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橄榄树 一、教学内容 欣赏课橄榄树 。 二、教材分析 橄榄树是由台湾著名作家三毛作词,李泰祥作曲的歌曲橄榄树改编 而成,由萨克斯独奏。这首作品既有民歌的精髓,又有流行歌曲的通俗性,故而广 为 传唱。歌曲围绕着“流浪”展开,表达了远方游子思念家乡的心声,歌词写得 深切、含蓄。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高段,大部分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独立识谱视唱、认 知的能力,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对音乐欣赏课也缺乏耐心倾听。 结合以上 学情,通过画旋律线、加入歌词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能够哼唱橄榄树的主旋律,并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
2、。 2、掌握弱起小节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憧憬、思念。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记住橄榄树的主旋律,并随音乐作出相应的情感表达。 2、掌握弱起小节、平稳的旋律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从橄榄树这首歌曲中体会流浪,思念故乡,在孤独中盼望归属 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橄榄树的的图片。 师:这是一棵橄榄树,它的寓意就是流浪,说一说你们对流浪的看法? 生答略。 师:有一首歌叫橄榄树 。 (出示沙漠或流浪图片,播放音乐。) 师:听着这样的音乐,你们能想象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思念故乡 师:老师会联想到一个人在空旷的原野中,自问自
3、答,歌曲饱含了对故乡感情 的憧憬。古往今来,故乡是中国人永恒的话题,因为故乡倾注了无尽的情思,寄托 着人们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二)教授新课 第一主题 1.初听。 师:刚才我们听的是歌曲名叫橄榄树,现在来看看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 的音乐形式来表达思念故乡的情感的。 师:第一主题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凄凉、忧郁及对故乡的思念。 师:猜一猜是哪种乐器演奏的? 生:萨克斯。 师:萨克斯是铜管乐器,其音色既有铜管乐器的嘹亮,又有木管乐器的柔和, 擅长演奏舒缓的流行音乐。 2.复听。 师:现在跟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作曲家对故乡的思念,随音乐感受乐曲的速 度和力度。 (学生跟教师一起用肢体语言随音乐律动。)
4、 速度较慢,力度较轻 3.教师弹单音,学生在心里默唱,找出旋律中的弱起小节。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小节,这是一个弱起小节,来听老师弹奏一下,并说说 3 弱起小节的作用。 师:弱起小节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生:缓和、增添忧伤的情感。 4.随钢琴唱第一主题的旋律。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气息、口腔状态、划拍等) 师:大家带着缓和忧伤的情感,来唱一唱第一乐段的旋律。 5.再听,划旋律线表现音乐。 师:同学们要注意音高,我们可以划一划旋律线,跟随老师一起。 (教师指着课件第一乐句边唱边划旋律线。) 师:你们能按照老师方法划一划后面几个乐句的旋律线吗? 生答略。 师:我们划的旋律线是平缓的还是起伏较大的?
5、 生:平缓的。 师:平缓的旋律线更能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在孤独中向往归属。 6.加上歌词,读一遍。 师:现在老师给乐曲加入歌词,我们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歌词。 (教师先示范,学生在跟读,提醒朗读的状态,用高位置、气息支撑。) 7.先听范唱,学生一起随钢琴加入歌词演唱。 第二主题 1.初听,师引导生划旋律线。 师:音乐的第一主题表现了思念、回忆。我们来听听这段音乐。 师:和第一主题相比,旋律上有什么变化? 师:旋律音变高、起伏较大,力度变强。 2.复听。 师: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师:情感更加浓厚,更深地感受到作曲家发自内心底召唤和希望。 3.聆听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 师:带着作曲家在流浪中向往归属的情感,我们来听一听第一主题和第二主 题,告诉老师先出现的是哪一主题,然后最后 A + B + A (带再现的三段体) 4.尾声。 师:是哪两种乐器在演奏? 像是在表达什么? 师:先是萨克斯,然后二胡加入,这样交替出现,仿佛在表达游子在思念亲人, 5.完整聆听整首乐曲。 师:接下来我们完整聆听整首乐曲。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尾声 唱歌词、律动 画旋律线 模仿萨克斯、二胡演奏 (三)拓展 介绍 橄榄树 创作背景,聆听齐豫演唱 橄榄树 ,学生可以随音乐唱歌词。 (四)小结 师:这节课老师从你们的歌声中感受一种浓浓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