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旧本韩文后原文和翻译译文 记旧本韩文后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期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挂念! 1、记旧本韩文后原文和翻译译文 记旧本韩文后原文和翻译 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 原文: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彦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其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略颠倒无次第。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
2、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固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全部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故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行磨灭,虽蔽于
3、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终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译文: 我年幼时家住汉东,汉东地处偏僻闭塞没有什么求学的人,我家里又贫困没有藏书。(只是)州郡南边有一大户人家姓李,他
4、的儿子叫李彦辅。我长大成儿童的时候,经常到他家游玩,观察他家墙壁中一只破烂的竹筐里贮藏着一些旧书,我打开它来看,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共六卷,它们已经乱七八糟没有次序。于是向李氏求取这部书回家,(认真认真地)阅读它们。发觉该书见解深刻而且雄奇博大,但是,我因年纪还小,不能穷究它的意义,只是观察它浩然无边,很是可爱。 这个时候,天下求学的人,以杨忆、刘筠的作品为标准的“时文”,能作好这种文章的人就能科考高中,获得名声,并用来夸耀当时,未曾有说起韩愈的文章的。我也是刚刚才考中进士,在礼部以诗赋为职业。十七岁时,参与州试,被有司取消录用资格。我于是拿出所珍藏的韩愈的文章来重新阅读,就忍不住喟然长叹道:“学
5、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就惊异当时的人不说及韩愈之文,而自己也没有来得及学习它们,只是时常一个人在心中默念着,认为正好通过考取进士取得俸禄来赡养双亲,假如取得俸禄了,就要尽力于韩愈的这些文章,以便实现自己的夙愿。 过了七年,我考中进士及第,在洛阳做官。当时,尹师鲁这些人都还在,于是我们就一起写作古文,就拿出所保藏的昌黎集来修补连缀它。又向别人家索取所拥有的旧版原来校对审定它。那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地趋向于写作古文,韩愈的文章就流行于世,到今日或许有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非韩愈不学了,可以说是盛事了啊! 啊!道,原来有流行很远却在眼前被限止,也有过去被忽视而在今日被看重的现象。
6、不仅仅是世俗的宠爱或厌恶它让它这样的,也有它理当如此的方面。所以,孔子、孟子会惶恐担忧于一时,却成为千世万代学习效法的师表。韩愈的文章,被埋没不被人看重达二百年之久,但到今日被普遍重视。这又不止是喜好或厌恶所能打算的,或许是它时间久了意义更显明,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逝,虽然临时被埋没,但最终会永久光耀下去,那“道”也是这样。 我开头得到韩愈的文章,是在它们被埋没被废弃的时候。我原来知道它们不能足够用来追赶时代所喜好的以求取权势和好处,在这时去学习它,我所做的哪里是由于急于追名逐利呢?也只是久已有志于此罢了!所以,我为官,晋进时,我不会为之兴奋;降退时,我也不会为之惧怕,或许是我的志向先已定下了
7、,而所学习的应当这样啊。 2、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一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一原文及翻译旧五代史 原文: 庄宗,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武皇特所钟爱。帝时年十一,从行。初今入觐献捷,迎驾还宫,昭宗一见骇之,日:“此儿有奇表。”因抚其背曰:“儿将来之国栋也,勿忘忠孝于予家。”因赐鸂鶒酒卮、翡翠盘。贼平,授检校司空、隰州刺史,改汾、晋二郡,皆遥领之。庄宗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 武皇起义云中,部下皆北边劲兵,及破贼迎銮,功居第一。由是稍优宠士伍,因多不法。或陵侮官吏,豪夺士民,白昼剽攘,酒博喧竞。武皇缓于禁制,惟帝不平之,
8、因从容启于武皇,武皇依违之。及安塞不利之后,时事多难,梁将氏叔琮、康怀英频犯郊圻,土疆日蹙,城门之外,鞠为战场,武皇忧形于色。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今朱氏攻逼乘舆,窥伺神器,陷害良善,诬诳神只。以臣观之,殆其极矣。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懊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 及沧州刘守文为梁朝所攻,其父仁恭遣使乞师,武皇恨其翻覆,不时许之。帝白曰:“此吾复振之道也,不得以嫌怨介怀。且九分天下,硃氏今有六七,赵、魏、中山在他庑下,贼所惮者,惟我与仁恭尔;我之兴衰,系此一举,不行失也。”太祖乃征兵于燕,攻取潞州,既而
9、丁会果以城来降。 天佑五年春正月,武皇疾笃,召监军张承业、大将吴珙谓曰:“吾常爱此子志气远大,可付后事,惟卿等所教。”及武皇厌代,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年二十有四。 (选自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一) 译文: 庄宗,讳名存勖,是武皇帝的长子。武皇格外钟爱他。庄宗十一岁,随父出征。并开头让他入朝拜谒报捷,迎驾回宫,唐昭宗一见他便惊异地说:“这孩子有异相。”因而摸着他的背说“:孩子将来是国家栋梁,不要忘了对我家忠孝。”于是赐给他刻有紫鸳鸯的酒杯、翡翠盘。战事结束,被授以检校司空、隰州刺史,改任汾、晋二郡,都是隔很远监控。庄宗精通音律,常让人在面前歌舞。十三岁学习春秋,亲自抄写,略通大致的意思。成年后便射箭
