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末达标测试卷A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图是1914年部分国家接受外国投资总额的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他国投资意愿B.资本输出重点是掠夺亚非拉C.美国经济自主权面临着严峻挑战D.外国投资压制落后国家发展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4万中国劳工奔赴欧洲,其中有超8万人来自山东,他们挖战壕,修公路,甚至去前线流血拼杀,很多人为此付出生命。华工入欧( )A.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B.表明中国已经加入协约国集团C.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体现D.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力量3.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
2、华盛顿会议对战后世界作出了安排,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称为( )A.维也纳体系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雅尔塔体系D.威斯特伐利亚体系4.1917年秋季,农民起义行动已席卷俄国90%的县区。城市工人、士兵则掀起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俄国临时政府已经经历三次危机。在这一背景下,俄国( )A.进行了农奴制改革B.爆发了十月革命C.颁布了新经济政策D.进行了经济改革5.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政府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当时苏俄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6.1928年10月在巴达维
3、亚(今雅加达)举行的第二届全印尼青年大会上,来自印尼各种族、不同语言、宗教和文化背景的青年宣誓要忠于“一个国家,即印度尼西亚;一个民族,即印尼民族;一种语言,即印尼语”。这表明( )A.印尼共产党的成立B.印尼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C.印尼民族党的成立D.印尼人开展不合作运动7.卡德纳斯在政治上进行了改革,规定每届总统的任期只能是6年,不得连选连任,这使得每次的总统换届选举都是一次高级人才的轮换,都是一次思想、观点的更新,有利于防止思想的僵化。这主要强调了卡德纳斯政治改革( )A.具有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B.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顺应了民主政治发展潮流D.得到了人民的拥护8.1932年7月,英国与英联
4、邦其他国家缔结互惠关税协定:英国保证自治领和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英国工业品输往自治领和殖民地时享受优惠待遇,限制从自治领和殖民地以外的国家输入农产品并征收高额关税。其旨在( )A.维护英联邦国家的集体利益B.巩固自由主义经济体系C.减轻经济危机对英国的冲击D.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9.资中筠在美国十讲中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为:第一,通过紧急银行法把黄金的流动权控制在政府手中;第二,政府主办一些大的工程:第三,政府通过立法保障劳工权益等。从中可见政府作用的加强,这能够说明新政的显著特点是( )A.全盘推行计划经济B.完全消除经济危机C.政府全面干预经济D.彻底解决劳资矛盾10.它是伏尔加
5、河下游一切交通的要冲。当德军突入市区时,斯大林下令“绝不后退一步”,号召他的部队为俄罗斯进行一场“爱国”战争。在他的号召下,红军誓死拖住德国人,直到红军能够重新组织对敌人的反攻。这是史书对二战期间一场著名的战役的描述。这一战役是( )A.诺曼底登陆战B.德国闪击波兰C.莫斯科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11.有专家认为国际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武力到外交、从外交到法律”的过程。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B.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C.世界大战后国际体系建立D.中美发布了三个联合公报12.“柏林墙”是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以将西柏林与民主德国的领
6、土分割开来。民主德国柏林墙的修建是( )A.美苏热战的表现B.冷战开始的符号和象征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矛盾的结果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3.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连同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共同构筑了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三大支柱,构建了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宰世界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的建立( )A.消除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危害B.加强了国际经济的协调和治理C.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标志着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14.阅读1973197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与通货膨胀变化表,表格数据反映当时( )项目美国英国联邦德国
7、法国日本工业生产下降幅度15.3%11.2%12.3%16.3%20.8%通货膨胀15.3%43.9%11.1%19.1%32.5%A.“福利制度”弊端日显B.经济出现“滞胀”现象C.“民权运动”逐步兴起D.“自由放任”弊端暴露15.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教危机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政治改革,其主要特征不包括( )A.否定党的领导地位B.效仿西方的议会制C.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D.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16.“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
8、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A.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B.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C.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D.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会议主要内容巴黎和会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华盛顿会议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
9、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材料二 一战中,军人死亡上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的世界和平。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1)根据材料一,
