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学第八章测试.pptx

上传人(卖家):现有分享 文档编号:637976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50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教育学第八章测试.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学教育学第八章测试.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学教育学第八章测试.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学教育学第八章测试.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学教育学第八章测试.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上)教学(上)本章要点本章要点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概念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教学的意义与任务2主要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教学理论流派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4教学原则教学原则5教学方法教学方法6 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概述教学概述 一、教学概念一、教学概念 二、教学的意义及任务二、教学的意义及任务 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一、教学概念一、教学概念(一)教学概念的词源学分析(一)教学概念的词源学分析l 中国:中国: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教教”和和“学学”二字,二字,书书商商兑命兑命中说中说“教学半教学半”,“上学为教,下学者,学习上学为教,下学者

2、,学习也。言教人乃是益已学之半也。也。言教人乃是益已学之半也。”宋朝蔡沈宋朝蔡沈“教也,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学也”。说明其词义是一种先学后教,教中又学的单方面活。说明其词义是一种先学后教,教中又学的单方面活动,蕴涵着动,蕴涵着“教教”与与“学学”不可分离的思想。不可分离的思想。我国古代我国古代教学思想的萌芽。教学思想的萌芽。l 西方西方 教学是由不同的英文词表征的。教学是由不同的英文词表征的。“教教”由由“teaching”teaching”和和“instruction”instruction”来表示,来表示,“学学”由由“learning”l

3、earning”来表示。来表示。但是英文教育文献中经常见到的是二者的合成形式但是英文教育文献中经常见到的是二者的合成形式“teachingteachinglearninglearning”。史密斯说过。史密斯说过“教学这个词自古以教学这个词自古以来就同学习结下不解之缘。来就同学习结下不解之缘。”(二)教学的定义(二)教学的定义l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划地组织与引导下,

4、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德与美感,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德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l 教学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教学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活动。l 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活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活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参与者。学生是学组织者和引导

5、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引领下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引领下达成学习的目的,要充分调动教与学的能动性,才能达到达成学习的目的,要充分调动教与学的能动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效果。l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二者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二者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促进学生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

6、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教 育育教教 学学l 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主要通过教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主要通过教学这一途径来完成,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还可通过课外活学这一途径来完成,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还可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等途径来实现。智育也不是教学动、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等途径来实

7、现。智育也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还要完成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的唯一任务,教学还要完成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教育任务。教育等教育任务。智智 育育教教 学学l 教学与上课的关系教学与上课的关系 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课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除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课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除上课外,教学还有实验、实践、参观等形式。上课外,教学还有实验、实践、参观等形式。二、教学的意义与任务二、教学的意义与任务v(一)教学的意义(一)教学的意义 1.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2.2.教学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进行全面

8、发展教育的基本教学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途径;3.3.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手段。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手段。v(二)教学的任务(二)教学的任务 1.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3.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4.4.培养情感态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情感态度,形成良好的

9、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5.5.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v(一)教学理论的发展轨迹(一)教学理论的发展轨迹 教学理论的研究范围: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理论的研究范围: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原则、方法、组织形式、评价等。教学过程、原则、方法、组织形式、评价等。v 1.1.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的关系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教学理论的重要基础;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教学理论的重要基础;教学理论主要研究教学理论主要研究“怎样教怎样教”,学习

10、理论主要描述和说明,学习理论主要描述和说明“人是如何学习人是如何学习”的问题。的问题。教学和课程的概念的理解。我国和前苏联观点是教学和课程的概念的理解。我国和前苏联观点是“大教大教学小课程学小课程”,北美观点是,北美观点是“大课程小教学大课程小教学”。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v 2.2.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v 中国:中国:我国古代,孔子提出我国古代,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等;等;孟子提出孟子提出“教亦多术教亦多术”、“专心致志专心致志”等;等;中庸中庸提出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

11、之,笃行之”的教学过程;的教学过程;韩愈韩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等等。等等。近现代,梁启超提出近现代,梁启超提出“新民新民”思想,蔡元培以五育并举思想,蔡元培以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陶行之提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陶行之提出“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等等。等等。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借鉴前苏联的教学理论,形成了系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借鉴前苏联的教学理论,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认识过程。此后,教学理论统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认识过程。此后,教学理论“中国化中国化”的独立探索阶段,提出自己的观点。文革期间,进入停滞阶的独立探索阶段,提

12、出自己的观点。文革期间,进入停滞阶段。文革后,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体系。段。文革后,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体系。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v 国外:国外: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了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了“产婆术产婆术”;古罗马昆体良提出学;古罗马昆体良提出学习的三个顺序递进阶段摹彷习的三个顺序递进阶段摹彷理论理论练习。练习。近代社会,夸美纽斯近代社会,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教学理论的标志着独立教学理论的形成,总结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德国赫尔巴特在形成,总结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德国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学学中提出了中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教育性教学”思

13、想。赖因提出思想。赖因提出“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现代社会,两条主线:一是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二是心现代社会,两条主线:一是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二是心理学取向的教学理论。理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v(二)主要教学理论流派(二)主要教学理论流派v 1.1.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认为学习结果是强化的历程所控制,教师以及相应的教认为学习结果是强化的历程所控制,教师以及相应的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的外部刺激,它直接主导和控制着学手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的外部刺激,它直接主导和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有效地预测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有效地预测

14、学生的学习结果。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学习是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学习是“刺激刺激反应反应”之间的联结的加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发之间的联结的加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发展为程序教学。展为程序教学。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v 2.2.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结构的形成或改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奥苏