10、骑马,胆识过人,心胸开阔。 武皇在云中起义,部下都是北方强兵,破贼迎驾,功劳最大,因此渐渐优待宠爱士兵,士兵常不守法。有时凌侮官吏,掠夺民众,白天抢劫,酗酒赌博喧哗竞闹。武皇不多禁止,而庄宗却看不过去,便私下劝告武皇,武皇迟疑不决。等安塞一战失利之后,形势困难,梁将军民叔琮、康怀英频频侵害边界,疆土越来越少,城门之外也踏成了战场,武皇的忧虑在脸上表现出来。庄宗对武皇说:“盛衰有寻常的事理,祸福关系到神的旨意。我家三代忠于唐王朝,势力有些减弱,无愧于心。物不到极点不会走向反面,恶不到极点不会消亡。现在朱氏攻击靠近皇帝,窥视皇位,陷害良善之人,哄骗神明上天。照我看,或许已到极点了。父亲应静养韬晦,
11、等待他的衰落,哪用得着这么懊丧!”太祖听了后放下心,又饮酒取乐。 沧州刘守文受梁朝攻击,他的父亲刘仁恭派人来请救兵,武皇恨他反复无常,不想答应。庄宗说:“这正好是我们重新振兴的机会,不必由于这个介意以前的怨恨。现在把天下分九份,朱氏现今占了六七份,赵、魏、中山在他手中,贼寇所可怕的,只有我们和刘仁恭了。我们的兴衰,在此一举,不行失去机会。”太祖于是从燕地征兵,攻下潞州,不久丁会果真献城投降。 天祜五年一月,武皇病重,召见监军张承亚、大将吴珙说:“我常爱这孩子志气远大,可接我的事业,期望你们多加教育。”武皇死后,庄宗便在晋阳即王位,时年二十四岁。 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一 3、活水源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12、 活水源记原文和翻译 原文: (1)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周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有泉焉。 (2)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深不逾尺,而澄彻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华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3)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
13、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4)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译文: 灵峰山,山上有金鸡峰。峰上的草大多是竹子,数木大多是枫树、松树。鸟类大多是竹鸡,竹鸡的外形像鸡但比鸡小,身上有花纹颜色,宠爱鸣叫。有座寺庙坐落在山中,四周环山。寺前面的山叫做陶山,是华阳外史(官职名)陶弘景隐居的地方。寺的东南面的山叫做日铸峰,是欧冶子铸剑的地
14、方。寺的后面叫做薄崖石,石上有座楼阁叫做松风阁,奎上人(宗奎)住在里面。有泉水。泉水开头始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细细流淌,冬天暖和,夏天冰凉;流成一个小渠,冬夏季节都不干枯。小渠满了之后向西南流去,贴着沙土地前行,水深不到一尺,而且清彻可以照人,俯视泉水薄崖石上的松竹花草都在水底下。所以秘书卿(官职名)白野公经常来游玩,成天坐在水旁,给这泉水起名叫做活水源。 泉水中产石蟹,铜钱大小。也有小鲭鱼,颜色纯黑,生活在石头地窖里,水鼠经常来吃他们。水里的草大多是水松、菖蒲。这里有种鸟和鸲鹆差不多大,黑毛红嘴,经常在水上鸣叫,叫声和竹鸡差不多但比竹鸡滑润。有两个鹡鸰,经常从竹林中出来,站在石头上洗浴,饮完水
15、后,鸣叫着飞走了。我早春来到这里,当时天气还很寒冷,各类水族动物都隐蔽不出来,到现在才全部消灭。又有四五条虫子,都如小手指般大小,外形好像半莲子,成天在水面上旋转着前进,太阳照在他们的背上,颜色就像紫水晶,不知是什么虫。 我既宠爱这里泉水的清亮,又宠爱它的源源不断,而且还能使各种动物来依附它,具有君子的品德。奎上人又说:“当遇到旱季时,所出泉水能浇灌好几十亩田地。”那么它的好处又能泽及万物,更应当得到白野公的深切宠爱了。 4、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和翻译 原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
16、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
17、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愿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如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文: 水经上说:“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临深潭,微风掀起波浪时,水和石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
18、象大钟一样。这种说法,人们经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寻访了它的遗迹,在潭边上找到两座山石,敲着听听它的声音,南边的山石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山石声音动听而洪亮。鼓槌的敲击停止以后,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渐渐消逝。他自己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缘由了。然而这种说法,我更加怀疑。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处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农历六月丁丑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正好大儿子苏迈将要到饶州德兴县做县尉,送他到湖口,因此能够看到这座叫做“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童拿一柄斧头,在杂乱的石壁中间选择一两处
19、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我照旧笑笑,并不信任。到了晚上,月色光明,我单独和迈儿坐小船,到绝壁下面。大石壁在旁边斜立着,高达千尺,活象凶狠的野兽、惊异的鬼物,阴森森的想要扑过来抓人似的;山上栖息的鹘鸟,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在高空中磔磔地叫着;还有象老头子在山谷中咳着笑着的声音,有的人说:“这就是鹳鹤。”我正心中惊恐想要回去。突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吰的声音象击鼓敲钟一样不停。船夫格外可怕。我认真地观看,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地窖和裂缝,不知它的深浅,微微的水波进入里面,冲荡撞击,便形成这种声音。 船划回到两山中间,快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中心,上面可以坐百来人,中间是空的,有很多窟窿,