10、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包含的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体系的建立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农业长期徘徊不前。农业的长期落后不仅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圆和政局的稳定,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大规模建立国营农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以保证国家和居民对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赫鲁晓夫在缩小农业部的职能范围,将组织生产活动的管理权下放给各加盟共和国和地方的同时,还改革农产品采购制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放宽对个人副业的限制,加强对集体农庄
11、和庄员以及职工的经济刺激和物质鼓励。赫鲁晓夫的不少改革措施,推动了苏联农业的发展,并在以后的经济改革中一直被其后继者保留和沿用。摘编自金泉源赫鲁晓夫的农业体制改革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末,南斯拉夫政府多采取行政命令管理农民,但这些命令大多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致使农业合作化运动未能取得预期效果。1953年,南共中央颁布决议,规定农民“可以完全自愿地加入和退出合作社”,“在合作社形式上予以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多的自由”,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农村中的合作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是在社会所有制经济组织与个体农民之间进行的。既有社会所有制经济组织与个体农民之间的低水平合作,如经济组织向农民提供良种、化肥、农药
12、、技术指导等,而农民按合同向经济组织出售农畜产品;也有高水平的合作,表现为社会所有制经济组织与个体农民进行的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某项经济活动方面的合作。这种具有自己特色的体制,尽管对某些消极因素未能及时纠正,但确实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摘编自李仁峰南斯拉夫农业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苏联相比,南斯拉夫农业改革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20世纪下半期,非洲大多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后,殖民主义的影响暴露无遗。在殖民地时期非洲国家的边界均是欧洲
13、殖民者人为划定的,即先进行所谓“地图上作业”,再去占领。这使民族传统的聚居区遭到割裂,导致了非洲国家彼此间的边界纠纷和冲突不断。非洲国家独立后沿袭继承的是殖民地时期的行政管理组织和立法制度,内部缺乏凝聚力,造成许多国家动乱不已。殖民地时期形成的畸形经济成为独立后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一大障碍。殖民地时期,非洲的经济以出口西方列强需要的两种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作物为主,其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被扼杀,更没有现代工业都是非洲国家独立后面临的重大难题。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二 玻利瓦尔(17831830年),全名西蒙玻利瓦尔,拉丁美洲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他与圣马丁为拉丁美洲脱离西班牙帝
14、国统治而独立作出了卓越贡献。玻利瓦尔不仅是拉丁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领袖,也是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最杰出的领袖之一。18101830年他领导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地的独立战争,建立了联合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及秘鲁、玻利维亚等国家,是南美共和制度的奠基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非洲国家独立后面临的重大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2)有人称玻利瓦尔为“南美洲的华盛顿”,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
15、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以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
16、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并概括美国的承诺。(4分)(2)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与自身霸权地位下降紧密相关,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受到哪些“撼动”和“挑战”?(5分)(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中国的外交上是如何应对的?(5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如图是1914年
17、部分国家接受外国投资总额的情况”可知,经济发达的国家接受外国投资总额多,经济较落后的国家接受外国投资总额少,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他国投资意愿,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掠夺亚非拉等内容,排除B项;材料为部分国家接受外国投资总额的情况,未体现美国经济自主权面临着严峻挑战,排除C项;材料强调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他国投资意愿,不能说明外国投资压制落后国家发展,排除D项。故选:A。2.答案:A解析:一战期间,大量华工赴欧,挖战壕,修公路,甚至去前线流血拼杀,很多人为此付出生命,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A项正确;华工赴欧并不能证明中国己经加入协约国,排除B项;从一战战后会议米看,中国国际地位并未提高,排除C项,
18、一战不是反法西斯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战后世界作出了安排,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项正确;A项是一战前的世界体系,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排除C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由三十年战争结束前后一系列和谈达成的条约缔结而成,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17年秋季、临时政府、危机等信息可知,这是十月革命的背景,B项正确;农奴制改革是在1861年,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开始的,排除C项;经济改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921年,面对严
19、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政府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18192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属于苏联模式的内容,排除CD项。故选B项。6.答案:B解析:材料“全印尼青年大会”,宣誓要忠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体现了印尼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7.答案:A解析:题干“这使得每次的总统换届选举都是一次高级人才的轮换,都是一次思想、观点的更新”表明,民主政治会促进思想得到不断发展,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政治改革促进思想发展
