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课标中的坚持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注重双击的学习与训练,在 歌唱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为指导思想,并根据歌曲美丽 的夏牧场的主要特点、学生的原有基础,和教师的自身能力进行本课的教学设 计。 (二)理论依据(二)理论依据 以音乐课程标准(2011 版)中特别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 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为理论依据。 二、教学背景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教材歌曲的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 是一首优美、 抒情, 具有新疆哈萨克民族风格的儿童歌曲。 歌曲
2、描绘了位于天山山麓之南的美丽牧场的景色, 表达了哈萨克族人民对自己家 乡的热爱和赞美 歌曲为 e 自然小调,4 / 4 拍,一段体。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简朴的手 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表示第一乐句, 表示第二乐句)。第 五乐句具有明亮的大 调色彩( 表示第五乐句)。歌曲共 12 小节,5-8 小节是 1-4 小节的重复,11-12 小节是 3-4 小节的变化重复,在旋律上与第 3-4 的乐 句完全重复,在节奏上稍作变化(表示节奏变化部分)。因此,这首歌曲曲谱的 实际学习长度只有 6 小节。 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加上旋律多次反复, 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唱, 同时也适用于读谱
3、练习, 学生在识读乐谱的过程中, 难度不大。因此,教唱这首歌先谱后词不会成为学习上的障碍。 2对相关内容的分析 (1)歌曲中的“毡房” “毡房” 是游牧民的重要创造.牧区人民居住的圆顶帐篷,用白色毡子蒙在木 架上做成。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 地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游牧民所喜爱。 (2)歌曲中的“阿肯” “阿肯” 不是一个人名, 而是一类人(民间弹唱艺人), 是最厉害的歌者; “阿 肯” 的主 要才华表现在即兴创作上,他们触景生情,即兴作诗,出口成章, 自弹自唱,兼有诗人和歌手的才能。阿肯弹唱有两种形式:一是阿肯怀抱冬不拉 自弹自
4、唱, 这种弹唱多是演唱传统的叙事长诗和民歌;二是对唱,有两人对唱, 也有多人对唱。 (二)学生情况分析(二)学生情况分析 1.音程音准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声音, 但有时有音 量过大的现象,需要教师给予提示。他们在中低年级阶段唱了很多含有三度音程 的歌曲, 对三度音程的把握有一定的基础积累。但歌曲反复出现大小二度交替 进行,因此歌曲中二度音程的音准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挑战性。 2.节拍节奏 五年级学生一直坚持拍、读、写节奏练习,大部分学生准确掌握二分节奏、 四分及四分休止节奏、八分及八分休止节奏、十六分节奏和后十六节奏的听辨读 写, 但对于附点节奏和前十六节奏型部分
5、学生听辨还有困难,需要多次并借助划 拍听辨;在节拍方面,我校五年级学生能够拍击二、三、四的声势动作,但有个 别学生不够稳定,为歌曲伴奏时容易出现乱拍的现象,尤其对于变化节奏型把握 不好。 3.识谱视唱 五年级音乐教学采用了识谱视唱的方法进行乐谱视唱学习, 双基能力有所提 高,能基本熟识 G 大调音阶在五线谱的位置,但看谱唱唱名的能力还需加强, 下行旋律的识谱速度有待提高,个别词谱结合的地方会有困难,例如一字多音。 4.表现能力 学生已经学过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连贯、有弹性的) 。基本了解要用气 息的支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本学期学习的第一课歌曲西风的话也是 4/4 拍, 孩子已经学会了用连贯的
6、声音表现歌曲, 对于这首歌曲, 需要学生巩固原有知识, 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控制气息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 1. 歌曲的旋律教学通过视唱、接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通过先识谱唱谱再填词演唱的方式学唱歌曲。 3.利用三分钟学生资助展示,帮助学生对歌曲进行深入的了解。 教学手段: 通过视唱、接龙、分析特点、划分乐句,进行对比聆听旋律的相同与不同, 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 体会歌曲旋律平缓的特点; 在曲谱的演唱中, 体会起始音, 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 (四)技术准备(四)技术准备 1.制作不同节奏型的节奏卡片。 2.用 Overture 打
7、谱软件制作歌谱。 3.插入歌曲音频、视频制作 ppt 幻灯片。 4.利用图片与音频制作歌曲 MV,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 (五(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 基于授课班级前期的训练和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节奏的认读以及 G 调的 识谱视唱。通过聆听范唱,感知歌曲的情绪、速度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在气息 的控制、准确地表达歌曲情绪上还需进一步加强练习。 问题对策: 个别节奏把握不好 1重点圈画出难点节奏型,通过观察教师拍击,感知节奏要点,再结合划 拍练读的方式解决难点节奏。 2个别学生分析,并示范读节奏。 气息支撑不够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体会乐句中换气的位置
