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3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637696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4.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3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3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3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3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3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3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点一考点一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考点二考点二群落的群落的演替演替构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 强记答题语句强记答题语句探究高考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明确考向练出高分练出高分考点考点三三土壤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目目录录1.群落的结构特征()。2.群落的演替()。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解题探究解题探究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概念要点:a.同一时间;b.;c.。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空间结构、等。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

2、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丰富度a.概念:群落中 的多少。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 法。物种组成物种数目目测估计2.种间关系(1)下列曲线中,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属于寄生关系的是 。(2)种间关系实例:狼和兔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 ,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 ,根瘤菌和大豆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 ,一片草原上的羊和牛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 。3.群落的空间结构观察下列图示,完成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问题(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B图:。(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

3、植物分层:;动物分层:。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 、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光照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湿度盐碱度(3)如图所示的现象是不是一个群落中的垂直结构现象?为什么?答案答案不是。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这种状况与地球南(北)半球随纬度升高植被分布的原理相同,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3)如图所示的现象是不是一个群落中的垂直结构现象?为什么?答案答案不是。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

4、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这种状况与地球南(北)半球随纬度升高植被分布的原理相同,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思维诊断(1)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4)池塘中鲤鱼的性别比例及出生率、死亡率也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5)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题组一种间关系的判断题组一种间关系的判断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解题探究解题探究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C.甲、

5、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解析解析由曲线中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判断:甲为互利共生关系,可用来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数量变化;乙为捕食关系,而噬菌体与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所以两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不能用图乙表示;丙为竞争关系,X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且将另一种群淘汰,这与种内互助有关,实验后期X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渐趋激烈。答案答案B2.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

6、.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2也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解析解析从a、b两图分析可知,图a中3个物种共同利用的资源不多,因而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有许多共同利用的资源,它们会因共同利用的资源而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可排除A、B项。两图中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是不相等的,故可排除D项。图a和图b中的物种2所需要的资源条件都与物种1和物种3所需要的存在交集,即物种1和物种3都同时和物种2发生竞争,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物种2存在被排除的危险,C项正确。答案答案C通过实例判断种间关系的技巧通过实例判断种间关

7、系的技巧通过分析实例,需要弄清是同种生物还是不同种生物,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简单记为:“同斗争,异竞争”。不同种生物要注意区分竞争和捕食:竞争是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不直接获取食物;捕食则是一种生物技法提炼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以维持自身生存。另外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题组二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析题组二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析3.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8、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解析解析该图中的所有植物并不能构成生物群落,还缺少了动物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地形、湿度和盐碱度是影响群落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答案答案D4.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如图,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B.区域溶解氧可能最少C.a为区域的

9、优势种D.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唯一因素是温度解析解析单细胞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正确。当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区域藻类数量最多,呼吸消耗氧气最多,溶解氧可能最少,B正确。区域中,a的数量最多,为优势种,C正确。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有温度、光照等,D错误。答案答案D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1)影响地上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地面上,也表现在地下,但地下分层现象主要与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

10、响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食物、含氧量等。归纳提升(2)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而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解题探究解题探究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考点二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 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代替的过程。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知识梳理知识梳理时间另一个群落地衣阶段灌木阶段1.演替的概念:随着 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代替的过程。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知识梳理

11、知识梳理时间另一个群落地衣阶段灌木阶段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 影响因素 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经历时间漫长自然因素经历时间较短人类活动较为关键4.群落演替的特征(1)方向:。(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 ,物种多样性 。一定的方向性增加复杂增加5.群落演替的原因(1)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

12、不断进行繁殖、迁徙。(3)群落内部由于 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关系不断发生变化。(5)人类活动的 。环境生物本身生命活动种内和种间干扰思维诊断(1)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4)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5)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6)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题组一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题组一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进行的

13、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解题探究解题探究解析解析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较为复杂,A正确;由于农田中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是农作物,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苔藓和草本植物,D错误。答案答案A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的先后顺序:乙丙甲丁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解析解析在废弃鱼塘

14、中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甲丙乙。D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1)从起点上判断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是初生演替。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是次生演替。(2)从时间和速度上判断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技法提炼题组二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题组二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3.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内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题组二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