20、,并未提及经济以及政治改革对民主政治的作用,排除B、C两项;题干没有体现政治改革获得了人民拥护,D项排除。8.答案:C解析: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波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下生产相对过剩,材料中英国的做法是为了保护英国市场,减轻经济危机对英国的冲击,C项正确;目的是维护英国国家利益,而不是英联邦国家,排除A项;材料做法不是巩固自由主义经济体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把黄金的流动权控制在政府手中”、“政府通过立法保障劳工权益等。从中可见政府作用的加强”可知,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计
21、划经济,排除A项;B项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伏尔加河下游交通要冲,德军突入市区,斯大林下令绝不后退,红军拖住德国人,重新组织反攻”,分析可知这一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D项正确;材料中的战役发生在苏德战场,排除A项、B项;莫斯科不在伏尔加河下游,德军也未能突入莫斯科市区,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和相应的国际会议,以及建立的各类国际体系,体现了从武力到外交,再从外交到法律的发展过程,故C项正确;A、B、D项都是单一历史事件,不能反映变化历程的全貌,故A
22、、B、D项错误。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德国称修建柏林墙是为了“反法西斯”,西方国家则认为是民主德国为了阻止人民西逃,双方各执一词,这反映了双方的严重对立,因此柏林墙的修建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矛盾的结果,C项正确;根据时间“196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排除A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B项;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口项。故选C项。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B项正确;“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
23、排除A项;材料所述国际经济秩序主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受冷战和经济体制差异的影响,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排除C项;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作,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排除D项。故选:B。14.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1973-197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生产下降和通货膨胀严重的状况,联系所学知识,这就是经济滞胀,故B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以滞胀为特征的经济危机的出现,并没有体现福利制度的弊端和“民权运动”,故A、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滞胀”的出现是国家干预失灵的结果,故D项错误。故选:B。15.答
24、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传统僵化的政治体制,否定党的领导地位,效仿西方的议会制,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但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不是政治改革,ABC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D项错误,符合设问。故选D项。16.答案:C解析:“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说明全球化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7.答案:(1)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宗主国与殖民地
25、的矛盾。影响: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遭到削弱,美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2)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或德意志、奥匈帝国战败,英法受到重创);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或苏俄诞生与美国崛起):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军人死亡上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根据“沙皇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可知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根据“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
26、,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可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根据“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可知战争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根据“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可知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2)影响: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削弱传统国际格局的欧洲中心,美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8.答案:(1)背景:苏联农业发展长期滞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赫鲁晓夫上台执政。措施:扩建国营农场;改革农业管理机制,下放管理权限;调整农村经济政
27、策,强化物质利益激励。(2)不同:坚持合作社形式的自由与灵活性;允许土地买卖。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稳定发展;与南斯拉夫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为南斯拉夫社会制度剧变埋下了隐患。解析:(1)本题考查鲁晓夫农业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依据材料“大林时期,苏联的农业长期徘徊不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南斯拉夫农业改革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可以完全自愿地加入和退出合作社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19.答案:(1)建议:和平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加强区域团结与合作;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坚持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