8、。 2通过手势提示学生有意识的连贯演唱,提前换气做好气息支撑。 本年龄段学生不太愿意参与演唱和律动等实践活动 1教学中教师始终以朋友的角度与学生进行交流,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探 讨,共同解决问题。 2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设计不同的歌曲表现活动,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感受音乐描绘的草原美景,激发学生对草 原牧场的热爱之情。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视唱、接龙、对比感知、分析异同等方式进行曲谱的练唱;运用聆听填词 等方式演唱完成歌曲的学唱;运用三分钟学生汇报的方式进行歌曲的深入了解; 用流畅圆润的声
9、音、饱满的热情表现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更好的感受哈萨克 族音乐的节奏特点。 (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自然、明亮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并体会哈萨克歌曲的音乐风格。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演唱,并能运用打击乐为歌曲进行伴奏。 (二)教学难点 1、节奏的把握 2、一字多音以及第五乐句旋律的演唱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识读乐谱,分析特点一、识读乐谱,分析特点 活动 1.1识读乐谱 1、出示三个乐句的曲谱 2、确定一个升号调的主音 do 的位置 3、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乐句首先进行视谱演唱 4、 其余两乐句采用自主识读和学生分析示范的方式进行
10、 活动 1.2 分析特点 1、学生为三个乐句进行排序 2、并进行后面乐句的编创 3、师生接龙演唱 4、出示曲谱,分析特点,一三乐句相同,二四六乐句相似 二、初听感知,体会风格二、初听感知,体会风格 活动 2.1 初听感受 1、初听范唱,感受歌曲是哪个地区的风格特点? 2、二听歌曲,研读歌词,听辨歌曲属于哈萨克民族的歌曲 3、教师介绍哈萨克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的民俗民情知识 三、填词学唱,准确把握三、填词学唱,准确把握 活动 3.1 准确填出缺失的歌词 1、聆听范唱,准确填出缺失的第一段歌词 2、进行第一段歌词的演唱 3、填出第二段歌词并演唱 4、一字多音处的练习,分析圆滑线的作用。如:花毡上、
11、啊 5、完整随琴演唱两段歌词 6、情感、强弱变化处理,声音连贯、柔美的把握,更好的表现歌曲 7、分组进行表演唱 四、了解乐器,伴奏表现四、了解乐器,伴奏表现 活动 4.1介绍乐曲 1、 出示乐器图片,介绍冬不拉和手鼓两种乐曲 2、教师运用铃鼓敲击节奏,学生模仿 3、徒手为歌曲伴奏 4、找两名学生进行铃鼓的伴奏 活动 4.2学生展示 1、请出学生班里学习非洲鼓的学生,即兴进行伴奏 2、聆听范唱,学生演唱歌曲,非洲鼓进行伴奏 五、拓展聆听,丰富感知五、拓展聆听,丰富感知 活动 5.1学生编创演唱形式 1、个别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有哪些演唱形式可以表现歌曲 2、学生进行展示 活动 5.2拓展聆听 1、观
12、看现场合唱版美丽的夏牧场 2、学生讨论,谈感受 3、学生有感情,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六、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1.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学习中的大胆尝试和体 验,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2.关注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通过评价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七、教学设计特点及反思七、教学设计特点及反思 (一)通过听辨、分析歌曲旋律,感知歌曲旋律特点; 本首歌曲运用了民歌旋律发展中最简朴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 成全曲; 所以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视唱第一、二、五乐句的旋律,再通过划分 乐句,听辨、感知歌曲相同、相似乐句来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降低学生的视唱 难度, 使歌曲曲谱实际学习长度只有 6 小节,这样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结构比较清 晰,并且对歌曲旋律也能很快掌握;教学中,因为时间的关系,学生在感知歌曲 旋律,进行乐句划分环节不够充分; (二)从听觉入手,建立学生的听觉概念; 本课设计不同的聆听形式,为了让学生在最初聆听时,不光感受到歌曲旋律 的优美同时也能感受到歌曲所描绘的景色之美,我利用音频和图片的结合,制作 了简单的 MV,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感受歌曲;利用不同的音源,引发学生有效 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