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不勒斯舞曲音乐教案那不勒斯舞曲音乐教案 一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能够分辨舞曲段落,感受不同乐段、主题之间的情绪、速度、旋律 节奏特点。 2. 了解“舞曲”含义,认识小号构造、音色特点,认识并学会用不同 方式表现重音记号。 3. 了解柴可夫斯基代表作品, 欣赏舞剧表演, 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舞蹈 动作,培养学生热爱舞剧,热爱舞蹈的情绪情感。 二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 创设故事情境,带入情境模唱主题旋律,感受重音记号及主题旋 律特点。 2. 加入肢体动作,表现不同情境旋律进行特点。 三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导入导入 1. 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引出关键词“舞曲” ) 师讲述舞剧天鹅
2、湖故事,提问故事中的音乐全名是什么?(引 出四小天鹅舞曲 ) 简介四小天鹅舞曲出处,提问“舞曲”是出现在什么场合的音 乐?(引导学生自我思考) 简介 “舞曲” 特点, “舞曲” 从为舞蹈伴奏逐渐发展成为独立体裁, 可专门用作音乐会欣赏。 (二)(二)新授新授 1. 观看那不勒斯舞曲室内演奏视频。 设问 1:这首舞曲的音乐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前慢后快) 设问 2:这首舞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小号) 2. 介绍小号构造,听辨音色特点。 (明亮,有辉煌感) 3. 提问:乐队的后半部分还是小号主奏吗?(区分演奏形式) 4. 提问: 根据情绪速度变化和演奏方式的不同, 你们把舞曲分为几个 乐段?(A、B
3、 两个乐段) 5. 分段赏析 【A 乐段 a 主题】 (1)师讲述 a 主题情境:为了迷惑王子,魔王将女儿变成公主的模 样,假公主迈着优雅的步伐朝着舞会中央缓缓走去。 (2)播放 a 主题音乐,提问:假公主的舞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老师发现了舞步里的秘密,师弹唱乐谱,请学生听一听,公主 的舞步在哪几个音符出现时,力度最重。 (引出重音记号) (4)师带领学生用“du”模仿小号吹奏的声音模唱旋律,当遇到重 音记号时用“da”模唱。 (5)除了用声音,我们如何用双手来表演重音?(击掌) (6)边模唱边在重音位置加入击掌。 (7)出示课件,4 个重音从旋律走向来看有什么特点?(下行) (8)提
4、问:如何用击掌来表现旋律下行?引导学生用从高到低的拍 手位置来表现旋律的下行,同时加入模唱与踱步,扮演公主缓缓走向 舞台中央。 【A 乐段 b 主题】 (1)师讲述 b 主题情境: 假公主走到舞台中央, 跳起了曼妙的舞蹈, 吸引了王子和在场其他人的注意。 (2)播放 b 主题音乐, 提问:B 乐段和 A 乐段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3)出示 a、b 主题乐谱,请学生找出两个主题的哪一小节节奏有着 明显不同,哪一主题更加推动,舒展?(附点音符) (4)a、b 主题有何相似之处?(重音记号、旋律下行) (5)师带领学生用“du”模仿小号吹奏的声音模唱旋律,当遇到重 音记号时用“da”模唱。 (6)
5、师教授 4 个基本芭蕾舞动作,请学生模仿动作。 (7)跟音乐,边模唱,边请学生重组 4 个动作的顺序,使之符合旋 律下行特点。 (编创重组) (8)加入动作,完整将 a、b 主题音乐演绎一遍,感受主题旋律共出 现了几次。 (用肢体动作感知旋律特点) 【A 乐段 c 主题】 (1)聆听 c 主题音乐,提问:这个乐段还是公主的独舞吗?你是从 那些方面来判断的?(情绪欢快、活泼) (2)提问:这段音乐的速度有哪些细微的变化?请学生一起加入跳 舞人群的脚步中,用左右跺脚的动作感受音乐速度的细微变化。 (用 动作感受速度特点,由慢到快发展) 【B 乐段】 (1)播放 B 乐段音乐,师指出第二部分运用“塔
6、兰泰拉舞曲风格” 创作。 (2)请学生自行思考总结“塔兰泰拉舞曲风格”的情绪及速度特点。 (启发诱导,自我思考) (3)师讲述 B 乐段情境:天鹅公主从窗外飞过,看到王子和假公主 欢快的跳舞,内心混乱失落极了。 (4)师画出天鹅公主的心情图谱,请学生找出图谱中哪些部分能表 现天鹅公主内心的混乱与失落。 (5)师带领学生重点练习天鹅公主情绪变化的图谱片段。 (6)师生加入动作共同演绎天鹅公主的心情图谱。 (7)师讲述故事结局:王子看到了从窗外飞过的天鹅公主,意识到 这一切都是魔王设下的圈套,最终王子克服重重阻碍,用真心破除了 魔咒,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三)(三)拓展与实践拓展与实践 1. 提问:学习完舞曲,你们喜欢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故事吗? 2. 介绍柴可夫斯基三大舞剧作品。 3. 走进剧场,欣赏那不勒斯舞曲舞剧版本。 4. 师生用舞蹈和肢体动作,完整演绎那不勒斯舞曲 。 5. 请学生说说对芭蕾舞的感受。 (四)(四)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请学生课后利用网络, 观看柴可夫斯基另外两部芭蕾舞剧中的任 意一部,从中学习并模仿你认为最经典的芭蕾舞姿。 (培养学生热爱 舞剧,热爱舞蹈的情感) (五)(五)结束结束 师生踏着欢快的舞步,伴随那不勒斯舞曲音乐,走出教室。 (六)课后反思(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