28、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看法: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成为美国“国父”;玻利瓦尔作为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之一,为拉丁美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他被称为“南美洲的华盛顿”。解析:(1)根据材料“非洲国家彼此间的边界纠纷和冲突不断内部缺乏凝聚力,造成许多国家动乱不已”可得出和平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加强区域团结与合作;根据材料“非洲国家独立后沿袭继承的是殖民地时期的行政管理组织和立法制度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被扼杀,更没有现代工业都是非洲国家独立后面临的重大难题”可得出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坚持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9、,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导致非洲国家经济落后,要改变落后面貌,得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两人对各自民族解放作出的贡献进行分析即可。20.答案:(1)焦点:台湾问题。承诺:一个中国;从台湾撤军。(2)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力量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美国自身力量的削弱。(3)变化: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应对: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关系等。解析:(1)焦点:根据材料“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可知,台湾问题。承诺: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
30、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可知,一个中国;从台湾撤军。(2)挑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它新兴力量是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力量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美国自身力量的削弱。(3)变化:根据材料“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可知,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应对:外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关系等。统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末达标测试卷B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表所示是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境外投资的现价总值(单位:百万美元。按
31、当期汇率折算)。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欧洲西海岸国家拉丁美洲亚洲非洲英国11298254368228732373法国525038611588301023德国29791000905238476美国709900164924613其他33776329961913779合计1344411172839061004664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扩张的新方式B.欧美是列强资本输出的重点区域C.资本输出激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2.世界:一部历史认为,“19世纪末的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随着大战持续进行,孤立主义政策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
32、缘。”由此可见,一战时期的美国( )A.与西欧国家经济利益趋同B.永远放弃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C.为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战D.谋求匹配经济实力的国际地位3.民族自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67%,其余的人由德意志人、俄罗斯人和匈牙利人组成。这一现象可以从侧面印证( )A.民族自决完全是一个幌子B.东欧国家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C.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划分D.殖民统治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4.参加十月革命的部分人士认为,“这场革命的意义,不只限于一国一地,而是全世界全人类的革命;革命不只为俄国带来了自由与社会主义,进而也
33、将在全世界掀起无产阶级革命”。这一观点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A.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推翻了封建沙皇专制统治C.诱发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D.促成了苏维埃政权的建立5.19321937年,苏联集体农庄机耕率由19%提升到71%、谷物的机播率由20%提升到54.3%,机械收割率由10%提升到43.8%。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B.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C.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D.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6.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斗争目标是“自治”和最终“独立”。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力量相当强大,要一下子实现完全“独立”是不现实的,而“自治”的口号相
34、对而言比较温和,容易被英国殖民当局接受。由此可知,这种由“自治”到“独立”的策略( )A.说明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取得巨大成功B.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务实的时代精神C.表明印度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反映出民众对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7.1889年5月,意大利与孟尼利克签订乌西阿利条约,其中规定:“埃塞俄比亚众王之王陛下在与其他列强和政府交涉中,可以向意大利国王陛下政府请求援助。”意大利把埃塞俄比亚的阿姆哈腊文本译成意大利文本时,将“可以”改为“必须”。此举意在( )A.巩固国王孟尼利克二世的权威B.将埃塞俄比亚纳为意大利的附属国C.阻止英法对埃塞俄比亚的入侵D.援助埃塞俄比亚平息国内人民起义8.19
35、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签订慕尼黑协定回国后,受到群众自发的、凯旋似的欢迎,当时的报刊无一例外地表达出感激之声。这表明( )A.反战情绪弥漫着整个欧洲B.民众情绪左右着政府决策C.亚欧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D.绥靖政策有一定社会基础9.罗斯福新政初期,美国社会失业、流浪人口增多现象严重,一些学者很少担心政府对群众的衣食供给问题,却十分担心总统不能赋予他们采取措施实施保障的能力。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A.政府拥有强大的物质保障B.以工代赈面临多重挑战C.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D.社会保障急需立法支持10.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开会,签署了以大西洋宪章为宗旨的联合国家宣