20、风吹浪打吞进吐出,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跟从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象音乐演奏起来一样。我因而笑着对迈儿说:“你明白吗?发出噌吰响声的,那是周景王的无射钟,发出窾坎镗鞳响声的,那是魏庄子的歌钟。古人没有哄骗我们啊!” 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主观地推断它的有无,能行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或许和我的见闻相同,可是说得不够详尽;一般做官读书的人又总不愿夜晚乘小船停靠在绝壁下面,所以没有谁能了解真相;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口说出用笔写出来。这就是这座山(命名的真实原由)在世上没能流传下来的原因啊。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来寻求用钟命名的原由,还自己认为得到了它的真相。我因此把上面的状况记
21、载下来,叹息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而笑李渤见识的浅陋。 5、岳阳楼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岳阳楼记原文和翻译范仲淹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越(及,到)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同“俱”全,皆)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同“嘱”)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好风景),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横(广远)无际(边)涯;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尽)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连月不开
22、(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迫近)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秀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持)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23、。噫!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其次年,政事顺当,百姓和乐,很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奇特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射、傍晚阴气分散,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假如连
24、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很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蔽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忧奸人的诽谤、可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心情了。 到了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宽敞无边;成群的沙鸥,时而飞行时而停落,秀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射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烁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相互唱和,
25、这种欢快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开心;荣辱全忘,举酒临风,兴奋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由于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欢快呢?他们肯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欢快之后才欢快”吧。唉!假如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二) 6、墨池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墨池记原文和翻译曾巩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26、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行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27、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莫非真的是这回事吗?当王羲之不愿受人牵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莫非当他逍遥游览尽情巡游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由于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生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
28、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期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想王君的心愿,莫非是由于爱好别人的特长,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愿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同学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墨池记墨池记(二) 7、袁宏道虎丘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袁宏道虎丘记原文和翻译
