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荷塘月色朱自清作者简介 朱自清朱自清(1898(18981948),1948),字佩弦。生于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初中学过他的初中学过他的背影背影、春春。作。作品有诗文集品有诗文集踪迹踪迹,散文集,散文集背背影
2、影、你我你我、欧旅杂记欧旅杂记、伦敦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杂文集论雅俗共赏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收在朱自清文集朱自清文集里。里。课文 分析 (一)自读感受(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不满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但一时又看不清前进方向,心情苦闷彷徨,思想矛盾复杂。荷塘月色正是作者当时生活处境和精神状态真切委婉的写照。(二)揣摩语言,领悟感情 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问题:从哪些语句中,还可以了解到萦绕于作者内心的思绪?析疑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
3、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念着江南了。景与情 去荷塘途中的景:曲径、树、月色 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哀愁 荷塘边凝望的景: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月光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喜悦 塘上月色:月色、树影 荷塘四周:树、远山、路灯光、蝉声和蛙声 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哀愁 思接千载采莲景 采莲赋感情发展脉络 “不宁静”欲求排遣,淡淡的哀愁观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惦念江南,欲求超脱不得。勾画精美语句,体会语言技巧 比喻句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
4、那边去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小结:比喻具体形象拟人句拟人句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到打着朵儿的 叶子本是肩并肩地挨着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小结:拟人灵秀动人通感句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
5、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小结:通感迷离精妙修辞手法: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2)人靓歌甜。(听觉转为味觉)(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动词动词 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
6、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小结:动词精当生动叠词 迷迷糊糊 悄悄 蓊蓊郁郁 阴森森 淡淡 曲曲折折 田田 亭亭 层层 一粒粒 缕缕 静静 薄薄 峭楞楞 弯弯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 隐隐约约 轻轻小结:叠词节奏鲜明总结课文,启迪思维,迁移运用 本文描写的荷塘只是清华园中一个普普通通的荷塘,然而在作者笔下,却是如此的秀美静谧,令人神往。为什么?由于:作者对景物做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对生活有深挚真切的感受,运用语言的功力很深,故有了美文荷塘月色。时代背景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然,看不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