36、言,宣布“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这一举动( )A.成功挫败德国对波兰的突袭计划B.消除了各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C.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D.促使世界大战发展到了全球阶段11.在雅尔塔会议上签订的雅尔塔协定中明确规定:“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子恢复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这一规定体现了雅尔塔会议( )A.以加强战后中苏军事与经济合作为宗旨B.是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延续C.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D.是以苏联为主导的国际会议12.1946年1月,杜鲁门在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份备忘录中写道:“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否则战争就很难避免;我
37、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这说明( )A.美国将对苏采取强硬政策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的政策C.美苏争霸中美国攻势强势D.两大阵营的斗争日趋激化13.越南战争期间基辛格与北越代表团会谈,他特意重申1969年11月1日为最后期限,否则美国将采取“历史性的重大行动”。尼克松也力图将“可能要作出非常的军事行动”的威胁不断传递给北越。美国政局的用意是( )A.采用外交手段解决越南问题B.渲染威胁扩大局部战争范围C.为实现侵略战争越南化做准备D.竭力维护美国东南亚地区权利14.1952年,西德通过“投资援助法”,加大对煤、钢、电力工业的投资。政府还多次实行税收改革,减免所
38、得税和公司税,对利润再投资给予税收优待。这些举措( )A.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B.照搬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C.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实现了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的平衡15.有学者认为:“农业文明行政体制驱赶下的工业化国家与工业文明国家的冲突是异常惨烈的,败退也是符合了文明竞争规律的。即便是在二战中左右逢源,善于钻阵营空子的苏联,也在冷战中衰亡,崩溃于一条腿走路下自身竞争力的无以为续。”材料表明苏联衰亡的主要原因是( )A.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B.苏联的经济体制落后于美国的经济体制C.体制与生产力水平脱节D.苏联的改革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16.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的国际货币基
39、金组织、世界银行连同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共同构筑了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三大支柱,构建了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宰世界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的建立( )A.消除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危害B.加强了国际经济的协调和治理C.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标志着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去。(14分)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40、,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大国崛起解说词之十一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引自苏联兴亡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4分)(2)材料二中列宁提出“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为此,他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概括指出1921年前后苏俄农业政策的变化?(6分
41、)(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为克服严重的国内危机,采取的措施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重大事件简表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运河的开凿1854年11月,法国人莱塞普斯获得了运河修建的特许权。1859年运河艰难动工,1869年4月竣工。1875年11月。英国以低价抢先收买了运河公司股票的44%。成为了运河公司最大的股东,控制了苏伊士运河。1880年,在法国人主导下,运河开凿。1903年,巴拿马脱高哥伦比亚独立。独立后的巴拿马与美国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条约,赋予美国在巴拿马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及控制”运河和
42、运河区的权利。运河的回归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在运河区的驻兵权。1924年起,英埃双方就运河等问题进行长期谈判。埃及政府要求英国撤军,但遭到无理拒绝。1954年英国被迫签订撤军协定。1956年6月,最后一批英军撤离埃及,结束了英国对埃及长达74年的占领。1956年7月,纳赛尔宣布将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同年10月英法伙同以色列入侵埃及,企图重占运河,但遭失败,被迫停火撤军,运河回到埃及人民的手中。1964年1月,一名巴拿马学生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携带国旗进入运河区,升起国旗,被美国驻军枪杀。被激怒的巴拿马民众冲进运河区与驻守美军发生冲突,造成400人死伤。1977年,美国与巴
43、拿马签订了新的运河公约,规定1999年12月31日后运河完全交巴拿马管理。1999年12月31日午时美国将运河归还巴拿马,并撤走军事基地,消除了远河主权问题的羁绊。美巴关系持续改善。据史丽婵、李阳法国开凿苏伊士达河始末探究曾延百年巴拿马运河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推动跨洲运河开凿和回归的历史因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跨洲运河回归的国际影响。(6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
44、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材料二:主题:新兴力量崛起不结盟运动标志资本主义经济格局“乔的笑”材料三: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
45、辩证地指出冷战起源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崛起的新兴力量有哪些?根据材料三,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有哪些?(7分)20.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材料二:有学者指出:“(美苏)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
46、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两极格局构成挑战的力量中心有哪些?(6分)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材料四: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时间20世纪70年代1981年1982年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2.81.9-2.53.6材料五: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一中所述经济状况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变化的因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