29、虎丘记:袁宏道 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山上并没有险峻的高岩或幽深的谷壑,只是由于离城近的原因,(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断过。凡有月的夜晚,有花的早晨,或雪天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像穿梭织布一般,又以中秋这天更为盛况空前。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装扮得漂秀丽亮的。很多人都在路边,用垫子摆上酒,席地而坐。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檀木所制的
30、歌板积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远远望去,就像很多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吵闹的场面。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刚摆上酒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像蚊虫齐鸣,分不清(唱些什么)。分部支配好后,都竞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争凹凸,雅乐俗乐都有,唱得好坏也自有分别。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数十人了。不久,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犹如白练,全部粗俗之乐
31、,都静静停了下来。应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个了,他们伴着一只箫,一只笛,一人舒缓地敲着歌板唱歌。管乐和人的歌声一起发出,清幽洪亮,使听众沉醉不已。到了深夜,月影稀稀落落,月下树影斑驳,这时,连箫和歌板也不用了。一个人登场唱歌,四座的人都屏心静息地倾听。他的歌声细如发丝,直冲云霄。每唱一字,差不多要一刻时间。飞鸟仿佛也为这舒缓悠长的歌声所感动,徘徊不忍飞去,壮士听到这样的歌声,也忍不住要落泪。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行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
32、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8、记旧本韩文后原文和翻译译文 记旧本韩文后原文和翻译 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 原文: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彦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其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略颠倒无次第。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33、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固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全部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故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
34、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行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终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译文: 我年幼时家住汉东,汉东地处偏僻闭塞没有什么求学的人,我家里又贫
35、困没有藏书。(只是)州郡南边有一大户人家姓李,他的儿子叫李彦辅。我长大成儿童的时候,经常到他家游玩,观察他家墙壁中一只破烂的竹筐里贮藏着一些旧书,我打开它来看,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共六卷,它们已经乱七八糟没有次序。于是向李氏求取这部书回家,(认真认真地)阅读它们。发觉该书见解深刻而且雄奇博大,但是,我因年纪还小,不能穷究它的意义,只是观察它浩然无边,很是可爱。 这个时候,天下求学的人,以杨忆、刘筠的作品为标准的“时文”,能作好这种文章的人就能科考高中,获得名声,并用来夸耀当时,未曾有说起韩愈的文章的。我也是刚刚才考中进士,在礼部以诗赋为职业。十七岁时,参与州试,被有司取消录用资格。我于是拿出所珍藏
36、的韩愈的文章来重新阅读,就忍不住喟然长叹道:“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就惊异当时的人不说及韩愈之文,而自己也没有来得及学习它们,只是时常一个人在心中默念着,认为正好通过考取进士取得俸禄来赡养双亲,假如取得俸禄了,就要尽力于韩愈的这些文章,以便实现自己的夙愿。 过了七年,我考中进士及第,在洛阳做官。当时,尹师鲁这些人都还在,于是我们就一起写作古文,就拿出所保藏的昌黎集来修补连缀它。又向别人家索取所拥有的旧版原来校对审定它。那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地趋向于写作古文,韩愈的文章就流行于世,到今日或许有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非韩愈不学了,可以说是盛事了啊! 啊!道,原来有流行很远却在
37、眼前被限止,也有过去被忽视而在今日被看重的现象。不仅仅是世俗的宠爱或厌恶它让它这样的,也有它理当如此的方面。所以,孔子、孟子会惶恐担忧于一时,却成为千世万代学习效法的师表。韩愈的文章,被埋没不被人看重达二百年之久,但到今日被普遍重视。这又不止是喜好或厌恶所能打算的,或许是它时间久了意义更显明,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逝,虽然临时被埋没,但最终会永久光耀下去,那“道”也是这样。 我开头得到韩愈的文章,是在它们被埋没被废弃的时候。我原来知道它们不能足够用来追赶时代所喜好的以求取权势和好处,在这时去学习它,我所做的哪里是由于急于追名逐利呢?也只是久已有志于此罢了!所以,我为官,晋进时,我不会为之兴奋;降
