超敏反应:注射动物免疫血清前,应询问病史,做皮试,在注射注射动物免疫血清前,应询问病史,做皮试,在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剂时应注意观察,防治超敏反应发生。免疫球蛋白制剂时应注意观察,防治超敏反应发生。早期足量使用:抗毒素只与游离毒素反应,一旦毒素与组织细胞结合,早期足量使用:抗毒素只与游离毒素反应,一旦毒素与组织细胞
40、结合,抗毒素便失去其中和作用。抗毒素便失去其中和作用。不滥用丙种球蛋白:多次注射丙种球蛋白容易引起超敏反应。不滥用丙种球蛋白:多次注射丙种球蛋白容易引起超敏反应。第一节 免疫预防第一节 免疫预防第一节 免疫预防 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有计划地用疫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有计划地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预防相应传染病,最终达到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苗进行免疫接种,预防相应传染病,最终达到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而采取的重要措施。病的目的而采取的重要措施。第一节 免疫预防第一节 免疫预防 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合成肽疫苗合成肽疫苗(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重组重组抗原抗原疫苗疫苗(recombinant antigen vaccine)重组重组载体疫苗载体疫苗(recombinant vector vaccine)DNA疫苗疫苗(DNA vac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