15、贝尔等。布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奥苏贝尔等。布鲁纳学生是学习的信息加工者,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提鲁纳学生是学习的信息加工者,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提出发现教学(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出发现教学(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三、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v 3.3.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该理论强调对学习者的尊重和信任,教学的目标是促进该理论强调对学习者的尊重和信任,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认知素质和情意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自我实现,即全学生认知素质和情意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自我实现,即全人教育。人教育。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

16、培养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培养“躯体、心智、情感、躯体、心智、情感、心力融会一体心力融会一体”的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提出非的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提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关键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自我实现。指导性教学模式,关键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自我实现。第二节第二节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二、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理论的历史发展(一)教学过程理论的历史发展v 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

17、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展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审美情趣,发展个性。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的概念v 历史发展:历史发展:1.1.古代教学过程理论古代教学过程理论v 孔子提出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注重,并注重“躬躬行行”。思孟学派提出。思孟学派提出“博学之,审

18、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的学习过程。学记学记提出了提出了“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藏息相辅藏息相辅”、“长善救失长善救失”。这些都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这些都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的学习、思辨和实践,强调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循循善诱。的学习、思辨和实践,强调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循循善诱。v 苏格拉底提出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产婆术”。昆体良提出。昆体良提出“模仿、理论、练模仿、理论、练习习”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2.2.近代教学过程理论近代教学过程理论 夸美纽斯主张教学要遵循自

19、然的秩序,提倡直观教学和实物夸美纽斯主张教学要遵循自然的秩序,提倡直观教学和实物教学,提出班级授课制度、学年制度和分科教学,重视循序教学,提出班级授课制度、学年制度和分科教学,重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渐进、因材施教。卢梭提出能动的儿童观,倡导自然教育,反对机械灌输。卢梭提出能动的儿童观,倡导自然教育,反对机械灌输。赫尔巴特重视全面系统的教学,提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序赫尔巴特重视全面系统的教学,提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序阶段阶段“明了明了联合联合系统系统方法方法”,赖因将其演变为,赖因将其演变为“预备预备提示提示联系联系总结总结运用运用”五段教学法。五段教学法。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20、 3.3.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 美国教育家杜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为中心,从美国教育家杜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提出五步教学法做中学,提出五步教学法“困难困难问题问题假设假设验证验证结论结论”。赞科夫主张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赞科夫主张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布鲁纳提出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提出发现法。布鲁纳提出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提出发现法。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二)教学过程的本质(二)教学过程的本质v 1.1.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

21、本质 1 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过程;2 2)教学过程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3 3)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德、)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实践活动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智、体、美、综合实践活动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展的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的概念v 2.2.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矛盾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矛盾 1 1)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

22、起主导作用,保证教学按照规定的目的、内容,有组织、教师起主导作用,保证教学按照规定的目的、内容,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有计划的进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学习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学习主体;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正面积极影响的主要信息应与学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正面积极影响的主要信息应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相适应;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相适应;教学方法是教师得以有效传递信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教学方法是教师得以有效传递信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2 2)基本矛盾)基本矛盾 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的联结点:认识主体和客体、知识和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

23、盾的联结点:认识主体和客体、知识和发展、教和学这三对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教和学这三对关系的矛盾运动。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即由教师所提出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即由教师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 1)激发动机)激发动机 2 2)领会知识)领会知识 3 3)巩固知识)巩固知识 4 4)运用知识)运用知识 5 5)检查学习效果)检查学习效果 二、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二、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

24、几种关系(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 直接经验:学生通过自身检验、探索获得的经验;直接经验:学生通过自身检验、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他人的认识成果及各种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间接经验:他人的认识成果及各种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防止出现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防止出现忽视系统知识学习或忽视直接经验的偏向。只重视直接经验忽视系统知识学习或忽视直接经验的偏向。只重视直接经验的学习而忽视间接经验的学习,无法形成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而忽视间接经验的学习,无法形成学生的知识体系,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

25、和提高;只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而忽视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只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而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得,则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影响直接经验的获得,则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影响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二、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二、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二)掌握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二)掌握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教学中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掌握知教学中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掌握知识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而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又识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而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又助于推动知识的学习。教学中要防止单纯

26、传授知识或脱离知助于推动知识的学习。教学中要防止单纯传授知识或脱离知识教学的思想教育的偏向。识教学的思想教育的偏向。二、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二、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过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过程。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是在掌握系统的规律性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是在掌握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智力又反作用于知识的掌握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智力又反作用于知识的掌握过程,智力的发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

27、质量,程,智力的发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创新。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创新。二、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二、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智力因素:是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观察、注意、思维、记忆智力因素:是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观察、注意、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是进行学习和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和想象等心理因素,是进行学习和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手段。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兴趣、情感、意志和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是进行学习和认识世界的动力。性格等心理因素,

28、是进行学习和认识世界的动力。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基础,非智力因素又积极作用于智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基础,非智力因素又积极作用于智力因素。力因素。二、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二、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学过程中要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统一起来,相教学过程中要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统一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既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智力因素进互配合、相互促进。既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智力因素进行系统的认知活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也要充分发挥非行系统的认知活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也要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力,培智力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

29、育、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意志,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养学生的情感与意志,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二、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二、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五)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五)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教学过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相统一的双边活动,在教学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相统一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为学生创设良好活动中,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只能由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验证。的质量与效果只能由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文综 > 其他资料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学教育学第八章测试.pptx)为本站会员(现有分享)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