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 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doc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文档编号:643096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古诗三首 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7古诗三首 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7古诗三首 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7古诗三首 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7古诗三首 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亦、庭”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诗中景色,感悟诗境。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一、导入解题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首诗吗?课件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李白一生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留下了千余首脍

2、炙人口的诗歌,他的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被人们称为“诗仙”。2.这里的“望”是“远望”的意思,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望天门山。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1.读准读通。(1)学生自由朗读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多音字,“中断”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中”在这里读第一声。2.注意停顿。(1)师范读,生一边聆听,一边标注停顿。指导:可以采用“4+3”式,或“2+2+3”式,停顿朗读做到停而不断。(2)生模仿老师停顿、语气、语调,自由练读。(3)男生读,女生读,齐读。3.把握诗文大意。(1)古人说:诗中有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那画中都有哪些景物呢?(2)生默

3、读古诗,圈画景物,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门、楚江、青山、孤帆、日、碧水。结合注释理解天门山、楚江。(4)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尝试将景物串联起来)三、诗画结合,感悟诗境1.学习第一、二两句,理解诗意。(1)出示诗句。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2)你读懂了哪一句,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3)出示天门山图片。古人云“画中有诗”,你能从画中找到诗句吗?(4)交流,说一说想法。(5)重点理解“断”“开”。传说中天门原本是闭合的,后有一把绝世神剑以不可阻挡之势将其劈开,你知道这把神剑是什么吗?(楚江)它给你什么感觉?(6)指导朗读“天门中断楚江开”,体会长江水势的浩荡。(7

4、)诗中有画,你想给这幅画取什么名字呢?(板书:水冲山断)(8)指导书写“断”“楚”二字。“断”左边“米”的捺变为点,右边部分“斤”的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的下边;“楚”上边的“林”要写得扁些,捺变为点,下半部分要舒展。(9)理解“回”。神剑劈开天门之后,受到山的阻挡,化为了绕指柔,激起回旋,又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10)指导朗读“碧水东流至此回”,体会天门山势的凶险。(11)这幅画要取什么名字呢?(山阻水回)2.学习第三、四两句,理解诗意。(1)出示诗句。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再交流。(2)诗人是在哪里望天门山的?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3)“出”“来”分别指的是什么?(青山、孤帆)(4)孤帆行于

5、江上,款款而来,青山相对而出,渐渐映入眼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当你坐车或者骑车行驶在路上时,路前方的景物给你什么感受”,体会诗句中所描绘的一“出”一“来”的动态美。(5) 指导朗读第三、四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6)这两句分别是什么景象呢?(板书:青山出迎、帆来日边)四、入情入境,吟读成诵1.师述: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壮志雄心,又带着些许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乘舟顺江而下,途经天门山,眼看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豁然开朗。年轻的李白浪漫天真,情不自禁地吟诵出了这首千古佳句。2.听完老师的介绍,再读这首诗,你又有什

6、么样的心境呢?3.让我们一起跟随李白乘上这条小船,看一看天门山,游一游长江水。齐诵:天门中断(“断开”要干脆,停顿)楚江开(拉长音),碧水东流(“流”要柔美,音稍长)至此回(干脆,有力)。两岸青山(干脆)相对出(缓缓出现,稍慢),孤帆一片(干净利索)日边来(加长音,读出欣喜,神奇,意犹未尽的感觉)4.熟读成诵。五、学法总结1.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望天门山的?2.一起总结:(1)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抓住景物,了解诗歌大意。(2)思: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观察图画,诗画结合。(3)悟:抓重点字,联系生活。结合创作背景,明意悟境。六、指导写字1.指导书写“孤”“帆”。“孤”左右结构,左窄

7、右宽,右边是“瓜”而非“爪”。2.默写古诗。出示默写纸,让学生观察每行的方格数,讨论古诗书写的基本格式,再指导学生正确默写。第一行居中写诗题,第二行居中写朝代和诗人名字;第三行开始每行写一句古诗,标点符号占一格,每行的左右两边空格大体一致。七、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2.推荐学习早发白帝城。板书设计:望天门山 水冲山断 壮丽 望 山阻水回 雄奇 青山出迎 情趣 帆来日边 豪迈第二课时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一、导入解题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美名,而西湖又是杭州最美去处。西湖美景秀丽动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其倾倒,留下许多美丽诗篇。比如大家之前

8、学过的,课件出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生一起朗诵。2.解题。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交代地点、天气、事件)读好诗题停顿,饮/湖上/初晴/后雨。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3.了解诗人。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辙,合称“三苏”,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二、读熟古诗 1.自由读诗句两遍,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读,关注“潋滟、蒙、抹”的读音,“抹”是多音字:涂抹(m),抹(m)布;“蒙”也是多音字:空蒙(mng),蒙(mng)古,蒙(mng)骗。 3.师范读,学生模仿,读出节奏。齐读。三、结合注释,理