15、题组二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3.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内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比较项目灌草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t/(hm2a)17.43116.61150.8155.50总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0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6.65377.52398.57184.74提示: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植物叶面积。下列有关说

16、法正确的是()A.群落的叶面积指数与其垂直结构有关,与水平结构无关B.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C.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少,说明群落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增加D.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顺序是灌草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解析解析叶面积指数又叫叶面积系数,是一块地上阳光直射时植物叶片垂直投影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所以与水平结构有关,A错误;植被干物质的量与群落中动物的呼吸作用也有关,B错误;由于该地区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群落应朝着更有益的方向发展,正确演替顺序为灌草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D错误。答案答案C4.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

17、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B.C.D.解析解析由农田生态系统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经过长时间的演替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达到稳态后,物种丰富度、净光合作用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而答案中的曲线都有下降趋势,因此是错误的。答案答案B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分析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分析(1)群落演替的方向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

18、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归纳提升(2)群落演替的结果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题组三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规范审答案例题组三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规范审答案例典例精做典例精做全面审题精准答题全面审题精准答题5.(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3726019.8乙不干预892811.9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

19、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问题导练问题导练启迪思维优化审答启迪思维优化审答规范审题关键词1:植被覆盖率增大,物种数增多关键词2:移栽植物导致物种数增多关键词3:移栽植物导致土壤有机质增多挖掘隐藏信息营养结构比较 ,长久下去,结构将趋于 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营养结构的 ,两者呈土壤动物基本上都是 ,主要以土壤中的有机质为营养物质复杂稳定复杂程度正相关分解者规范答案规范答案B考点三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 丰富度的研究解题探究解题探究实验解读实验解读1.实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 。(2)取样方法:许多

20、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 的活动能力,可用 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实验解读实验解读栖息场所较强取样器(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 法。目测估计1.实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 。(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 的活动能力,可用 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实验解读实验解读栖息场所较强取样器(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 法。目测估计思考思考如图表示的是两种采集土壤中小动物的装置。甲装置的花盆壁丙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什么?利用该装置采集主要利用了小动物的什么习性?乙装置采集的小动物保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答案答案甲装置的花盆壁丙

21、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可以杀死动物,并利于保存。2.实验流程(1)提出问题:不同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2)制订计划:包括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3)实施计划准备:制作 ,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取样器取样:选取取样地点,用 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地点、时间等。采集: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收集的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取样器(4)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

22、种是 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 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 ,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 。不同不同越长越复杂思维诊断(1)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将表层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将取样器来回旋转按入土中进行取样()(2)调查时既可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3)在同一地块不同时间或不同深度土层,调查结果应一致()(4)吸虫器主要用于采集体型较大的小动物()(5)采集的小动物应一律放于70%的酒精中()题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的分析题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的分析1.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

23、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解题探究解题探究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 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C.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解析解析土壤动物群落调查不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

24、,A错误;由表格可知人工广场绿地、农用地和某植物园相同土层的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别不大,B错误;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第1层个体数与农用地个体数存在明显的差异,C错误。答案答案D2.在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析解析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A错误;灯罩的功能是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B错误;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C错误;广

25、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作用是杀死样本,并进行防腐处理,D正确。答案答案D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的注意事项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的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归纳提升网络网络构建构建要语强记要语强记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般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木本植物的物种越丰富。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

26、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1.(4321解析解析金合欢蚁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因此金合欢蚁可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A项正确;由于金合欢蚁和其他植食动物都以金合欢树为食,金合欢蚁又可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因此金合欢蚁与其他植食动物间是竞争关系,B项正确;金合欢蚁驱逐的是自己的竞争者,而不是金合欢树的竞争者,C项错误;金合欢蚁与金合欢树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项正确。答案答案C4321

27、2.(2011江苏,17)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4321垂直带海拔(m)1 0001 0002 0002 0002 5002 5003 0003 0003 5003 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4321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4321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