38、退时,我也不会为之惧怕,或许是我的志向先已定下了,而所学习的应当这样啊。 9、放鹤亭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放鹤亭记原文和翻译苏轼 放鹤亭记 苏轼 原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上升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
39、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
40、,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行以久留。 译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暴发洪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屋,洪水漫上他家大门的一半。其次年春天,洪水退去,山人搬家到原来住屋的东面,在东山的山脚下。山人登高远眺,找到了一块奇异的地方,就在它的上面造了一座亭子。彭城地方的山,冈岭四四周拢,模糊地象个大环,只缺它的正西一面,山人的亭子刚巧对准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密,好像接近天空;秋月冬雪,使宽敞的大地一片洁白;在刮风、下雨、阴暗、晴朗的天气中间,景色瞬息万变。山人有两只鹤,很驯服,而且很会飞。早晨,山人就望着西
41、山的缺口把它们放出去,听任它们飞到什么地方。它们有时站在池塘边、田野里,有时飞行到云层的上面,傍晚,它们就向着东山回来,所以给亭子起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常带着暮友和下属去探望山人,在这座亭子上喝酒,感到很欢快。苏轼斟了杯酒给山人喝,并且告知他说:“您知道隐居的欢快吗?即使是朝南坐的君主,也不能跟他交换。易经上说:鹤在山上的北面叫,它的孩子雏鹤在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低洼的地方叫,声音始终传到天上。这是由于作为鸟类来说,鹤的品德清高、肤浅、安静、处在,超出在尘世的外面,所以易经和诗经的把它比作明智的人、有才能的人和身怀高尚品德的人。跟它亲昵,跟它玩耍,好象是有利而无害的。然而,卫懿公爱好
42、鹤,就丢失了自己的国家。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都认为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的,没有什么象酒那样严峻的了;可是刘伶、阮籍这班人却因此保全了自身,而且名声传到后代。唉!朝南坐的君主,即使是清高、肤浅、安静、处在象鹤那样的,还不能爱好;假如爱好它,就会丢失自己的国家。然而,在山林间躲避世俗的人,即使是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象酒那样的东西,爱好它尚且不能成为祸害,何况爱好鹤呢?从这看来,国君和隐士的欢快是不行以放在一起讲的。” 山人听了我的话,兴奋地微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吗?”于是,我作放鹤和招鹤的歌,说“鹤飞去呀,望着西山的缺口。在高空飞行,向下面观看,选择它们认为应当
43、去的地方。很快地回过身体,收起翅膀,好像打算飞下来休息;突然看到什么东西,又仰头飞向天空,预备再作奋然一击。怎么能成天徘徊在溪涧。山谷之间,嘴啄青苔,脚踏白石?鹤归来了,在东山的北面。那下边有个人,头戴道帽,足登草鞋,身穿葛衣,正在坐着弹琴。他亲自种田过活,把那剩余的粮食喂你。归来吧!归来吧!西山不能够长期停留。” 放鹤亭记 10、木假山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木假山记原文和翻译 原文: 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
44、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行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译文: 树木的生长
45、,有还在幼苗时便死了的,有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而死了的。有幸而长成可以用作栋梁的,也就被砍伐了。不幸而被大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患病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经过几百年。在水冲虫蛀之后,有外形好像山峰一样的,就被宠爱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今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开斧砍刀削的灾难了。但是,在荒野的江边,像这样外形似山峰的树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觉,却被樵夫农夫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呢! 我家有一座三个峰头的木假山。每当我想到它,总觉得
46、在这中间好像有命运在起作用。况且,它在发芽抽条时没有死,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时没有死,可用作栋梁而没有被砍伐,被风拔起,在水中漂移而没有折断,没有腐烂,没有折断腐烂,却未被人当作材料,以至于患病斧头的砍伐,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也没有被樵夫、农夫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好像不是偶然的啊。 然而,我的宠爱木假山,不光是宠爱它的像山,而是还有感慨寄寓其间;不仅宠爱它,而且对它又有敬意。我看到中峰,魁梧奇伟,神情傲岸伸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方法使它旁边二峰倾服似的。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谨慎,威猛直立,凛然不行侵害。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听从于中峰的,但那高耸直立的神态,绝然没有丝毫奉迎依附的意思,啊!它们是令人鄙视的呀!它们是令人感慨的呀! 苏洵木假山记 11、幼时记趣原文和翻译译文 幼时记趣原文和翻译沈复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仰头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