9、解诗意1.默读古诗,对照注释,猜想这首古诗的诗意。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潋滟”“空蒙”。3.指名交流: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是极美的。(意思相近即可)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1.学习第三、四两句。(1)出示诗句。提问:西子是谁?(方法:借助注释了解)(2)西施有多美?师述: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传说她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看到她都忘记了游动,纷纷沉入水底,“沉鱼”之姿莫过如此。(3)“淡妆浓抹”是什么意思?西施无论是略施粉黛还是浓妆艳抹都是那么楚楚动人。出示西施画像,感受其美。(4)西湖

10、与西子有什么关系?这是比喻的写法。2.想象第一、二两句描写的画面。(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2)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景象?想象一下,湖中有哪些景物?(湖中的荷花、游鱼,堤上的柳树)(3)(出示几幅晴天西湖图)晴天美在哪里?(艳阳高照,波光闪闪,美不胜收)(4)此时作者心情怎样?(喜爱,愉快)指导朗读第一句。(5)雨天的西湖是什么景象?(出示雨天西湖图)什么感受?(朦朦胧胧,如山水画一般)(6)此时作者心情又怎样?(喜爱,洒脱)指导朗读。(7)激疑思考: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哪一个是“淡妆”,哪一个是“浓抹”?为什么?(8)小结:不管是雨天还是晴天,西湖都很美,诗人都很喜欢。3.入情入境,升华诗

11、情。(1)师述:苏轼原本是朝廷大员,受皇帝重用,后来受人排挤,被贬到杭州做一个地方小官。在任期间,苏东坡带领当地百姓疏通西湖,筑牢堤坝,防水抗洪,这就是著名的“苏堤”(出示图片)。(2)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屡遭贬谪,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阴雨连绵,苏轼都是以乐观、豪放的态度面对,活出最美的姿态。(3)再次诵读,升华感情。五、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饮、初”。2.指导书写。“初”是衣字旁,从刀,从衣,合起来的意思是:用刀裁剪衣服就是制衣服的起始。“饮”是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注意穿插避让,捺要舒展。六、课后作业1.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2.推荐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 晴方

12、好、雨亦奇 比喻 总相宜 西子 淡妆浓抹 豪迈、洒脱第三课时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2.天门山雄奇壮美,西湖秀丽宜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今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脚步,来到洞庭湖边,凭湖远眺,一起欣赏湖中美景,学习他的这一首千古佳作望洞庭。(出示古诗)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停顿。“磨”是多音字:镜未磨(m),磨(m)灭,石磨(m)。练读,齐读。 4.结合注释,交流古诗大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二、想

13、象画面,感悟诗境1.默读诗句,圈画出诗中作者看到的景物。(湖光、秋月、潭面、山水)2.哪些是作者想象的景物?(镜未磨、白银盘、青螺) 3.镜指的是什么?(古人以铜为镜,因此“镜”字是金字旁)镜未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湖面比作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发挥想象:晚间,风平浪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湖面有点模糊) 4.白银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呢?(远远望去,月光似水,湖面波光粼粼,就像一只银盘) 5.青螺指的是什么?(君山。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巨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这件事引起了洞庭湖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

14、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6.出示“月夜洞庭湖图”,让学生联系诗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水平如镜、波光粼粼、月光如水、风清月朗)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抓住诗眼,体会诗情 1.古诗中一般都有一个诗眼,也就是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匠心独运之处。这首望洞庭的诗眼是哪个字呢? 2.理解“和”的意思。出示字典中“和”的解释:平和,和缓;和谐,和睦;结束战争和争执;不分胜负;姓;连带;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 选择此处“和”的意思。3.感悟“和”的美妙。(湖光、秋月和,山、水和,洞庭湖、君山和,白银盘

15、、青螺和)4.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此间,刘禹锡多次被贬,转任多处,当他经过洞庭湖时,看到了如此美景,他的内心是什么想法呢?此时,你对“和”又是怎么理解的?(内心平和,人与自然完美和谐,充满对洞庭山水喜爱和赞美之情) 5.再次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四、指导写字1.出示“镜、未”等6个生字。2.指导书写。“未”字两横,上短下长。“遥”字半包围结构,先内后外,“缶”的第二横长,在横中线上。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点评。五、课后作业 1.根据望洞庭中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2.背诵三首古诗。搜集更多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读一读。板书设计:望洞庭镜未磨 两相和 白银盘 比喻一青螺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三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7古诗三首 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doc)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