28、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4321解析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但这种差异不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故不属于群落的演替,A项错误;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的不同,某一区域中植物类群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B项错误;4321蝶类的生存离不开绿色植物,且与生存地的气候条件有关,表中显示不同海拔区域内的植被类型不同,蝶类的种数也不同,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也与不同植被类型地区

29、的气候特征有关,故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答案D43213.(4321解析解析任何植物或动物群落中都存在分层现象,A项错误;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为竞争关系,B项错误;土壤盐碱度不同,其中的生物种类也有差异,故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C项正确;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将表层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将取样器来回旋转按入土中进行取样,D项错误。答案答案C43214.(2014新课标,30)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

30、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4321(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填“未发生 改 变”“变 慢”或“变 快”),演 替 的 方 向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4321解析解析“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50年”相对于题目信息中的“5万年”来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故人的作用会加快演替的速度。人类活动导致向荒漠化方向的演替与“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

31、取代”的演替方向是一致的。4321答案答案(1)光裸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变快未发生改变43211234567891011121.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A、B所示。123456789101112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S1和S2之间的竞争力大小会受到温度的影响B.图C中的S1换成S2,其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性变化C.如果将S1在T1温度下培养,则会呈现“J

32、”型增长D.将S2在T1温度下单独培养,其数量要比与S1共同培养时多123456789101112解析解析图A中S1的竞争力大于S2,但图B中S1的竞争力小于S2,所以S1和S2之间的竞争力大小会受到温度的影响,A正确。由于温度交替改变,所以图3中的S1换成S2,其数量变化也会发生波动,B正确。将S1在T1温度下培养不一定呈现“J”型增长,因为其数量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C错误。123456789101112由于S2和S1具有竞争关系,所以将S2在T1温度下单独培养,其数量要比与S1共同培养时多,D正确。答案答案C123456789101112由于S2和S1具有竞争关系,所以将S2在T1温度下

33、单独培养,其数量要比与S1共同培养时多,D正确。答案答案C1234567891011122.下图1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23456789101112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图1中表示的种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B.图1中的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123456789101112解析解析根据图1中几种生物关系的模式图可判断、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

34、,但表示的不是种间关系,而是生物A的不同个体间的种内斗争,A正确。图1的中A与B是捕食关系,当A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也不能一直增加,B错误。123456789101112图2中的甲、乙和丙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对应图1中的、,C正确。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可能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答案答案B1234567891011123.如图表示某山地针叶林群落向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甜槠两种植物的年龄组成,V表示植株的年龄由小到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123456789101112A.统计不同群落中马尾松和甜槠的种群密度时要用样方法B.该山地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针

35、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甜槠的种群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会增多D.三个群落中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组成均属于衰退型123456789101112解析解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的是样方法,A正确;该山地的群落演替是针叶林群落向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所以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甜槠的年龄组成都属于增长型,其种群密度将会增大,C正确;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D错误。答案答案D1234567891011124.五年前某草原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草原上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

36、但本地食草动物和其他植物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草原上甲种群的种内斗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放养本地食草动物并不能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123456789101112解析解析五年来该草原上由于甲种群的密度逐渐增加,种内斗争不断增强,A正确;甲的引进使本地食草动物和其他植物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改变了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B错误;大量放养本地食草动物不能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C正确;草原生态系统是指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D正确。答案答案B1234567891011125.

37、(123456789101112解析解析疟原虫与人和按蚊都是寄生关系;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生产者,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是消费者,鱼类捕食孑孓也是消费者;鱼类和藻类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在空间上还存在竞争关系。答案答案C1234567891011126.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群落经数十年演变发展为森林。下图甲、乙、丙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A.群落演替过程中,甲种群数量经过“S”型增长后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3个阶段后期,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退耕还林初期,退耕地中多是杂草,高度差不多,因此此时群落没

38、有垂直结构D.群落演替优势植物种群的替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23456789101112解析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甲种群数量经过“S”型增长后数量开始下降,A错误;第3个阶段后期,丙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错误;退耕还林初期,退耕地中多是杂草,群落仍然具有垂直结构,C错误;群落演替这种优势取代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D正确。答案答案D1234567891011127.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

39、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大1234567891011127.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大123456789101112解析解析根据题意,甲地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属于初生演替,二者的类型不同,A错误;地衣首先在火山岩上定居,分泌的有机酸可加快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条件,C正确。答案答案A123456789

40、1011128.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遭到破坏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杨树、白桦在被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林说明红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123456789101112B9.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

41、们的特征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123456789101112解析解析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切忌不可忽略,需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错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B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宜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答案答案C12345678910111210.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

42、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如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面粉中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123456789101112(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_,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_面包虫占优势。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已知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请猜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是_。解析解析两种面包虫都以面粉为食,结合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甲面包虫占优势;加入细

43、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由于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玻璃管能为乙面包虫提供隐蔽场所,使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玻璃管为乙面包虫提供了隐蔽场所(意思对即可)竞争甲123456789101112(2)甲面包虫和乙面包虫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论异种还是同种产下的卵,都会遭到捕食。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图3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表现。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填“甲”或“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123456789101112解析解析根据图3可以看出,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乙面包虫;斜吻棘

44、头虫是寄生在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答案答案乙消费者123456789101112(3)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_及_。解析解析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123456789101112(4)综合图1、2、3可知,_对生物间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解析解析综合图1、2、3可知,环境条件对生物间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环境条件12345678910111211.某湖泊的水域主要分为河蟹网围养殖区及航道区,养殖的河蟹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研究人员对养殖区及航道区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请分析回

45、答:12345678910111211.某湖泊的水域主要分为河蟹网围养殖区及航道区,养殖的河蟹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研究人员对养殖区及航道区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123456789101112水生植物种类湖泊采样区域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紫背浮萍水鳖菱荇菜金鱼藻穗花狐尾藻苦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伊乐藻采样点养殖区1 养殖区2 航道区1 航道区2 注:“”代表生物个体数量的相对值,“”越多,生物个体数量越多,空白则代表此区域没有该生物存在。123456789101112(1)调查湖泊中植物种类和数量时,在每个采样点要做到_,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调查结果体

46、现了该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_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_等环境资源。解析解析调查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多次随机取样;通过分析表格可知调查的水生植物有漂浮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三大类,体现的是水生植物的垂直分布状况,各类水生植物的垂直分布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随机取样(多次取样)光能垂直123456789101112(2)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是_。除植物本身的生活习性外,造成航道区与养殖区优势种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养殖河蟹的饲料及河蟹的排泄物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但这并没有引起此湖泊中藻类暴发,原因是水生植物能_,使水质净化。123456789101112解析解析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可根据

47、表格中“”的多少作出判断,苦草是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在养殖区,由于河蟹的捕食,苦草数量相对较少。养殖区的水生植物吸收和利用了河蟹排泄物中的氮和磷等无机盐,不会出现富营养化的状况。答案答案苦草河蟹的取食吸收和利用水中N、P等无机盐123456789101112(3)在夏季,航道区的苦草迅速繁殖达到最大量时可占湖泊中总 生 物 量 的 6 0%以 上,它 所 制 造 的 有 机 物 可 用 于_、_、_等方面。除人为捕捞外,此湖泊大型肉食性鱼类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_,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少。123456789101112解析解析苦草属于生产者,其固定太阳能制造的有机物的主要去向是自身细胞呼吸消耗、

48、被初级消费者捕食利用、被分解者利用等;随着营养级的提高,流动的能量会逐渐减少,处在高营养级的大型肉食性鱼类就会较少。答案答案 细胞呼吸消耗被初级消费者取食被分解者利用能量流动、逐级递减12345678910111212.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的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123456789101112 调查时间 1963年1983年1994年2006年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截获率(%)20.342.388.995.9总初级生产量t/(hm2a)17.4355.50116.61150.81净初级生产量t/(hm2a)1.5014.5223.8826.0

49、0调查项目(1)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前者一般适用于_的群落。(3)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目测估计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逐渐增加次生演替123456789101112(4)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解析解析从表格数据可看出,在演替过程中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也增加。率升高(或呈正相关)123456789101112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5)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解析在对该地区某时间段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样方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样方在空间上的分布(分层)12345678910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3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课件.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